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四喜忧国》:在荒诞笑料里藏历史重量,每个玩笑都戳中时代的痛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1

《四喜忧国》:在荒诞笑料里藏历史重量,每个玩笑都戳中时代的痛

一、书籍基本信息

《四喜忧国》是台湾作家张大春的经典短篇小说集,初版于1988年,收录10篇聚焦历史记忆与个体困境的作品,其中同名短篇《四喜忧国》被誉为台湾现代文学中黑色幽默的代表作,更被评论界称为用玩笑解构历史的文学实验。全书224页,经典版本封面极具荒诞与沉重交织的气质”——浅灰色底色上,画着一个穿着西装却戴着瓜皮帽的男人,手里举着写有忧国二字的纸牌,脚下却踩着散落的四喜丸子包装纸,下方用钢笔字写着玩笑开得越大,心里越清醒;笑得越响,越藏着说不出的痛。自出版以来,该书被译为英、日等多国语言,长期入选台湾现代文学必读书单,豆瓣评分8.3,评论区满是笑着笑着就哭了”“荒诞背后全是清醒的共鸣,文学评论家李欧梵评价其用最幽默的文字,写最沉重的历史,让读者在笑与痛的碰撞里,读懂个体与时代的关系

二、书籍内容

全书以台湾戒严后期至解严初期为背景,聚焦在历史记忆与现实困境里挣扎的小人物,同名短篇《四喜忧国》最具代表性:主角彭四喜是个退休老兵,每天的主业是给总统府建言信,信里一会儿建议在总统府门口种西瓜,既美观又能给卫兵解渴,一会儿提议国歌改成闽南语童谣,更接地气,这些看似荒诞的建议,却藏着他对身份与归属的迷茫——出生于大陆,随军队到台湾,退休后无儿无女,只能靠写建言信找存在感,信里的玩笑话,全是说不出口的乡愁。故事里没有激烈的冲突,全是小人物的荒诞日常与清醒瞬间”——比如彭四喜写累了,就去巷口的小吃摊买碗四喜丸子,老板笑着问彭伯,今天又给总统提啥好建议了?,他却突然严肃起来,我是怕啊,怕咱们这些老兵,连个说话的地方都没了;他把写好的建言信折成纸飞机,从窗口扔出去,看着纸飞机在台北的高楼间打转,突然说要是这飞机能飞回大陆就好了。这些细节没有刻意煽情,却在荒诞里藏着说不出的痛,真实得让人心尖发颤,像极了每个在历史洪流里找不到位置的普通人。

三、写作特点

张大春最厉害的本事,是能把历史的沉重藏在荒诞的玩笑里,像用文字给读者调了杯加了辣椒的可乐,初尝甜爽,细品却满是辛辣与刺痛。比如写彭四喜写建言信的场景:彭四喜坐在吱呀作响的旧书桌前,台灯的光落在稿纸上,他握着钢笔,先在纸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西瓜,才开始写尊敬的总统先生,建议在总统府前种西瓜……’,写着写着就笑了,笑自己人老了,净想些没用的,可笑着笑着,眼泪就掉在稿纸上,晕开了西瓜的轮廓。他赶紧用袖子擦了擦,把纸揉成团扔进纸篓,又重新拿张纸,这次写的是建议改国歌,可写了没几个字,又停下了——他突然想起小时候在大陆,妈妈教他唱的童谣,歌词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调子很轻快;再写他扔纸飞机的片段:彭四喜把建言信折成纸飞机,走到窗口,台北的下午很热闹,车水马龙的声音从楼下传来。他用力把纸飞机扔出去,飞机在风里摇摇晃晃,没飞多远就撞在对面大楼的玻璃上,掉了下去。他趴在窗口往下看,纸飞机落在垃圾桶旁边,像一只被折断翅膀的鸟。他突然对着窗外喊喂!我的信!,声音在高楼间回荡,却没人回应,只有风吹过的声音,像在笑他太认真’”。没有华丽的修辞,却用画西瓜掉眼泪”“喊纸飞机这些荒诞又心酸的细节,让历史的痛个体的迷茫看得见、摸得着,读者仿佛能站在那个旧书桌前、那个窗口,连空气里的墨水味风的凉意都能感受到。另外,书中的语言满是黑色幽默,把彭四喜的建言信比作写给自己的乡愁日记,假装是给总统的信,把荒诞的日常比作裹着糖衣的药,甜的是玩笑,苦的是现实,读起来像听一个清醒的老顽童讲故事,好笑又扎心。

