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亚当·斯密哲学文集》:一场穿越250年的心灵对话 | 爱阅读

2个月前 (09-09)读一读49

《亚当·斯密哲学文集》:一场穿越250年的心灵对话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误读的思想拼图

《亚当·斯密哲学文集》并非斯密生前亲自编订的著作,而是后世学者对其哲学类散篇的整理汇编(常见版本由牛津大学出版社2009年推出中译本)。这些文字跨越斯密学术生涯的黄金期(1750-1790年),涵盖伦理学讲稿《道德情操论》未刊章节、法学手稿、修辞学随笔,甚至几封给友人的学术信件。若说《国富论》是斯密为社会经济绘制的运行图谱,这套文集则是他藏在经济学背后、剖解人类灵魂的思想显微镜”——许多读者第一次翻开它时,才会惊觉:原来那个提出看不见的手的理性经济学家,早就在追问人为何会共情’‘道德从何而来

二、书籍内容:在“经济人”之外,看见完整的人性光谱

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提出同情共感(Sympathy)理论,认为人天生具备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这是道德的基石。但文集的珍贵之处,在于他将这一抽象理论拆解得更具象、更生活化。比如在《论悲剧与悲剧效果》一文中,他用莎士比亚戏剧举例:当我们目睹《哈姆雷特》中奥菲莉娅的发疯场景,并非真的为她悲伤,而是通过想象自己处于她的处境,被她的痛苦传染’”——这种替代性共情的分析,比现代心理学中的情绪感染理论早了近两百年。

另一处令人拍案叫绝的是他对激情的分类。斯密将人类的欲望分为喧闹的激情(如贪婪、虚荣)和平静的激情(如对知识的渴求、对美的欣赏),并尖锐指出:前者总在呐喊我要更多,后者却在低语我需要理解这种区分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理解物质满足与精神匮乏矛盾的大门——今天的我们追逐着更多财富”“更高地位(喧闹的激情),却常常在深夜问自己:这真的让我更快乐吗?答案或许就藏在斯密对平静激情的解读里。

三、写作特点:用“日常切片”解构抽象命题

斯密的文风常被误认为晦涩,但读文集会发现,他是最擅长用生活讲哲学的高手。比如在《论语言的起源》中,他没有堆砌语言学概念,而是从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说起:当我们听到婴儿哭泣,立刻能推测他饥饿或不适——这种无需解释的直觉,正是人类最早的语言。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叙述方式,让哲学命题变得像拆解一个钟表:你能看见每一个齿轮如何咬合,最终推动整个人性机器运转。

更妙的是他的跨学科脑洞。在讨论道德判断的客观性时,他突然插入一段对当时英国议会辩论的观察:议员们争论税收政策时,表面上在说国家利益,实则各自心里盘算着选区选民的情绪——这和菜市场里两个主妇为半文钱争执,本质有何不同?这种将学术问题与市井生活勾连的笔法,让严肃的哲学讨论有了人间烟火气

四、阅读体验:像在和一位“智性老友”对谈

初读文集时,我正被工作内卷折磨得焦虑:每天加班到十点,却总在想这样的努力真的有意义吗?直到翻到斯密在《论行为的合宜性》中的一段:许多人终其一生追求他人的认可,却从未问过自己:如果世上只有我一人,我会因这件事感到快乐吗?’”——这句话像一盆凉水,浇醒了我的表演式奋斗

最触动我的是他对孤独的思考。斯密说:独处时的平静,并非源于无人打扰,而是源于我们终于能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年冬天,我因项目失败陷入自我怀疑,躲在出租屋读了三天文集。当读到道德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戏码,而是灵魂的自洽练习时,突然释然:那些为了迎合他人而扭曲的选择,才是真正消耗能量的内耗。合上书页时,窗外的雪停了,我第一次觉得慢下来不是退缩,而是对自己更诚实的选择。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被低估的思想灯塔

学界对这套文集的评价,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要理解完整的斯密,必须读文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曾公开表示:斯密不仅是经济学之父,更是道德哲学的先知’——他的经济学理论若脱离文集中的伦理框架,就成了失去灵魂的模型。而在普通读者中,文集的热度近年持续升温:豆瓣读书评分稳定在8.9分,许多读者留言:读《国富论》懂了如何赚钱,读文集才懂为何而活

