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我在北京捏面人儿》:当面团捏住时光的衣角,老北京的魂儿就活了 | 爱阅读

4周前 (09-09)读一读22

《我在北京捏面人儿》:当面团捏住时光的衣角,老北京的魂儿就活了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捏”出来的百年家史,藏着北京城的呼吸

2022年11月,商务印书馆推出了一本非典型口述史”——《我在北京捏面人儿》。作者团队堪称黄金组合:国家级非遗北京面人郎传承人郎志丽、北京市级非遗北京刻瓷传承人陈永昌口述,媒体人吴欣还执笔。全书428页,像一卷展开的面人版《清明上河图》,从清末宣统元年郎家先祖捏出第一个面人儿,到2011年中秋郎志丽在工作室揉捏面团,百余年家族史与老北京的市井烟火、时代风云缠成一团。

这不是一本教你捏面人儿的手工书,而是一部用面团记录城市记忆的史诗”——当你在书中看到1957年冰心捧着郎绍安捏的打糖锣面人儿,眼角泛着甜柔与辛酸时,就会明白:这面团里,藏着北京城的魂儿。

二、核心价值:面团是“时光胶囊”,捏住的是文化基因

这本书最颠覆认知的洞见在于:手艺不是谋生工具,而是文化基因的载体。郎家四代人捏面人儿,捏的是戏文里的忠孝节义(《白蛇传》里的许仙与白娘子)、市井里的烟火人情(旧京三百六十行:剃头的、锔碗的、卖茶汤的)、时代里的悲欢离合(日据时期的北平,郎绍安用面人儿暗讽侵略者)。

作者吴欣还写道:郎氏面人儿里,揉捏进了一段特有光阴。当你读到郎志丽回忆父亲郎绍安晚年捏满人家庭全家福”——一家八口穿旗装、戴钿子,却因没有照片只能凭记忆复原时,会突然懂:这哪里是捏面人儿?分明是在用面团抢救即将消失的文化记忆

非遗保护”“文化传承成为社会热点的今天,这本书像一剂清醒药”——它不喊口号,只用郎家百年故事告诉你:文化传承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展示,而是活在日常里的手艺温度

三、内容亮点:面团里的“老北京微缩宇宙”,细节炸裂到汗毛直立

这本书的独特性在于用面人儿当镜头,拍老北京的生活纪录片’”

1.面团里的市井百态:比老照片更鲜活

书中详细记录了郎绍安的代表作旧京街头小景:一个戴灰呢帽子、穿黑色长袍的卖糖葫芦人,左臂挎着小篮子,上面插满冰糖葫芦;一个披白布的剃头匠,低头坐在红板凳上,旁边放着架子和铜盆;最绝的是打糖锣的”——带篷儿的挑子上挂着大拇指大小的风筝、黄豆大小的花脸面具、绿豆大小的空钟,格子里摆着半粒米大小的小白鸭子,框盒里放着小米大小的糖球……冰心看了直呼:我真是不知他是怎么捏的,会捏得这么小,这么可爱!

这些细节不是想象,而是郎绍安儿时在阜成门内大街亲眼所见——他捏的不是面人儿,是老北京的DNA

2.家族史与城市史的双重变奏:小人物的大历史

郎家的百年起落,是老北京的微观样本

清末,郎家是镶红旗下的满人,住在阜成门内大街,靠捏面人儿讨生活;

民国,郎绍安背着面人儿箱子走街串巷,与老舍笔下的祥子擦肩而过;

日据时期,他捏讽刺面人儿暗抗侵略者;

新中国成立后,他带着面人儿走进工艺美术研究所,从街头艺人变成民间艺术家

2008年,北京面人郎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郎志丽成为传承人;

2022年冬奥会,郎志丽的孙子郎佳子彧用面人儿冰墩墩征服摩纳哥亲王……

这不是励志传奇,而是时代洪流里的小人物生存史”——当你在书中看到郎绍安在文革中被批斗,却偷偷把面人儿模具藏在枕头里时,会突然明白:手艺人的坚持,是对抗遗忘的温柔革命

3.附录里的文化宝藏:比正文更上头的彩蛋

全书最良心的部分是附录:

《面人儿小春秋》:用编年体梳理面人儿从汉代捏面为祭到现代的演变,堪称面人儿版《中国通史》

《面人儿岁时记》:按《燕京岁时记》的体例,记录一年中与面人儿相关的民俗(比如春节捏福禄寿、端午节捏钟馗);

《北京面人郎技法》:系统整理郎家面塑的独门绝技(比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的口诀,配图解,手残党也能看懂)。

