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野兽家园》:在钢筋与苔藓的裂缝里,我们找回“共生”的密码 | 爱阅读

2周前 (09-23)读一读16

《野兽家园》:在钢筋与苔藓的裂缝里,我们找回共生的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自然文学的“生态觉醒书”

《野兽家园》是青年作家陈野的非虚构纪实作品,2023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引发热议,首印8万册,上市三个月加印至15万,豆瓣评分长期稳定在8.9,被《中国环境报》评为2023年最具生命力的自然写作,更被读者称为用泥土与兽毛写就的生态启示录’”。书腰上印着作者的话:城市不是人类的堡垒,是与野兽共享的家园’——我们拆了篱笆,却忘了给自然留一扇门。

二、书籍内容:后院篱笆下的“野兽日记”

翻开书,你会先听见一声鸟鸣——北京郊区老张头的农家院里,他正蹲在葡萄架下,给一只受伤的貉子包扎。这是《野兽家园》的开篇,却也是无数城市人与野兽重逢的缩影。全书以城市与自然的边界为线索,用12个真实到扎心的故事,拼贴出一幅现代人如何与野兽共生的生态图景:

​​后院的不速之客’”​​:老张头的院子里,每年春天都会有貉子来偷鸡。他起初举着棍子追,后来发现貉子妈妈总在附近找食物,小貉子躲在柴火堆里啃野莓。他开始留半盆玉米,撒把碎骨头,甚至在自己腿上绑了摄像头——镜头里,小貉子歪着头看他,像在说这个两脚兽,好像没那么坏

​​社区的兽性觉醒’”​​:上海某小区的流浪猫泛滥,居民们从驱赶投喂,再到给猫做绝育。业委会主任王阿姨说:开始觉得它们脏,后来发现,猫在花坛里抓老鼠,帮我们省了灭虫钱;猫在车顶上睡觉,替我们看了半夜的车。最动人的是,有位独居老人把去世老伴的旧毛衣剪成猫窝,她说:猫暖了,他走得也安心。

​​野兽的城市生存指南’”​​:书中记录了一群城市野兽的生存智慧——刺猬在绿化带里打地洞,避开施工队;乌鸦用树枝做工具,撬开垃圾桶找食物;甚至流浪狗学会了看红绿灯,跟着行人过马路。作者陈野跟着动物学家做了半年的田野调查,拍下2000多张照片:有刺猬叼着草莓的圆屁股,有乌鸦站在路灯上的剪影,还有流浪狗歪头看他的疑惑眼神。

这些故事不是浪漫的自然童话,而是一场用细节写就的生态实验”——当城市的钢筋水泥逐渐吞噬自然,当野兽威胁变成邻居,我们终于懂了:所谓共生,不是人类拯救自然,是自然教会人类,如何在拥挤的世界里,给彼此留一点空间

三、写作特点:用“泥土的指纹”写“生命的温度”

陈野的文字像块被雨水泡软的田埂土,粗糙却裹着最鲜活的生命力:

​​细节的兽性特写’”​​:他写貉子的爪子:肉垫粉粉的,像沾了水的桃花瓣,踩在葡萄叶上,留下月牙形的印子。写流浪猫的眼睛:瞳孔在夜里放大成琥珀色,像两颗被揉碎的星星。这些带着泥土气的细节,让读者瞬间钻进故事里,闻到青草味,摸到动物的皮毛。

​​叙事的双重视角’”​​:全书用人类视角动物视角交替推进——老张头追貉子时,穿插貉子妈妈在灌木丛里焦急的低嚎;居民投喂流浪猫时,描写猫群在墙头上开会议事的场景。这种视角的折叠,让人与野兽的关系从对立变成对话

​​语言的野性诗意’”​​:陈野拒绝堆砌环保术语,只用土话写活自然——他说:刺猬不是害兽,是园丁,帮我们捉害虫;乌鸦不是丧鸟,是清洁工,替我们收拾垃圾。这种带着烟火气的诗意,比学术报告更让人记得住。

