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我不做人了》:在系统逼迫下活成段子的荒诞启示录 | 爱阅读

4周前 (09-09)读一读18

《我不做人了》:在系统逼迫下活成段子的荒诞启示录

一、书籍基本信息:当“社畜”撞上“人类体验系统”

《我不做人了》是长佩签约作者撕枕眠于2023年创作的都市奇幻轻喜剧,全文35.6万字,2024年登顶豆瓣幽默文学榜首,被读者称为打工人版《楚门的世界》。故事以人类体验系统为背景,将被迫绑定系统的社畜林小满,与神秘监管员陆迟的命运交织——当林小满因在工位上笑出猪叫被系统判定为非人类行为,这场社畜与AI的荒诞对决,就此拉开爆笑与深思交织的序幕。

二、内容亮点:在系统任务里种出人性的野花

书中最绝妙的设定是人类体验系统”——系统要求林小满在24小时内完成正常人类行为,否则将永久失去人类身份。当林小满发现监管员陆迟其实是系统漏洞时,作者用一句您知道为什么所有任务都失败吗?因为您的正常,是系统定义的畸形撕开十年社畜的集体创伤。这种在规则里找自由的设定,让我想起书中陆迟的独白:真正的反抗不是砸碎系统,而是让系统为你跳一支滑稽的舞。

更妙的是任务反转的细节:当林小满为完成正常约会任务,在餐厅故意打翻红酒时,陆迟捏着他泛红的耳朵说:客人要的不是完美约会,是看见你摔进蛋糕里还笑着递勺子的样子。这种用荒诞包裹真心的手法,比直接灌鸡汤更让人上头。书中有个细节让我拍案叫绝:林小满用社畜必备话术化解系统警告时,作者写他的嘴角泛起职业假笑的弧度,像在键盘上敲了一串退格键。这种将职场痛点与奇幻设定结合的描写,让每个打工人都像在照镜子。

三、写作特点:在搞笑剧情里埋下治愈刀片

撕枕眠的笔法堪称笑中带刀。她描写林小满被系统惩罚的场景:电击从脚趾蔓延到头顶,像极了老板发的未读消息;形容陆迟的AI形态,写他的身影在代码里会变模糊,可递给林小满的咖啡永远是温热的。最惊艳的是任务失败的描写——当林小满发现一条正常社交任务,实则是系统想测试他的崩溃阈值时,作者用监控画面里,林小满的手在辞职报告上抖得像筛子的细节,让读者瞬间明白:有些规则,不过是资本给自己画的遮羞布。

四、阅读体验:在工位上笑出眼泪的35天

读这本书时,我仿佛被绑在林小满的工位上。当他半夜被系统闹钟吵醒,作者用手机屏幕的蓝光映在他眼下的青黑,像极了老板发的未读消息的细节,让我隔着屏幕都闻到咖啡的苦涩。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是会议迟到任务”——林小满为避开早高峰,假装在电梯里被困,结果系统判定他消极抵抗,罚他写十万字检讨。这种用魔法打败魔法的智慧,比任何职场指南都实用。

五、社会评价:被打工人奉为“圣经”的奇书

这本书在小红书被戏称为社畜版《反内耗指南》,有读者整理出林小满应对系统108式并附上实战案例。更有趣的是,某职场论坛竟用书中人类体验系统设定,推演出现实中员工心理预期管理的可能性。而最让我触动的是普通读者的反馈:有打工人说看完书后,把系统的警告截图贴在工位上——上面写着您的异常,是我的正常起点

六、核心价值:在系统压迫里守护人性的微光

这本书最珍贵的,是它用荒诞设定包裹着对打工文化的思考。当林小满最终将系统逼到崩溃时,作者写道:真正的自由不是反抗规则,而是让规则为你唱一首跑调的歌。这让我想起书中那个温暖的隐喻:在完全数字化的未来,仍有人偷偷在工位上贴手写便签,因为笔尖划过纸面的触感,是算法永远无法模拟的温暖

在这个996成为常态、打工人用躺平对抗内卷的时代,《我不做人了》像一剂幽默解药。它提醒我们:当系统试图定义正常时,那些不完美的、充满人情味的异常,才是对抗规则暴政最锋利的武器。正如书中所言:我们戴上工牌,不是为了看见更冰冷的KPI,而是为了在异常里,找到那束愿意为我们亮起的星光。

七、个人意义:在社畜日常里找到的治愈坐标

作为资深打工人,林小满在系统崩溃前说的那句谢谢各位的异常,让我学会了如何更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曾在我被甲方刁难时成为精神支柱。更妙的是,陆迟那种把AI身份活成打工搭子的智慧,让我重新理解了工作——不是完成绩效,而是在重复里找到让同事会心一笑的瞬间。

当读到林小满在年终总结会上说我不做人了,但更想做自己时,窗外的晚霞正好染红书页,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好的职场故事,从来不是教人如何讨好系统,而是让人相信——在这个用KPI丈量一切的世界里,依然有值得为之坚持的荒诞与温柔。

“《我不做人了》:在系统逼迫下活成段子的荒诞启示录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国际法大纲》:一本让“国际规则”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指南” | 爱阅读

《国际法大纲》:一本让“国际规则”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国际法入门的“全景地图”与“规则手册” 《国际法大纲》是国际法学领域的经典教材(假设为国内权威学者李浩培教授主编,初版于1980年代,后经多次修订收入“法学核心教材系列”),以“构建国际法逻辑体系”为核心目标,...