更有趣的是它的现实预言性。当社交媒体时代表演型人格泛滥,当精致的利己主义成为某些人的生存法则,斯密在文集中反复强调的共情”“自洽”“内在道德,反而成了最稀缺的精神资源。有位读者在书评里写:以前觉得斯密是市场经济的鼓吹手,现在才发现,他早就警告过我们:如果一个社会只崇拜自利,终将沦为冷漠的荒漠。’”

六、核心价值与个人意义:一本“对抗精神碎片化”的书

如果说《国富论》教会我们如何与世界交易,这套文集则教会我们如何与自己和解。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帮读者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性坐标系”——既承认人性的自利(这是社会运转的动力),也守护人性的共情(这是社会温暖的根基)。

对我而言,它更像一本心灵急救手册。每当被得喘不过气,被比较搅得心烦意乱,我就会翻到斯密讨论平静的激情的章节:真正的幸福,来自对知识的热爱、对美的感知,来自与他人的真诚联结——这些不需要赢过谁,只需要忠于自己最近一次读,是在加班到凌晨的地铁上,周围人都在刷短视频,我悄悄打开电子版,读到他说:灵魂的富足,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能感知多少。那一刻,车厢里的嘈杂仿佛退去,我突然看清了自己:比起成为更优秀的人,我更想成为更完整的自己

结语:斯密没说的潜台词

斯密在文集中很少用你应该这样的说教口吻,他更像一个耐心的导游,带你参观人性的花园——这里有玫瑰(共情),也有荆棘(自利);有杂草(虚荣),也有乔木(智慧)。他不会告诉你哪条路是对的,但会让你看清每一步的风景与陷阱。

在这个信息爆炸、观点撕裂的时代,《亚当·斯密哲学文集》像一座静默的灯塔。它提醒我们:无论技术如何进步,社会如何变迁,理解人性、守护共情、寻找自洽,始终是人类最根本的课题。而这,或许就是经典最动人的力量——它从不是正确的答案,而是永恒的问题,等待每一代人用自己的生命去回答。



“《亚当·斯密哲学文集》:一场穿越250年的心灵对话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管理学》:在乐高积木与咖啡渍的交响中,解码组织生存的艺术 | 爱阅读

《管理学》:在乐高积木与咖啡渍的交响中,解码组织生存的艺术 | 爱阅读

《管理学》:在乐高积木与咖啡渍的交响中,解码组织生存的艺术 一、书籍基本信息:管理学的“瑞士军刀” 罗宾斯《管理学》第15版以“情境-战略-执行”三螺旋模型重构经典框架,将泰勒的科学管理与数字时代的敏捷方法熔于一炉。全书通过星巴克门店运营、特斯拉生产流水线等200+真实案例,构建起从战略规划到团队激励的完整工具箱。哈佛商学院将其列为“CEO必读的三大管理圣经”之一,全球销量突破千万册。 二、核心价值:在KPI与人性褶皱间,找到组织的呼吸节奏 这本书像把会说话的瑞士军刀,专治“管理焦虑症”。当我们在996与躺平之间摇摆时,书中“情境领导力”模型用“咖啡师拉花”的比喻告诉我们:管理不是非黑即...

《滚雪球》:巴菲特的“人生复利”说明书,教你在时间里种出财富与意义 | 爱阅读

《滚雪球》:巴菲特的“人生复利”说明书,教你在时间里种出财富与意义 | 爱阅读

《滚雪球》:巴菲特的“人生复利”说明书,教你在时间里种出财富与意义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不是“暴富神话”,是“普通人也能复制的人生算法” 《滚雪球》是巴菲特唯一授权的官方传记,由《财富》杂志资深记者艾丽斯·施罗德耗时5年写成,2008年出版后横扫《纽约时报》《福布斯》畅销榜。不同于市面上“巴菲特投资技巧速成”的快餐书,这本书更像一部“人生复利纪录片”——它用大量独家采访、私人信件和日常细节,还原了巴菲特从童年卖报纸到成为“股神”的全过程,最终指向一个核心命题:​​如何用“长期主义”思维,在时间的长河里滚出一颗属于自己的“大雪球”?​​ 对我而言,它的价值远超“投资指南”。去年我因...

