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在时光褶皱里打捞生命的星光 | 爱阅读

4周前 (09-09)读一读18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在时光褶皱里打捞生命的星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百年光阴酿成的“私人史诗”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是翻译家杨苡的口述自传,由南京大学教授余斌历时十年整理撰写,2023年1月由译林出版社推出。这位生于1919年、与五四运动同龄的百岁老人,以碎碎念般的平实语言,将家族旧事、求学之路、山河故人娓娓道来。全书没有宏大叙事的框架,却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民国生活长卷——从天津租界的花园洋房到西南联大的茅草校舍,从巴金信笺里的青春困惑到战火中与沈从文的月下谈心,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都在她的茶杯涟漪中泛起微光。

二、核心价值:在“小历史”中触摸时代的体温

这本书最颠覆性的价值,在于它用私人记忆解构了集体历史的冰冷叙事。当教科书里的军阀混战、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化作杨苡记忆中的细节:

父亲去世后,母亲带着三个孩子在家族中看人脸色的生存智慧;

西南联大时期,她和同学躲在防空洞里背诵《离骚》,用诗句对抗轰炸的恐惧;

1949年后,她因翻译《呼啸山庄》被批宣扬资产阶级爱情,却偷偷在稿纸背面写新诗……

这些碎片化的小历史,像一面棱镜,折射出时代洪流下普通人的挣扎与坚韧。正如余斌在序言中所写:历史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无数个体命运的交响。读这本书,你会突然明白:所谓时代,不过是无数个的故事交织成的网。

三、内容亮点:细节狂魔的“记忆考古学”

杨苡的讲述堪称细节狂魔的典范。她记得:

八岁时,母亲用丝绸手帕包着桂花糖,塞进她书包时手帕的褶皱;

西南联大时期,沈从文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长衫,在黑板前一边踱步一边说:写作要像说话一样自然

1946年抗战胜利后,她从重庆乘船回南京,船过三峡时,船夫用桨敲着船帮唱《龙船调》,声音在峡谷里撞出回声……

这些细节不是无用之用,而是历史的毛细血管。比如她写与巴金的通信:我总在信里抱怨像牢笼,巴金回信说:你的痛苦,正是觉慧的痛苦。’”——瞬间让《家》中高觉新的形象从纸面跃出,变成一个有温度的。更妙的是,书中穿插了150余张老照片:杨苡与哥哥杨宪益的合影里,两人穿着西装,却踮着脚学卓别林走路;西南联大时期,她与同学在昆明街头吃米线的照片,碗里的热气模糊了镜头,却让那个时代的烟火气扑面而来。

四、写作特点:口语化的“文学性”与“历史感”的完美平衡

余斌的整理堪称翻译式写作的典范。他保留了杨苡的天津方言特色(比如”“倍儿),却用学术的严谨为这些口语碎片搭建了叙事骨架。例如,在讲述家族兴衰时,他插入杨家祖辈的仕途履历,却用杨苡的童稚视角过滤:大人们总说五子登科是光宗耀祖的事,可我只记得五叔公的烟壶比别人的都漂亮,上面雕着一只会眨眼的狐狸。这种学术骨架+生活血肉的写法,让历史既有纵深感,又不失鲜活。

最惊艳的是声音叙事。杨苡回忆在昆明看好莱坞默片时,讲解员用云南腔翻译对白:这位先生说我爱你,意思是我稀罕你”——瞬间让历史从无声变得有声。这种对声音的捕捉,让读者仿佛坐在杨苡对面,听她一边翻相册一边说:你瞧,这是大李先生(巴金的三哥)送我的唱片,我每天都放,就盼着他从楼下经过时能听见……”

五、阅读体验:像拆一封来自民国的手写信

读这本书时,我总想起小时候翻祖母的樟木箱——那些泛黄的信纸、褪色的照片、干枯的花瓣,每一件都藏着一段被时光掩埋的故事。杨苡的文字有同样的魔力:她写自己因未婚先孕被母亲责骂,却突然插一句:那天窗外的雨是咸的,像眼泪的味道。”——瞬间让人破防。更妙的是,她总在平淡处抛出金句人生如戏,可戏能重演,人生不能。”“活着就是胜利,长寿是赚的。这些话没有说教感,倒像长辈拍着你的手背,轻声说:孩子,我走过的路,你慢慢走。

六、评价与影响力:从学术圈到大众阅读的“现象级”传播

学术认可:2024年1月,该书入选央视读书精选2023年度十大好书,评委称其为中国版《追忆似水年华》

读者共鸣:豆瓣9.0分,1.3万读者打出高分。有读者留言:读到杨苡写大李先生病故那天,我哭了三天,不吃不喝,突然想起自己失恋时在宿舍哭到脱水——原来跨越百年,年轻人的心痛是一样的。

社会热点呼应:在女性主义成为热词的今天,杨苡的故事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她没有反抗父权的激烈叙事,却用去上学”“要工作”“坚持翻译的日常选择,完成了对传统女性命运的突围。正如她在书中说:母亲总说女孩要学本事,所以哪怕战乱,我也背着书箱往昆明跑。”——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坚韧,比口号更戳心。

七、为什么这本书让我“上头”?