四、阅读体验:像在菜地里,和“野兽邻居”聊家常

我是蹲在小区楼下的花坛边读的这本书。风里飘着月季香,书里的文字却比花香更暖——看到老张头给貉子包扎时,我想起自己奶奶生前总在院子里撒米,说麻雀也是要吃饭的;看到王阿姨给猫做窝时,我突然鼻酸——我爷爷去世前,床头总卧着一只流浪橘猫,他说这猫比我命硬;看到刺猬打地洞的照片时,我摸了摸脚边的绿化带,突然发现:原来野兽从未离开,只是我们闭着眼睛没看见。

最戳我的是陈野在书末写的话:城市不是人类的孤岛,是所有生命的诺亚方舟’——我们拆了篱笆,却忘了给自然留一扇门;我们怕野兽,却忘了野兽也在怕我们。那天晚上,我翻出阳台的多肉盆栽(原本用来防蚊虫),在里面放了块碎面包。半夜起风时,我听见窸窸窣窣的声音——可能是一只刺猬,或者一只流浪猫,正悄悄来做客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跨越圈层的“生态共鸣器”

《野兽家园》的生命力,在于它用纪实的外壳,装下了当代人最迫切的需求:

​​文学界的自然范本​​:《人民日报》文化版评价:陈野用最朴素的观察,写出了最深刻的生态哲学’——真正的环保,不是征服自然,是学会与自然共处

​​大众的心灵解药​​:豆瓣热门短评:我刚和邻居因为流浪猫吵架,读这本书时哭了——原来讨厌不是讨厌,是我们没学会好好说话”“作为一个总说城市没自然的人,终于有人告诉我:自然藏在刺猬的洞里,藏在猫的尾巴上,藏在每一片被我们忽略的绿叶里。’”

​​社会的生态镜子​​:在城市扩张”“生物多样性下降”“人与自然冲突成为热词的当下,这本书像一面镜子。学者周国平说:它不否定发展,却提醒我们——真正的文明,藏在给野兽留一扇门的温柔里。陈野的野兽日记,其实是每个普通人对被遗忘的自然的最后一次温柔坚持

六、个人意义:它让我学会“在钢筋里,种一片绿”

读这本书前,我总觉得自然远方的;读完后才懂,自然身边的”——它藏在老张头的葡萄架下,藏在王阿姨的猫窝里,藏在我阳台的多肉盆栽中。

上周我参加了社区的野兽友好计划,跟着志愿者在小区里装了刺猬屋猫食盆。有位奶奶颤巍巍地走过来,往食盆里撒了把米:我孙子说,这是给小客人的。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所谓共生,不是宏大的口号,是奶奶撒的一把米老张头留的半盆玉米,是我们愿意为邻居多做的一点小事

最后,分享两句让我反复回味的陈野式箴言

城市不是人类的堡垒,是与野兽共享的家园’——我们拆了篱笆,却忘了给自然留一扇门。

野兽不是威胁,是老师’——它们教我们,如何在拥挤的世界里,给彼此留一点空间。

如果你问我这本书值不值得读?我会说:它可能不会让你立刻改变世界,但一定会让你更懂如何与世界和解。毕竟,我们谁不是自己人生里的老张头?只不过,我们的后院可能藏在一次未说出口的道歉里,一场与邻居的争执中,或者一次想给野兽留扇门的冲动里——而这本书,会帮你轻轻推开那扇门,看见藏在钢筋与苔藓裂缝里的,最真实的、鲜活的、值得被爱的家园

“《野兽家园》:在钢筋与苔藓的裂缝里,我们找回“共生”的密码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好好学习》:打破低效努力的陷阱,构建终身受用的知识体系 | 爱阅读

《好好学习》:打破低效努力的陷阱,构建终身受用的知识体系 一、书籍基本信息:知识管理领域的“武功秘籍” 这部2017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成长类著作,是成甲用十年知识管理实践淬炼的方法论。全书256页的篇幅中,藏着比《学习之道》更接地气的认知升级指南——当成甲在序言中写下“真正的学习不是收集信息,...