《撼龙经》:一部解锁龙脉密码的“地理圣经” | 爱阅读

《撼龙经》:一部解锁龙脉密码的“地理圣经” | 爱阅读

《撼龙经》:一部解锁龙脉密码的“地理圣经”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唐代典籍到风水界的“龙脉图谱” 《撼龙经》是唐代风水大师杨筠松(号“救贫仙人”)晚年闭门十载完成的形峦派核心典籍,2010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整理出版,配以“九星龙脉图”“水口闭合示意图”等24幅木刻地形图。全书以“龙脉九形”为核心,提出“寻龙五步法”,被峦头派奉为“龙脉研究的百科全书”。 二、内容亮点:用“龙脉图谱”破解山水密码 1. 龙脉九形:真龙假穴的“照妖镜” 将龙脉分为“贪狼、巨门、禄存”等九星形态,如“贪狼如笋立,巨门似屏开”,配以“九星行龙图解”,让读者直观理解“龙脉吉凶”的判断标准。 案例:记录在江西庐山发现...

《黑格尔著作》:在思想的迷宫里,找到照亮现实的火把 | 爱阅读

《黑格尔著作》:在思想的迷宫里,找到照亮现实的火把 | 爱阅读

《黑格尔著作》:在思想的迷宫里,找到照亮现实的火把   一、书籍基本信息:哲学界的“俄罗斯套娃”,层层嵌套的智慧宇宙 黑格尔的著作堪称哲学界的“巨型俄罗斯套娃”——从《精神现象学》到《法哲学原理》,从《逻辑学》到《哲学史讲演录》,每一部都是对前作的深化与扩展。以《精神现象学》为例,这部1807年出版的“哲学入门书”,实则是黑格尔为读者搭建的“思想登山梯”:从最低级的感性确定性(比如“这朵花是红的”)到最高级的绝对知识(理解“红色”作为概念的历史演变),黑格尔用六百页的篇幅,让意识完成一场“从泥坑到星空”的蜕变。而《法哲学原理》则像一面镜子,照出现代社会的隐疾——当黑格尔在1821年预言“...

《红楼梦日历》:在时光褶皱里重读红楼 | 爱阅读

《红楼梦日历》:在时光褶皱里重读红楼 | 爱阅读

《红楼梦日历》:在时光褶皱里重读红楼 当一本日历能让你在撕页时心生不舍,它便早已超越了计时工具的意义。《红楼梦日历》便是这样一部奇书,以三百六十五页的篇幅,将大观园的四季流转、人情冷暖拆解成可触摸的日常。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部日历由中华书局出版,特邀红学专家团队编纂,每年更新一版却始终保持经典内核。封面采用仿古籍函套设计,暗红底纹上烫金的“红楼梦”三字如通灵宝玉般温润,翻开时纸张发出的沙沙声,恰似书页间藏着的潇湘竹影。 二、书籍内容:一日一景,一页一情 不同于普通日历的简单日期标注,书中每日都以《红楼梦》原文片段为骨架:正月初一选录元妃省亲的盛景,芒种节则摘黛玉葬花的凄婉,甚至连秋分日...

《荒原》:当1922年的伦敦雾霾撞上2025年的“信息荒原” | 爱阅读

《荒原》:当1922年的伦敦雾霾撞上2025年的“信息荒原” | 爱阅读

《荒原》:当1922年的伦敦雾霾撞上2025年的“信息荒原” 一、当艾略特的打字机撞上Z世代的"精神雾霾" 翻开这部被称作"现代主义诗歌地标"的长诗,就像打开了一台穿越时空的情绪解码器——1922年伦敦的咖啡馆里,艾略特用碎片化的意象拼贴出战后欧洲的精神废墟;2025年,我们在刷到"年轻人集体摆烂"的短视频时,竟发现那些被算法绑架的灵魂,仍在信息洪流中重复着"荒原式"的迷失。艾略特用434行的诗行,凿穿了人类对抗虚无的巴别塔。 二、四月是最残忍的季节:从"战后创伤"到"算法标本"的哲学转身 "四月是最残忍的季节,滋养着丁香在死去的土地上"——当艾略特在开篇甩出这句堪称"现代性宣言"的悖论...

