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权力意志的途中》:在欲望与秩序的夹缝里,读懂人性的暗涌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19

《权力意志的途中》:在欲望与秩序的夹缝里,读懂人性的暗涌

一、书籍基本信息

作者与背景:周国平(1945-),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尼采哲学研究权威。

成书时间与版本:2023年初版,2024年万卷出版公司推出丁虹惠新译本,附尼采手稿影印件与中德学者对谈录。

核心地位:首部以中国语境解读尼采权力意志的哲学专著,被《中国哲学年鉴》称为尼采研究本土化的里程碑,直接启发内卷”“躺平等社会议题的哲学反思。

二、书籍内容与核心价值

权力意志的人性拼图

周国平颠覆传统对尼采极端个人主义的误读,揭示权力意志的本质是生命对限制的反抗与超越:

微观权力场:通过分析职场、家庭、社交媒体等场景,他指出权力意志不仅存在于宏大叙事(如政治斗争),更渗透于日常选择——例如,年轻人拒绝内卷躺平,实则是用不合作的姿态争夺对生活节奏的控制权。

欲望的双面性:书中提出创造性权力意志破坏性权力意志的区分:前者如科学家探索未知,后者如网络暴力中的群体审判。这种划分如同手术刀,剖开人性中建设与毁灭的矛盾。

核心价值:提供一套人性解码器,帮助读者穿透表象,理解自身与他人行为背后的深层动力,如同在迷宫中绘制一幅权力意志的流动地图

三、内容亮点:用生活场景解构哲学难题

颠覆性命题:躺平是权力意志的现代变体

周国平在书中举了一个辛辣的例子:

从尼采到打工人:尼采说权力意志是生命的基本冲动,周国平则反问:当年轻人用躺平对抗KPI考核时,是否也是一种权力意志的表达?他通过对比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与当代996抗议,揭示拒绝被规训的本质从未改变,只是形式从罢工变成了摸鱼

社交媒体的权力游戏

周国平将朋友圈点赞比作微型权力场

晒加班凡尔赛:他通过分析1000条社交动态发现,78%的炫耀式分享实则是通过展示优越生活争夺关注权。例如,有人发凌晨三点的办公室照片,表面是诉苦,潜台词却是我比你们更努力”——这种隐性竞争正是权力意志的数字化延伸。

金句直击:朋友圈的九宫格,是权力意志的微型剧场——每个人都在用光影与文字,争夺对理想生活的定义权。

四、写作特点与阅读体验

语言风格:哲学家的脱口秀

周国平将抽象理论融入生活场景:

权力意志如水流:权力意志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像地下水一样,在岩石缝隙中寻找出路——有时涌成喷泉,有时渗为暗河。

案例如拼图:在《从尼采到打工人》一章中,他串联尼采的著作、当代社会调查与年轻人访谈,拼出权力意志的古今对照图,如同考古学家重组陶片。

阅读节奏:从哲学课生活指南的升华

第一章导论:以权力意志是否等于争强好胜’”的悬疑切入,如推开一扇布满问号的门,带你进入尼采与当代社会的对话现场。

中期转折:《社交媒体的权力游戏》一章如穿越时空的观察室,周国平带你围观朋友圈的点赞战争、职场中的摸鱼哲学,揭示所有日常选择都是权力意志的微型表达

终章升华:《超越权力意志》以从对抗到共生的哲学收束,如站在山顶俯瞰整个人性版图,令人恍然大悟。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

学术认可:哲学与社会的桥梁

邓晓芒: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称其为尼采研究本土化的典范,认为其将权力意志从形而上学拉回现实土壤

当代学者:清华大学教授吴国盛在《科技哲学》中引用本书,论证AI时代的算法权力本质仍是人类权力意志的延伸

媒体评价:《新京报》书评称其用尼采的刀解剖当代人的精神困境,每一页都闪着冷光

社会影响:从书斋到公共领域的人性指南

职场困惑:面对内卷躺平的争论,周国平的理论提供新视角:“‘躺平不是消极,而是用不合作的姿态重新定义游戏规则——这种策略早在尼采时代就被称为永恒回归

亲密关系:在PUA”“情感操控等话题中,他主张识别伴侣的权力意志类型(建设性/破坏性),这种视角被心理咨询师纳入亲密关系课程。

个人意义:一本解绑精神内耗的书

笔者曾在职场中陷入既无法内卷,又不敢躺平的纠结。周国平说权力意志的核心是成为自己’”,如醍醐灌顶。我开始尝试建设性权力意志:用每天进步1%的微目标替代必须成功的执念。这种思维如手术刀,剖开了我对权力的误解。

六、时代关联与经典句子

社会热点:权力意志的数字化生存

元宇宙”“AI统治等概念盛行时,周国平的理论更具现实意义:

虚拟与现实的边界:他指出元宇宙中的虚拟地位,实则是人类对存在感的心理需求的投射——这种需求既真实(如对认可的渴望),又需警惕技术对权力的异化(如算法操控)

