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这绝不仅仅是客套话》:在人情世故的棋盘上,教你走出“必杀技” | 爱阅读

3周前 (09-17)读一读15

《这绝不仅仅是客套话》:在人情世故的棋盘上,教你走出必杀技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被名字耽误的“中国式社交生存指南”

《这绝不仅仅是客套话》是职场问题专家李宗厚于2014年出版的沟通技巧类图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推出。这本书被称作中国式社交的《孙子兵法》,全书241页,16开本,ISBN9787214114075。它不教你说谎,却教你如何在酒桌、情场、职场中,用场面话这把软刀子,化解尴尬、维护关系,甚至扭转乾坤。

二、内容亮点:从“敬酒词”到“挡酒术”,每一页都是人情世故的“防身术”

1.酒桌上的心理战

书中揭秘:当领导举杯说这杯必须干,你该接还是挡?李宗厚给出三步法则”——

第一轮不挡:领导需要向下属施恩,你若贸然挡酒,反而扫兴;

第二轮观察:若领导与对方剑拔弩张,你需以我最近在吃头孢巧妙介入,既保领导面子,又避免硬拼酒量;

永远别碰领导的酒瓶:书中警告,随意从领导酒瓶倒酒,可能暴露酒瓶玄机(比如领导偷偷倒水)。

这种细节,像极了职场版的《孙子兵法》,把应酬变成可复制的技术活

2.职场中的语言陷阱破解术

当领导说这件事你看着办,实则是试探你的决策力;

当同事夸你太实在了,可能暗指你不懂变通

离职时说感谢公司培养,远不如希望未来还能为团队贡献力量更得体——后者既保留退路,又避免被贴上忘恩负义标签。

书中最扎心的案例:某员工因直言这个方案有问题,被领导冷落,直到他学会用这个思路很有创意,如果再考虑XX因素会更完善的句式,才重新获得信任。

3.情场里的语言滤镜

搭讪时别问你多大了,改说你穿这身衣服,像从老上海画报里走出来的

分手时不说我们不合适,而说和你在一起的时光,让我更懂如何爱下一个人”——既保留体面,又给对方留足尊严。

这些技巧,像给语言装上了美颜相机,让每一句话都成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三、写作特点:用“江湖切口”讲透人情世故,像听相声般学沟通

1.案例比理论多,像社会新闻般上头

书中没有枯燥的沟通模型,全是活生生的翻车现场

某人在酒桌上吹嘘我和市长是哥们,结果被在场官员当场拆穿;

职场新人因拒绝同事帮忙做PPT而遭排挤,直到学会最近在赶一个急项目,做完帮你的拖延话术。

这些故事像极了《故事会》里的段子,却藏着最真实的生存智慧。

2.方言、俗语信手拈来,像老江湖手把手教学

李宗厚擅长用生活场景打比方:

说场面话就像炒菜放盐,少了没味,多了齁人

拒绝别人时,要像给烫手山芋裹层糖纸,既不烫手,又甜滋滋

这种语言风格,让本书像一本人情世故的菜谱,步骤清晰,可直接照搬。

3.留白式智慧,像太极推手般四两拨千斤

书中不教绝对正确的话术,而是传递一种思维:

当领导画饼时,别急着拆穿,而是说您说的这个方向,我最近在研究相关案例

当朋友抱怨时,别当情绪垃圾桶,而是引导你希望我怎么帮你?

这种打太极的智慧,比任何话术都更接近沟通的本质——不是操控对方,而是建立信任。

四、阅读体验:像在茶馆听评书,每一章都藏着“防坑指南”

合上书时,你会像看完一场精彩的相声——既被案例逗乐,又被其中的生存智慧惊出一身冷汗。比如书中提到:

酒桌上自我爆料社会关系的人,90%是在吹牛;

领导说你很有潜力,可能只是你现在还不够格的委婉版;

情场上我可以吻你吗是最笨的表白,远不如你睫毛上有东西更自然。

这些细节,像在人情世故的棋盘上,帮你标出了所有的雷区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从豆瓣6.2分到“职场人必读”,它为何被低估?

1.读者评价:两极分化的实用派理想派之争

五星好评:案例太真实了!读到酒桌上爆料社会关系那章,我立刻想起了上周聚会的某位大人物(掌阅读者@紫晨)

一星差评:太功利了,难道真诚不重要吗?(豆瓣读者@匿名)

但正如一位读者所说:这本书不是教你虚伪,而是让你在保持真诚的基础上,少走弯路。

2.社会影响:从职场新人管理者的必修课

某互联网大厂将本书列为管理者培训教材,HR总监评价:它教会员工在说真话顾全大局之间找到平衡。而书中用场面话给领导提意见的技巧,更被某央企纳入沟通技巧考核标准

3.金句点睛:一语道破中国式社交的潜规则

场面话的典型特征:绝对需要,绝不可信。说场面话是常事,把场面话说到人心坎上才算真本事。”——这句像手术刀般精准的话,撕开了所有社交尴尬的遮羞布。

六、这本书为何让我拍案叫绝?

