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牙香街》:一条老街里的慢调诗,藏着治愈当代人的“人间清醒剂” | 爱阅读

2周前 (09-22)读一读19

《牙香街》:一条老街里的慢调诗,藏着治愈当代人的人间清醒剂

最近翻完一本让我反复摩挲的书——《牙香街》。合上书页时,窗外的蝉鸣正穿过纱窗,我忽然想起书中写的:香是活的,得用日子养,就像人得用真心处。这条藏在书里的老街,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却用最细碎的烟火气,成了我这个夏天最温暖的精神避难所

一、基本信息:本土文化的“微观切片”

《牙香街》是本土作家陈砚秋的散文随笔集,2024年由岭南文化出版社出版。不同于传统的地方志或旅游攻略,这本书更像一部老街口述史”——作者以归乡者的视角,用两年时间蹲点岭南老城区一条名为牙香街的百年老街,记录下37户人家、12门老手艺的日常:从凌晨三点制香坊里飘出的沉水香气,到梅雨季阿婆在骑楼下补伞的针脚;从中秋夜整条街挂起的柚皮灯,到年关时香铺老板给老主顾送的平安香包”……

书的装帧也暗藏巧思:封面是手绘的青石板路,用凹凸工艺印出深浅不一的纹路,翻页时指尖能触到老街的粗糙与温度;内页穿插老照片、手作香方拓片,甚至附了半张牙香街手绘地图”——据说有读者按图索骥,真的在现实中找到了书中提到的阿九香铺,还和老板成了朋友。

二、内容亮点:在“无用”的日常里,挖到最珍贵的“有用”

如果说现在大多数书都在教我们如何成功”“如何高效《牙香街》却反其道而行之,蹲在老街的屋檐下,把无用的小事写成了诗。

比如写制香师傅周伯:他每天清晨五点起床,第一件事不是看天气预报,而是摸一摸墙根的青苔——“苔润了,说明空气里的湿度刚好,今天的香泥要少加半钱榆树皮。书里有段细节让我笑出声:周伯总说香是有脾气的,有回帮游客赶制结婚礼香,急着收尾的他没等香泥醒透,结果香点着后冒了股青烟,他蹲在地上边拍灰边念叨:你瞧,香都嫌我急了。后来那柱香被游客要走,说要留着提醒自己别太赶

再比如写卖云吞的麦婶:她的云吞皮是自己擀的,薄得能映出窗外的绿梅;汤头用的是老井水,每天凌晨四点起来吊汤,火大了水会躁,火小了水会闷,就跟过日子似的,得守着劲儿。有回台风天,整条街停水停电,麦婶愣是用储备的木柴生了口大铁锅,煮了一锅热汤面,分给围过来的街坊——书里写白汽漫过雨帘,模糊了所有人的脸,可每个人的眼睛都亮得像星子

这些看似无用的日常,在作者笔下成了最鲜活的生活哲学:制香的耐心、做面的诚意、守着老手艺的执拗……它们像一把钥匙,慢慢打开了我们被效率锁死的心门。

三、写作特点:用五感“泡”出老街的魂

读《牙香街》时,我总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厨房飘来的饭香、雨后青石板的土腥气、蝉鸣里混着的卖冰棍吆喝——作者把这种沉浸式的记忆,用文字重新了出来。

他的感官描写堪称变态级:写梅雨季的老街,是青石板被雨水泡得发亮,像撒了层碎银,空气里浮动着陈皮、旧书和苔藓混合的潮味;写中秋夜的柚皮灯,剖成两半的柚子壳掏净白瓤,刻上字,倒上半盏菜油,点燃后飘着淡青色的烟,光落在墙上,把晾着的蓝布衫影子拉得老长,像谁在跳一支无声的舞;写阿九香铺的老木柜,打开时会吱呀一声,混着几十年积攒的沉水香粉味,像老熟人拍你肩膀说来了?’”

更妙的是他的慢节奏叙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却用周伯今早多揉了半柱香”“麦婶的云吞皮又薄了半分”“阿婆补好了最后一把油纸伞这样的碎片,串起一条街的呼吸。读的时候,你会不自觉放慢翻书的速度——因为稍一快,就会错过藏在字缝里的

四、阅读体验:一场“反焦虑”的精神疗愈

我是深夜加班后开始读这本书的。那时刚被甲方推翻第8版方案,手机消息弹窗不断,心里像塞了团乱麻。可当翻到周伯说香要醒三天,急不得那章时,我忽然鼻子一酸——原来我们总在追赶更快、更好,却忘了有些东西,本就需要时间去

最戳我的是书中那个雨日修香的场景:台风天,周伯的香坊漏雨,他没急着搬香,反而搬了张竹椅坐在漏雨处,看雨水顺着瓦当滴落,在青石板上砸出小坑。香是天地养的,人也是。他说,你看这雨,急着下完,倒不如慢慢落,让每滴都渗进土里。那一刻,我忽然懂了:所谓治愈,从来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有人告诉你——“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慢慢来。

合上书的那晚,我关掉了手机通知,煮了壶陈皮茶。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桌上,恍惚间竟闻到一丝若有若无的沉水香——原来最珍贵的香气,从来不在远方,而在我们认真生活的每一个当下。

五、评价与影响力:老街的“破圈”,是当代人的“精神返乡”

《牙香街》火了,但火的不是网红老街的猎奇,而是它击中了当代人的集体情绪。豆瓣评分8.9,评论区最高赞是:读完立刻买了张车票回家,想陪爸妈好好吃顿饭。深圳一家书店把它放在治愈系专区,标签写着:比任何心灵鸡汤都管用——因为它写的是真实的人间。