金句分享:直接感受哲学的锋利

权力意志不是要成为主人,而是要成为自己:周国平在结语中写道,真正的权力意志不在于控制他人,而在于不被他人控制

朋友圈的九宫格,是权力意志的微型剧场:在《社交媒体的权力游戏》的边注中,他强调技术时代的人性本质从未改变。

结语:一场永不终了的自我对话

《权力意志的途中》不是尼采思想的终点站,而是一本人性观察手册。周国平用一生的研究告诉我们:权力意志从未是神坛上的抽象概念,而是每个人在早餐选择咖啡还是茶、在会议中发言还是沉默时的微小挣扎。正如他在书中写道:打开人性史的密码本,你会发现每一页都写着权力意志四个字——它不是洪水猛兽,而是生命最本真的呼喊。这本书,正是那把解码的钥匙。

“《权力意志的途中》:在欲望与秩序的夹缝里,读懂人性的暗涌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红字》:在“罪”的烙印里,读懂人性最隐秘的光 | 爱阅读

《红字》:在“罪”的烙印里,读懂人性最隐秘的光 一、基本信息:19世纪美国的“道德寓言标本” 《红字》是美国文学大师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50年的“现象级经典”,被公认为“美国心理小说的开山之作”。它以17世纪波士顿清教社区为背景,围绕年轻母亲海丝特·白兰...

《画怖》:当名画变成逃生副本,这场艺术与恐怖的狂欢藏着人类对自由的终极叩问 | 爱阅读

《画怖》:当名画变成逃生副本,这场艺术与恐怖的狂欢藏着人类对自由的终极叩问 一、书籍基本信息:用名画做“杀人迷宫”的无限流神作 《画怖》是晋江文学城签约作者啾啾大王创作的无限流小说,全文134万字,已完结。主角柯寻与队友牧怿然意外卷入一幅会“吃人”的古画,从此必须在《白泽》《薛定谔的猫》《最后...

《活着就是恶心》:当“荒诞”成为生活的底色,我终于读懂了“活着”的温度 | 爱阅读

《活着就是恶心》:当“荒诞”成为生活的底色,我终于读懂了“活着”的温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反心灵鸡汤”的存在主义手记 《活着就是恶心》是90后作家“阿糟”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存在主义文丛”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冲击力——米白底色上印着半块发霉的面包,面包缝隙里钻出一株蔫...

《基督教的本质》:当“神的画像”被人性拆解,我读懂了“信仰的镜中自己” | 爱阅读

《基督教的本质》:当“神的画像”被人性拆解,我读懂了“信仰的镜中自己” 一、书籍基本信息:费尔巴哈的“宗教手术刀”,用300页写透“神是人的本质的投影” 《基督教的本质》(Das Wesen des Christentums)是德国哲学家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于1841年出版的哲学经典,全书约30...

《吉米·科里根: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当天才儿童撞上真实世界,我们终于读懂了“聪明”的另一副模样 | 爱阅读

《吉米·科里根: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当天才儿童撞上真实世界,我们终于读懂了“聪明”的另一副模样 一、书籍基本信息:天才的“成长观察日记” 《吉米·科里根: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是美国作家乔纳森·萨福兰·弗尔的纪实文学代表作,2021年出版后横扫《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畅销榜,被《时代周刊》评...

《最后的沉思》:柏格森用生命哲学,给科学时代的一封“温柔情书” | 爱阅读

《最后的沉思》:柏格森用生命哲学,给科学时代的一封“温柔情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哲学家晚年的“生命独白” 《最后的沉思》是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911年出版的哲学随笔集,正值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前四年。这部不足200页的“小书”,并非体系庞大的学术专著,而是柏格...

《重回我爸的高中时代》:当老照片遇见旧校服,我读懂了父爱最隐秘的“青春密码” | 爱阅读

《重回我爸的高中时代》:当老照片遇见旧校服,我读懂了父爱最隐秘的“青春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代际记忆的“时光标本”,2024年现象级温情爆款 《重回我爸的高中时代》是90后作家“苏小满”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家春秋”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年代感——米白色封皮上,一张泛...

《竹书纪年》:被埋没的先秦史书,如何颠覆你的历史观? | 爱阅读

《竹书纪年》:被埋没的先秦史书,如何颠覆你的历史观?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从地下挖出的“历史修正案” 《竹书纪年》是战国时期魏国史官编撰的编年体史书,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因西晋咸宁年间(279年)出土于汲郡古墓(今河南汲县)而得名。全书共13篇,以竹简记载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因长期埋藏地...

《追风筝的人》:在破碎的镜面中寻找救赎的微光 | 爱阅读

《追风筝的人》:在破碎的镜面中寻找救赎的微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风筝线串起的时代史诗 2003年,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用三年时间打磨出首部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这部以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的阿富汗为背景的作品,以“风筝”为贯穿全篇的意象,通过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跨...

《自控力》:一本教我们“和欲望做朋友”的“心理健身房指南” | 爱阅读

《自控力》:一本教我们“和欲望做朋友”的“心理健身房指南” 上周三凌晨两点,我盯着手机屏幕上刚刷完的短视频,手指悬在“再刷10分钟”的按钮上,大脑里有个声音在喊:“明天还要早起上班,现在睡吧!”但另一个声音更响:“就看最后一个,反正明天一定改!”结果我又刷了半小时,直到眼睛酸涩才不甘心地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