这些附录不是凑字数,而是给非遗保护者的一套工具书”——当你读完正文,再翻附录,会像发现宝藏地图一样兴奋。

四、写作特点:京味儿语言+电影镜头感,读着读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

作者吴欣还的文笔,堪称京味儿散文天花板

1.京味儿对话:像听胡同口的老大爷唠嗑

书中大量引用郎志丽的原话,比如她回忆父亲:怹话不多,这么多年,听老太太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着急,慢慢来;比如她讲学艺:我4岁随父走街串巷,15岁正式学艺,如今78岁,老太太质朴,2018年秋天刚经历一次中风,努着精神聚起随时都有可能消散的记忆,一字一句讲述面人郎的过往:我能想起多少说多少,不为别的,就是想这些东西别埋没在我这儿。’”

这些对话没有华丽辞藻,却像老北京的糖葫芦”——酸里透着甜,甜里裹着脆。

2.电影镜头感:画面在文字里起来

写郎绍安在伦敦献艺:他站在展台上,手指翻飞,不一会儿,一个孙悟空就活灵活现地立在竹签上。英国观众瞪大眼睛,有人伸手想摸,又怕碰坏了,那表情像看魔术。

文革时期的郎家:屋子里静得能听见蝈蝈的叫声——那是老北京才养的秋虫。郎志丽坐在小板凳上,看着父亲把面人儿模具藏进枕头里,心里直发慌:这要是被发现了,可怎么办?’”

这些描写不是虚构,而是用文字当摄像机”——你读着读着,眼前就会浮现出画面。

3.金句点睛:一句话戳中泪点

书中最让我破防的句子是:入门并不难,难耐的是光阴。这句话出自《知日》杂志对日本匠人盐野米松的采访,却被吴欣还用在郎家身上——郎氏父女从艺百年,时间增长了技艺,也沉淀了记忆。当你在书中看到郎志丽中风后,努着精神讲述家族故事时,会突然懂:这哪里是难耐光阴?分明是用一生,爱一事

五、阅读体验:像在郎家小院里听故事,暖得想哭又笑出声

读这本书时,我总想起小时候在胡同口听老人讲古的场景——郎志丽的声音就在耳边:我4岁那年,跟着父亲走街串巷,看到他捏面人儿,小孩们都围过来,眼睛瞪得溜圆,有的伸手要,父亲就说:给大爷唱个歌,就给你。小孩们就扯着嗓子唱,唱完拿着面人儿跑,边跑边笑……”

这种沉浸感太强了——你会跟着郎家的故事笑(比如郎绍安年轻时在上海滩遇险,靠捏面人儿化险为夷),跟着哭(比如文革时期,郎家被抄家,面人儿模具被砸碎),跟着激动(比如2022年冬奥会,郎佳子彧用面人儿冰墩墩征服世界)。

最神奇的是,读完这本书,我看北京的眼神都变了——以前觉得地坛庙会的面人儿旅游纪念品,现在才知道,那是活着的文化记忆;以前觉得非遗保护政府的事,现在才明白,那是每个人的责任

六、书籍评价与影响力:从“家族记忆”到“城市文化符号”的逆袭

这本书出版后,成了非遗保护领域的现象级作品

学术认可:被中国语言学会推荐为最佳非遗记录作品,学者评价:它用郎家百年故事,构建了一部老北京的微观文化史

大众影响:抖音上面人郎挑战话题播放量超5亿,年轻人用书中的技法捏国潮面人儿(比如捏哪吒”“故宫猫),让非遗破圈

政策影响:书中记录的濒危面人儿技法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多地中小学开设面人儿文化课,用书中的内容教学生捏面人儿、懂文化

读者评价:豆瓣读者老北京留言:我小时候在胡同口见过郎绍安捏面人儿,当时只觉得好玩,现在读了这本书,才明白,那是一个时代的文化密码

七、为什么我特别推荐这本书?

去年冬天,我带着这本书去地坛庙会——看到摊位上插着的大面人儿,突然想起书中郎志丽的话:现在的孩子只知道手办,不知道面人儿;可对我们老北京来说,面人儿是童年的糖,是祖辈的笑,是城市的根

那一刻,我突然懂了:文化传承不是复制过去,而是过去活在现在。《我在北京捏面人儿》做的,就是这件事——它用郎家百年故事,让我们看见:原来,文化传承可以这么温暖,这么有趣,这么接地气

如果你也对非遗保护”“城市记忆”“小人物的大历史感兴趣,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它会让你明白:面团虽小,却能捏住时光的衣角;故事虽旧,却能照亮未来的路。

最后,用书中最戳我的一句话结尾:

手艺人的手,是时光的刻刀——他们捏的不是面人儿,是活着的文化记忆

“《我在北京捏面人儿》:当面团捏住时光的衣角,老北京的魂儿就活了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部揭开“财富密码”的理性经济学启蒙书 | 爱阅读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部揭开“财富密码”的理性经济学启蒙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是18世纪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经典著作,耗时10年撰写、3次修订,1776年首次出版,全书共5篇32章,近百万字,涵盖分工、货币、税收、国际贸易等多个...