更意外的是,书中提到的牙香街真的火了:原本冷清的老街成了网红打卡地,但居民们没急着涨价,反而在门口挂了手写的慢些走,喝杯茶木牌;阿九香铺推出了体验制香课,周伯说:年轻人愿意学,这香就算续上了。麦婶的云吞摊每天限号,她怕忙不过来影响口感——“味道淡了,人心就远了。

这或许就是《牙香街》最动人的地方:它不仅写了一条老街,更唤醒了我们对慢生活的向往;它不仅记录了一些老手艺,更让我们看见——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无用日常,才是生活最珍贵的底色。

最后想分享书中我最爱的一句话:老街就像一坛陈香,越旧,越香。或许我们不必真的住在老街,但至少可以在心里留一条牙香街”——那里有慢下来的勇气,有认真生活的热乎气,有最朴素却最珍贵的幸福。

毕竟,所谓岁月静好,从来不是等来的,而是我们在一蔬一饭、一针一线里,慢慢出来的。

“《牙香街》:一条老街里的慢调诗,藏着治愈当代人的“人间清醒剂”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诡秘之主》:在雾都的迷雾里,读懂“人性如何在混沌中发光” | 爱阅读

《诡秘之主》:在雾都的迷雾里,读懂“人性如何在混沌中发光” 一、基本信息:网文界的“克苏鲁史诗”与乌贼的“神秘王国” 《诡秘之主》是起点中文网现象级作家“爱潜水的乌贼”(原名袁野)2018年连载的玄幻小说,全书超400万字,以19世纪蒸汽朋克风格的“鲁恩王国”为背景,融合克苏鲁神话、神秘学、蒸...

《汉语的本质和历史》:一位瑞典汉学家的“汉字解码手记” | 爱阅读

《汉语的本质和历史》:一位瑞典汉学家的“汉字解码手记” 一、书籍基本信息:西方汉学的“破冰之旅” 1917年,当欧洲汉学家还沉迷于“四书五经”的文本考据时,瑞典汉学家高本汉以一本《汉语的本质和历史》劈开西方汉语研究的“铁幕”。这位曾深入中国农村调查方言、用物理实验室设备分析汉字音韵的学者,用“...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用“人”的温度,融化教育的“冰河时代” | 爱阅读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用“人”的温度,融化教育的“冰河时代”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老教师的“教育手账”,写给所有“在讲台上迷茫的人”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是特级教师李华(化名)的30年教育沉思录,2024年由教育科学出版社推出。作者扎根乡村中学20年,后调任城市重点校,见证了中国教育从“...

《黄金时代》:在荒诞年代里活成“反标签”的生存指南 | 爱阅读

《黄金时代》:在荒诞年代里活成“反标签”的生存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性”解构时代的黑色幽默史诗 《黄金时代》是王小波创作于1994年的中篇小说,收录于“时代三部曲”之一,中文版由花城出版社首次出版。全书以文革时期的云南农场为背景,通过“流氓”王二与“破鞋”陈清扬的荒诞故事,拆解了时代...

《基督山伯爵》:在复仇迷宫中寻找人性灯塔的史诗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在复仇迷宫中寻找人性灯塔的史诗   一、核心价值:一本写给“困兽”的生存哲学手册 当你在职场被同事构陷、在感情中被挚爱背叛、在人生关键节点遭遇不公时,是否幻想过化身“复仇者”?大仲马用1392页的鸿篇巨制告诉你:真正的复仇不是毁灭敌人,而是在深渊中守住灵魂的完整。书中那句“人类...

《祖国在危急中》:在梁启超的呐喊里触摸近代中国的觉醒基因 | 爱阅读

《祖国在危急中》:在梁启超的呐喊里触摸近代中国的觉醒基因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唤醒的民族觉醒宣言 作为梁启超1916年发表的政论著作,《祖国在危急中》以"国亡则民无类"为核心命题,构建了近代中国民族复兴的启蒙框架。1923年中华书局首次出版,202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近代中国政治文献丛书"...

《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读罢两册“文学地图”,方懂中国故事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读罢两册“文学地图”,方懂中国故事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文学考古学家”的“古今勘探手册” 若要给《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中国文学史的‘双筒望远镜’”——左筒对准“小说”,右筒聚焦“汉代文学”...

《仲夏夜之梦》:魔法与荒诞的夏日狂想曲 | 爱阅读

《仲夏夜之梦》:魔法与荒诞的夏日狂想曲 一、书籍基本信息:莎翁的奇幻喜剧圣殿 作为威廉·莎士比亚最富想象力的喜剧作品,《仲夏夜之梦》以五幕剧形式,将雅典宫廷的严肃婚约与森林精灵的荒诞魔法交织,构建了一个"现实与幻象共舞"的戏剧世界。这部1590年代完成的剧本,被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称为"英语世...

《助理建筑师》:当铅笔在蓝图上起舞,这群年轻人用设计稿撕开了职场最隐秘的规则与热爱 | 爱阅读

《助理建筑师》:当铅笔在蓝图上起舞,这群年轻人用设计稿撕开了职场最隐秘的规则与热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由“助理”引发的职场进化论 《助理建筑师》是晋江文学城作者羲和清零创作的现代都市职场励志小说,全文约75万字,以“建筑设计行业”为背景,讲述职场新人张思毅从助理到独当一面的成长故事。作品融...

《追风筝的人》:在“背叛与救赎”里,读懂“人性最深处的光” | 爱阅读

《追风筝的人》:在“背叛与救赎”里,读懂“人性最深处的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阿富汗的“心灵史诗”,全球读者的“救赎指南”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2003年出版的现象级小说,被《纽约时报》评为“21世纪百大图书”,全球销量超4000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