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寻我记》:在别人的故事里,我找到了丢失的自己 | 爱阅读

4周前 (09-09)读一读22

《寻我记》:在别人的故事里,我找到了丢失的自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相遇写就的自我说明书”

《寻我记》是青年作家陈砚秋2023年推出的长篇纪实小说,以寻找失踪的自己为核心线索,记录了主人公苏棠在30岁那年,因一场意外失忆,被迫沿着旧物(一张老照片、半本日记、一枚褪色的银镯)的指引,踏上跨省旅行的故事。她从上海的弄堂出发,途经乌镇的染坊、大理的茶马古道、敦煌的莫高窟,在与旅人、手艺人、陌生人的碰撞中,逐渐拼凑出被生活磨平的自我轮廓

这部被称为当代年轻人的精神寻宝图的作品,上市3个月销量破20万册,被《新周刊》评为2023年最治愈的旅行文学,更在豆瓣读书获得9.2分(10万人评价)——它不是心灵鸡汤,而是一场用脚步丈量、用故事治愈的自我觉醒实验

二、内容亮点:相遇的“拼图游戏”,比答案更珍贵的是迷路时的风景

若用一句话概括内容,一个失忆的女人在旅行中寻找自己”——这太轻了。陈砚秋的笔像一盒被打翻的颜料,用最鲜活的细节,把寻找写成了一场流动的盛宴:

​​苏棠的旧物密码箱​​:她随身携带的帆布包里,装着三样救命符:一张18岁和小夏在天台的合影(背面写着要成为厉害的人)、半本大学日记(最后一页停在我好像活成了别人的模板)、一枚奶奶留下的银镯(内侧刻着心有山海,静而不争)。这些旧物不是线索,而是镜子”——当她在乌镇染坊摸到蓝印花布的纹路时,突然想起日记里写我讨厌一成不变的生活;当她在敦煌夜市听见老人弹月琴时,银镯贴着皮肤发烫,像奶奶在说你听,这是你心跳的声音。这些细节不是巧合,而是陈砚秋在说:我们以为寻找是向外的,其实所有答案,都藏在过去的未完成里。

​​旅伴的人生切片​​:苏棠在旅途中遇见了7个奇怪的人:大理民宿老板阿树,曾是北京的互联网高管,现在每天只做三件事——“晒茶、喂猫、等雨;敦煌壁画修复师老周,左手少了两根手指,却能用残缺的手画出最生动的飞天;乌镇扎染坊的年轻学徒小满,坚持用传统工艺染布,却被家人骂不务正业”……这些人不是工具人,而是苏棠的镜像:阿树的躺平里藏着被KPI压垮的疲惫,老周的残缺里透着对热爱的执着,小满的倔强里闪着不愿被定义的光。苏棠与他们的对话,像一面面哈哈镜——原来寻找自己,不过是看见别人,再看清自己

​​丢失的自己的显影过程​​:故事没有失忆-寻回的俗套反转。苏棠到最后也没完全想起过去的自己,却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前突然顿悟: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衣袂飘向左,有的飘向右,有的甚至残缺了手臂——但正是这些不完美,让她们看起来更鲜活、更动人。她终于明白:​​从来不是一个固定的名词,而是一场永远在进行的动词——是天台上的热血,是日记里的迷茫,是银镯的温度,是遇见的每一个人、经历的每一件事,共同织成的​​

三、写作特点:陈砚秋的“在地性诗学”

陈砚秋被称为最会写烟火气的治愈系作家,但她的文字里没有廉价的温暖,只有像旅途般真实的粗粝与温柔:

​​五感全开的场景刻画​​:她像个高帧率的摄像机,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包裹读者。比如写乌镇的清晨:石板路还沾着夜露,青石板缝里钻出几株狗尾巴草,被风一吹,扫过我光脚的脚背,凉丝丝的。染坊里飘来蓝草发酵的味道,混着早茶铺的豆浆香,像一杯调得太浓的薄荷拿铁。这些细节不是装饰,而是沉浸式体验”——读者跟着苏棠的脚步,闻得到蓝草香,摸得到石板路的凉,仿佛自己也在进行一场寻找之旅