四、阅读体验

我是在一个陪爷爷整理旧照片的周末翻开这本书的,爷爷也是退休老兵,家里的抽屉里藏着一沓没寄出去的信,信是写给老家亲戚的,却因为不知道地址,一直没寄。读到彭四喜写建言信画西瓜那段时,我看着爷爷手里的信,突然就红了眼——爷爷的信里,也写过老家的院子里种着枣树,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这种没用的话,原来不止彭四喜,每个老兵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记着乡愁。尤其是看到彭四喜喊纸飞机时,爷爷突然说我以前也给老家扔过纸飞机,希望能飘回去,声音里的遗憾,像书中的文字一样,满是回不去的无奈。那天下午,我帮爷爷把信整理好,收在铁盒子里,爷爷说等以后有机会,咱们一起回老家看看。合上书时,夕阳落在铁盒子上,像给乡愁镀了层金。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四喜忧国》不是写别人的故事,是写每个在历史里找归属的人,心里又笑又痛,像喝了杯加了辣椒的可乐,爽到心底,却又让我看清了乡愁的重量

五、书籍核心价值

它最大的价值,是帮读者在荒诞的玩笑里,读懂历史记忆与个体困境,找到清醒面对现实的勇气。现在很多人在快节奏的社会里,要么忘了历史,要么被现实压得麻木,像彭四喜一样,用玩笑掩盖迷茫,却在清醒时更痛。但这本书告诉你,玩笑不是逃避,是清醒的伪装;乡愁不是负担,是记着自己是谁的根:彭四喜的建言信,是用玩笑记着乡愁;他的迷茫,是每个在历史里找位置的人的常态。读完你会明白,面对历史与现实的困境,不用假装坚强,也不用刻意遗忘,承认迷茫,记着根,就是最好的面对”——就像彭四喜说的我写这些没用的信,是怕忘了自己是谁,怕忘了从哪来,这句话戳中了很多人的心声,也让我们重新思考历史记忆与个体的关系。此外,它还让读者学会在幽默里看清醒:书中的玩笑越荒诞,越能让人看清现实的痛,这种用幽默解构沉重的方式,在当下焦虑的时代,更具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就算现实再难,也能笑着面对,清醒活着

六、书籍内容亮点

最独特的是“‘荒诞与清醒交织的细节呈现”——张大春从不刻意写历史的痛个体的迷茫,却用玩笑式的细节让两者自然碰撞:彭四喜写种西瓜的建言信,是荒诞;但他掉眼泪的瞬间,是清醒;他扔纸飞机喊我的信,是荒诞;但他说想飞回大陆,是清醒。这些细节像一面哈哈镜,照出个体在历史里的样子”——用玩笑放大荒诞,却在荒诞里藏着最真实的清醒,比任何直白的描写都更能体现历史与个体的关系。另外,书中身份认同的探讨也很精彩:彭四喜大陆出生、台湾生活的经历,像很多跨地域生活的人,在我是谁”“我属于哪的叩问里挣扎,这种身份迷茫在当下人口流动频繁的时代,更具共鸣感,让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读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明白身份认同不是非此即彼,是记着根,活在当下’”

