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读一读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揽明月》:当月光漫过瓦当,我读懂了孤独的“温柔解药”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4
《揽明月》:当月光漫过瓦当,我读懂了孤独的“温柔解药” 一、书籍基本信息:都市人的“自然疗愈手札”,2024年现象级治愈散文 《揽明月》是90后作家“苏晚”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大地文丛”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诗意——青灰色瓦当为底,一轮圆月从檐角斜斜升起(月辉里浮着半片桂...

《蓝血人》:在蓝色血液与人性褶皱间,触摸科幻的温度与哲思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2
《蓝血人》:在蓝色血液与人性褶皱间,触摸科幻的温度与哲思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跨越星际的“身份认知实验” 《蓝血人》是倪匡1965年创作的科幻小说,属于“卫斯理系列”第7部,以香港为背景,讲述探险家卫斯理遭遇外星生命“蓝血人”的故事。蓝血人来自已毁灭的星球,依靠吸收人类血液中的铁元素生存,却...

《蓝色旅馆》:一场用雨声写就的“陌生人故事集”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1
《蓝色旅馆》:一场用雨声写就的“陌生人故事集” 上周梅雨季,我在出差途中住进一家沿海小城的“蓝色旅馆”——外墙是褪色的钴蓝色,阳台爬满绿萝,前台摆着一本泛黄的《百年孤独》。深夜翻书时,隔壁房间传来雨滴敲窗的声音,突然想起刚读完的《蓝色旅馆》:那些在旅馆里短暂交汇的陌生人,他们的故事像被雨水泡发...

《莱茵河》:在奔流中解码欧洲的文明基因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0
《莱茵河》:在奔流中解码欧洲的文明基因 一、书籍基本信息:河流史的"全息扫描仪" 本书由柏林自由大学环境史教授汉斯·乌尔里希·韦勒撰写,2022年出版即获德国非虚构图书奖,2023年英文版新增了作者对莱茵河干旱危机的反思。全书40万字,以"自然地理-经济动脉-文化符号"为三维框架,通过200幅...

《莱布尼茨与克拉克论战书信集》:理性之光下的哲学对决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2
《莱布尼茨与克拉克论战书信集》:理性之光下的哲学对决 一、书籍基本信息:18世纪的“哲学直播辩论” 《莱布尼茨与克拉克论战书信集》收录了1715-1716年间,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与英国学者塞缪尔·克拉克(牛顿思想的代言人)围绕科学哲学、神学与形而上学展开的35封书信往来。中文版由商务印书馆“汉...

《来自心上的答案:生活是最好的修行》:一本“把日子过成禅”的生活哲学指南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1
《来自心上的答案:生活是最好的修行》:一本“把日子过成禅”的生活哲学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当代人的“心灵解药”,从“焦虑内耗”到“日常修行”的“生活指南”......

《来客》:在荒原的十字路口,触摸人性的微光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2
《来客》:在荒原的十字路口,触摸人性的微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荒诞与人性交织的文学地标 阿尔贝·加缪的短篇小说《来客》收录于1957年出版的《流放与王国》小说集,由郭宏安翻译,译林出版社等机构出版。这部被视为“存在主义文学典范”的作品,以法国殖民时期的阿尔及利亚为背景,通过小学教师达吕与阿拉伯...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在殖民者的刀锋下,读懂被“抽血”的大陆史诗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0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在殖民者的刀锋下,读懂被“抽血”的大陆史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是乌拉圭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1971年完成的史诗级作品,201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引进中文版。这本书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拉丁美洲500年的被殖民史——从哥伦布的“发现...

《拉奥孔》:一场破解诗画密码的跨时空对话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2
《拉奥孔》:一场破解诗画密码的跨时空对话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雕塑与史诗“夹”出来的美学圣经 《拉奥孔》全名《拉奥孔,或称论画与诗的界限》,是18世纪德国启蒙思想家莱辛的美学代表作,写于1759-1766年,出版后轰动欧洲。这本书的诞生很“接地气”:莱辛在汉堡担任剧院督学时,常被一个问题困扰—...

《昆虫记》:在虫鸣中聆听生命的诗篇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19
《昆虫记》:在虫鸣中聆听生命的诗篇 一、核心价值:一本让科学“活”起来的生命启示录 当“自然缺失症”成为现代社会的隐形流行病,这本诞生于19世纪的昆虫百科却像一剂解药——它用放大镜下的微观世界,治愈着人类与自然断裂的伤口。法布尔用三十年光阴蹲守荒石园,用“田野实验室”颠覆了实验室里的标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