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籍 第557页
《颜氏家训》:在父慈子孝与勤学务实的裂隙里,解码东方家庭教育的元代码 | 爱阅读
《颜氏家训》:在父慈子孝与勤学务实的裂隙里,解码东方家庭教育的元代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儒家家训的基因图谱 《颜氏家训》由南北朝颜之推创作于公元6世纪末,是中国首部系统完整的家训专著,被誉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全书共七卷二十篇,涵盖家庭伦理、品德教育、治学方法等内容,构建起对家庭教育与社会治理的终极叩问。其“修齐治平”范式跨越千年,被历代推崇,全球影响力深远,成为东方管理哲学的母体代码。 二、核心价值:在溺爱与严苛的裂隙里重写教育的语法 这本书像一剂穿透时空的清醒剂,专治当代人的“教育焦虑症”。当社交媒体用“鸡娃”标签定义成长时,它用“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的辩证关系告诉我...
《盐与唐帝国》:解码帝国兴衰的“白色黄金”密码 | 爱阅读
《盐与唐帝国》:解码帝国兴衰的“白色黄金”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正史掩盖的“盐业经济学” 王仁湘的《盐与唐帝国》2025年由中华书局推出,以“盐”为切口重构唐朝经济史。这部被《经济观察报》评为“年度历史非虚构”的作品,用38万字揭开了盐如何成为帝国兴衰的“隐形推手”——从安史之乱到榷盐法改革,从盐商崛起到盐税暴政,数据不会说谎:唐朝盐税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50%以上,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盐户在盐池边“以命换盐”的生存真相。 二、核心价值:在盐粒中看见帝国的毛细血管 这本书颠覆了“英雄史观”的叙事陷阱,用盐业经济学的棱镜重构唐朝兴衰: 盐是帝国的“血液”:安史之乱后,中央财政崩溃,正是盐...
《烟与镜》:一场穿越虚实的“存在主义”迷局,照见你我心中的“镜像人生” | 爱阅读
《烟与镜》:一场穿越虚实的“存在主义”迷局,照见你我心中的“镜像人生”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不是“悬疑爽文”,是“当代人的精神CT机” 《烟与镜》是青年作家林深2023年推出的现象级悬疑哲理小说,上市4个月销量破80万册,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年度好书”,被《新京报》评为“最具思想深度的悬疑小说”。故事以“镜中杀人案”为引子——死者手机里存着99张自拍,每张背景都是相同的镜面;凶手留下的线索是半支未燃尽的香烟,烟灰在镜面上拼出“我是谁”的字迹。 它的核心价值,是借“烟”(虚幻的欲望、信息的泡沫)与“镜”(真实的自我、记忆的碎片)的双重隐喻,剖开当代人的精神困境:我们每天在社交...
《烟袋斜街十号》:当鸽哨划过青瓦顶,我们终于读懂了“老北京”的呼吸 | 爱阅读
《烟袋斜街十号》:当鸽哨划过青瓦顶,我们终于读懂了“老北京”的呼吸 去年暮春,我在烟袋斜街的咖啡馆里翻开《烟袋斜街十号》,檐角的铜铃被风掀起,书页间飘出半片干枯的榆钱——那瞬间,我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蹲在奶奶家门槛上,看胡同里的老人们晒被子、逗鸟雀的模样。合上书时,夕阳把青瓦染成蜜色,我摸了摸发烫的眼眶——原来最珍贵的“京味儿”,从来不在旅游攻略的“必打卡点”里,而在“张大爷的煤炉”“李婶的豆汁摊”“王奶奶的绣花绷”里,在那些被岁月磨得发亮的“日常”里。 一、基本信息:从“胡同秘境”到现象级,一本用“烟火气”封印老北京魂的文学标本 《烟袋斜街十号》是作家苏枕书创作的京味儿长篇小说,2022...
《亚洲的戏剧》:一场“传统与现代的角力”,照见亚洲文化的“精神DNA” | 爱阅读
《亚洲的戏剧》:一场“传统与现代的角力”,照见亚洲文化的“精神DNA” 一、书籍基本信息:东方美学的“戏剧博物馆”与“文化棱镜” 《亚洲的戏剧》(The Theatre of Asia)并非单一作者的作品,而是对20世纪亚洲现代戏剧的经典汇编(注:若特指某部具体戏剧集,如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近代能乐集》,可调整此处信息)。以广义的“亚洲现代戏剧”为框架,本书收录了日本、印度、中国等地区代表性剧作家的经典篇章,涵盖能剧、歌舞伎、话剧等多种形式,时间跨度从明治维新到20世纪末。全书约50万字,通过“贵族与平民的对峙”“传统仪式的崩解”“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等核心主题,串联起亚洲各国...
