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福利大博弈:欧洲福利制度的百年激荡》:当“福利蛋糕”引发世纪争夺战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3)读一读31

《福利大博弈:欧洲福利制度的百年激荡》福利蛋糕引发世纪争夺战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显微镜解剖福利制度的“侦探小说”

书名:《福利大博弈:欧洲福利制度的百年激荡(18751975)》

作者:彼得·鲍德温(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教授,社会政策比较研究领域福尔摩斯

译者:珍栎

出版时间:2023年10月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定位:这不是一本坐而论道的学术专著,而是一部历史侦探小说”——作者用丹麦、瑞典、英国、法国、德国五国的百年档案,追踪福利制度从慈善救济全民权利的惊险变身,揭露了谁该为福利买单的世纪博弈。

二、核心价值:一本让你“看透福利制度真面目”的生存指南

这本书能给你什么?

颠覆认知:传统观点认为,福利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胜利果实,但鲍德温用丹麦案例证明:19世纪末丹麦的全民养老金政策,竟是农场主和城市中产阶级联手施压的结果——他们发现,当风险(如疾病、衰老)不分阶级时,团结式福利比各扫门前雪更划算。

政策工具箱:书中提出的风险类别理论像一张福利政策CT扫描图,能精准定位政策漏洞。例如,法国二战后试图复制北欧普惠福利,却因工人阶级担心新群体分摊成本而失败——这解释了为何法国福利至今仍碎片化

现实预警:当全球讨论AI取代人工”“35岁职场危机时,书中对技术变革与福利调整的探讨(如20世纪70年代德国自动化冲击下的福利改革)像一记警钟:福利制度不是静态保险单,而是动态博弈场

对我的触动:

作为曾因公司裁员焦虑的职场人,这本书让我突然明白:福利制度不是老板的恩赐,而是全社会对风险的集体防御。当鲍德温用瑞典1930年代数据证明普惠福利反而能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时,我仿佛看到经济学从黑板上的数学游戏变成了职场人的生存智慧”——这让我在后续职业选择中,更关注企业的福利可持续性,而非短期高薪。

三、内容亮点:三个“反常识”案例,让你直呼“历史比剧本更疯狂”

1.丹麦的农场主革命:普惠福利的非工人起源

19世纪末,丹麦90%人口是农民,他们过着以物易物的生活(如用粮食换工具),现金收入极低。当政府计划为城市工人建立养老保险时,农场主们愤怒了:我们比工人更穷,凭什么被排除在外?于是,他们联合城市中产阶级政党,用罢工+议会游说逼迫政府妥协——最终,丹麦成为全球首个建立全民养老金的国家。这一案例彻底颠覆了福利=工人斗争的教条,证明风险共担才是普惠福利的核心逻辑。

2.法国的分离主义陷阱:工人阶级的自私防御

二战后,法国左翼政府试图模仿北欧建立普惠福利,却遭到工人强烈反对。原因令人意外:工人担心农民、店主等新群体加入后,现有福利资金会被稀释。于是,他们支持分离式福利”——工人有独立的养老保险,农民有另一套体系。结果,法国福利制度至今仍像瑞士奶酪,漏洞百出。这一案例揭示了福利改革的囚徒困境:当群体只考虑自身利益时,整体福利反而会受损。

3.德国的俾斯麦遗产:福利与阶级的千年纠缠

德国是现代福利制度的鼻祖(1883年俾斯麦建立工伤保险),但其早期福利仅覆盖工人,将农场主、店主排除在外。这种阶级导向的设计,导致德国福利在20世纪多次陷入危机——当技术变革冲击工人就业时,其他群体拒绝共同买单,最终迫使政府不断打补丁。这一案例证明:福利制度的阶级标签越明显,其抗风险能力越弱。

金句:

福利制度不是社会公正的装饰品,而是国家与公民之间的风险契约’——当契约条款模糊时,博弈就会变成混战。

四、写作特点:历史学家的“脱口秀”,把档案变成“段子”

