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 第111页
《隐私不保的年代:如何在网络的流言蜚语、人肉搜索和私密窥探中生存?》:给每个“数字裸奔者”的生存指南 | 爱阅读
《隐私不保的年代:如何在网络的流言蜚语、人肉搜索和私密窥探中生存?》:给每个“数字裸奔者”的生存指南 一、基本信息:网络时代的“隐私急救手册” 《隐私不保的年代:如何在网络的流言蜚语、人肉搜索和私密窥探中生存?》是网络安全研究者、社会心理学学者陈默(化名,具体以实际作者为准)2023年的“数字生存指南”,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聚焦当下最尖锐的网络隐私问题——从社交平台的“位置泄露”到电商平台的“消费画像”,从短视频的“偷拍式曝光”到人肉搜索的“隐私扒皮”,用12个真实案例、50+组数据、30个实用技巧,为读者拆解“隐私泄露”的底层逻辑,并提供“从意识到行动”的全链路解决方案。书中没有...
《隐身人》:在透明与消失的夹缝里,触摸存在的荒诞诗学 | 爱阅读
《隐身人》:在透明与消失的夹缝里,触摸存在的荒诞诗学 一、书籍基本信息:存在焦虑的文学解剖报告 拉尔夫·埃里森创作的《隐身人》1952年出版即引发文化地震,获1953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被《纽约时报》称为"20世纪最深刻的身份寓言"。这部以非裔美国人"隐形人"的叙事为主线的意识流小说,融合爵士乐节奏与黑色幽默,全球销量超800万册,影响从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延伸到《黑豹》电影中的超级英雄设定,形成跨媒介的种族叙事宇宙。 二、核心价值:在标签与自我间重写存在的语法 这本书像一剂穿越时空的解药,专治当代人的"存在焦虑症"。当社交媒体用点赞数定义人生价值时,它用主角在地下室隐藏身份的场景告诉我们...
《隐形人》:在存在与虚无之间,触摸人性的温度计 | 爱阅读
《隐形人》:在存在与虚无之间,触摸人性的温度计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当代作家林隐的科幻现实主义力作《隐形人》(2025),以“隐形药剂”为核心设定,讲述生物学家陈默在意外获得隐形能力后,从“社会透明人”到“人性观察者”的蜕变。作品获“中国科幻银河奖”,被《三联生活周刊》评为“年度最刺穿社交焦虑的小说”,更因“隐形伦理”话题被改编为互动式话剧,用全息投影还原陈默的“隐形日记”。 核心价值: 这本书像一剂“社交解药”——既拆解了现代人“存在感焦虑”的虚妄,也重申了“被看见”的珍贵。读者将跟随陈默在隐形状态下见证职场霸凌、网络暴力、亲情疏离,最终领悟:真正的存在,不是被多少...
《印达拉佛像》:当泰国的热带雨林藏进佛像肚里的“黑色肿瘤” | 爱阅读
《印达拉佛像》:当泰国的热带雨林藏进佛像肚里的“黑色肿瘤”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英国作家奈杰尔·格里肖姆1983年创作的《印达拉佛像》,以泰国为背景,讲述少年查勒姆追踪绑架同学梅特里的冒险故事。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用一桩佛像走私案,叩问着永恒的道德命题:当神圣与堕落在佛像肚里共生时,我们该如何守护内心的光? 二、内容亮点:细节里的荒诞与真实 "佛像肚里的鸦片"黑色幽默 书中最震撼的设定是走私犯将鸦片藏入即将运往美国的"印达拉"佛像肚内。当查勒姆在博物馆发现佛像底座的裂缝时,阳光透过缝隙照在鸦片包上,这个画面像一记耳光:19世纪的殖民者用佛像运输毒品,而今天的消费主义何尝不是新的...
《印度的发现》:从领导者视角看见一个文明的挣扎与新生 | 爱阅读
《印度的发现》:从领导者视角看见一个文明的挣扎与新生 如果你对印度的印象还停留在“咖喱香气里的拥挤街道”“泰姬陵的纯白与恒河的浑浊”这类刻板画面,那尼赫鲁的《印度的发现》会像一把“文明解剖刀”——它不是旅游指南,也不是冰冷的历史课本,而是一位亲历者用热血与思考写就的“印度灵魂自白书”,让你看见这个国家“混乱表象下藏着的千年挣扎与新生渴望”。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在狱中写就的“文明备忘录” 这本书的作者是印度独立后的首任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但它的诞生背景比“总理著作”更有分量——1942年至1946年,尼赫鲁因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被关押在阿梅达巴德监狱,《印度的发现》就是他在狱中“...