《红与黑》:在阶级与欲望的夹缝里,读懂人性的锋利与柔软 | 爱阅读

《红与黑》:在阶级与欲望的夹缝里,读懂人性的锋利与柔软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撕开19世纪法国社会的“精神解剖书” 《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Stendhal)于183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被视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司汤达本人更被称为“现代小说之父”。故事以1815-1830年波旁复辟...

《荒原》:当1922年的伦敦雾霾撞上2025年的“信息荒原” | 爱阅读

《荒原》:当1922年的伦敦雾霾撞上2025年的“信息荒原” 一、当艾略特的打字机撞上Z世代的"精神雾霾" 翻开这部被称作"现代主义诗歌地标"的长诗,就像打开了一台穿越时空的情绪解码器——1922年伦敦的咖啡馆里,艾略特用碎片化的意象拼贴出战后欧洲的精神废墟;2025年,我们在刷到"年轻人集体...

《黄金罗盘》:当真理仪指向未知,我们终于读懂了“成长”的形状 | 爱阅读

《黄金罗盘》:当真理仪指向未知,我们终于读懂了“成长”的形状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尘埃写就的奇幻成长圣经” 《黄金罗盘》是英国作家菲利普·普尔曼(Philip Pullman)“黑暗物质三部曲”的开篇之作,1995年出版后横扫全球,销量超1200万册,被译成40多种语言,斩获惠特布莱德奖...

《黄金时代》:在荒诞年代里活成“反标签”的生存指南 | 爱阅读

《黄金时代》:在荒诞年代里活成“反标签”的生存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性”解构时代的黑色幽默史诗 《黄金时代》是王小波创作于1994年的中篇小说,收录于“时代三部曲”之一,中文版由花城出版社首次出版。全书以文革时期的云南农场为背景,通过“流氓”王二与“破鞋”陈清扬的荒诞故事,拆解了时代...

《隳三都:蒙古灭金围城史》:在战火与废墟中,解码文明崩塌的“慢镜头” | 爱阅读

《隳三都:蒙古灭金围城史》:在战火与废墟中,解码文明崩塌的“慢镜头”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隳三都》是历史学者周思成2024年推出的力作,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聚焦13世纪蒙古灭金战争中“中都、汴京、蔡州”三座都城的沦陷史。这本书像一把高精度手术刀,剖开“文明崩塌”的微观过程——通过分...

《混搭的承诺》:在观念的迷宫中触摸政治的脉搏 | 爱阅读

《混搭的承诺》:在观念的迷宫中触摸政治的脉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观念考古"重构的政治哲学通史 任剑涛所著的《混搭的承诺:现代政治观念史40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于2025年2月推出,全书484页,定价108元。这部学术著作以"混搭"为核心命题,系统梳理了14世纪至20世纪现代政治观念的演...

《汲冢纪年》:在竹简血火中解码被遮蔽的华夏权力游戏 | 爱阅读

《汲冢纪年》:在竹简血火中解码被遮蔽的华夏权力游戏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盗墓者点燃的史海灯塔 《汲冢纪年》是战国时期魏国史官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西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于汲郡魏襄王墓中出土。盗墓者"不准"为照明焚烧竹简,却意外让这部沉睡五百年的史书重见天日。经荀勖、束皙等人整理,现存"古本"...

《足下的恋人》:当旧鞋沾满烟火气,我读懂了“陪伴”最温暖的“爱情注脚” | 爱阅读

《足下的恋人》:当旧鞋沾满烟火气,我读懂了“陪伴”最温暖的“爱情注脚” 一、书籍基本信息:都市孤独的“治愈解药”,2024年现象级温暖文学黑马 《足下的恋人》是青年作家“晚棠”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情感志”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生活感——深棕色牛皮鞋旁散落着几片银杏叶(...

《做老板的条件》:不是“有钱敢闯”就够,这几点才是真门槛 | 爱阅读

《做老板的条件》:不是“有钱敢闯”就够,这几点才是真门槛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深耕商业管理领域10年的李悦,由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全书288页,不算厚重却字字戳中“想当老板”或“刚当老板”的人的痛点——没有堆砌晦涩理论,更像把100多个真实创业案例拆成了“避坑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