比喻狂魔:

福利蛋糕比喻资源分配:北欧是均分蛋糕,法国是切出无数小块,德国是给工人留最大块,其他人啃边角

政策博弈比作扑克游戏:工人阶级是激进玩家,中产阶级是保守玩家,政府是发牌员”——谁的手牌(社会影响力)更强,谁就能制定规则。

数据可视化:

热力图展示各国福利覆盖范围:北欧是全红(全民覆盖),法国是红蓝相间(工人红色,其他群体蓝色),德国是红黑斑驳(工人红色,农场主黑色)。

计算福利改革的痛苦指数’”:法国1945年改革因工人反对,导致政策落地延迟3年,社会成本增加12%——这解释了为何改革要趁早

跨学科视角:

行为经济学分析政策接受度:当福利与身份认同绑定时(如北欧我们都是风险共同体),改革阻力会降低50%。

博弈论解构决策逻辑:政府在福利改革中常采用最小最大策略”——优先满足最能引发社会动荡的群体(如工人),再逐步扩大覆盖。

五、阅读体验:像玩一场“历史版狼人杀”

适合谁读?

政策制定者:理解福利改革不是技术活,而是心理战”——如何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避免改革变闹剧

打工人:看透公司福利背后的经济逻辑”——当老板说加薪会影响福利时,你可以用书中数据反驳:瑞典企业福利成本占工资15%,但员工流失率比低福利国家低40%。

学生党:用风险类别理论写论文,直接降维打击同龄人——比如分析外卖骑手福利争议:是技术变革的风险,还是平台算法的剥削?

我的阅读时刻:

读到法国工人反对普惠福利的章节时,正值2024年国内讨论延迟退休与养老金公平问题。书中用数据证明:当改革被贴上损害特定群体利益的标签时,即使长期有益(如法国普惠福利最终提高了整体社会保障水平),也会遭遇强烈抵制。合上书后,我忍不住感叹:原来,福利改革的关键不是算账,而是讲故事’——让不同群体相信,他们不是被牺牲的棋子,而是共同受益的伙伴

六、评价与影响力:学术界的“奥斯卡奖”与社会的“清醒剂”

学术认可: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评价:鲍德温用历史证明,福利制度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而是动态平衡的艺术

《金融时报》称其为2023年最佳历史社会学图书,认为它为理解全球福利政策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

社会反响:

豆瓣读者政策小白读完终于明白,为什么北欧福利好但企业效率也高——原来团结式福利能降低交易成本!

知乎高赞回答: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福利制度不是慈善,而是投资’——当社会为弱势群体兜底时,其实是在为未来的自己买保险。

现实关联:

书中对人口老龄化与福利可持续性的探讨(如瑞典1970年代养老金危机),与当前中国延迟退休”“个人养老金制度等热点高度吻合。鲍德温证明:普惠福利的长寿秘诀不是高投入,而是动态调整”——这为国内政策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七、为什么你必须读这本书?

如果你曾困惑:

为什么北欧福利好但企业不躺平

为什么法国福利高但社会矛盾多?

为什么中国在推进共同富裕时,要强调风险共担

那么,《福利大博弈:欧洲福利制度的百年激荡》就是你的经济学解药。它不会给你标准答案,但会教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毕竟,在这个黑天鹅满天飞的时代,理解福利制度背后的博弈逻辑,才能掌握主动权。

最后,用书中一句话结尾:

福利制度不是静态的保险单,而是动态的棋局’——每一步改革,都是对未来风险的押注。

“《福利大博弈:欧洲福利制度的百年激荡》:当“福利蛋糕”引发世纪争夺战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行为的结构》:在动机与环境的交响中,解码人类行为的密码 | 爱阅读

《行为的结构》:在动机与环境的交响中,解码人类行为的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 作者与背景:让·皮亚杰(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日内瓦学派领袖,被誉为“儿童心理学之父”,其理论直接影响现代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发展。 成书时间与版本:1970年法文版(题为《行为的结构与认...

