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第125页

《哲学研究》:维特根斯坦用“语言游戏”,拆解哲学的“概念牢笼” | 爱阅读

2个月前 (09-17)读一读44
《哲学研究》:维特根斯坦用“语言游戏”,拆解哲学的“概念牢笼” | 爱阅读
《哲学研究》:维特根斯坦用“语言游戏”,拆解哲学的“概念牢笼” 一、书籍基本信息:哲学界的“观念拆迁队” 《哲学研究》是奥地利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晚年(1933-1945年)写作的未完成手稿,1953年由其学生整理出版。这部近300页的“哲学笔记”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学术专著”,而是以碎片化、对话式的语言,颠覆了维特根斯坦早期《逻辑哲学论》中“语言是世界的图像”的理论,提出“语言的意义在于使用”“概念的本质是家族相似”“哲学的任务是治疗语言的误用”等颠覆性观点。它像一把“观念的拆迁队”,推倒了传统哲学对“本质”“真理”的执念,也为语言哲学、分...

《哲学与人生》:一盏照亮生命迷雾的智慧明灯 | 爱阅读

2个月前 (09-17)读一读44
《哲学与人生》:一盏照亮生命迷雾的智慧明灯 | 爱阅读
《哲学与人生》:一盏照亮生命迷雾的智慧明灯   一、书籍基本信息:跨越时空的哲学对话 《哲学与人生》并非单一著作,而是多部同名书籍的集合体。其中,台湾大学傅佩荣教授的版本堪称“现象级通识读物”——这部诞生于课堂、历经15年修订的著作,自2012年东方出版社首版后,累计销量突破200万册,被译为中、英、日三种语言,成为全球华人哲学启蒙的“国民教材”。另一部由中国人民大学陈先达教授撰写的版本,则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根基,将历史规律与人生选择编织成一张思辨之网,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 二、核心价值:让哲学从“高冷神坛”走向“人间烟火” 傅佩荣版最颠覆性的价值,在于它撕碎了哲学“艰涩晦暗”...

《哲学与人文地理学》:重新定义空间与存在的思想地图 | 爱阅读

2个月前 (09-17)读一读44
《哲学与人文地理学》:重新定义空间与存在的思想地图 | 爱阅读
《哲学与人文地理学》:重新定义空间与存在的思想地图 一、书籍基本信息:空间哲学的"解剖刀" R·J·约翰斯顿以地理学家的敏锐与哲学家的深邃,在1986年完成这部跨学科巨著。作为《地理学与地理学家》的姊妹篇,本书通过32万字的精密论证,将二战后西方哲学思潮与人文地理学发展编织成一幅立体网络。中文版由蔡运龙、江涛翻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出版,收录进《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成为地理学研究者案头必备的"思想导航仪"。 二、内容亮点:空间认知的"量子纠缠" 书中最震撼的发现是"哲学思潮的三重变奏":实证主义像精密手术刀切割数据,人本主义用显微镜观察人的体验,结构主义则用X光透视社会骨骼。约翰斯...

《哲学与社会——老年沉思录》:一位九旬哲人的思想火种,照亮现实迷雾 | 爱阅读

2个月前 (09-17)读一读46
《哲学与社会——老年沉思录》:一位九旬哲人的思想火种,照亮现实迷雾 | 爱阅读
《哲学与社会——老年沉思录》:一位九旬哲人的思想火种,照亮现实迷雾 一、核心价值: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刃,解剖时代病灶 当短视频将思考切割成15秒碎片,当"躺平""内卷"成为时代情绪的注脚,这本由93岁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陈先达撰写的著作,恰似一剂清醒剂。它不提供标准答案,却教会读者用哲学思维拆解现实难题——从"996工作制"背后的异化劳动,到人工智能伦理争议中的主体性危机,书中"经济最终决定作用≠经济决定论"的辨析,让读者看清资本逻辑如何渗透社会肌理;"不能以人性善恶制定道德与法"的论断,为审视"电车难题"等伦理困境提供新视角。 作者以"老木匠打磨家具"的耐心,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转化为解剖...

《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当“玄思”戴上“科学的眼镜”,胡塞尔教你“如何像科学家一样做哲学” | 爱阅读

2个月前 (09-17)读一读43
《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当“玄思”戴上“科学的眼镜”,胡塞尔教你“如何像科学家一样做哲学” | 爱阅读
《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当“玄思”戴上“科学的眼镜”,胡塞尔教你“如何像科学家一样做哲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现象学家的“哲学宣言书” 《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Philosophie als strenge Wissenschaft)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 Husserl)的现象学经典论著,成书于1911年(胡塞尔52岁时),被视为“现象学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全书以德文写成,中译本由商务印书馆(2021年)推出,译者为哲学学者倪梁康——其翻译既保留了胡塞尔严谨的现象学术语(如“悬置”“本质直观”“意向性”),又用通俗的中文拆解了“哲学如何成为严格科学”的抽...