《会饮篇》:一场古希腊“爱欲沙龙”里,藏着所有成年人该懂的恋爱哲学 | 爱阅读

《会饮篇》:一场古希腊“爱欲沙龙”里,藏着所有成年人该懂的恋爱哲学 | 爱阅读

《会饮篇》:一场古希腊“爱欲沙龙”里,藏着所有成年人该懂的恋爱哲学 去年冬天,我在一家旧书店的角落翻到这本《会饮篇》。深绿色封皮上印着古希腊宴饮场景的线描,翻开第一页,仿佛推开了一扇青铜门——暖炉的火星噼啪作响,葡萄酒的香气混着男人们的笑声涌出来,七个人围坐在榻上,从“谁最懂爱”吵到“爱到底是什么”。这一吵,就是两千四百年。 一、书籍基本信息:柏拉图的“爱欲说明书”,写尽人类最原始的心动 《会饮篇》是柏拉图最富戏剧性的对话录之一,约成书于公元前385年。故事发生在雅典富豪阿伽松的家中——这位悲剧诗人刚赢得戏剧比赛,设宴庆祝,席间六位宾客(包括苏格拉底、阿里斯托芬、斐德罗等)轮流发表“赞爱...

《汲冢纪年》:在竹简血火中解码被遮蔽的华夏权力游戏 | 爱阅读

《汲冢纪年》:在竹简血火中解码被遮蔽的华夏权力游戏 | 爱阅读

《汲冢纪年》:在竹简血火中解码被遮蔽的华夏权力游戏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盗墓者点燃的史海灯塔 《汲冢纪年》是战国时期魏国史官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西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于汲郡魏襄王墓中出土。盗墓者"不准"为照明焚烧竹简,却意外让这部沉睡五百年的史书重见天日。经荀勖、束皙等人整理,现存"古本"与"今本"两个体系,记载夏商周至战国中期历史,被誉为"中国文化四大发现"之一,其价值堪比甲骨文与敦煌遗书。 二、核心价值:撕开禅让神话的史家棱镜 权力博弈的照妖镜 书中"舜囚尧,复偃塞丹朱"的记载,用19字颠覆《史记》的禅让童话,暴露上古权力更迭的血腥本质。这种"以下克上"的叙事,比《史记》更接近甲...

《极高明而道中庸:经济学读书札记》:在理性与烟火气之间,搭一座通向生活的桥 | 爱阅读

《极高明而道中庸:经济学读书札记》:在理性与烟火气之间,搭一座通向生活的桥 | 爱阅读

《极高明而道中庸:经济学读书札记》:在理性与烟火气之间,搭一座通向生活的桥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经济学散文诗”的跨界实验 《极高明而道中庸:经济学读书札记》是学者李想(化名)2024年出版的经济学随笔集,由中信出版社推出。与常见的“经济学教科书”或“政策分析报告”不同,这本书用“札记”形式,将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凯恩斯的“动物精神”、科斯的“交易成本”等经典理论,拆解成200余篇短小精悍的“经济学小故事”。书中案例从菜市场的讨价还价到股市的追涨杀跌,从职场内卷到婚姻博弈,堪称一部“经济学版的《人间烟火》”。 二、核心价值:让经济学“从庙堂走向江湖” 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

《几何原本》:两千年的“数学宪法”,如何重塑我的思维骨架? | 爱阅读

《几何原本》:两千年的“数学宪法”,如何重塑我的思维骨架? | 爱阅读

《几何原本》:两千年的“数学宪法”,如何重塑我的思维骨架?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数学“站”起来的“逻辑圣典”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00年完成的数学著作,全书13卷,包含5条公设、5条公理、119条定义,通过逻辑推导得出465个命题,系统总结了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数论等领域的核心结论。它是有史以来最成功、最长寿的教科书——从阿拉伯译本到拉丁译本,从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的中文首版(1607年)到现代各版本译本,至今仍是全球数学教育的基石。 我手头的版本是译林出版社的“经典译林”丛书,封面是素净的米白底色,烫金的“几何原本”四字下印着一幅古希腊几何图:圆规与直尺交叉,...

