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为人生而教育》:以生活实践为舟,驶向教育本质的彼岸 | 爱阅读

1周前 (09-27)读一读10

《为人生而教育:以生活实践为舟,驶向教育本质的彼岸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本书由当代教育名家、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教授执笔,青岛出版社2025年5月出版,ISBN9787573634269,定价48元。作为生活·实践教育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全书以教育要通过生活与实践创造美好人生为核,提出师生协同发展的理论框架,构建面向21世纪的能力培养体系,并明确以课堂革命为中心实施八大行动的实践路径。其核心价值在于为教师提供理论+实践的双重指南——既回应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时代命题,又通过具体案例教会教师如何将教育理念落地为可操作的课堂革命。

二、内容亮点:生活与实践的“教育显微镜”

书中以破界思维拆解教育症结,细节如手术刀般精准:

生活即课堂:通过与蚂蚁对话”“记录晨雾等自然观察活动,将语文写作、科学探究融入生活场景,让生活·实践教育不再抽象。例如,杭州某小学以此理念改造的自然笔记课程,使学生写作兴趣提升30%,真正实现从生活里长出知识

课堂革命的八大行动:从情境创设问题导向,从小组合作跨学科融合,每一步都配有深圳零一学院、锡山高级中学等名校的实践案例,让如何改一目了然。

教育痛点直击:针对AI时代学生创新能力不足”“评价唯分数等痛点,提出以课堂革命为中心的解决方案,如用项目式学习替代填鸭式教学,培养能质疑、会实践、懂合作的新时代学子。

三、写作特点:学术严谨与生活诗意的双螺旋

周洪宇的笔触兼具学者的深刻与诗人的浪漫。他用教育不是雕刻大理石,而是让种子自己长成大树的比喻,诠释教育的本质;在批判唯分数评价时,采用制度批判实践导向的辩证框架,既保持学术严谨,又赋予文字画面感。全书结构分八大章节,逻辑严密如学术论证,语言却如散文般流畅,如教育是慢艺术,需要静待花开的哲思,让理论不显枯燥。

四、阅读体验:一场与教育初心的重逢

初读时,你会被书中生活即课堂的案例击中——孩子们蹲在花坛边观察蚂蚁搬家,用母语记录它们像在搬运整个夏天;读至课堂革命八大行动时,又会因从教技巧到育人的转向拍案叫绝。书中金句频出,如真正的教育,是让每个灵魂找到自己的语言,直击教育本质。而作者自述50岁后深耕母语教育的真诚,更让读者感受到教育是终身事业的力量——正如他在书中所言:教育不是雕刻大理石,而是让种子自己长成大树。

五、评价与影响力:教育界的“破界之作”

本书自出版以来引发学界热议,被《中国教师报》盛赞为生活·实践教育的里程碑,入选百道好书榜,成为多地教师培训必读书目。社会影响层面,其课堂革命理念已被深圳零一学院、南澳岛支教团队等纳入实践,使教学效率提升20%,亲子冲突率降低40%。更深远的是,它回应了双减政策下如何提升教学质量的痛点,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从理念到行动的完整方案。

六、个人意义与社会热点:在数字洪流中守护教育温度

作为曾被填鸭式教学困扰的教师,读此书时多次眼眶发热。那些被标准答案束缚的童年,在书中找到科学解答——教育不是培养考试机器,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用母语表达我看见春天从窗前走过。更令我心动的是,书中对AI时代教育困境的深刻洞察——当算法统治课堂,教育如何回归的温度?这种洞察与当前屏幕育儿”“AI代笔的社会热点高度契合,使本书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七、金句分享:直抵人心的教育箴言

教育不是雕刻大理石,而是让种子自己长成大树。

生活·实践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生活里找到知识的根,在实践中长出能力的叶。

此刻合卷,窗外蝉鸣与书香交织。这本书像一盏灯,照亮了教育在数字时代的突围之路——它不是对抗技术,而是让技术成为辅助者,让教育回归的本质。正如书中所言:真正的教育革命,始于对生活与实践的虔诚守护。在AI时代,这束光不仅照亮孩子,也照亮每个渴望被看见的灵魂。

“《为人生而教育》:以生活实践为舟,驶向教育本质的彼岸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顾维钧回忆录》:在“弱国外交”的棋盘上,触摸一个外交家的灵魂 | 爱阅读

《顾维钧回忆录》:在“弱国外交”的棋盘上,触摸一个外交家的灵魂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外交老将”的“人生自白书” 《顾维钧回忆录》是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顾维钧(1888-1985)晚年撰写的口述史,历时十余年完成(1960-1976),被视为“中国近代外交史的活字典”。全书以英文写成(后译为中...

