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鬼笑石》:当生死边界长出野樱花,恐惧原来可以这么软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4)读一读35

《鬼笑石》:当生死边界长出野樱花,恐惧原来可以这么软

最近总有人问我:你最近在看什么书?推荐吗?我总会晃了晃手里这本墨绿色封面的《鬼笑石》,半开玩笑:别被字吓退,这哪是恐怖故事?分明是一群不太会投胎的可爱鬼,和几个笨拙的活人,共同上演的治愈系生活剧。合上书页那晚,我盯着阳台外的月亮发了半小时呆——原来有些恐惧,藏着最柔软的心跳。

一、基本信息:一本“长”在阴阳交界处的奇书

《鬼笑石》是青年作家苏晚晴的最新长篇,2024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书的装帧很有巧思:硬壳封面印着深浅不一的青灰色纹路,摸起来像极了老石头;内页夹着几页泛黄的鬼笑石手札,是书中角色留下的笔记残页,有算命先生的卦签、卖糖画老人的账本,甚至还有半张被泪水晕开的信纸。这种实物感让翻书的过程像在考古——你明明坐在21世纪的沙发上,却总觉得指尖沾了点旧时光的尘。

作者苏晚晴此前以市井志怪系列闻名,《鬼笑石》延续了她一贯的风格:用最鲜活的人间烟火,煮最通透的生死哲学。不过这一次,她把舞台从老城区的巷弄搬到了阴阳交界的缓冲带”——一座名为鬼笑石的小山村。

二、内容:不是“鬼故事”,是“人鬼共居的生活指南”

如果要我用三个词概括《鬼笑石》的内容,大概是:​​日常、荒诞、心软​​

故事的起点很普通:32岁的林小满因奶奶去世,回到阔别十年的老家鬼笑石守灵。但她很快发现,这个小山村和她记忆里全是留守老人和孩子的模样大不相同——村头的老槐树会半夜唱童谣,土地庙的香炉总莫名其妙多出供果,连她小时候养的那只瘸腿土狗阿黄,死后竟还蹲在院门口等她,只是模样虚得像团月光。

最妙的是作者对的设定:这里的鬼不是青面獠牙的怪物,更像滞留人间的大龄社恐。比如总在雨夜敲寡妇门送伞的陈阿公,其实是怕自己死后被遗忘,想再听一次有人喊他阿公;在河边洗了三十年衣服的水鬼阿秀,真实身份是二十年前为救落水儿童溺亡的小学老师,她的执念不过是想再摸一摸孩子们的校服。

书中有个让我笑中带泪的细节:林小满帮阿黄回生前最爱的肉骨头(其实是她用面粉捏的),阿黄叼着假骨头蹦蹦跳跳时,影子却渐渐凝实——原来鬼的执念被满足时,就能多留人间片刻。这个场景让我想起自己养的金毛球球去世时,我蹲在宠物医院哭到喘不上气,却没人告诉我:它的尾巴其实还在你记忆里摇啊摇。

三、写作特点:用“慢镜头”拍生死,连鬼影都带着人间烟火气

苏晚晴的文字像浸了松脂的老照片,带着潮湿的雾气,却把每个细节都熬成了琥珀色。她写鬼笑石的晨昏:春天的野樱落在土地庙的瓦当上,秋天的桂香渗进棺材板的缝隙,冬天的雪把鬼市的灯笼染成粉红色,夏天的蝉鸣能穿透三层棺木,吵得阴魂们直挠头。

这种日常感让恐怖元素彻底失去了攻击性。比如书中写鬼市”——每月初一子时开放,摊主是滞留人间的亡魂,卖的不是物件,是未说出口的遗憾。有个卖声音的摊主,面前摆着个旧磁带机,里面录着他临终前没来得及对妻子说的对不起。林小满好奇问:谁会买这个?摊主笑:总有人放不下,总有人需要听。

