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深度语文的思与诗》:解锁语文教学的“灵与魂”,让文字不再只是课本里的符号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16

《深度语文的思与诗》:解锁语文教学的灵与魂,让文字不再只是课本里的符号

一、书籍基本信息

《深度语文的思与诗》由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开东所著,2022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约22万字,分为文本解读的深度密码”“课堂教学的诗意表达”“语文教育的本质追问三大部分。不同于传统语文教学类书籍满是教学流程模板,它更像一本语文教育的心灵笔记,记录了王开东老师30年教学生涯中,如何跳出逐字逐句翻译”“死记硬背考点的误区,带学生在文字里感受思想的力量与诗意的温度,字里行间满是对语文教育的热爱与深度思考。

二、书籍内容:不只有“教学方法”,更有“文字背后的灵魂对话”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它跳出了教学生怎么答题的功利视角,把焦点放在如何带学生读懂文字背后的人、情感与思想的真实教学场景里。比如讲解读鲁迅的《孔乙己》时,它不是简单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而是记录王老师带学生做的角色共情”——“让学生试着写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咸亨酒店后的心理活动,有学生写道他攥着偷来的钱,想着再买一碗酒,却怕掌柜又笑他,更怕孩子们问他茴香豆的字怎么写,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突然懂了孔乙己的悲剧不是笨,而是被时代困住的尊严’”;聊教朱自清的《背影》时,书中提到王老师没有让学生背段落大意,而是让大家分享自己和父亲的背影故事有个平时调皮的男生说上次看到爸爸扛着行李箱送我上学,后背都被汗湿了,和课文里的背影一模一样,说着说着就红了眼,全班同学都安静了

更难得的是,它不回避深度语文的难点。书中既讲了带学生在《春江花月夜》里品唐诗的意境,连下课铃响了学生都不愿离开的美好,也坦诚记录第一次尝试自由解读文本时,有学生答得离题万里,自己当时如何调整思路,引导学生从个人感受回归文本细节’”;甚至提到有家长质疑不抓考点怎么应付考试,自己如何用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后,考试反而更轻松的真实案例回应”——这些细节让深度语文不再是理想化的口号,而是充满温度、可落地的教学实践。

三、写作特点:把“语文教学道理”变成“有画面、有情感的故事”

王开东的文笔像一位会讲故事的语文向导,没有教育理论的生硬,满是文字的温度与细腻。他擅长用场景化描写带读者走进课堂,比如写带学生读杜甫的《登高》时,他会描述:深秋的下午,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洒在课本上,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我读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再让他们说说脑海里出现的画面,有个学生说我好像看到一个老人,在风里拄着拐杖,望着远处的山,头发都白了,那一刻,教室里连呼吸都轻了;讲自己的教学反思时,他会用比喻:以前教语文,像给学生递现成的苹果,告诉他们这是甜的;现在教语文,更像带学生去苹果园,让他们自己摘、自己尝,哪怕吃到酸的,也是自己的体验

另外,书中还穿插了文本解读小锦囊,比如解释如何教学生读懂诗歌的情感时,王老师写:就像剥洋葱,先看(洋葱皮),再找(洋葱心),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先看春风’‘江南是春天的景,再想绿字里藏着王安石对家乡的思念,一层一层剥,就能摸到文字的心跳;聊课堂互动时,他说不要怕学生问奇怪的问题,比如有学生问李白为什么总爱喝酒,这其实是走进李白内心的好机会,就像打开了一扇新窗户,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生动又好懂,不管是语文老师还是家长,都能轻松get到教孩子读语文的巧思。