​​对话即疗愈的叙事节奏​​:小说里没有大段的独白,却用对话推进故事。苏棠与阿树的对话像杯浓茶:你为什么留在乌镇?”“因为北京的天太蓝了,蓝得让人喘不过气。”“那你现在快乐吗?”“快乐啊,每天晒茶时,能看见云从东飘到西;喂猫时,能听见它们打呼噜。快乐就是……不用急着成为谁。这些对话没有说教,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苏棠(也打开了读者)心里的枷锁”——原来快乐不需要成功来定义。

​​留白式的成长隐喻​​:陈砚秋用未完成完成。苏棠的日记始终没补全,银镯的刻字被磨得模糊,老照片的边角卷了毛——但这些不完整,恰恰是最动人的部分。就像她在书里写的:真正的,从来不需要被找到,它本来就在那里,在每一次迷路时,在每一次相遇时,在每一次原来我也是这样的瞬间里。

四、阅读体验:一场与“另一个自己”的跨时空约会

初读《寻我记》时,我正陷在30岁焦虑——工作五年,升了职却丢了热情;谈了恋爱,却总在想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苏棠在高铁站翻出旧照片的场景,突然让我鼻子发酸:照片里的我,穿着白裙子站在海边,举着相机喊要成为自由的人,可现在的我,连周末都要加班改方案。

最震撼的是苏棠与老周的对话。老周指着壁画说:你看这尊飞天,她的手臂断了,可她还是在飞。因为不是靠手臂,是靠心里的那股劲儿。我合上书页,翻出压在抽屉底的油画颜料——那套买了三年、只用过一次的颜料,突然想起大学时想当画家的梦。原来我们都是苏棠:把热爱藏在角落,把应该活成必须,用忙碌掩盖迷茫

合上书的那个周末,我做了件疯狂的事:请假去了杭州,在西湖边的画室报了油画课。第一笔下去时,颜料溅在白裙子上,像朵歪歪扭扭的花。老师笑着说:别怕画错,画错了,才是你的风格。那一刻我突然懂了:陈砚秋不是要告诉我们如何找到自己,而是轻轻说:看,你本来就有自己’——它藏在你没说的那句话里,藏在你没做的那件事里,藏在你敢不完美的勇气里。

五、评价与影响力:跨越年龄的“自我寻找指南”

《寻我记》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只为迷茫的年轻人而写,更为所有忘记自己是谁的人而生。退休的张阿姨在豆瓣留言:我读了三遍,每次都想起年轻时放弃的钢琴梦。刚毕业的小陆说:苏棠的旅行路线,成了我毕业旅行的攻略——不是为了打卡,是为了遇见它被《中国新闻周刊》评为2023年最具治愈力的书,更被网友称为当代人的精神地图’”

权威评价里,作家毕飞宇说:陈砚秋用最朴实的文字,写出了最深刻的真理——我们终其一生寻找的,其实是所有相遇的倒影。心理咨询师李松蔚在《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里引用书中的场景:当我们被困在应该的生活里,不妨迷路一次——在陌生的街道、陌生的人、陌生的故事里,你会遇见那个被遗忘的自己这些声音让《寻我记》超越了旅行小说的框架,成了一部全民自我疗愈手册

书中有句被反复引用的话:寻找自己的路,没有终点,只有不断打开的礼物盒。但更动人的是结尾那句:苏棠合上旧物箱时,突然笑了——原来最珍贵的,从来都在她身上,在每一次呼吸里,在每一次心跳里,在每一次我想试试的冲动里。

现在的我,依然会在某个加班到深夜的时刻,想起苏棠在大理民宿的露台上,望着满天繁星说:原来迷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迷路那一刻我突然明白:陈砚秋的伟大,或许就在于她没有给我们正确答案,而是轻轻推了我们一把——

去吧,去遇见,去试错,去犯傻,去活成你自己。

毕竟,人生最珍贵的,从来不是找到自己,而是在寻找的路上,活得热气腾腾

“《寻我记》:在别人的故事里,我找到了丢失的自己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本带你重新思考“国家与自由”边界的无政府主义经典 | 爱阅读

《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本带你重新思考“国家与自由”边界的无政府主义经典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俄国无政府主义运动领袖米哈伊尔·巴枯宁,初版于1873年,是19世纪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标志性宣言”。它诞生于欧洲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当时马克思主张“无产阶级专政”,巴枯宁却针锋相...