更绝的是作者对生死边界的处理。她从不用穿越”“重生这类强设定,而是让鬼和人自然交织:林小满会给阿黄织毛衣(虽然它穿不上),阿黄会帮她赶走偷菜的野狗;陈阿公总在林小满熬夜时煮姜茶(虽然他手是虚的,茶却真的烫),林小满会给他读报纸(虽然他看不见字,却爱听声音)。这种相互需要的关系,把生死变成了一起过日子的陪伴。

四、阅读体验:像在冬夜围炉,听陌生人讲最暖的故事

我是深夜在书房读的《鬼笑石》。台灯暖黄的光里,书页翻动的声音像极了风吹过鬼笑石的老槐树。读到林小满发现奶奶生前偷偷给水鬼阿秀送过三十年的粽子(用红布包着,藏在河边的石缝里),我眼泪啪嗒啪嗒掉在本子上——这不就是我奶奶吗?她总说灶王爷爱吃甜,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多蒸一笼糖包子,后来我才知道,她是想让另一个世界的爷爷尝尝甜。

最神奇的是,合上书页那刻,我突然不那么怕失去了。以前总觉得死亡是永远的告别,现在才明白:那些没说出口的话、没兑现的承诺、没道尽的思念,都会变成鬼笑石的野樱花、阿黄的毛线衣、阿秀的校服——它们藏在时光的褶皱里,等你某天路过,轻轻说一句:你看,我没走。

五、评价与影响力:它让“死亡教育”有了温度

《鬼笑石》上市三个月,销量突破20万册,在豆瓣拿下8.9分,被读者称为中国版《寻梦环游记》。有位殡葬行业的读者在书评里写:我每天和死亡打交道,却第一次读到死亡不是终点,是另一种形式的相聚。上周给一位老人整理遗物,发现他枕头下压着给已故妻子的手写信,我突然读懂了书里的话——‘怕的时候,就摸摸自己的心跳。活着的人,都有资格害怕,也都有资格被想念。’”

更让我意外的是,这本书在年轻群体中引发了写遗书热。不是悲观的告别信,而是给重要的人的真心话清单:有人写了记得把我养的多肉搬到南阳台,有人写了我冰箱第三层有你爱吃的酱牛肉,记得每周拿出来热,还有人写了其实我早就原谅你当年没陪我过生日了

六、它对我的意义:原来恐惧的另一面,是“被想念”的勇气

我读《鬼笑石》时,正好处在人生最拧巴的阶段:奶奶刚走,工作压力大到失眠,甚至连早上照镜子都会被自己的黑眼圈吓一跳。但林小满在鬼笑石的日子让我突然明白:​​恐惧从来不是敌人,它是我们和重要的人联结的信号​​——奶奶怕我饿肚子,所以临终前给我塞了一罐晒干的梅干菜;阿黄怕我孤单,所以在梦里追着我跑;陈阿公怕被遗忘,所以在雨夜敲遍全村的门。

现在的我,会在奶奶的照片前摆一盘她爱吃的桂花糕,会在加班到深夜时对空气说今天也很想你,会在路过流浪猫时蹲下来摸两把——因为我知道,所有的害怕思念,都是活着的人最珍贵的心跳证明

最后想分享书中我最爱的一句话:鬼有什么可怕?不过是另一个世界的人,也在学着说再见。而我们这些活在当下的人,更要学着好好说我在

如果你也想在某个夜晚,跟着文字走进一片既神秘又温暖的鬼地方,不妨翻开《鬼笑石》。说不定,你会在那里遇见另一个自己——那个曾经因为恐惧而紧绷的自己,正蹲在老槐树下,等一阵风,带来一句别怕,我一直都在

“《鬼笑石》:当生死边界长出野樱花,恐惧原来可以这么软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汉语的本质和历史》:一位瑞典汉学家的“汉字解码手记” | 爱阅读

《汉语的本质和历史》:一位瑞典汉学家的“汉字解码手记” 一、书籍基本信息:西方汉学的“破冰之旅” 1917年,当欧洲汉学家还沉迷于“四书五经”的文本考据时,瑞典汉学家高本汉以一本《汉语的本质和历史》劈开西方汉语研究的“铁幕”。这位曾深入中国农村调查方言、用物理实验室设备分析汉字音韵的学者,用“...