《这才是心理学》:在伪科学泛滥的时代练就火眼金睛 | 爱阅读

2个月前 (09-17)读一读44
《这才是心理学》:在伪科学泛滥的时代练就火眼金睛 | 爱阅读
《这才是心理学》:在伪科学泛滥的时代练就火眼金睛 一、书籍基本信息:心理学界的"打假宝典" 基思·斯坦诺维奇用10章内容、28万字的篇幅,为心理学正名。全书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剖开"星座分析""读心术""脑残粉心理学"等伪科学外衣,同时搭建起科学心理学的认知框架。斯坦诺维奇既是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又是科普作家,这种双重身份让本书兼具学术深度与传播魅力。 二、核心价值:给信息过载时代的认知疫苗 当我们在朋友圈刷到"左脑右脑测试""性格色彩分析"时,这本书像一剂认知防骗疫苗,注入三大抗体: 科学思维养成:通过"弗雷德睡眠学习法"实验,教你识别"轶事证据"与"实证研究"的区别(比如用"我表姐靠...

《这次不一样:八百年金融危机史》:一部揭穿“危机魔咒”的经济清醒剂 | 爱阅读

2个月前 (09-17)读一读45
《这次不一样:八百年金融危机史》:一部揭穿“危机魔咒”的经济清醒剂 | 爱阅读
《这次不一样:八百年金融危机史》:一部揭穿“危机魔咒”的经济清醒剂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次不一样:八百年金融危机史》是美国经济学家卡门·莱因哈特与肯尼斯·罗格夫的经典著作,2009年首次出版,中文版销量超80万册,被读者称为“理解金融危机的‘历史百科’”。全书以“八百年全球金融危机数据”为基石,横跨欧洲、亚洲、美洲等多个地区,覆盖主权债务危机、银行危机、货币危机等多种类型,共16章。它并非枯燥的历史汇编,而是通过数据对比、案例分析,拆解“金融危机为何反复上演”的本质,打破“这次危机和以前不一样”的认知误区,既是经济学专业的核心教材,也是普通读者看懂经济周期、规避财富风险的“实用指南”,...

《这就是蝴蝶效应》:用12个真实故事,揭开“小选择改变人生”的秘密 | 爱阅读

2个月前 (09-17)读一读40
《这就是蝴蝶效应》:用12个真实故事,揭开“小选择改变人生”的秘密 | 爱阅读
《这就是蝴蝶效应》:用12个真实故事,揭开“小选择改变人生”的秘密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由科普作家兼社会观察者李然于2025年3月出版,横跨科普与人文领域,312页的内容里没有晦涩的公式,却装满了“藏在生活褶皱里的因果链”。封面设计自带“隐喻感”——淡蓝色背景上画着一只停在窗台的白蝴蝶,翅膀扇动的气流化作细线,一端连着窗台上的半杯牛奶,另一端却绕到画面外,隐约能看到“迟到的公交车”“未接的电话”“翻开的简历”等小图案,下方配着一行小字“你以为的‘偶然’,其实都是‘必然’的伏笔”。上市仅两周就登上当当“科普人文榜”TOP5,豆瓣评分8.6,评论区里既有理科生点赞“科学逻辑扎实”,也有普...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战争中的女性史诗,一首用生命谱写的和平赞歌 | 爱阅读

2个月前 (09-17)读一读46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战争中的女性史诗,一首用生命谱写的和平赞歌 | 爱阅读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战争中的女性史诗,一首用生命谱写的和平赞歌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让“战争与女性”现形的苏联文学经典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苏联作家鲍里斯·瓦西里耶夫于1969年创作的中篇小说,以二战期间苏联后方森林为背景,讲述五名女兵在准尉瓦斯科夫带领下,阻击德军侦察兵的悲壮故事。该书被苏联文学界称为“战争题材的革新之作”,其“女性视角+诗意叙事”的手法直接启发了《兄弟连》《拯救大兵瑞恩》等作品的创作,从文学课堂到战争片影迷圈,都能看到瓦西里耶夫笔触的影子。 二、核心价值:从“战争叙事”到“生命哲学”的认知革命 这本书不是“英雄颂歌”,而是“用女性血肉解构战争的手术刀”。它教会读...

《这绝不仅仅是客套话》:在人情世故的棋盘上,教你走出“必杀技” | 爱阅读

2个月前 (09-17)读一读43
《这绝不仅仅是客套话》:在人情世故的棋盘上,教你走出“必杀技” | 爱阅读
《这绝不仅仅是客套话》:在人情世故的棋盘上,教你走出“必杀技”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被名字耽误的“中国式社交生存指南” 《这绝不仅仅是客套话》是职场问题专家李宗厚于2014年出版的沟通技巧类图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推出。这本书被称作“中国式社交的《孙子兵法》”,全书241页,16开本,ISBN9787214114075。它不教你说谎,却教你如何在酒桌、情场、职场中,用“场面话”这把软刀子,化解尴尬、维护关系,甚至扭转乾坤。 二、内容亮点:从“敬酒词”到“挡酒术”,每一页都是人情世故的“防身术” 1.酒桌上的“心理战” 书中揭秘:当领导举杯说“这杯必须干”,你该接还是挡?李宗厚给出“三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