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街箐口村:武脉传承 麒麟焕彩 │ 游曲靖
珠街箐口村:武脉传承 麒麟焕彩
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珠街街道,有一颗隐匿于山水之间的明珠——箐口村。它承载着700余年的历史风云,从明代军屯兵营到如今的“中国传统村落”,用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人文风貌,书写了一部边疆古村落的传奇史诗。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饱含着历史的厚重与生活的温度,如今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古韵今风交织的活态画卷
武举世家的荣耀传奇。箐口村因武而名,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张氏家族出了三位武举人。张成元,字抡一,号月香,嘉庆戊辰年中武举,进京应试时因足履袍边险遭问罪,幸得高官说情才幸免于祸。他回乡后掌管地方武校,培养了众多优秀武生,其“文举人”的别称,源于他兴办教育、舞文弄墨的文雅之举。张登元,字鹏九,号超群,道光壬午年中武举,本欲考取武进士,却在兄长张成元的劝说下放弃仕途,居家不进。张开元,字泰和,道光辛巳年中武举,次年考中武进士,却因犯规需“坐京三年”,思乡心切的他请假归家后便未再返京。张氏兄弟凭借科举成就和家族赶马积累的财富,在箐口村修建了汉式青砖四合院,这些精美绝伦的建筑如今虽历经风雨,但仍散发着独特魅力,成为箐口村的标志性文化遗产。它们见证了张家的荣耀与辉煌,也承载着村民们对先辈的敬仰与追思,彰显了箐口村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邻里互助的温暖传承。邻里和睦、互帮互助是箐口村延续至今的风尚。有一年暴雨倾盆,张姓老人突然生病,急需送往医院。村民们得知消息后,纷纷放下手中的活儿赶来帮忙,有的组织车辆,有的背扶老人,有的撑伞遮雨,齐心协力将老人及时送医。这种邻里间的真情厚谊,体现了箐口村独特的乡村人际关系和淳朴的民风。在日常生活中,村民们也常常相互帮助,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主动伸出援手,这种互助精神成为了村中最温暖人心的力量,让村民们在困难时刻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支持。
唯美“三脚架煨茶”的古俗。箐口人至今保留着“三脚架煨茶”的古俗。清晨,主妇们将糯米、茶叶、姜片投入土陶罐,在火塘边煨出琥珀色的“罐罐茶”。这种独特的茶饮方式,不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体现了箐口人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坚守和尊重,也为村民们提供了一种交流和相聚的机会。在火塘边,村民们一边享受着美味的罐罐茶,一边分享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这种古朴的习俗成为了箐口村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着游客前来体验和感受。
岁月雕琢下的文明脉络
明初军屯,落地生根。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沐英率30万大军远征云南,张氏先祖张阁老率“中所营”随军南征,平定后解甲归田,选中箐口村这片背山面水的土地定居耕作。因军制编制,村子得名“中所箐口村”,军垦血脉自此融入土地。张氏一族属军籍,明初随沐英镇滇,后因水灾频发、官吏盘剥,历经多次迁徙,最终于康熙年间定居箐口,以耕读传家,习武强身,形成“武举世家”的根基。这段历史见证了箐口村从军屯兵营到普通村落的转变,也体现了张氏家族在边疆的扎根与繁衍,为箐口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今,村中仍保留着一些与军屯有关的遗迹和传说,如明代火铳铁砂嵌入石墙、《屯堡禁约碑》等,这些都成为了箐口村独特的历史见证。
武举功名,家族荣耀。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箐口村的张氏家族迎来了辉煌时刻,涌现出三位武举人。张成元进京应试时因足履袍边险被问罪,幸得高官说情才幸免于祸,回乡后掌管地方武校,培养了众多优秀武生,其“文举人”的别称源于他兴办教育、舞文弄墨的文雅之举。张登元本欲考取武进士,却在兄长张成元的劝说下放弃仕途,居家不进。张开元考中武进士后因犯规需“坐京三年”,思乡心切的他请假归家后便未再返京。张氏兄弟凭借科举成就和家族赶马积累的财富,在箐口村修建了汉式青砖四合院,这些精美绝伦的建筑如今虽历经风雨,但仍散发着独特魅力,成为箐口村的标志性文化遗产。它们见证了张家的荣耀与辉煌,也承载着村民们对先辈的敬仰与追思,彰显了箐口村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古建遗存,岁月见证。箐口村现存多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呈祥寺、土碉楼、古戏台等。呈祥寺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1998年重建,寺内一棵约200年树龄的桂花古树,静静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土碉楼建于民国时期,高12米,石拱门饰太极图案,墙体射击孔诉说乱世防御史。古戏台始建于清代,见证了村庄的无数喜怒哀乐,每逢传统节日或重要庆典,村民们都会自发组织戏曲表演,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也传承了传统文化。这些古建筑不仅是箐口村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村民们的精神寄托,承载着无数美好的回忆和情感。它们历经风雨沧桑,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了箐口村独特的文化符号和历史见证。
古村焕新,多元共进
传统农业转型,特色农业崛起。箐口村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了大量的茨菇、猕猴桃等经济作物,这些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成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以猕猴桃产业为例,2025年全村种植2000余亩,150多户参与,注册“魅力箐口”商标,通过粤港澳“菜篮子”认证。村民张凯家种10余亩,年收入超5万元,疏花请工日薪120元。村里还建起果酒加工生产线,将小果酿制成猕猴桃酒,提升附加值。这种特色农业的发展模式,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也为箐口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特色农业的兴起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产品加工、包装、运输等,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箐口村的全面繁荣。
乡村旅游兴起,经济活力绽放。凭借独特传统村落风貌和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箐口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村中的一些古民居被改造成了特色民宿,为游客提供了体验乡村生活的场所。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传统建筑风格,品尝地道农家美食,购买精美手工艺品。乡村旅游的兴起,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让更多的外界人士了解和认识了箐口村。同时,乡村旅游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创业和就业机会,激发了村民的创业热情和创造力。一些村民开办了农家乐、民宿,提供导游服务等,实现了在家门口创业致富的梦想。乡村旅游成为了箐口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古村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文旅融合深化,品牌效应凸显。箐口村积极推动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开发了传统手工艺体验、民俗文化表演、历史文化展览等文化旅游产品,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加强与周边旅游景点的联动合作,推出多元化的旅游线路,提升在区域旅游市场中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此外,箐口村还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猕猴桃节、火把节等,吸引游客参与,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在猕猴桃节上,游客可以体验采摘的乐趣,品尝猕猴桃美酒,感受丰收的喜悦。这些文旅融合举措,不仅提升了箐口村的文化软实力,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使箐口村在文化旅游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了曲靖市乃至云南省的一张亮丽名片。
