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如何以言行事》:原来我们每天都在“用说话做事”,只是从未察觉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2

《如何以言行事》:原来我们每天都在用说话做事,只是从未察觉

拿到《如何以言行事》时,我以为这是一本教高情商说话技巧的工具书——毕竟书名直白得像职场培训手册。但翻开第一页,奥斯汀用我承诺会还你钱”“我建议你别这么做”“我道歉这些再普通不过的日常对话开篇时,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我们每天的说话,都是在做事情;而我们从未真正意识到,自己正用语言悄悄改变着世界​​

一、书籍基本信息:语言哲学的“行动指南”,颠覆你对“说话”的认知

《如何以言行事》(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是英国哲学家J.L.奥斯汀的经典著作,初版于1962年(奥斯汀去世后出版),被视为20世纪语言哲学的里程碑。书中,奥斯汀提出了影响深远的言语行为理论”——简单说:​​语言不仅是描述世界的工具,更是改变世界的行动​​

中译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杨玉成译),封面是素净的米白底色,烫金的书名像一枚被擦亮的徽章。无论是哲学系学生、沟通从业者,还是单纯想把话说清楚的普通人,翻开它都会经历一次认知地震”——因为你将第一次意识到:你说过的每句话,都藏着没被发现的行动密码

二、核心价值:它教会你“看见语言的行动力”,让沟通从“碰运气”变“有掌控”

在这个会说话被过度简化为情商高的时代,《如何以言行事》像一把手术刀,剖开了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所有语言都是行为,说话就是在做事​​

比如,当你说我保证明天交报告,这不是在陈述一个计划,而是在做出承诺;当医生说你需要住院治疗,这不是在描述病情,而是在下达指令;当朋友说我理解你的难过,这不是在评价你的情绪,而是在提供共情。奥斯汀把这些说话即行动的现象统称为施为性话语(performative utterance),并总结出三大规律:

​​语境决定性质​​:同样的话,在不同场合可能是描述也可能是行动(比如房间很热在闲聊时是描述,在空调遥控器坏了时可能是请求开空调);

​​意图必须明确​​:施为性话语需要仪式感(比如我宣布会议开始必须由主持人说才有效);

​​效果依赖反馈​​:说话是否成功,要看对方是否接收到你的行动意图(比如你说我很生气,如果对方只回,那你的生气可能没被真正接收)。

读完全书,我最直接的收获是:​​当我再开口时,会下意识想我现在在做什么’”​​——是安慰?是请求?是指责?还是单纯分享?这种语言自觉,让我在沟通中少了很多误解,多了更多主动权。

三、内容亮点:那些“原来如此”的瞬间,像拆穿了语言的“隐形魔法”

奥斯汀的厉害之处,在于他用最日常的对话,讲透了最深刻的哲学命题。书中有几个细节,让我拍着大腿喊

​​我道歉的魔力​​:奥斯汀分析对不起这句话时说,它之所以能化解矛盾,不是因为说了抱歉词,而是因为说话者通过这句话主动承担了责任。他举了个反例:如果有人一边说我道歉,一边翻白眼、语气不耐烦,这句话的施为性就失效了——​​语言的行动力,藏在说话的态度和语境里​​

​​我命令你的边界​​:奥斯汀指出,并非所有命令都能生效。比如领导说把这个方案重写,如果下属心里想我才不写,那么这个命令其实没有真正完成行动——​​说话者的意图和听话者的接受,共同决定了语言是否能成为行动​​

​​我们的玄机​​:当你说我们一起吃饭吧,表面是邀请,实则是发起一个共同行动。奥斯汀提醒我们:​​我们这个词自带绑定性”——你说我们时,已经在假设对方会配合,而对方是否接招,决定了这句话是真诚的邀请还是自说自话​​

这些细节像一把钥匙,让我突然看懂了生活中无数说不清道不明的沟通场景:为什么伴侣说我没生气时,反而更让人担心?因为他的否认本身就是一种情绪表达;为什么领导说这个问题你自己解决,可能是在授权而非甩锅?因为他的命令隐含了我相信你有能力的行动意图。