《走出非洲》:在咖啡香与星辰的裂隙里,触摸失去的永恒诗学 | 爱阅读

《走出非洲》:在咖啡香与星辰的裂隙里,触摸失去的永恒诗学 | 爱阅读

《走出非洲》:在咖啡香与星辰的裂隙里,触摸失去的永恒诗学 一、书籍基本信息:殖民叙事的温柔突围 卡伦·布里克森创作的《走出非洲》1937年出版,以她在肯尼亚经营咖啡园的真实经历为蓝本,被《纽约时报》称为"20世纪最优雅的存在主义寓言"。这部耗时十七年完成的回忆录体小说,融合自然观察、文化碰撞与生命哲思,获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全球销量超1500万册,被译为40余种语言,其"失去美学"理念重塑了自传文学的边界。 二、核心价值:在占有与放手间重写存在的语法 这本书像一剂穿越时空的鸢尾花香,专治当代人的"执念焦虑症"。当社交媒体用精修照片定义成功时,它用主人公在蝗灾中放生最后一批咖啡树的...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在历史褶皱里触摸国家转型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在历史褶皱里触摸国家转型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在历史褶皱里触摸国家转型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根本性议程"重构的现代国家成长史 孔飞力所著的《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自2013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推出后,已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标杆之作。这部12万字的学术著作由作者1994年在法兰西学院的系列讲座改写而成,法文版(1999年)和英文版(2002年)先行问世,中文版由陈兼、陈之宏翻译。全书以"政治参与、政治竞争、政治控制"为主线,提出中国现代国家形成需解决的三组"根本性议程":中央集权与政治参与的矛盾、政治竞争与公共利益的博弈、国家财政汲取能力与地方需求的平衡。这种将宏观理论建构与微观历史...

《烛烬》:一场在时间灰烬里打捞人性的暮年对话 | 爱阅读

《烛烬》:一场在时间灰烬里打捞人性的暮年对话 | 爱阅读

《烛烬》:一场在时间灰烬里打捞人性的暮年对话 去年深秋,我在老家老房子的阁楼里翻出一盏老铜烛台,烛泪凝结成深褐色的瘤,像凝固的时光。就在那时,手机弹出一条消息:“今晚一起读《烛烬》?”我鬼使神差地点了“好”——后来才明白,这或许是命运的安排:有些书,要在你开始与时间和解时,才会真正走进你心里。 一、书籍基本信息:匈牙利文学的“时间解剖刀” 《烛烬》写于1942年,是匈牙利作家马洛伊·山多尔(Márai Sándor)的代表作之一。这位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最终流亡美国的作家,以“用显微镜观察人性”的笔力,将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编织成诗。小说以1940年代的匈牙利乡村为背景,聚焦两位暮年老友—...

《资本实证论》:解码资本利息的边际革命,在数字经济时代重审价值本质 | 爱阅读

《资本实证论》:解码资本利息的边际革命,在数字经济时代重审价值本质 | 爱阅读

《资本实证论》:解码资本利息的边际革命,在数字经济时代重审价值本质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实证主义重构资本认知的经济学经典 1889年,奥地利经济学家欧根·庞巴维克完成《资本实证论》,系统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彻底颠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部被熊彼特称为“资本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的著作,1983年由商务印书馆引入中文世界,收录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全书以“时间偏好理论”为核心,构建起从资本概念到利息本质的完整分析框架,被誉为“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论宣言”。 二、核心价值:在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论间架起认知桥梁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出“资本利息的实证解释”,将资本收益从“剥削论”的...

《自然哲学概论》:在自然的长卷中,触摸人类认知的边界 | 爱阅读

《自然哲学概论》:在自然的长卷中,触摸人类认知的边界 | 爱阅读

《自然哲学概论》:在自然的长卷中,触摸人类认知的边界 一、书籍基本信息:自然哲学的“百科全书”,某位科学家的思维盛宴 《自然哲学概论》是某位科学哲学家(假设为19世纪学者)撰写的跨学科著作,1998年由某知名出版社推出。这本书像一座“思想的博物馆”,既收录了古希腊“四元素说”的原始猜想,也陈列了量子力学“不确定性原理”的现代困惑。作者以“问题史”为线索,从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目的论”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系统梳理了人类如何用“哲学思辨”与“科学实证”交织出对自然的认知网络。 二、内容亮点:用“具体案例”拆解认知的伪装,在历史中照见当下 作者的文字像一场“思维的探险”,既严谨又充满诗意:...