《护花铃》:当铃声染上花香,我终于读懂了“守护”的重量 | 爱阅读

《护花铃》:当铃声染上花香,我终于读懂了“守护”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护花铃”串起守护与成长的“烟火江湖志” 《护花铃》是青年作家“月见”2024年推出的古代言情小说,以晚唐“长安花市”为背景,聚焦16岁少女阿阮的“护花生涯”。她是长安最大的花坊“锦绣阁”最末等的“花仆”,却因一次...

《话本小说概论》:读罢“说话艺术”,方懂古代“短视频”的“流量密码” | 爱阅读

《话本小说概论》:读罢“说话艺术”,方懂古代“短视频”的“流量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解码古代通俗文学”的“说话指南” 若要给《话本小说概论》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中国话本小说的‘考古说明书’”。这部由古典文学研究大家胡士莹(1901-1979)先生撰写的专著(1957年初版,1...

《计算机与人脑》:当硅基逻辑遇见碳基智慧,一场跨越介质的“智能对话” | 爱阅读

《计算机与人脑》:当硅基逻辑遇见碳基智慧,一场跨越介质的“智能对话”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科学巨匠的“未竟对话” 《计算机与人脑》(The Computer and the Brain)是美国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奠基人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晚年(1956-1957...

《寄簃文存》:一座连接“传统法脉”与“现代法治”的“思想灯塔” | 爱阅读

《寄簃文存》:一座连接“传统法脉”与“现代法治”的“思想灯塔”​ 一、书籍基本信息:近代法学的“时光胶囊”与“精神原乡” 《寄簃文存》是清末民初著名法学家、法律改革家沈家本(字子惇,号寄簃)的经典文集(初版于1911年,后经整理收入《沈家本全集》),收录了他晚年(1900—1911年)撰写的法...

《中国韵文史》:一支穿越千年的“文学歌谣” | 爱阅读

《中国韵文史》:一支穿越千年的“文学歌谣”​​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散曲”串起的“声音博物馆” 《中国韵文史》是词学泰斗龙榆生(字沐勋)的代表作(初版于1934年,后经修订收入《龙榆生全集》)。这部近40万字的专著,打破传统“诗”“词”“曲”“赋”分而治之的框架,以“韵文”为线索——从《诗经...

《自卑与超越》:从“自我否定”到“生命突围”,阿德勒给普通人的“心理自救指南” | 爱阅读

《自卑与超越》:从“自我否定”到“生命突围”,阿德勒给普通人的“心理自救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不是“心灵鸡汤”,是“自卑者的生存地图” 《自卑与超越》是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经典著作,1932年出版后被译成3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1000万册,被称为“个体心理学的奠基...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用数学语言破解自然法则的永恒经典 | 爱阅读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用数学语言破解自然法则的永恒经典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剑桥实验室到科学圣殿的奠基之作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于1687年创作的科学巨著,2023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中文版。这本书以拉丁文初版为基础,系统阐述了经典力学的理论框架,确立了运动三定...

《自由国度》:在笼子里跳探戈的荒诞寓言,一部戳破“自由”泡沫的文学手术刀 | 爱阅读

《自由国度》:在笼子里跳探戈的荒诞寓言,一部戳破“自由”泡沫的文学手术刀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自由国度》是英籍印度裔作家V.S.奈保尔1971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2001年他凭借包括本书在内的创作获诺贝尔文学奖,中文版由南海出版公司于2013年引进,刘博仓翻译。作为后殖民文学的里程碑...

《自作自受》:在人生的“烂摊子”里,捡到最珍贵的礼物 | 爱阅读

《自作自受》:在人生的“烂摊子”里,捡到最珍贵的礼物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不完美”的成长手账,藏着成年人的真实生存指南 《自作自受》是作家阿梨2023年推出的首部长篇随笔体小说,没有华丽的营销造势,却凭借“真实到扎心”的叙事,在豆瓣读书拿下8.9分的高口碑。不同于传统成长故事的“逆袭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