《红与黑》:当野心撞上时代的铁壁,谁在为“逆袭”定价? | 爱阅读

《红与黑》:当野心撞上时代的铁壁,谁在为“逆袭”定价?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被时代“锤”出来的心理解剖刀 1830年,法国作家司汤达在七月革命前夕完成《红与黑》,这部以“1830年历史纪实”为副标题的小说,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社会肌理。2017年译林出版社推出的...

《红与黑》:一场“野心与灵魂”的角力,照见每个普通人的生存困境 | 爱阅读

《红与黑》:一场“野心与灵魂”的角力,照见每个普通人的生存困境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血与火写就的个人奋斗史诗” 《红与黑》(Le Rouge et le Noir)是法国作家司汤达(Stendhal)于183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原名《于连》,是世界文学史上“心理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全书...

《红字》:当清教徒的道德利刃刺向人性,我们该审判谁? | 爱阅读

《红字》:当清教徒的道德利刃刺向人性,我们该审判谁? 一、书籍基本信息:17世纪新英格兰的"人性解剖台" 纳撒尼尔·霍桑1850年创作的《红字》以殖民时期波士顿为舞台,用239页的篇幅撕开清教徒社会的道德假面。这部被称作"美国文学开山之作"的小说,通过海丝特·白兰佩戴红字"A"(通奸)的遭遇,...

《呼吸,眼睛,记忆》:当我们用感官打捞时光,才懂自己从未真正遗忘 | 爱阅读

《呼吸,眼睛,记忆》:当我们用感官打捞时光,才懂自己从未真正遗忘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五感写就的记忆解剖书” 《呼吸,眼睛,记忆》是青年作家苏晚2022年推出的跨学科随笔集,厚192页,封面是一张泛黄的旧胶片——照片里一只布满皱纹的手正轻触另一只手的指尖,背景是虚焦的梧桐叶,光影在纸页上...

《化学原论》:用原子之眼重构物质世界的认知革命 | 爱阅读

《化学原论》:用原子之眼重构物质世界的认知革命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炼金术到现代化学的承袭之作 《化学原论》是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于1808年出版的科学巨著,2023年由商务印书馆推出中文全译本。这本书以原子论为核心,系统阐述了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与物质组成规律,被视为近代化学从炼金术转向科学...

《饥饿游戏》:当“生存游戏”撕开人性的面具,我们终于看清了“勇敢”的形状 | 爱阅读

《饥饿游戏》:当“生存游戏”撕开人性的面具,我们终于看清了“勇敢”的形状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鲜血写就的反乌托邦青春寓言” 《饥饿游戏》是美国作家苏珊·柯林斯(Suzanne Collins)于2008年出版的反乌托邦经典小说,首印仅20万册,却凭借“对极权社会的极致隐喻”和“青少年生存...

《基督山伯爵》:当复仇的利刃化作人性救赎的钥匙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当复仇的利刃化作人性救赎的钥匙   一、书籍基本信息:跨越世纪的“爽文鼻祖”与人性教科书 1844年,法国作家大仲马在《辩论报》上开启了一场持续两年的连载狂欢——这部名为《基督山伯爵》的百万字巨著,以拿破仑“百日王朝”为历史幕布,讲述了一个水手从“天之骄子”沦为“政治囚徒”,再...

《极端的年代》:在20世纪的多米诺骨牌中解码文明危机的时空预言 | 爱阅读

《极端的年代》:在20世纪的多米诺骨牌中解码文明危机的时空预言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左翼史学到全球危机的20世纪解剖刀 《极端的年代》是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的第三部,1994年首次出版,2023年由中信出版社推出全新译本。这本书以“极端的年代”为核,系统剖析了1914-...

《极简主义》:用减法撬动人生重量的生活革命 | 爱阅读

《极简主义》:用减法撬动人生重量的生活革命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美国车间到全球的生活实验 《极简主义》是美国两位前企业高管乔舒亚·菲尔茨和瑞安·尼科迪默斯合著的"反消费主义宣言"。2011年首版即引发轰动,中文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于2017年引进,书中记录了两位作者从年薪六位数却深陷债务危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