山水田园,生态画卷
五龙抢宝,地理奇观。箐口村地势独特,五条山脉延续到村落,形成“五龙抢宝”之势,充满了神秘的韵味。这种独特的地理景观不仅为箐口村增添了自然的魅力,也赋予了它丰富的文化内涵。村民们将五条山脉视为吉祥的象征,认为它们带来了繁荣和好运。在村落布局中,传统建筑集中连片,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与周围的山脉相呼应,形成了和谐统一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为箐口村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成为了吸引游客前来观光的重要因素之一。
梯田云海,农耕诗画。箐口村的梯田是另一道迷人的风景线。300亩梯田在晨曦中如链似带,层层叠叠的梯田与云海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田园画卷。村民们在梯田中辛勤劳作,种植着各种农作物,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近年来,箐口村引入“稻花鱼共生系统”,让明代《农政全书》记载的耕作智慧焕发新生。无人机航拍镜头下,戴蓝布头巾的老妪弓腰插秧,与远处光伏板阵列构成奇妙时空折叠。这种生态农业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也为游客提供了体验农耕生活的机会,成为了箐口村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
古井水塘,生命源泉。村落里分布着7座古井,1个15亩的水塘和2个半亩左右的小水塘,它们不仅承担着村落生活用水的重任,还在消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村民们生活的重要保障。这些古井水塘周边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成为了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炎热的夏日,村民们会在水塘边纳凉、聊天、洗衣,孩子们在水边嬉戏玩耍,充满了生活气息。古井水塘作为箐口村的重要自然资源,见证了村落的发展变迁,也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箐口人。它们是箐口村生命源泉的象征,承载着村民们对家乡的深情和眷恋。
守护乡愁,延续文脉
家谱家训,精神传承。《张氏家谱》和村志是箐口村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族人张国尧手书线装《张氏家谱》《箐口村志》,小楷工整如刻,详录洪武迁滇、康熙避祸、农耕礼俗等史实。谱中特别记载“世以耕读为本、孝友传家”,将尚武精神与儒家伦理熔铸一炉。这些家谱家训不仅是张氏家族的历史记录,也是箐口村的精神财富。它们传承着张氏家族的优良传统和道德观念,激励着后人奋发向上、团结友爱、勤劳善良。在现代社会,家谱家训依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为村民们提供了精神指引和文化归属感,成为了箐口村文化传承的核心纽带。
非遗刺绣,技艺之美。箐口刺绣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张秀兰珍藏的清代嫁衣上,牡丹与蕨菜纹样交织,体现了军屯女子将中原审美与山地野趣融合的智慧。她为扶贫订单设计的“马缨花环保袋”,袋角藏着微型八卦图,暗合军屯人“镇山安宅”的古老信仰。如今,张秀兰在村尾的晒谷场教孙女绣“马缨花图样”,传承着精湛的刺绣技艺。箐口刺绣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成为了箐口村的文化瑰宝。它不仅展现了箐口人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也体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通过非遗刺绣的传承和发展,箐口村的文化魅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和弘扬。
数字赋能,文化新生。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箐口村积极探索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途径。村史馆正筹建“数字族谱库”,扫描家谱、录制老人口述史。未来游客扫码门联,即可观看三维动画——张登元策马进京、张成元舂米授徒,让沉睡的故事在指尖重生。此外,箐口村还利用VR技术复原消失的“军屯粮仓”,将数字化家谱融入展览,每个先祖画像都叠加了AR动画,轻触屏幕,便能看见他们执戈跨马穿越时空而来。数字技术的应用为箐口村的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魅力。通过数字化手段,箐口村的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传播和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了箐口村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乡村振兴,箐口新篇
保护规划,焕新古村。麒麟区将继续加强对箐口村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制定更加完善的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和重点,加大对古建筑、古遗迹的修缮和保护力度,确保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能够得以传承和延续。同时,加强对村民的传统村落保护意识教育,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形成保护合力。通过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和措施,让箐口村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具有历史价值、文化魅力和生机活力的传统村落典范。
生态建设,绿色家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村庄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加大对山林、河流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推进生态修复工程,提高村庄的绿化美化程度。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让村民们在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也能生活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通过生态建设,箐口村将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家园。同时,生态优势也将成为箐口村发展的重要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推动箐口村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品牌,文旅融合。进一步推动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箐口村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开发更多的文化旅游产品,如传统手工艺体验、民俗文化表演、历史文化展览等,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加强与周边旅游景点的联动合作,推出多元化的旅游线路,提升箐口村在区域旅游市场中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通过文化品牌建设,将箐口村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文化与旅游的双赢发展。同时,文旅融合也将促进箐口村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文化动力,让箐口村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