作为90后,我曾以为百年历史是教科书里的冰冷数字,直到遇见杨苡。她写自己在西南联大时,因买不起新衣服,用蓝墨水把旧旗袍染黑;写与丈夫赵瑞蕻吵架后,躲在图书馆抄《楚辞》平复心情;写1980年代第一次坐飞机,紧张得攥着扶手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些细节让我突然明白:原来历史里的大人物,也曾是像我一样会紧张、会犯傻、会为爱情流泪的普通人

更触动我的是,杨苡用百年人生证明了一件事:平凡才是生命的底色。她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却用翻译、写作、教书这些小事,在时代裂缝里种下了文化的种子。就像她在书中说:我不过是个看热闹的人,可看着看着,自己也成了历史的一部分。”——这种谦卑与豁达,让所有焦虑内卷的现代人,突然松了一口气。

八、金句分享:一百年的人生智慧,浓缩成三句话

人的一生不知要遇到多少人与事,到了我这个岁数,经历过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发生的种种,我虽是个平凡的人,却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可念、许许多多的事想说。

历史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无数个体命运的交响。

活着就是胜利,长寿是赚的。

合上书时,窗外的雨正淅淅沥沥下着。我突然想起杨苡写自己百岁生日那天:孩子们给我买了蛋糕,我吹蜡烛时想,这蜡烛的火苗,多像一百年前那个小女孩眼里的光啊。

——或许,这就是读这本书的意义:在别人的百年故事里,看见自己的来路与归途。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在时光褶皱里打捞生命的星光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黑郁金香》:在17世纪荷兰的疯狂赌局中,一株黑花如何改写爱情与命运 | 爱阅读

《黑郁金香》:在17世纪荷兰的疯狂赌局中,一株黑花如何改写爱情与命运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法国作家大仲马1850年创作的《黑郁金香》,以17世纪荷兰"郁金香狂热"为背景,讲述园艺师与贵族少女为培育世间首株黑色郁金香,卷入权力、爱情与投机漩涡的传奇。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用一株花的命运,...

《活出意义来》:在绝望与希望间,找到生命的锚点 | 爱阅读

《活出意义来》:在绝望与希望间,找到生命的锚点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的经典著作《活出意义来》(1946)以纳粹集中营的亲身经历为蓝本,开创了“意义疗法”流派。作品获“美国图书馆协会畅销书”称号,被《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本心理学著作...

《活受罪》:当“正常生活”变成“精神刑具”,我在字缝里找到了“自救指南” | 爱阅读

《活受罪》:当“正常生活”变成“精神刑具”,我在字缝里找到了“自救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当代青年的“精神解剖书”,现象级社会派小说 《活受罪》是85后作家“陈默”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上海译文出版社“社会观察”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隐喻性——灰扑扑的写字楼玻璃上,映着一个佝偻的身影(西...

《饥饿的毛毛虫》:在虫茧里,我们读懂“成长”的温柔密码 | 爱阅读

《饥饿的毛毛虫》:在虫茧里,我们读懂“成长”的温柔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全球宝宝的“生命启蒙圣经” 《饥饿的毛毛虫》是美国绘本大师艾瑞·卡尔(Eric Carle)的经典代表作,1969年出版后风靡全球,被《纽约时报》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儿童绘本”,更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列入“每个孩子必读...

当中国遇见〈国富论〉》:一场跨越两个世纪的“经济学思想漂流记” | 爱阅读

当中国遇见〈国富论〉》:一场跨越两个世纪的“经济学思想漂流记”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200页的“思想考古地图” 《当中国遇见〈国富论〉:严复译介〈原富〉百年回眸》由经济思想史学者赖建诚撰写,2023年3月由格致出版社出版。这本200页的小书,以严复1901年译介亚当·斯密《国富论》(译名...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白凯的“晚清性别密码”,如何解码传统社会的“权力与规训”? | 爱阅读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白凯的“晚清性别密码”,如何解码传统社会的“权力与规训”?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大清律例”“贞节牌坊”与“晚清市井图”的《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历史博主用‘封建礼教=压迫女性’标签简化晚清史”的视频发呆。21世纪的网络语境里,晚清常...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在礼教与欲望的夹缝中,解码晚清社会的“隐秘规则” | 爱阅读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在礼教与欲望的夹缝中,解码晚清社会的“隐秘规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是历史学家苏珊·布朗米勒(Susan Brownmiller)2023年推出的跨学科力作,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引进中文版。这本书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晚...

《中世纪史学史》:在羊皮卷与墨水渍间解码历史的真相 | 爱阅读

《中世纪史学史》:在羊皮卷与墨水渍间解码历史的真相 一、书籍基本信息:史学史的"全息投影" 作者以"显微镜+望远镜"的双重视角,将中世纪史学发展解构为12个关键切片。从8世纪贝德《英吉利教会史》的墨迹未干,到15世纪薄伽丘《十日谈》的世俗狂欢,每个章节都像一具史学标本,用修道院手稿与宫廷编年史...

《终夜》:当时间成为囚笼,这场都市悬疑剧撕开了现代人最隐秘的焦虑 | 爱阅读

《终夜》:当时间成为囚笼,这场都市悬疑剧撕开了现代人最隐秘的焦虑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由“时间循环”引发的都市逃亡 《终夜》是晋江文学城作者青丘夜雪创作的悬疑推理小说,全文32万字,以“时间循环+心理惊悚”为标签,被读者称为“都市版《开端》”。故事围绕广告公司策划陆明远展开,他因一场车祸被卷...

《重塑心灵NLP:一门使人成功快乐的学问》:在快节奏时代,用NLP重启你的人生程序 | 爱阅读

《重塑心灵NLP:一门使人成功快乐的学问》:在快节奏时代,用NLP重启你的人生程序 一、书籍基本信息:NLP的“使用说明书”,让心理学从书架走向生活 《重塑心灵NLP》是华人NLP大师李中莹于2006年出版的经典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发行,ISBN9787506280272,全书240页。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