四、阅读体验:像跟着老师上“沉浸式语文课”,越读越有共鸣

我第一次读时,本想作为家长学习怎么帮孩子读课文,结果读着读着就想起了自己的上学时光。印象最深的是某个周末上午,我坐在阳台看教学生读《西游记》那章,看到王老师带学生讨论孙悟空为什么非要戴紧箍咒,有学生说紧箍咒不是约束,是让他学会责任,王老师笑着补充就像我们的成长,也需要一点约束,才能从调皮的猴子变成有担当的人’”——瞬间想起自己小时候总觉得紧箍咒是麻烦,现在才懂其中的深意,那种突然读懂文字的感觉特别奇妙。

还有一次,我陪孩子读课文《秋天的怀念》,以前总催他背下来、记考点,那天我试着用书中的方法,问他你觉得妈妈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孩子想了想说妈妈怕我难过,想让我好好生活,说着还抱了抱我——那一刻我才明白,语文不是考试的工具,而是连接情感的桥梁,这种从书中获得的亲子共读启发,比任何答题技巧都珍贵。

读完最后一页时,我没有看完一本教学书的疲惫,反而有种心里被文字填满的温暖。以前总觉得语文就是读课文、背古诗,现在才发现,语文里藏着人生的道理、情感的温度,就像书中写的,每一个文字都是有生命的,只要用心读,就能和它们对话。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语文教育者的“必读书”,口碑爆棚

从社会评价来看,这本书的认可度极高。它上市后连续两年稳居教育类书籍畅销榜,豆瓣评分高达9.1分,评论区里很多语文老师说这是第一本让我觉得语文教学可以这么有温度的书,还有家长留言用书中的方法陪孩子读课文,孩子不再觉得语文枯燥,反而会主动和我分享课文里的故事;知名教育专家窦桂梅也推荐过它,说《深度语文的思与诗》打破了语文教学只重技巧不重灵魂的误区,让我们看到,语文教育的本质是用文字唤醒灵魂,这种理念值得每一位语文人学习

对我个人而言,这本书不仅是语文学习参考书,更是重新理解文字的钥匙。以前看文章、读古诗,总想着这有什么考点,现在会试着走进文字里,比如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会想起自己在外打拼的日子,突然懂了李白的乡愁;和朋友聊天时,也会不自觉地用书中的方法,分享文字里的感动这种文字感知力的提升,是这本书给我最特别的礼物。

六、书籍核心价值:帮读者“跳出‘应试’的壳,读懂语文的‘魂’”

这本书的核心价值,不是教语文老师怎么提分,也不是教家长怎么辅导作业,而是帮大家重新认识语文”——它让我们明白,语文不是课本里的符号、试卷上的题目,而是能帮我们感受情感、思考人生的精神食粮。带孩子学语文,不是让他们记住多少知识点,而是让他们在文字里学会共情、学会表达、学会热爱生活。

这恰好戳中了当下语文教育的痛点:很多孩子觉得语文枯燥”“学了没用,就是因为教学太看重应试,忽略了文字本身的魅力;而书中的实践证明,当语文教学回归思与诗,孩子会主动爱上阅读、爱上表达,甚至能从文字里获得面对生活的力量。就像王开东老师在书中说的:好的语文教育,是让学生在文字里看到自己,看到世界,看到诗和远方。

七、书中金句分享

1.深度语文,不是把简单的文字讲复杂,而是把复杂的人生藏进简单的文字里,让学生在阅读时,既能摸到文字的温度,也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2.教语文就像种庄稼,不能只想着收获粮食(考点),更要在乎土地的滋养(文字对心灵的影响),土地肥了,粮食自然会好;心灵丰富了,成绩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如果你是觉得语文教学没思路的老师,或是想帮孩子上语文的家长,甚至是想重新找回文字感动的普通人,一定要读《深度语文的思与诗》——它不会给你复杂的技巧,却会让你明白:语文的魅力,藏在每一个文字的思与诗里,只要用心读,就能遇见不一样的自己与世界。

“《深度语文的思与诗》:解锁语文教学的“灵与魂”,让文字不再只是课本里的符号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规则为什么会失败:法律管不住的人类行为暗码》:当规则撞上人性的“暗礁” | 爱阅读

《规则为什么会失败:法律管不住的人类行为暗码》:当规则撞上人性的“暗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规则制定者“后背发凉”的清醒指南 书名:《规则为什么会失败:法律管不住的人类行为暗码》 作者:本雅明·范·罗伊(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法学教授,研究工业污染、腐败等领域20余年)×亚当·费恩(美国...