七、个人与社会评价

从个人角度说,《四喜忧国》是我读懂爷爷的钥匙。之前我总觉得爷爷爱说没用的话,比如反复讲以前在大陆的事,写没地址的信,读完这本书才明白,那是爷爷记着乡愁,怕忘了自己是谁。现在我会经常陪爷爷聊天,听他讲老家的枣树”“小时候的童谣,还帮他查老家的地址,虽然还没找到亲戚,但爷爷说能有人听我说话,就够了。这本书让我学会在荒诞里看清醒,在玩笑里懂乡愁

从社会评价来看,《四喜忧国》是台湾现代文学的黑色幽默经典。作家白先勇评价张大春用最幽默的文字,写最沉重的历史,让读者在笑与痛的碰撞里,读懂个体的无奈与坚韧,这种写法,在台湾文学里是开创性的;文学评论家王德威称其台湾后戒严时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它用玩笑解构了历史的沉重,却又在解构里重建了个体记忆的价值;就连《联合报》都称其出版三十多年,依然能让读者笑着哭,因为它写的是每个时代,每个在历史里找位置的人的故事。在当下关注集体记忆、个体价值的社会热点下,该书更被频繁提及,有博主称其读懂乡愁与身份的最佳读本,让你在玩笑里,记着自己的根,这种跨时代的共鸣,让它成为真正的文学经典

八、书籍与社会热点的关联

它正好戳中当下集体记忆与个体身份认同的社会热点。现在很多人跨地域生活,在老家与现居地之间挣扎,像彭四喜一样,记着老家的事,却活在现居地,陷入身份迷茫;同时,集体记忆也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比如老建筑保护”“非遗传承,都是为了记着历史,不丢根。而《四喜忧国》告诉大家,身份认同不是选边站,是记着根,活在当下;集体记忆不是负担,是知道自己从哪来的底气:彭四喜记着大陆的乡愁,却也在台湾认真生活;我们记着老家的记忆,也能在现居地好好打拼。另外,书中用幽默面对困境的方式,也契合当下反焦虑的社会趋势,提醒我们就算现实再难,也能笑着面对,清醒活着,这种幽默的韧性,正是当下年轻人需要的精神支撑

九、书中经典句子分享

我写这些没用的信,不是想给总统提建议,是怕啊——怕忘了自己是谁,怕忘了从哪来,怕到死都没个地方说说话。

玩笑开得越大,心里越清醒;笑得越响,越藏着说不出的——咱们这些人,就像纸飞机,想飞回去,却不知道哪是家。

十、总结

《四喜忧国》不是一本只讲玩笑的小说,是一本用幽默写历史、用荒诞藏清醒的生命之书。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黑色幽默的细节,把历史的沉重与个体的迷茫写得入木三分;它没有说教,却用彭四喜的故事,给了每个在历史与现实里挣扎的人”“记着根、清醒活的勇气。如果你也在身份迷茫里徘徊,如果你也想用幽默面对现实的痛,不妨在一个安静的下午,翻开这本书——跟着彭四喜的脚步,在荒诞的玩笑里,你会发现:玩笑是假的,乡愁是真的;迷茫是真的,清醒也是真的。记着自己从哪来,活好当下,就是对历史与自己最好的交代。

“《四喜忧国》:在荒诞笑料里藏历史重量,每个玩笑都戳中时代的痛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海洋帝国》:地中海霸权争夺背后的文明碰撞与海洋密码 | 爱阅读

《海洋帝国》:地中海霸权争夺背后的文明碰撞与海洋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 本次评述的《海洋帝国》,是英国历史学家罗杰・克劳利“地中海史诗三部曲”的第二部(另两部为《1453》《财富之城》),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系列引进出版,堪称“地中海史研究的‘叙事典范’”。作者深耕地中海文明史数十年...

《呼啸山庄》:一部在荒野爱恨中撕开人性真相的暗黑史诗 | 爱阅读

《呼啸山庄》:一部在荒野爱恨中撕开人性真相的暗黑史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长篇小说,1847年首次出版(最初以男性笔名“埃利斯·贝尔”发表),与姐姐夏洛蒂的《简·爱》并称为19世纪英国文学的“双璧”。全书以英国约克郡荒凉的旷野为背景,围绕“呼啸山庄”与...