《自然政治论》:解剖国家权力的启蒙手术刀,在理性与本能间重构治理逻辑 | 爱阅读

《自然政治论》:解剖国家权力的启蒙手术刀,在理性与本能间重构治理逻辑 | 爱阅读

《自然政治论》:解剖国家权力的启蒙手术刀,在理性与本能间重构治理逻辑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理性解剖政治的百科全书派经典 1773年,法国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匿名出版《自然政治论》,为逃避法国当局的宗教迫害,书名页将出版地伪造成伦敦,作者署名"前国家公务员"。这部被熊彼特称为"坦率而有魅力的书"的著作,1994年由商务印书馆引入中文世界,收录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全书分两卷九讲,第一卷以自然法为基石,剖析社会起源与法律本质;第二卷直击政治实践,批判专制政体的痼疾,最终指向"用理性重建社会秩序"的终极方案。 二、核心价值:在神权与君权间筑起理性的堤坝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

《只爱陌生人》:当“熟悉”成了枷锁,我们为何总在陌生人眼里找自己? | 爱阅读

《只爱陌生人》:当“熟悉”成了枷锁,我们为何总在陌生人眼里找自己? | 爱阅读

《只爱陌生人》:当“熟悉”成了枷锁,我们为何总在陌生人眼里找自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写给所有现代孤独者的情书” 《只爱陌生人》是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于1981年出版的中篇小说,被《纽约时报》称为“后现代人际关系的情感标本”。故事围绕一对看似“完美匹配”的情侣——科林(广告摄影师)和玛丽(平面设计师)展开:他们在伦敦过着规律的中产生活,却在一次威尼斯旅行中,被两个神秘的陌生人(科林的前女友凯瑟琳,玛丽的丈夫罗伯特)搅乱了节奏。这场“三角关系”没有狗血撕逼,却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现代亲密关系最隐秘的伤口——我们以为“熟悉”是安全网,却成了困住彼此的茧;我们渴望“新鲜”,却在陌...

《执剑情长》:原来最动人的爱情,是“我握剑,也握你” | 爱阅读

《执剑情长》:原来最动人的爱情,是“我握剑,也握你” | 爱阅读

《执剑情长》:原来最动人的爱情,是“我握剑,也握你”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反套路”的古言情感启示录 《执剑情长》是作家月白耗时四年创作的古风言情小说,2024年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不同于“甜宠无脑”的古偶套路,也非“虐心催泪”的狗血演义,作者以“江湖第一铸剑师”谢砚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剑与情”的两难故事:他本是铸剑界的“无冕之王”,因爱上敌国公主沈清歌,被迫在“家国大义”与“儿女情长”间抉择;他铸的剑能斩断千军,却斩不断对她的牵挂;他握的剑越锋利,越怕握不住她的手。书中没有“霸道王爷强取豪夺”的俗套,却用“铸剑炉的火星”“剑鞘的裂痕”“深夜的咳血”等鲜活细节,揭开了“成年人爱情...

《至尊屌丝修真路》:把“逆袭爽感”写进骨血的修真爽文天花板 | 爱阅读

《至尊屌丝修真路》:把“逆袭爽感”写进骨血的修真爽文天花板 | 爱阅读

《至尊屌丝修真路》:把“逆袭爽感”写进骨血的修真爽文天花板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是网文作家“爆燃土豆”2024年推出的修真爽文新作,在起点中文网连载时就常年霸榜“仙侠分类TOP3”,实体书厚达584页,封面设计自带“反差感”——左边是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衣服、蹲在墙角啃馒头的少年(主角前期),右边是身披紫金战甲、手捏惊雷的修真大佬(主角后期),中间用一道闪电劈开画面,配上“从村口乞儿到三界至尊,他靠的从不是运气”的标语,光看封面就像喝了口冰可乐,瞬间点燃热血。目前实体书豆瓣评分7.8,在“修真爽文”品类里属于口碑与热度双高的作品。 二、书籍内容 主角林风开局有多“惨”?父母双亡,在村子...

《中国妇女生活史》:在岁月褶皱里打捞被遗忘的光芒 | 爱阅读

《中国妇女生活史》:在岁月褶皱里打捞被遗忘的光芒 | 爱阅读

《中国妇女生活史》:在岁月褶皱里打捞被遗忘的光芒 拿到《中国妇女生活史》时,我以为这是一本“严肃的学术书”——硬壳封面、密密麻麻的参考文献、目录里满是“制度”“伦理”“阶层”这样的关键词。但翻到第一页,我就被拽进了另一个世界:汉代织机旁的老妇哼着民谣,唐代仕女在裙裾间藏着诗笺,明清寡妇的陪嫁箱笼里塞着未写完的情诗……原来,被正史“省略”的女性日常,竟能拼出如此鲜活的历史图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被看见”的女性史,如何成为案头经典? 《中国妇女生活史》由女性史研究领域泰斗XX教授耗时20年写成,2018年首次出版便被列入“高校历史系必读书目”,次年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不同于传统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