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 第692页

《父与子》:在幽默与温情中,触摸亲情的永恒 | 爱阅读

3个月前 (09-03)读一读98
《父与子》:在幽默与温情中,触摸亲情的永恒 | 爱阅读
《父与子》:在幽默与温情中,触摸亲情的永恒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父与子》是德国漫画家埃·奥·卜劳恩1934年创作的无字漫画集,以150余幅黑白漫画记录一对普通父子的日常生活。其核心价值在于:它像一盒“视觉化的人生糖”,用最简洁的线条证明——亲情不需要复杂叙事,爱就藏在“一起犯傻”的瞬间。 二、内容亮点:在“钓鱼趣事”与“创意发明”中看见亲情的模样 1.“钓鱼钓到破鞋”的荒诞哲学 书中最经典的场景,是父子俩去钓鱼,父亲举着鱼竿等半天,最后钓上来一只破鞋。儿子不仅没失望,反而把鞋挂在鱼竿上当“战利品”。这种“用荒诞对抗无聊”的幽默,比任何鸡汤都更戳心——它告诉我们:快乐不需要“有意...

《复活》:托尔斯泰用灵魂刻刀雕出的道德启示录 | 爱阅读

3个月前 (09-03)读一读101
《复活》:托尔斯泰用灵魂刻刀雕出的道德启示录 | 爱阅读
《复活》:托尔斯泰用灵魂刻刀雕出的道德启示录 一、当1899年的西伯利亚雪原照进2025年的法庭 翻开这部被称作"俄国社会百科全书"的巨著,就像打开了一台穿越时空的道德CT机——1899年莫斯科的法庭上,玛丝洛娃在妓女与囚犯的双重身份中挣扎;2025年,我们在社会新闻的评论区里,依然能看见被污名化的"玛丝洛娃们"。托尔斯泰用1200页的厚度,垒起了人类对抗堕落的巴别塔。 二、玛丝洛娃:从"堕落天使"到"道德先知"的史诗转身 "您还记得吗?我就是那个在法庭上让您心碎的妓女"——当玛丝洛娃在流放途中说出这句堪称"灵魂自白"的台词时,西伯利亚的暴风雪都为之一滞。这个被贵族玩弄、被社会抛弃的女性...

记忆中的曲靖师专 | 爱阅读

3个月前 (08-30)读一读168
记忆中的曲靖师专 | 爱阅读
记忆中的曲靖师专 时光是最不经意的摆渡人,悄然间,二十五个春秋已悠悠逝去。当年从曲靖师专毕业时,意气风发的我从未料想,多年后会以“家长”的身份,带着儿子重返这片承载着青春记忆的土地。只是如今,它已换了崭新的名字,呈现出全新的模样。(原曲靖师专大门,如今曲靖一中大门) 记忆里,内环东路176号,是曲靖师专的专属坐标。那时,校园左邻曲靖一中,右靠曲靖一小,三方烟火气交织,成了青春里最鲜活的背景。此番重访故地,地址已变更为建设街,校门轮廓倒还依稀可辨,只是门楣上那潇洒行书书写的“曲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已换成了苍劲有力的爨书题写的“曲靖市第一中学”,这竟成了故地与记忆里唯一还能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