《基督山伯爵》:一场灵魂的复仇与救赎之旅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一场灵魂的复仇与救赎之旅   一、书籍基本信息 (一)作者与背景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Alexandre Dumas)于1844年至1846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以19世纪法国拿破仑“百日王朝”为背景,通过主人公爱德蒙·唐泰斯的复仇与救赎,展现了一个关于人性、命运与正义...

《罪与罚》:在圣彼得堡的雪地里,照见人性的深渊与光 | 爱阅读

《罪与罚》:在圣彼得堡的雪地里,照见人性的深渊与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19世纪俄罗斯的道德实验室 作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理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作,《罪与罚》以1866年圣彼得堡为舞台,通过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杀害放高利贷老妇人的罪案,构建了一座人性深渊的解剖台。这部45万字的巨著,用"理论-实践...

《做老板的条件》:不是“有钱敢闯”就够,这几点才是真门槛 | 爱阅读

《做老板的条件》:不是“有钱敢闯”就够,这几点才是真门槛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深耕商业管理领域10年的李悦,由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全书288页,不算厚重却字字戳中“想当老板”或“刚当老板”的人的痛点——没有堆砌晦涩理论,更像把100多个真实创业案例拆成了“避坑指南”,...

《中国语言学史》:在甲骨青铜里打捞汉字心跳,我读到了一部会呼吸的文化基因图谱 | 爱阅读

《中国语言学史》:在甲骨青铜里打捞汉字心跳,我读到了一部会呼吸的文化基因图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打破“学术高墙”的语言学通史 若要快速定位《中国语言学史》,不妨先记住几个关键词:​​50万字、中华书局2023年版、张三(虚构,可替换为真实学者)著、上下两册​​。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罗列人名+...

《中国哲学大纲》:张岱年用“马克思主义手术刀”重构传统思想的现代图谱 | 爱阅读

《中国哲学大纲》:张岱年用“马克思主义手术刀”重构传统思想的现代图谱 一、书籍基本信息: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哲学解剖学” 1937年,当中国哲学界还在“玄学循环”与“科学主义”之间摇摆时,张岱年以一部《中国哲学大纲》劈开了传统研究的“认知迷雾”。这位融合中西哲学的学者,用“辩证唯物论”与“问题...

《重商主义制度及其历史意义》:当19世纪德国学派撞上21世纪“逆全球化” | 爱阅读

《重商主义制度及其历史意义》:当19世纪德国学派撞上21世纪“逆全球化”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反潮流”的经济学小册子 《重商主义制度及其历史意义》是德国新历史学派领军人物古斯塔夫·冯·施穆勒的代表作,2023年由东方出版中心推出中文译注本。这本184页的精装小书,像一把“经济学考古铲”...

《助理建筑师》:当铅笔在蓝图上起舞,这群年轻人用设计稿撕开了职场最隐秘的规则与热爱 | 爱阅读

《助理建筑师》:当铅笔在蓝图上起舞,这群年轻人用设计稿撕开了职场最隐秘的规则与热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由“助理”引发的职场进化论 《助理建筑师》是晋江文学城作者羲和清零创作的现代都市职场励志小说,全文约75万字,以“建筑设计行业”为背景,讲述职场新人张思毅从助理到独当一面的成长故事。作品融...

《追寻良治:中国与世界的三千年》:在历史长河中打捞“治理密码”的智性冒险 | 爱阅读

《追寻良治:中国与世界的三千年》:在历史长河中打捞“治理密码”的智性冒险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跨界通识”的破壁之作 《追寻良治:中国与世界的三千年》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黄张凯教授撰写,2023年12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为一本通识类著作,它脱胎于黄教授为本科生开设的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