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我们仨》:在岁月的褶皱里,我们触摸“家”的温度 | 爱阅读

4周前 (09-09)读一读20

《我们仨》:在岁月的褶皱里,我们触摸的温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中国家庭的“精神暖炉”

《我们仨》是作家杨绛的回忆录代表作,2003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后风靡全国,被《人民日报》评为21世纪最具温度的家庭记忆,更被读者称为用柴米油盐写就的亲情圣经’”。中文版全球销量超300万册,豆瓣评分长期稳定在9.4,被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列为当代文学必读书目。书腰上印着杨绛的话:我们仨,就是三个小世界’——凑在一起,就是整个宇宙。

二、书籍内容:六十年光阴里的“烟火长卷”

翻开书,你会先闻到一股煤炉烧水的咕嘟——1935年的北京清华园,24岁的杨绛穿着蓝布衫,蹲在宿舍门口等钱钟书下课。他抱着一摞书,眼镜片上蒙着雾气,见了她就说:我今天又写了首歪诗,你听听?这是《我们仨》的开篇,却也是杨绛与钱钟书、钱瑗一家三口六十年生活的微缩切片。全书以我们仨的聚散为线索,用48个浸透茶香与灯影的章节,串起从清华园到牛津,从抗战到改革开放,从钱瑗出生到离世的点滴:

​​书房里的痴气夫妻’”​​:钱钟书是出了名的书呆子”——煮鸡蛋能把蛋壳煮进蛋里,削苹果总把皮削得坑坑洼洼,却能在杨绛生病时,笨手笨脚熬出一锅能喝出星星的小米粥。杨绛写他:他像个孩子,把读书当游戏,把生活当诗。

​​病房里的生命课’”​​:1997年,钱瑗确诊癌症。杨绛在医院陪床,白天给她读《堂吉诃德》,晚上给她按摩发肿的脚。钱瑗疼得掉眼泪,却笑着说:妈,你读一段,我就不疼了。最戳心的是她临终前,用仅能活动的手摸着杨绛的脸:妈,我没白活。

​​老屋里的时光标本’”​​:晚年杨绛住在三里河的旧居,书房里堆着钱钟书的手稿、钱瑗的玩具,还有他们年轻时的合影。她写:我们仨的影子,都藏在老家具的纹路里——书桌的划痕是钟书刻的,沙发的凹陷是瑗瑗坐的,连窗帘的褶皱,都是我们一起叠的。

这些情节不是名人家庭的传奇,而是一场用日常写就的生命史诗”——当钱钟书把拙手笨脚写成情书,当钱瑗在病床上背唐诗,当杨绛在老屋里擦去丈夫的眼镜雾气,我们终于看见:所谓,从来不是豪宅里的盛宴,是煤炉边的热粥,是病房里的朗读声,是老家具里藏着的,三个人的体温

三、写作特点:用“素朴的诗意”写“深情的永恒”

杨绛的文字像碗温热的红豆粥,稠得化不开,甜得没掺糖:

​​细节的生活密码’”​​:她写钱钟书的痴气”——“他穿袜子总把左脚的塞到右脚里,说这样舒服’”;写钱瑗的可爱——“她小时候偷穿我的高跟鞋,摔了一跤,爬起来说妈,这鞋像小船,载着我过河呢’”;写自己的笨拙”——“我学做红烧肉,把糖炒糊了,钟书说这是焦糖味,新菜式这些细节像钥匙,打开读者记忆里的家庭相册

​​叙事的时间褶皱’”​​:杨绛用现在-过去-回忆的方式编织故事——今天整理旧物时翻到钱瑗的幼儿园作业,明天想起她在牛津大学帮他补课的夜晚,后天又回到病房里最后一次握她的手。这种时间的折叠,像把六十年的光阴揉成一团,却让每一寸都闪着光。

​​语言的素朴之美’”​​:杨绛拒绝堆砌煽情辞藻,只用最笨拙的语言写最深刻的感情——她形容钱钟书:他的眼睛像两潭清水,映着我,也映着整个世界。写钱瑗:她的笑像春天的玉兰花,开得热闹,却带着股子清冽。这种素朴的诗意,比华丽的排比更让人难忘。