作为曾因不会说话吃过无数亏的职场人,我在书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曾因直言这个方案有问题被领导冷落;

曾在酒桌上因不懂挡酒,让领导陷入尴尬;

曾在情场上因不会搭讪,错过心动的人。

直到读到把否定句换成如果会更完善’”的技巧,我才明白:真正的沟通高手,不是会耍嘴皮子,而是懂得把裹上糖。

合上书的那个深夜,我试着用书中的技巧和领导沟通。当他说这个项目你看着办时,我回答:您的思路很有前瞻性,我最近在研究类似案例,明天可以和您同步。领导的眼睛亮了——那是被理解后的认可。

七、当下读它,正是时候

内卷”“PUA”“社交恐惧成为热词的今天,这本书像一剂语言疫苗

它不教你讨好,而是教你在保持自我的同时,让别人舒服

它不否定真诚,而是告诉你真诚需要技巧的保护

它不制造焦虑,而是给你一张人情世故的地图

正如书中所言:场面上的人一定要说场面话,不会说场面话,你死定了。但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所谓场面话,不过是把我想伤害你换成我很在乎你的语言艺术。

“《这绝不仅仅是客套话》:在人情世故的棋盘上,教你走出“必杀技”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关键对话》:在高压时刻,把冲突变成合作的“拆弹指南” | 爱阅读

《关键对话》:在高压时刻,把冲突变成合作的“拆弹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关键对话》是美国沟通专家科里·帕特森、约瑟夫·格雷尼等合著的沟通方法论,自2004年首版以来,全球销量超2000万册,2024年机械工业出版社推出“职场实践版”,全书304页,定价68元。这本书以“对话安全”...

《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解剖国家权力的手术刀,在功利主义框架下重构治理逻辑 | 爱阅读

《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解剖国家权力的手术刀,在功利主义框架下重构治理逻辑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颠覆传统政治哲学的激进著作 1899年,英国哲学家伯纳德·鲍桑葵出版《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用数学般的严谨向"自然法""社会契约论"等传统政治理论宣战。这部被密尔称为"功利主义宣言书"的著作,在法...

《黑色巨塔》:当手术刀划开体制的褶皱,我们看见人性的光与疮 | 爱阅读

《黑色巨塔》:当手术刀划开体制的褶皱,我们看见人性的光与疮 作为一名在医院急诊科实习过三个月的“半吊子医学生”,拿到《黑色巨塔》时,我以为这不过是又一本揭露医疗黑幕的“爽文”。但翻到第73页——那个暴雨夜,急诊室主任举着CT片对住院医师吼“你以为患者是来听你讲学术的?他们是来要命的!”——我突...

《红与黑》:当野心撞上时代的铁壁,谁在为“逆袭”定价? | 爱阅读

《红与黑》:当野心撞上时代的铁壁,谁在为“逆袭”定价?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被时代“锤”出来的心理解剖刀 1830年,法国作家司汤达在七月革命前夕完成《红与黑》,这部以“1830年历史纪实”为副标题的小说,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社会肌理。2017年译林出版社推出的...

《黄金罗盘》:当真理仪指向未知,我们终于读懂了“成长”的形状 | 爱阅读

《黄金罗盘》:当真理仪指向未知,我们终于读懂了“成长”的形状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尘埃写就的奇幻成长圣经” 《黄金罗盘》是英国作家菲利普·普尔曼(Philip Pullman)“黑暗物质三部曲”的开篇之作,1995年出版后横扫全球,销量超1200万册,被译成40多种语言,斩获惠特布莱德奖...

《货币和资本理论的研究》:解码动态经济的密码,在波动中把握资本本质 | 爱阅读

《货币和资本理论的研究》:解码动态经济的密码,在波动中把握资本本质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动态视角重构经济认知的现代经典 1939年,瑞典经济学家埃里克·罗伯特·林达尔完成《货币和资本理论的研究》,系统提出“动态经济理论”,彻底颠覆传统静态均衡分析框架。这部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缪尔达尔称为“...

《祸害成患妖成灾》:当“妖”撞进人心,我读懂了“善恶”最模糊的“边界线” | 爱阅读

《祸害成患妖成灾》:当“妖”撞进人心,我读懂了“善恶”最模糊的“边界线” 一、书籍基本信息:奇幻悬疑的“人性实验场”,2024年现象级破圈神作 《祸害成患妖成灾》是90后作家“青衫客”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奇幻文学社“志怪新章”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古风张力——青灰色石板路上,半片残破的红...

《最后的沉思》:柏格森用生命哲学,给科学时代的一封“温柔情书” | 爱阅读

《最后的沉思》:柏格森用生命哲学,给科学时代的一封“温柔情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哲学家晚年的“生命独白” 《最后的沉思》是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911年出版的哲学随笔集,正值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前四年。这部不足200页的“小书”,并非体系庞大的学术专著,而是柏格...

《罪恶之家》:在客厅的吊灯下,撕开“体面”的面具 | 爱阅读

《罪恶之家》:在客厅的吊灯下,撕开“体面”的面具 一、基本信息:现代戏剧的“社会手术刀” 《罪恶之家》(A Doll's House)是挪威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Henrik Ibsen)1879年的“现实主义戏剧巅峰”,与《玩偶之家》《群鬼》并称为“易卜生社会问题三部曲”。这部以19世纪挪威...

《中国哲学史》:在千年智慧长河中打捞当代生活的“解药” | 爱阅读

《中国哲学史》:在千年智慧长河中打捞当代生活的“解药”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会呼吸”的哲学通史 《中国哲学史》由当代哲学大家冯友兰先生撰写,初版于1934年,历经多次修订,2023年最新版由商务印书馆推出。这本书颠覆了传统哲学史“编年体+学派简介”的刻板写法,以“问题意识”为经线、“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