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滇军将领到抗日名将:陆良孙渡的传奇人生 │ 游曲靖
从滇军将领到抗日名将:陆良孙渡的传奇人生
1895年农历五月初五,云南省陆良县三岔河镇的一户农家里,一个男孩呱呱坠地。这个男孩,就是后来被称为"云南儒将"、"小诸葛"的孙渡。他出生在清光绪二十一年的这个日子,注定要经历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
孙渡自幼聪颖,少时在家乡私塾读书,1908年入陆良钟灵书院学习。1915年,19岁的孙渡怀着报国之志,考入昆明云南陆军讲武堂步兵科。这所被誉为"将帅摇篮"的军校,为他开启了军旅生涯。
1917年,孙渡从讲武堂毕业,被分配到滇军警卫第二团任排长。同年,他随唐继尧入川、黔,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在军阀混战的年代,孙渡凭借过人的军事才能,从连长、营长一路晋升。1922年,唐继尧回到昆明,孙渡被任命为滇军总司令部直属独立团团长,成为滇军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然而,军阀混战的年代,权力更迭如走马灯。1923年,孙渡随滇中镇守使胡若愚入川参与川滇黔之战,因战功卓著,升任旅长,兼任贵州省警务处长。但好景不长,滇军败退入黔后,孙渡与张汝骥发生权势纠纷,唐继尧为缓和矛盾,调他任云南烟酒公卖总局局长,不久又任云南省宪兵司令官。
1927年,风云突变。龙云、胡若愚、张汝骥、李选廷四军长联合推翻唐继尧,孙渡见势不妙,投奔了卢汉,成为龙云的得力助手。1929年11月,孙渡被任命为云南省政府委员会成员,开始在政坛崭露头角。
1930年,孙渡任第九十八师第三旅旅长,率部参加讨伐桂系战事。在广西战场上,他见识了军阀混战的残酷,也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1931年,他因建议龙云整编军队,废除师旅建制,以团为单位,划全省为几个绥靖区,被卢汉等四师长驱逐,放逐到上海。但不久后,他重返昆明,继续担任龙云的参谋长。
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蒋介石电令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为"剿匪"第二路总司令,龙云命孙渡为第三纵队司令,率部参加对长征红军的"围剿"作战。在黔滇川边界,孙渡率部尾追红军,直到五月中旬,红军渡过金沙江进入西康才停止追击。这段经历,让孙渡与红军结下了不解之缘。
1936年4月18日,孙渡被授予陆军中将军阶。同年3月,红军二、六军团再次进入云南,孙渡率第三纵队开到贵州威宁、云南昭通、彝良一带尾追。在宣威,红六军团萧克曾写信给孙渡,建议双方缔结停战协定,孙渡置之不理,继续尾追,在宣威来宾铺一带向红军发起猛攻,使红军战士数百名伤亡。但红军不畏艰险,勇敢反攻,多次击败孙渡所率追击部队。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孙渡的命运迎来了转折点。1938年7月,龙云任命孙渡为新编五十八军军长,开赴湖北,参加武汉会战。在武汉会战中,孙渡率部与日军激战,表现出色。于右任曾题词赠孙渡所率五十八军"壮志千秋",五十八军被称为"抗日劲旅"和"长胜军"。
1938年11月,孙渡与云南部队六十军、新编第三军合编,成立第三十军团。在第一兵团司令张发奎指挥下,三十军团在崇阳一带与日军激战,牺牲惨重。1939年,孙渡代理第一集团军副总司令,1941年参加第二、第三次长沙会战。1942年,他参加赣东会战、长衡会战,同年10月16日任第一集团军副总司令。1945年初,孙渡升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调驻安庆。
抗战胜利后,孙渡于1946年2月率第一集团军总部由安庆调东北锦州。1948年,他被蒋介石调任为热河省主席。1949年12月,孙渡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但卢汉于12月9日在昆明宣布起义,云南和平解放,孙渡赋闲在家。
1952年,孙渡在云南清匪反霸运动中被捕。1963年,他被特赦释放,任云南政治协商第二、三届会议委员。1967年4月,孙渡在云南昆明病故,享年72岁。
孙渡的一生,从滇军将领到抗日名将,从军阀混战到民族抗战,从国军上将到赋闲在家,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的沧桑巨变。他被称为"在抗日战争中打出来的名将",因智勇双全,被誉为"云南儒将",又有"小诸葛"之称。
在云南陆良县三岔河镇,孙渡的故居至今保存完好。走进这座老宅,仿佛还能看到当年那个从私塾走出的少年,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一位叱咤风云的将领。他的故事,是云南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中国军民团结抗战的缩影。
孙渡将军的一生,正如他所率领的五十八军一样,"壮志千秋"。他不仅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领,更是一位心系家国的爱国者。他的传奇故事,值得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