《国学经典规范读本》:在“经史子集”里,读懂“中国人的精神原乡” | 爱阅读

《国学经典规范读本》:在“经史子集”里,读懂“中国人的精神原乡” 一、书籍基本信息:传统文化的“标准答案库”,当代人的“精神导航仪” 《国学经典规范读本》是由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主编、中华书局2023年出版的权威国学读本(全四册,定价298元),被《光明日报》评为“近年来最系统的国学普及读物”,...

《黑骏马》:在马蹄铁下聆听生命的尊严 | 爱阅读

《黑骏马》:在马蹄铁下聆听生命的尊严 一、书籍基本信息:动物视角的"人类观察笔记" 《黑骏马》是英国作家安娜·塞维尔1877年出版的儿童小说,被视为"动物权利运动的圣经"。译林出版社2023年推出的插图本,用300余幅原版铜版画将伦敦街头的马车、乡村牧场的草垛永久封存,让19世纪的马匹心声在Z...

《环绕世界八十天》:在时间的齿轮里,读懂“冒险”最本真的模样 | 爱阅读

《环绕世界八十天》:在时间的齿轮里,读懂“冒险”最本真的模样 一、基本信息:19世纪的“环球旅行预言书” 《环绕世界八十天》是法国科幻大师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1873年的“现象级经典”,与《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并称为“凡尔纳三部曲”。这部以19世纪蒸汽时代为背景的小说,讲...

《饥饿游戏》:在生死竞技场里,我们都是“反抗的种子” | 爱阅读

《饥饿游戏》:在生死竞技场里,我们都是“反抗的种子” 一、书籍基本信息:反乌托邦的“青少年觉醒圣经” 《饥饿游戏》是美国作家苏珊·柯林斯的长篇小说处女作,2008年出版后横扫全球,首印20万册,两年内销量突破1亿,被《纽约时报》评为“2008年度最佳青少年小说”,更被《卫报》称为“21世纪最具...

《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用“手术刀”解剖传统思想的现代启示录 | 爱阅读

《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用“手术刀”解剖传统思想的现代启示录 一、书籍基本信息:现代中国哲学的“破冰之作” 1919年,当北洋政府还在“尊孔复古”的泥潭里挣扎时,胡适以一本《中国哲学史大纲》劈开了传统经学的“铁幕”。这位新文化运动的旗手,用“科学方法”与“问题意识”双重武器,将中国哲学史从“圣...

《终极雇佣》:当代码撞进暗网,我读懂了职场最隐秘的“生存法则” | 爱阅读

《终极雇佣》:当代码撞进暗网,我读懂了职场最隐秘的“生存法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职场悬疑的“现实标本”,2024年现象级商战力作 《终极雇佣》是85后作家“陈默”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中信出版社“职场观察”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压迫感——深灰色写字楼背景下,一台服务器指示灯泛着血红色(像...

《竹书纪年》:被埋没的先秦史书,如何颠覆你的历史观? | 爱阅读

《竹书纪年》:被埋没的先秦史书,如何颠覆你的历史观?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从地下挖出的“历史修正案” 《竹书纪年》是战国时期魏国史官编撰的编年体史书,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因西晋咸宁年间(279年)出土于汲郡古墓(今河南汲县)而得名。全书共13篇,以竹简记载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因长期埋藏地...

《祝你逃跑愉快》:舒国治的“生活逃逸指南”,教你在忙碌里找回“呼吸感” | 爱阅读

《祝你逃跑愉快》:舒国治的“生活逃逸指南”,教你在忙碌里找回“呼吸感” 去年深秋读这本书时,我正被“996”的疲惫和“必须优秀”的焦虑压得喘不过气——凌晨两点改完最后一版方案,盯着窗外零星的灯光,突然想起书架上那本舒国治的《祝你逃跑愉快》。翻开它,像是推开了一扇木格窗:没有说教的口号,没有刻意...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用“管理圣经”破解现代组织的效率密码 | 爱阅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用“管理圣经”破解现代组织的效率密码 一、书籍核心价值:管理者的“认知升级手册”与“行动指南” 这本书像一把瑞士军刀,刀刃上刻着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学之父)60年咨询经验的精华——通过“时间管理”“贡献意识”“用人之长”等核心概念,帮管理者建立“从效率到成效”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