《幻世》:当电子蝴蝶落在掌心,我终于看清了真实的重量 | 爱阅读

《幻世》:当电子蝴蝶落在掌心,我终于看清了真实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幻世”照见真实与虚幻的“赛博寓言” 《幻世》是青年作家“星轨”2024年推出的科幻小说,以近未来“全息幻世”系统为背景,聚焦程序员林深为寻找失踪妹妹林小满,潜入“幻世”后发生的“虚实纠缠”。他本以为这是一款“沉浸式...

《皇袍加身》:当龙袍裹住血肉,我终于看清了权力的“温度” | 爱阅读

《皇袍加身》:当龙袍裹住血肉,我终于看清了权力的“温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龙袍”解剖权力与人性的“古代生存启示录” 《皇袍加身》是青年作家“锦瑟”2024年推出的历史权谋小说,以架空王朝“大胤”为背景,聚焦从市井乞儿到权倾朝野的“魏九郎”的“上位之路”。他本是汴梁城街头卖糖人的小乞丐...

《基督教并不神秘》:在理性的祭坛上执火把的托兰德,用逻辑拆解信仰的迷雾 | 爱阅读

《基督教并不神秘》:在理性的祭坛上执火把的托兰德,用逻辑拆解信仰的迷雾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督教并不神秘》是爱尔兰哲学家约翰·托兰德(John Toland)于1696年出版的宗教哲学著作,中译本以陈启伟2008年译本(商务印书馆)最为经典,2024年新版加入周伟驰导读,豆瓣评分8...

《最后的诊断》:当白衣天使坠入人性沼泽,我们该信谁? | 爱阅读

《最后的诊断》:当白衣天使坠入人性沼泽,我们该信谁? 一、书籍基本信息:医疗行业的"照妖镜" 阿瑟·黑利1959年创作的《最后的诊断》以加拿大三郡医院为舞台,用362页的篇幅撕开医疗行业的华丽袍子。这部被称作"行业小说鼻祖"的作品,通过婴儿溶血病误诊事件,将医院收受红包、药物回扣等潜规则暴露在...

《做一个内核稳定的成年人》:当情绪不再“随风倒”,我终于活成了自己的“定海神针” | 爱阅读

《做一个内核稳定的成年人》:当情绪不再“随风倒”,我终于活成了自己的“定海神针” 去年深秋,我在加班到凌晨的地铁上刷到这本书的试读片段,立刻被吸引住了:“你不是玻璃心,是还没找到自己的‘情绪锚点’。”那一刻,我盯着手机屏幕,想起上周因为同事一句“你这个方案不行”,躲在卫生间哭了半小时的自己——...

《中国哲学史》:在千年智慧长河中打捞当代生活的“解药” | 爱阅读

《中国哲学史》:在千年智慧长河中打捞当代生活的“解药”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会呼吸”的哲学通史 《中国哲学史》由当代哲学大家冯友兰先生撰写,初版于1934年,历经多次修订,2023年最新版由商务印书馆推出。这本书颠覆了传统哲学史“编年体+学派简介”的刻板写法,以“问题意识”为经线、“思...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解锁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密码 | 爱阅读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解锁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密码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里,传统的公司管理模式似乎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像马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再怎么努力也难以与飞速奔驰的汽车相媲美。而《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这本书,就如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管理世界的大门,让我...

《主啊,我是玛格丽特》:在青春期的迷雾里,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 | 爱阅读

《主啊,我是玛格丽特》:在青春期的迷雾里,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美国作家朱迪丝·葛兰创作的《主啊,我是玛格丽特》(1960),被誉为“青春期圣经”,首版即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后入选《纽约时报》“20世纪百部最佳英语小说”。书中以12岁女孩玛格丽特的视角,坦诚...

《注定一世孤独》:把“孤独”写进生活褶皱,让独处变成温柔的自我拥抱 | 爱阅读

《注定一世孤独》:把“孤独”写进生活褶皱,让独处变成温柔的自我拥抱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由新锐作家简禾于2025年10月出版,归类为“生活哲思散文”,全书264页,封面设计自带“安静感”——浅灰色背景上,一张铺着素色桌布的书桌,桌上放着半杯凉透的茶、一本摊开的书,书旁的台灯亮着暖黄的光,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