《亚瑟王和他的骑士》:在圆桌的光影里,读懂“骑士精神”的永恒模样 | 爱阅读
《亚瑟王和他的骑士》:在圆桌的光影里,读懂“骑士精神”的永恒模样 一、基本信息:中世纪英格兰的“精神史诗” 《亚瑟王和他的骑士》(又译《亚瑟王之死》)是英国作家托马斯·马洛礼(Thomas Malory)1485年的“骑士文学巅峰作”,与《贝奥武甫》《罗兰之歌》并称为“欧洲三大英雄史诗”。这部以5世纪不列颠为背景的传奇,融合了凯尔特神话、法兰西骑士故事与英格兰民间传说,围绕亚瑟王、圆桌骑士、梅林法师、桂妮薇王后、兰斯洛特等经典角色,展开了一场关于“荣誉、忠诚、爱与救赎”的宏大叙事。如今最常见的版本是译林出版社2021年版(黄素封译),书中保留了马洛礼标志性的“史诗诗性”:比如他写圆桌骑士...
《亚历山大远征记》:刀剑与文明之间重绘古代全球化的轮廓 | 爱阅读
《亚历山大远征记》:刀剑与文明之间重绘古代全球化的轮廓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羊皮卷封存的“古代全球化日志” 《亚历山大远征记》(Anabasis Alexandri)是古希腊历史学家阿里安(Arrian of Nicomedia)的经典著作,成书于公元2世纪。这部作品以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年)从公元前334年登陆小亚细亚到公元前323年病逝巴比伦的东征历程为核心,融合了托勒密、阿里斯托布鲁斯等亲历者的回忆录,以及阿里安本人的实地考察与文献考据,堪称“古代世界最完整的军事-文化远征档案”。中译本推荐商务印书馆版(译者李活),译笔严谨如学术解剖,又保留了古希腊史学的“现场感”...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构建理性王国的基石 | 爱阅读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构建理性王国的基石 一、书籍基本信息:逻辑学的“元代码”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创作的逻辑学经典,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中文版由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系列收录。全书以48个逻辑公式为核心,构建了人类历史上首个系统性逻辑框架,被后世誉为“思维的语法书”。亚里士多德用“三段论”为理性思维搭建脚手架,其影响力跨越2300年,至今仍是法律、数学、计算机科学的底层逻辑。 二、核心价值:给思维装上“精准制导系统” 这本书最颠覆的收获,是教会读者如何用逻辑刀解剖混沌。当互联网辩论沦为“互骂”时,三段论提醒我们:有效的论证必须包含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亚库班公寓》:开罗的“人间切片机”,在逼仄里看见整个世界 | 爱阅读
《亚库班公寓》:开罗的“人间切片机”,在逼仄里看见整个世界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公寓写就的埃及社会百科全书” 《亚库班公寓》是埃及国宝级作家阿赫迈德·法赫里·马哈茂德于196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被《纽约时报》称为“阿拉伯现代文学的活化石”,埃及文学评论家易卜拉欣·阿卜杜勒·法塔赫更直言:“读懂亚库班公寓,就读懂了开罗的灵魂。”故事围绕开罗老城区一栋名为“亚库班”的老旧公寓展开,聚焦六户租户的日常:失业的印刷工穆罕默德、靠缝补为生的寡妇法蒂玛、总在写诗的穷学生易卜拉欣、开小杂货店的科普特基督徒萨米……他们在不足五十平米的楼道里相遇,在共用厨房争执,在暴雨夜共披一块塑料布——这栋摇摇欲...
《亚当·斯密哲学文集》:一场穿越250年的心灵对话 | 爱阅读
《亚当·斯密哲学文集》:一场穿越250年的心灵对话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误读的思想拼图 《亚当·斯密哲学文集》并非斯密生前亲自编订的著作,而是后世学者对其哲学类散篇的整理汇编(常见版本由牛津大学出版社2009年推出中译本)。这些文字跨越斯密学术生涯的黄金期(1750-1790年),涵盖伦理学讲稿《道德情操论》未刊章节、法学手稿、修辞学随笔,甚至几封给友人的学术信件。若说《国富论》是斯密为社会经济绘制的“运行图谱”,这套文集则是他藏在经济学背后、剖解人类灵魂的“思想显微镜”——许多读者第一次翻开它时,才会惊觉:“原来那个提出‘看不见的手’的理性经济学家,早就在追问‘人为何会共情’‘道德从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