四、阅读体验:像在老屋里,和“三位老人”围炉夜话

我是缩在书房的藤椅上读的《我们仨》。窗外的梧桐叶沙沙响,书里的文字却比炉火更暖——看到钱钟书写歪诗逗杨绛时,我想起自己老公总把我爱你写成我愛妳,说这样更浪漫;看到钱瑗在病床上背唐诗时,我突然鼻酸——去年我妈住院,我给她读《小王子》,她闭着眼说这星星,像你小时候给我买的糖;看到杨绛擦去钱钟书的眼镜雾气时,我握紧了手机——上周婆婆来家里,我嫌她唠叨,却没注意到她悄悄把我落在沙发上的围巾叠得方方正正。

最戳我的是杨绛在书末写的话:我们仨,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那天晚上,我翻出家里的旧相册(里面有老公的毕业照、女儿的百天照、我们一起旅行的合影),突然觉得那些被我嫌麻烦的日常,比精心策划的仪式更珍贵——它们是我们仨存在的证据,是最本真的模样。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跨越时代的“亲情启示录”

《我们仨》的生命力,在于它用回忆录的外壳,装下了当代人最迫切的需求:

​​文学界的家庭范本​​:《人民日报》文化版评价:杨绛用最素朴的文字,写出了最深刻的亲情哲学’——真正的,不是完整的房子,是完整的人

​​大众的心灵解药​​:豆瓣热门短评:我刚和老公吵架,读这本书时哭了——原来吵架不是不爱,是我们太在乎彼此”“作为一个总说没时间陪家人的人,终于有人告诉我:陪伴不是做什么,是在一起

​​社会的情感镜子​​:在空巢老人”“亲子疏离”“婚姻倦怠成为热词的当下,《我们仨》像一面镜子。学者毕淑敏说:它不否定生活的不易,却提醒我们——真正的幸福,藏在一起喝碗粥的平凡里。杨绛的我们仨,其实是每个普通人对被爱包围的最后一次温柔坚持

六、个人意义:它让我学会“在平凡里,看见爱的形状”

读这本书前,我总觉得轰轰烈烈的;读完后才懂,细水长流的”——它是钱钟书笨手笨脚熬的粥,是钱瑗在病床上的笑声,是杨绛擦去丈夫眼镜雾气的动作。

上周我老公加班到凌晨,我煮了碗他最爱的番茄鸡蛋面,放在他书桌前。他回来时,眼睛红红的,说:你怎么知道我饿了?我笑了:因为我们仨,最懂彼此的胃。

最后,分享两句让我反复回味的杨绛式箴言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

如果你问我这本书值不值得读?我会说:它可能不会让你立刻读懂亲情,但一定会让你更懂如何去爱。毕竟,我们谁不是自己人生里的杨绛?只不过,我们的我们仨可能藏在一次和老公的吵架里,一场陪女儿的家长会中,或者一次和父母一起做饭的冲动里——而这本书,会帮你轻轻推开那扇门,看见藏在岁月褶皱里的,最真实的、鲜活的、值得被爱的

“《我们仨》:在岁月的褶皱里,我们触摸“家”的温度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规训与惩罚》:福柯的权力解剖刀与现代社会的隐形监狱 | 爱阅读

《规训与惩罚》:福柯的权力解剖刀与现代社会的隐形监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权力“现形”的哲学炸弹 《规训与惩罚》是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于1975年出版的著作,全书共4部14章,以“刑罚史”为切口,揭露“权力如何通过规训技术渗透到社会毛细血管”。该书被视为“后现代主义权力分析的奠基作”,其...

《哈佛中国史》:在全球化坐标中重写五千年文明史 | 爱阅读

《哈佛中国史》:在全球化坐标中重写五千年文明史 一、书籍基本信息:跨国学者团队的文明解码工程 这套六卷本、300万字的巨著由卜正民等国际顶尖汉学家领衔,用"全球史"视角重构中国历史。全书像一套精密的文明拼图,前脚还在分析秦始皇陵的希腊式雕塑,后脚就揭秘郑和下西洋的海洋贸易网络。作为首部由西方学...