四、写作特点:哲学可以很“接地气”,像和智者聊家常却暗藏机锋

奥斯汀的文字打破了哲学=晦涩的刻板印象。他的论证方式特别生活化

​​翻车现场讲理论​​:他在书中举了大量言语行为失败的例子——比如牧师在婚礼上说我宣布你们离婚(本应是宣布结婚),结果全场哄笑。这些翻车案例让抽象的施为性变得直观:​​语言的行动力,需要符合社会惯例​​

​​对比法撕开误区​​:他把表述性话语(constative,比如今天下雨了)和施为性话语(performative,比如我预言今天下雨)放在一起对比,指出后者说出口的同时就在做事。这种对比像剥香蕉,一层一层剥开,直到露出最核心的果肉。

​​追问代替说教​​:奥斯汀很少直接下结论,而是不断问:你说这句话时,到底想做什么?”“如果对方不配合,这句话还算行动吗?这种苏格拉底式追问,让读者自己一步步推导出结论——读他的书,像在和他一起做实验,而不是听讲座

五、阅读体验:像突然拿到了“语言说明书”,从困惑到清醒

我是在地铁上读的《如何以言行事》。原本以为会看得昏昏欲睡,结果越读越兴奋——当奥斯汀分析我答应你时,我想起上周答应朋友周末一起看电影却临时鸽了,才意识到:​​我的答应不仅是说一句话,更是做了一个承诺,而本质上是行动违约​​;当他说到我命令你时,我回忆起领导说把这个文件打印一下时,我之所以立刻去做,不是因为必须服从,而是因为领导的身份让这句话具备了指令效力’”

合上书页时,地铁刚好到站。我看着手机里和同事的聊天记录——“这个方案不行,重写(领导的施为性指令),我理解你的压力,我们一起调整(同事的支持性共情)——突然觉得:原来我们每天的沟通,都是一场语言行动的交响乐,而《如何以言行事》就是给我发了张乐谱,让我终于能听懂其中的旋律

六、评价与影响力:它不是“老学究的书”,而是当代人的“沟通急救包”

《如何以言行事》在学术界的影响堪称核弹级”——它直接催生了言语行为理论,影响了语言学、法学(比如有效合同的语言要件)、社会学(比如权力如何通过语言实现)等多个领域。诺姆·乔姆斯基称奥斯汀重新定义了语言研究的边界,而语言学家德保罗大学教授约翰·塞尔更说:没有奥斯汀,就没有现代语用学。

在当代,它的实用性正在被更多人看见:

心理学博主用施为性话语分析情侣吵架(你不是在说我错了,而是在说我不想改’”);

职场培训课把如何用语言达成目标作为核心(比如请求帮助时,用能请你……吗?你必须……’更有效);

甚至有家长群分享:用奥斯汀的理论和孩子沟通——我希望你按时睡觉你怎么还不睡更能让孩子配合,因为前者是表达期待,后者是指责

写在最后:它对我意味着什么?

《如何以言行事》最珍贵的,是它让我学会了对语言保持敬畏

以前我总觉得说话是本能,现在却明白:​​每一次开口,都是在参与构建现实​​——你说我很棒,可能真的会让自己更有动力;你说这件事不可能,可能真的会堵死解决问题的路;你说我爱你,如果态度敷衍,那这句话的行动力就会大打折扣。

就像奥斯汀在书里写的:语言是我们最有力的工具,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武器。它提醒我:​​说话前,先问问自己——“我现在想通过这句话,做什么?​​

如果你也常因词不达意烦恼,因沟通无效焦虑,不妨翻开这本语言行动指南”——它不会教你如何说漂亮话,但会教你如何让每句话都掷地有声

“《如何以言行事》:原来我们每天都在“用说话做事”,只是从未察觉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复活》:一场关于“灵魂重生”的“人性实验室” | 爱阅读

《复活》:一场关于“灵魂重生”的“人性实验室”​ 一、书籍基本信息:批判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作”与“灵魂手术刀” 《复活》是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Leo Tolstoy)于189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创作历时十年),以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为陪审员重逢沦为妓女的玛斯洛娃为主线,通过两人“从堕落至...