《国民经济学基础》:一本颠覆你经济学认知的经典之作 | 爱阅读

《国民经济学基础》:一本颠覆你经济学认知的经典之作 一、书籍基本信息:德国经济学皇冠上的明珠 《国民经济学基础》是德国弗莱堡学派代表人物瓦尔特·欧肯的代表作,初版于1939年。这位曾与凯恩斯隔空论战的经济学大师,用手术刀般的文字解剖了传统经济学的痼疾,构建了“经济秩序”与“经济政策”二元分析框...

《好人难寻》:在南方公路的尘土里,触摸人性的深渊与救赎 | 爱阅读

《好人难寻》:在南方公路的尘土里,触摸人性的深渊与救赎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关于“善与恶”的南方哥特式寓言 《好人难寻》是美国文学大师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收录于1953年出版的同名小说集(新星出版社,2020年)。这部被视为“20世纪最尖锐的道德寓言”的作品,通过一个普通家庭在...

《华氏451度》:当火焰舔舐书页,我们终于看清思想的重量 | 爱阅读

《华氏451度》:当火焰舔舐书页,我们终于看清思想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反乌托邦的“思想警钟” 《华氏451度》是美国作家雷·布拉德伯里的反乌托邦经典,1953年出版后轰动全球,被《时代周刊》评为“百大英语小说”,被译成40多种语言,销量超5000万册。中文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2019...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在礼教与欲望的夹缝中,解码晚清社会的“隐秘规则” | 爱阅读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在礼教与欲望的夹缝中,解码晚清社会的“隐秘规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是历史学家苏珊·布朗米勒(Susan Brownmiller)2023年推出的跨学科力作,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引进中文版。这本书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晚...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掀开骑士铠甲下的“经济密码”,如何看懂欧洲从“封建”到“现代”的转身? | 爱阅读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掀开骑士铠甲下的“经济密码”,如何看懂欧洲从“封建”到“现代”的转身?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汤普逊”与中世纪城堡线稿的《中世纪经济社会史》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古镇旅游宣传”的照片发呆——青石板路、木质商铺、手工艺人现场打铁,这些被包装成“穿越体验”的场景,突然让我想起书里...

《资本与利息》:时间是最好的“财务顾问” | 爱阅读

《资本与利息》:时间是最好的“财务顾问”   去年理财亏损时,我盯着手机里“年化3.5%”的收益提示纳闷:“钱放在银行里,凭什么能生出利息?”直到翻开庞巴维克的《资本与利息》,这位奥地利学派的“时间魔法师”用一场跨越百年的思想实验告诉我:​​利息不是资本的“额外奖励”,而是时间本身的“价格标签...

《子夜》:我用半个月,读懂了“钢铁森林里的困兽之斗” | 爱阅读

《子夜》:我用半个月,读懂了“钢铁森林里的困兽之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金融风暴写尽时代”的“中国民族工业史诗” 若要快速定位《子夜》(茅盾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典藏版),不妨记住几个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现实主义巅峰”之作、以1930年代上海为背景的“民族工业生存图鉴”、通...

《自控力》:斯坦福大学教你的“意志力充电术”,把拖延症变成行动力的科学指南 | 爱阅读

《自控力》:斯坦福大学教你的“意志力充电术”,把拖延症变成行动力的科学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被称作“心理学界《健身环大冒险》”的实操手册 《自控力》是美国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基于斯坦福大学“意志力科学”课程创作的畅销书,2011年由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全球销量超500万册。全书以“自...

《政府论》:在自然权利与权力分立间构筑现代政治的基石 | 爱阅读

《政府论》:在自然权利与权力分立间构筑现代政治的基石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译成14种语言的政治学圣经 作为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的代表作,《政府论》是1689-1690年出版的政治哲学著作,2014年江西教育出版社推出中文译本。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系统驳斥君权神授学说,下篇通过社会契约论阐释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