《汉魏六朝诗论丛》:在“诗心的褶皱”里,读懂“中国诗歌的原初密码” | 爱阅读

《汉魏六朝诗论丛》:在“诗心的褶皱”里,读懂“中国诗歌的原初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汉魏诗学的“学术百宝箱”,学界与大众的“诗歌时光机” 《汉魏六朝诗论丛》是古典文学学者傅璇琮、袁行霈、葛晓音等八位专家联合撰写的论文集(中华书局2023年修订版),被《光明日报》评为“年度最具学术深度的诗歌研...

《华盛顿选集》:解剖美国国父思想的政治圣经,在权力迷雾中寻找共和密码 | 爱阅读

《华盛顿选集》:解剖美国国父思想的政治圣经,在权力迷雾中寻找共和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演讲与书信铸就的建国纲领 1789年,乔治·华盛顿在就任美国首任总统前,系统整理其政治思想与治国理念,形成《华盛顿选集》。这部被美国国会图书馆称为"美国政治思想的《圣经》"的著作,1983年由商务印书...

《活着就是恶心》:当“荒诞”成为生活的底色,我终于读懂了“活着”的温度 | 爱阅读

《活着就是恶心》:当“荒诞”成为生活的底色,我终于读懂了“活着”的温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反心灵鸡汤”的存在主义手记 《活着就是恶心》是90后作家“阿糟”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存在主义文丛”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冲击力——米白底色上印着半块发霉的面包,面包缝隙里钻出一株蔫...

《基督教并不神秘》:在理性的祭坛上执火把的托兰德,用逻辑拆解信仰的迷雾 | 爱阅读

《基督教并不神秘》:在理性的祭坛上执火把的托兰德,用逻辑拆解信仰的迷雾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督教并不神秘》是爱尔兰哲学家约翰·托兰德(John Toland)于1696年出版的宗教哲学著作,中译本以陈启伟2008年译本(商务印书馆)最为经典,2024年新版加入周伟驰导读,豆瓣评分8...

《基督山伯爵》:等待与希望编织的19世纪“爽文”,却藏着最普世的生存哲学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等待与希望编织的19世纪“爽文”,却藏着最普世的生存哲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被称作“通俗文学天花板”的复仇史诗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1844年开始连载,中文版由译林出版社等多次再版。全书117万字,以“复仇与救赎”为核心,讲述水手唐泰斯被陷害入...

《基督山伯爵》:在复仇迷宫中寻找人性灯塔的史诗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在复仇迷宫中寻找人性灯塔的史诗   一、核心价值:一本写给“困兽”的生存哲学手册 当你在职场被同事构陷、在感情中被挚爱背叛、在人生关键节点遭遇不公时,是否幻想过化身“复仇者”?大仲马用1392页的鸿篇巨制告诉你:真正的复仇不是毁灭敌人,而是在深渊中守住灵魂的完整。书中那句“人类...

《几何原本》:用公理搭建的数学圣殿,如何塑造人类的理性思维 | 爱阅读

《几何原本》:用公理搭建的数学圣殿,如何塑造人类的理性思维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逻辑写就的数学宪法”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Euclid)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完成的数学巨著,原名为《光学》(Optics),后因内容聚焦几何学被更名为《几何原本》(Elements)。它的首版...

《走到人生边上》:一场“与生命对话”的温柔旅程,教会我们如何“优雅地老去” | 爱阅读

《走到人生边上》:一场“与生命对话”的温柔旅程,教会我们如何“优雅地老去”​​ 一、书籍基本信息:杨绛先生的“生命备忘录”,写给所有“走在人生边上”的人 《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先生96岁高龄时创作的散文集(2007年出版),收录了她对生命、死亡、命运、亲情的终极思考。全书约15万字,没有宏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