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上帝与新物理学》:当量子纠缠遇见哲学之思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17

《上帝与新物理学》:当量子纠缠遇见哲学之思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上帝与新物理学》是英国物理学家保罗·戴维斯于1992年首版的跨学科科普著作,2012年由湖南科技出版社推出新版,定价49元,属第一推动丛书物理系列。全书360页,通过17章系统探讨新物理学对传统宗教议题的革新性阐释,核心内容包括宇宙创生与终结、时间本质、生命意义及自由意志等哲学问题。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搭建科学与宗教的对话桥梁。戴维斯以物理学视角重构宗教经典命题,如用量子力学解释灵魂的物理基础,用相对论挑战上帝的永恒性。读者不仅能获得前沿科学知识,更能重新审视科学与信仰的关系,理解爱因斯坦所言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盲目的,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足的的深意。

二、内容亮点:科学如何“解构”宗教命题

1.时间悖论:上帝的永恒性与人格属性之争

相对论颠覆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揭示时间流速随速度与引力变化——高速运动物体时间变慢,引力强处时间扭曲。这一发现直接动摇上帝的永恒性:

若上帝受时间限制:其存在便非永恒,与宗教定义矛盾;

若上帝超越时间:则失去人格属性(如思考、说话需时间顺序)。

戴维斯以钟表实验比喻:楼顶与一楼的钟表因引力差异走速不同,暗示时间流动仅是宏观错觉,微观世界并无绝对时间流。这一论断迫使读者思考:上帝是否也被困在时间的相对性中?

2.量子隐喻: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博弈

量子测不准原理打破经典决定论,世界充满概率与不确定性。戴维斯以此反驳宗教宿命论:

薛定谔的猫:未观测时,猫的生死处于叠加态,观测行为才塌缩出确定结果。这种不确定性暗示人类选择可能并非完全注定。

暴涨理论:宇宙早期的一次剧烈膨胀(暴涨)解释了为何今日宇宙如此均匀,却也留下偶然性的缺口——若宇宙起源可由科学解释,上帝的创世角色是否被稀释?

3.宇宙暴涨:科学能否取代宗教的终极答案

戴维斯提出,新物理学已进展到可严肃回答从前属于宗教的问题

宇宙起源:大爆炸理论结合暴涨模型,提供比《圣经》七日创世更具体的时空图景;

生命意义: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物质趋向无序,但人类通过组织与创造实现有序,这种矛盾恰是科学解释生命价值的切入点。

三、写作特点:通俗比喻与哲学思辨的交融

戴维斯以科普作家特有的生动笔触,将复杂理论转化为通俗画面:

时间箭头: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方向性比喻时间不可逆,如同墨水滴入水中扩散,无法倒流;

量子世界:以精神原子弹形容相对论与量子论对经典物理的颠覆,既幽默又精准;

跨学科视角:引用彭罗斯对宇宙偶然性的计算(10^1030:1的概率),增强科学说服力,却又不失哲学深度。

全书避免公式堆砌,却通过思辨提升格局。例如,讨论上帝是否存在时,戴维斯转问:若科学能解释宇宙起源,宗教是否仍需承担意义赋予者的角色?这种提问方式,恰是本书的魅力所在。

四、阅读体验:一场思维方式的革命

初读时,物理、哲学、宗教的交叉论述略显晦涩,但随章节推进,戴维斯逐步揭开科学对传统观念的颠覆。例如,第三章对时间是否流动的剖析,彻底改变我对时空的认知;第五章关于自由意志的量子解释,更让我反思:若意识源于粒子运动,人类的选择是否仍是自由?

合上书后,我时常陷入思辨:在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崛起的今天,科学与宗教的边界究竟在哪里?这种跨学科视角,正是本书给予读者的附加值

五、社会评价与影响力

学术认可:截至2024年,该书被引154次,入选图书馆新知类TOP20榜单。北大徐培译本因兼顾学术严谨与通俗表达,成为中文科学写作典范;

读者反响:豆瓣读者评价其用物理打脸创世论”“科学与宗教的平衡术,更有读者因本书转向科学哲学研究;

争议点:部分宗教学者批评其物理还原论倾向,认为将灵魂简化为量子纠缠过度简化精神现象。戴维斯在后续著作《宇宙蓝图》中对此作出补充论证,展现学术严谨性。

六、个人意义与金句分享

对我而言,本书不仅是一次科学知识的更新,更是一场思维方式的革命。它让我意识到,科学与宗教并非对立,而是人类探索真理的两种路径。在量子计算可能重塑世界的今天,这种跨学科视角尤为重要。

金句摘录:

科学能为人指出一条更为确切的通向上帝的道路。

时间箭头的物理溯源,揭示了意识与存在的量子基础。

宇宙的均匀性或许源于一次暴涨,而人类的自由意志可能藏于测不准原理之中。

《上帝与新物理学》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科学与哲学交织的宇宙密室。它不提供答案,却让人在追问中,触摸到真理的轮廓。

“《上帝与新物理学》:当量子纠缠遇见哲学之思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富兰克林传》:用“笨办法”改写命运的美国国父 | 爱阅读

《富兰克林传》:用“笨办法”改写命运的美国国父 一、书籍基本信息:美国梦的“原始代码” 2024年,沃尔特·艾萨克森以一部《富兰克林传》为读者解码了“美国梦”的底层逻辑。这部由中信出版集团推出的传记巨著,以“印刷匠-科学家-外交家-民主先驱”为脉络,从波士顿贫民窟的“逃学少年”到起草《独立宣言...