《互动仪式链》:一本带你看懂“人与人互动背后情感密码”的社会学经典 | 爱阅读

《互动仪式链》:一本带你看懂“人与人互动背后情感密码”的社会学经典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当代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初版于1986年,是“情感社会学”与“符号互动论”领域的里程碑著作。它跳出了“把互动当日常小事”的认知,第一次用系统理论告诉我们:哪怕是“和朋友吃顿饭”“在电梯里...

《化身一只蝴蝶》:跟着文字破茧,在柔软里找到重生的勇气 | 爱阅读

《化身一只蝴蝶》:跟着文字破茧,在柔软里找到重生的勇气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由新锐作家叶栖于2025年7月出版,属于“成长治愈类散文”,全书272页,封面设计自带“蜕变感”——淡紫色背景上,一只刚破茧的蝴蝶停在半透明的茧壳上,翅膀还带着湿润的光泽,下方用细线条写着“每一次‘不敢’,都是没展...

《货币万能》:18世纪经济预言家的现代回响 | 爱阅读

《货币万能》:18世纪经济预言家的现代回响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数学武装的货币宣言 《货币万能》是英国经济学家雅各布·范德林特1734年完成的经济学著作,1987年由商务印书馆首次中文出版,王兆基译,收录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全书以"货币数量论"为核心,提出"商品价格与货币流通量成正比"...

《饥饿游戏》:当“生存游戏”撕开人性的面具,我们终于看清了“勇敢”的形状 | 爱阅读

《饥饿游戏》:当“生存游戏”撕开人性的面具,我们终于看清了“勇敢”的形状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鲜血写就的反乌托邦青春寓言” 《饥饿游戏》是美国作家苏珊·柯林斯(Suzanne Collins)于2008年出版的反乌托邦经典小说,首印仅20万册,却凭借“对极权社会的极致隐喻”和“青少年生存...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用诗意的哲思,照亮生命的每一寸荒芜 | 爱阅读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用诗意的哲思,照亮生命的每一寸荒芜 一、书籍基本信息:跨越东西方的“精神诗桥”,纪伯伦的“灵魂自白集”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是黎巴嫩诗人卡里·纪伯伦(Kahlil Gibran)毕生创作的散文诗合集,收录了他从1903年到1931年间的160余篇作品,涵盖《先知》《沙与沫...

《最后一张牌》:当旧牌面朝上,我读懂了时间最温柔的“未完成” | 爱阅读

《最后一张牌》:当旧牌面朝上,我读懂了时间最温柔的“未完成” 一、书籍基本信息:悬疑与温情的“时光标本”,2024年现象级治愈推理 《最后一张牌》是90后作家“时叙”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中信出版社“时光文丛”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巧思——深褐色牛皮纸底色上,一张磨损的扑克牌斜倚在旧相框旁(牌...

《最有意义的生活》:在碎片与永恒之间,触摸青春的呼吸感 | 爱阅读

《最有意义的生活》:在碎片与永恒之间,触摸青春的呼吸感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最有意义的生活》是作家许佳19岁时创作的青春小说,2004年由春风文艺出版社首次出版,2018年再版。故事以女高中生解颐的视角展开,通过非线性叙事串联高考前后的生活碎片,展现一代青少年“乐观而气馁,勇敢而悲伤...

《中国伊朗编》:在丝绸之路上解码千年文明对话的基因图谱 | 爱阅读

《中国伊朗编》:在丝绸之路上解码千年文明对话的基因图谱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遗忘的文明对话考古报告 作为20世纪东方学研究的里程碑著作,劳伦斯·宾福德的《中国伊朗编》以1930年代哈佛燕京学社的学术报告为底本,2018年由商务印书馆推出中文全译本。这部两卷本巨著通过波斯古经《阿维斯塔》与汉文典...

《中国艺术精神》:用“心眼”看懂东方美学的“精神密码”,解锁传统艺术的当代生命力 | 爱阅读

《中国艺术精神》:用“心眼”看懂东方美学的“精神密码”,解锁传统艺术的当代生命力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新儒家”的艺术哲学宣言 《中国艺术精神》是徐复观1966年出版的经典著作,成书于他旅居香港、潜心研究中国文化的特殊时期。作为新儒家代表人物,徐复观以“文化自觉”为底色,用近300页篇幅,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