《官僚体制的政治》:一本揭开政府“黑箱”的解剖手册 | 爱阅读

《官僚体制的政治》:一本揭开政府“黑箱”的解剖手册 一、书籍基本信息:公共选择学派的“官僚显微镜” 1965年,当各国政府正以“万能之手”自居时,戈登·塔洛克用《官僚体制的政治》投下了一颗思想炸弹。这位与布坎南共创公共选择理论的学者,用经济学家的冷峻视角,将官僚机构从“神圣殿堂”拉回“理性算计...

《管理者如何让人长期追随》:当管理者学会“踩刹车”,团队才会自动“踩油门” | 爱阅读

《管理者如何让人长期追随》:当管理者学会“踩刹车”,团队才会自动“踩油门”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被500强高管“疯抢”的领导力“错题本” 2023年6月,文汇出版社出版的《管理者如何让人长期追随》如同一枚深水炸弹,在管理界炸开涟漪。作者马歇尔·古德史密斯——这位曾指导过通用电气、高盛、福...

《好好学习》:打破低效努力的陷阱,构建终身受用的知识体系 | 爱阅读

《好好学习》:打破低效努力的陷阱,构建终身受用的知识体系 一、书籍基本信息:知识管理领域的“武功秘籍” 这部2017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成长类著作,是成甲用十年知识管理实践淬炼的方法论。全书256页的篇幅中,藏着比《学习之道》更接地气的认知升级指南——当成甲在序言中写下“真正的学习不是收集信息,...

《活出全新的自己》:一本解锁自我成长密码的实践指南,帮你跳出内耗活成想要的样子 | 爱阅读

《活出全新的自己》:一本解锁自我成长密码的实践指南,帮你跳出内耗活成想要的样子 一、书籍基本信息 《活出全新的自己》是华语世界知名心灵成长作家张德芬的经典作品,2012年首次出版,中文版销量超300万册,被读者称为“‘自我觉醒的地图’——既有戳中痛点的心理剖析,又有可落地的改变方法”。全书以“...

《总统班底》:在谎言的迷宫里,用鞋跟敲出真相的回声 | 爱阅读

《总统班底》:在谎言的迷宫里,用鞋跟敲出真相的回声 一、书籍基本信息:改变世界的新闻实验室 《总统班底》是卡尔·伯恩斯坦与鲍勃·伍德沃德合著的调查新闻巅峰之作,1974年出版后引发全球舆论海啸,直接导致尼克松总统辞职。这部被《纽约时报》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悬疑剧"的作品,不仅斩获普利策奖...

《基督山伯爵》:当复仇的利刃化作人性救赎的钥匙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当复仇的利刃化作人性救赎的钥匙   一、书籍基本信息:跨越世纪的“爽文鼻祖”与人性教科书 1844年,法国作家大仲马在《辩论报》上开启了一场持续两年的连载狂欢——这部名为《基督山伯爵》的百万字巨著,以拿破仑“百日王朝”为历史幕布,讲述了一个水手从“天之骄子”沦为“政治囚徒”,再...

《最美不过诗经》:三千年的情话,藏着中国人最原始的心动 | 爱阅读

《最美不过诗经》:三千年的情话,藏着中国人最原始的心动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会呼吸的《诗经》译注本” 《最美不过诗经》是当代学者、《诗经》研究专家李山的新注本,201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不同于传统注疏的晦涩,这本书以“现代人的眼睛”重新审视《诗经》——保留原诗的韵律美感,用口语化的解读拆解...

《中国乡约制度》:一本藏着传统乡村“相处密码”的活化石手册 | 爱阅读

《中国乡约制度》:一本藏着传统乡村“相处密码”的活化石手册 拿到《中国乡约制度》时,我正坐在老家的晒谷场上。蝉鸣裹着稻穗的清香钻进书页,封面上那句“中国乡村的秩序,不在官府的文书里,而在乡约的诵读声中”像一根细针,“叮”地挑开了我对“乡村”的刻板印象——原来那些“鸡毛蒜皮”的乡邻往来,早被古人...

《中国政治思想史》:读罢“思想长河”,方懂“中国之治”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国政治思想史》:读罢“思想长河”,方懂“中国之治”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串起千年智慧”的“政治思想地图” 若要给《中国政治思想史》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中国政治智慧的‘时间胶囊’”。这部由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萧公权(1897-1981)先生撰写(1947年初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