《怪物》:当“异常”撞进日常,我读懂了“怪物”最温柔的“生存寓言” | 爱阅读

《怪物》:当“异常”撞进日常,我读懂了“怪物”最温柔的“生存寓言” 一、书籍基本信息:人性寓言的“社会切片”,2024年现象级心理悬疑神作 《怪物》是85后作家“陈默”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上海译文出版社“社会观察”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隐喻感——深灰色底色上,一只布满裂痕的陶瓷手(指尖沾...

《汉语方言概要》:解锁方言密码的中华文化基因图谱 | 爱阅读

《汉语方言概要》:解锁方言密码的中华文化基因图谱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北大学堂到方言研究"圣经"的传奇 《汉语方言概要》是语言学家袁家骅基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授课讲义编纂而成的方言学经典著作,1960年由文字改革出版社首次出版,1983年语文出版社推出修订版。全书系统构建汉语方言研究框架,提出"七...

《好饿的毛毛虫》:在洞洞书与成长痛中,啃出童年的第一道光 | 爱阅读

《好饿的毛毛虫》:在洞洞书与成长痛中,啃出童年的第一道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艾瑞·卡尔1969年创作的《好饿的毛毛虫》,以一只“永远吃不饱”的毛毛虫为主角,通过洞洞书设计串联起“星期概念”“数数启蒙”“自然蜕变”三大主题。作品获“美国图书馆协会年度童书”,全球销量超500...

《好人难寻》:在南方公路的尘土里,触摸人性的深渊与救赎 | 爱阅读

《好人难寻》:在南方公路的尘土里,触摸人性的深渊与救赎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关于“善与恶”的南方哥特式寓言 《好人难寻》是美国文学大师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收录于1953年出版的同名小说集(新星出版社,2020年)。这部被视为“20世纪最尖锐的道德寓言”的作品,通过一个普通家庭在...

《呼吸,眼睛,记忆》:当我们用感官打捞时光,才懂自己从未真正遗忘 | 爱阅读

《呼吸,眼睛,记忆》:当我们用感官打捞时光,才懂自己从未真正遗忘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五感写就的记忆解剖书” 《呼吸,眼睛,记忆》是青年作家苏晚2022年推出的跨学科随笔集,厚192页,封面是一张泛黄的旧胶片——照片里一只布满皱纹的手正轻触另一只手的指尖,背景是虚焦的梧桐叶,光影在纸页上...

《吉米·科里根: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当天才儿童撞上真实世界,我们终于读懂了“聪明”的另一副模样 | 爱阅读

《吉米·科里根: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当天才儿童撞上真实世界,我们终于读懂了“聪明”的另一副模样 一、书籍基本信息:天才的“成长观察日记” 《吉米·科里根: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是美国作家乔纳森·萨福兰·弗尔的纪实文学代表作,2021年出版后横扫《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畅销榜,被《时代周刊》评...

《最后的诊断》:当白衣天使坠入人性沼泽,我们该信谁? | 爱阅读

《最后的诊断》:当白衣天使坠入人性沼泽,我们该信谁? 一、书籍基本信息:医疗行业的"照妖镜" 阿瑟·黑利1959年创作的《最后的诊断》以加拿大三郡医院为舞台,用362页的篇幅撕开医疗行业的华丽袍子。这部被称作"行业小说鼻祖"的作品,通过婴儿溶血病误诊事件,将医院收受红包、药物回扣等潜规则暴露在...

《最后一张牌》:当旧牌面朝上,我读懂了时间最温柔的“未完成” | 爱阅读

《最后一张牌》:当旧牌面朝上,我读懂了时间最温柔的“未完成” 一、书籍基本信息:悬疑与温情的“时光标本”,2024年现象级治愈推理 《最后一张牌》是90后作家“时叙”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中信出版社“时光文丛”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巧思——深褐色牛皮纸底色上,一张磨损的扑克牌斜倚在旧相框旁(牌...

《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读罢两册“文学地图”,方懂中国故事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读罢两册“文学地图”,方懂中国故事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文学考古学家”的“古今勘探手册” 若要给《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中国文学史的‘双筒望远镜’”——左筒对准“小说”,右筒聚焦“汉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