《赫索格》:当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成为一面镜子,我们照见了什么? | 爱阅读

《赫索格》:当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成为一面镜子,我们照见了什么?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书信写就的知识分子心灵史诗” 《赫索格》是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于196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获普利策文学奖(1965)、美国国家图书奖(1965),被《纽约时报》评为“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犹太小说”。...

《红与黑》:我用一个月,读懂了“野心与灵魂的角力” | 爱阅读

《红与黑》:我用一个月,读懂了“野心与灵魂的角力”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血色写尽人性的现实主义巅峰” 若要快速定位《红与黑》(司汤达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经典译本),不妨记住几个关键词:​​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作、40万字“个人奋斗悲剧史”、以“于连·索雷尔”为主角的阶级突围记、提...

《基督山伯爵》:一部在复仇与救赎中燃烧的史诗,藏着人生最极致的爽与悟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一部在复仇与救赎中燃烧的史诗,藏着人生最极致的爽与悟 一、书籍基本信息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巅峰之作,1844年首次以连载形式发表,至今已被翻译成百余种语言,全球销量超2亿册,被读者称为“‘世界通俗小说的天花板’——既有过山车般的剧情,又有直抵人心的思考”。全书以1...

《吉米·科瑞根:世界上最聪明的小子》:当天才的“聪明”遇上人间烟火,我们终于读懂了“天赋”的真相 | 爱阅读

《吉米·科瑞根:世界上最聪明的小子》:当天才的“聪明”遇上人间烟火,我们终于读懂了“天赋”的真相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幽默拆解天才”的成长寓言 《吉米·科瑞根:世界上最聪明的小子》是美国作家克里斯托弗·巴克利(Christopher Buckley)于1990年出版的幽默成长小说,全球销...

《最能促进人类幸福的财富分配原理的研究》:19世纪的“幸福经济学”,如何教我们用财富点亮生活? | 爱阅读

《最能促进人类幸福的财富分配原理的研究》:19世纪的“幸福经济学”,如何教我们用财富点亮生活?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威廉·汤普逊”与维多利亚时代伦敦街景的《最能促进人类幸福的财富分配原理的研究》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富豪捐赠10亿美元做慈善”的新闻发呆。19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功利主义经济学家威...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在历史褶皱里触摸国家转型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在历史褶皱里触摸国家转型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根本性议程"重构的现代国家成长史 孔飞力所著的《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自2013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推出后,已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标杆之作。这部12万字的学术著作由作者1994年在法兰西学院的系列...

《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读罢两册“文学地图”,方懂中国故事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读罢两册“文学地图”,方懂中国故事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文学考古学家”的“古今勘探手册” 若要给《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中国文学史的‘双筒望远镜’”——左筒对准“小说”,右筒聚焦“汉代文学”...

《中国中古文学史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乱世里的“精神原乡”,如何照亮千年文脉 | 爱阅读

《中国中古文学史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乱世里的“精神原乡”,如何照亮千年文脉 一、书籍基本信息:乱世中的“文学基因库” 《中国中古文学史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是当代中古文学研究领域的经典专著(初版于2005年,由多位高校学者联合编撰,后经修订纳入“中国文学史专题研究丛书”)。这部近80万字的学术...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盲盒”盛宴 | 爱阅读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盲盒”盛宴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北大到台大的文化摆渡船 2011年,余秋雨将他在北京大学开设的中华文化史课程整理成书,由岳麓书社出版。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术专著”,而是一场跨越海峡两岸的“文化真人秀”——课程实录里穿插着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