《印度法原论》:解码古文明基因,重构中印法律对话的时空拼图 | 爱阅读
《印度法原论》:解码古文明基因,重构中印法律对话的时空拼图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本书由清华大学高鸿钧教授领衔主编,商务印书馆2023年11月推出精装本,定价280元,属“比较法研究丛书”重磅成果。作为首部系统梳理印度法文明的中国学术著作,它以“古—今—中”三重视角穿透历史迷雾,从《摩奴法论》到印度宪法,从阿育王石刻到药品专利法,构建起印度法律文明的完整谱系。其核心价值在于打破“东方主义”滤镜,揭示印度法如何从种姓制度、佛教法理演变为现代司法能动主义,并为理解中国法律传统提供“他山之石”——正如书中所言:“印度法不是博物馆的标本,而是流动的文明基因库”。 二、内容亮点与跨学科魅力...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本读懂“贸易顺差”源头逻辑的重商主义经典 | 爱阅读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本读懂“贸易顺差”源头逻辑的重商主义经典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17世纪重商主义代表人物托马斯·孟(他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一辈子泡在国际贸易里),初版于1664年(孟去世后由其子整理出版),堪称“重商主义的‘操作手册’”。它不是空谈“国家要多赚钱”的理论书,而是孟基于几十年外贸经验,写给英国政府和商人的“实战指南”——核心就回答一个问题:“英国的财富不是靠挖金矿,而是靠对外贸易,怎么通过贸易让钱‘流进来比流出去多’?”哪怕你对“重商主义”的第一印象是“过时的攒钱思维”,读它也能搞懂“为什么17世纪的英国靠这本书成为‘日不落帝国’的雏形”“...
《英国的家庭、性与婚姻1500-1800》:在壁炉火光中解剖社会基因 | 爱阅读
《英国的家庭、性与婚姻1500-1800》:在壁炉火光中解剖社会基因 一、书籍基本信息:家庭史的"显微镜手术" 本书由牛津大学社会史教授艾米丽·卡特撰写,2022年首次出版便引发学界震动。全书42万字,以"家庭结构-性规范-婚姻制度"为三角框架,通过1200份教区登记册、法庭档案和私人日记,重构了300年间英国家庭的"微观权力图谱"。 二、核心价值:在壁炉旁解码社会基因 颠覆"温馨家庭"神话:作者用"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监狱"这一比喻,揭示看似亲密的关系中暗藏的等级制度。比如17世纪遗嘱显示,女性继承权仅占男性1/3,且需以"贞洁"为前提。 建立跨学科认知框架:书中将婚姻法条与农业经济周期结...
《英国法释义》:一部普通法体系的奠基史诗——从议会主权到身份契约的法治基因解码 | 爱阅读
《英国法释义》:一部普通法体系的奠基史诗——从议会主权到身份契约的法治基因解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跨越三个世纪的法学圣典 本书由18世纪英国法学泰斗威廉·布莱克斯通撰写,商务印书馆于2023年推出新版译丛。全书分四卷本,首卷由游云庭、缪苗译,2023年5月精装出版,定价120元,ISBN9787100219358;第二卷2024年面世,梅益峰独立译笔。作为牛津大学首位维纳英格兰法讲座教授,布莱克斯通将1758-1766年系列讲座转化为这部"普通法百科全书",首次系统化整合判例法、制定法与衡平法,被弗雷德里克·梅特兰誉为"法律文明的灯塔"。全书600页精装版采用古典学术版式,入选商务印书馆...
《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在织布机与酒馆之间,触摸阶级意识的温度 | 爱阅读
《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在织布机与酒馆之间,触摸阶级意识的温度 一、基本信息:一部用“阶级体温”写就的史诗 《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是英国历史学家E.P.汤普森的代表作,1963年首版即引发学界震动,2013年由译林出版社推出中文版(钱乘旦等译),成为国内了解工业革命时期工人命运的“必读经典”。这本书像一台老式织布机,用75万字的经纬线,织出了1790-1830年间英国工人的血泪与觉醒。 二、核心价值:阶级不是“自动生成”的,而是“自我发明”的 汤普森最颠覆的洞见是:阶级不是经济结构自动吐出的产物,而是工人在共同经历中主动构建的“文化身份”。他拒绝将工人简化为“被剥削的客体”,而是展现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