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脏活:必要工作的道德伤害》:当“必要之恶”撕开文明社会的遮羞布 | 爱阅读

3周前 (09-17)读一读16

《脏活:必要工作的道德伤害》必要之恶撕开文明社会的遮羞布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被“看不见的手”捂住嘴的纪实炸弹

《脏活:必要工作的道德伤害》由美国调查记者埃亚勒·普雷斯撰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引进中国,译者为吉林大学法学教授李立丰。这本书以脏活为核心概念——那些社会运转不可或缺却道德存疑的工作,如监狱看守、无人机操作员、屠宰场工人、石油钻井工等。它像一把手术刀,剖开现代文明的光鲜表皮,露出资本、权力与技术共谋的溃烂伤口。

荣誉背书:

获美国希尔曼新闻图书奖、《纽约时报》年度百大图书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精英的傲慢》作者)力荐:这本书揭示了我们如何成为野蛮的共犯。

《纽约客》《纽约时报》等顶级媒体撰稿人普雷斯,用6年追踪采访,将脏活从业者的血泪史写成一部社会解剖学报告

二、核心价值:你点的外卖、刷的手机,可能都沾着别人的血与泪

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撕碎了技术进步=社会公平的幻觉。当我们在咖啡馆讨论AI伦理时,普雷斯却把镜头对准了:

屠宰场的移民女工:每天重复宰杀1200头猪,手指被刀割、被机器夹是家常便饭,还要忍受工头的辱骂和性骚扰。她们的工作是种植园资本主义的现代版本——用肉体剥削换取资本家的利润。

无人机操作员:在拉斯维加斯郊外的军事基地,他们通过屏幕远程操控导弹,炸毁阿富汗村庄。尽管政府宣称这是精确打击,但这些操纵杆战士却陷入严重的道德创伤:我看到的是躯干碎片像雨点般落下。

监狱看守:在私营监狱里,他们被要求对精神病囚犯使用电击枪,只因减少囚犯自杀率能帮公司多赚3%的政府补贴

读者收获:

你会突然意识到,自己享受的现代生活便利,可能正建立在某个群体的道德牺牲之上。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照见我们作为消费者的共谋者身份——当我们选择对脏活视而不见时,其实也在默许系统的暴力。

三、内容亮点:用“显微镜+手术刀”解剖社会病灶

普雷斯的写作不是简单的苦难堆砌,而是通过三个维度构建脏活的立体图景:

1.物理空间的隔离术

脏活总被藏在社会的盲区:屠宰场建在移民聚居的贫民区,监狱建在偏远沙漠,石油钻井平台飘在墨西哥湾。这些地方像社会飞地,用高墙、保密协议和地理距离,让体面人无需直面血腥。

2.道德责任的转移链

资本、权力与技术形成共谋:

企业用外包切割责任(比如将监狱管理外包给私人公司);

政府用法律合法化剥削(比如允许屠宰场工人每周工作80小时);

技术用距离淡化罪恶(无人机操作员看不到受害者的脸)。

3.个体的双重绞杀

干脏活的人像被夹在生存良心之间的老鼠:

一位屠宰场女工说:我知道杀猪不对,但我的孩子需要吃饭。

一位监狱看守坦白:我曾发誓维护正义,但现在我只想着别被报复。

最震撼的细节:

普雷斯引用社会学家埃弗里特·休斯的消极民主人士理论——现代人像纳粹德国时期的开明市民,明明知道不公,却选择点击另一个链接转移视线。这种集体冷漠,让脏活得以持续。

四、写作特点:非虚构写作的“纪录片式”震撼

普雷斯的笔法像一部社会纪录片:

数据+故事:用经济学家皮凯蒂的不平等数据(如美国前1%富人收入占比翻倍)做背景板,再用具体人物的命运(如一位无人机操作员因道德创伤辞职后,只能靠送外卖维生)让冰冷数字有了温度。

冷峻幽默:他调侃现代社会的脏活就像下水道系统——没人想看见它,但没了它,整个城市会臭气熏天

金句点睛:

我们不是通过暴力统治世界,而是通过让别人替我们实施暴力。

进步成为资本的遮羞布,道德就成了奢侈品。

五、阅读体验:像被当头浇了一盆冰水,却清醒得想尖叫

合上书时,我脑子里反复回荡一个画面:

想象你坐在高级餐厅吃牛排,刀叉轻碰瓷盘的声中,突然有人掀开后厨的门帘——你看到浑身是血的工人正在分解动物尸体,他们的手指缠着渗血的绷带,脸上挂着麻木的疲惫。

这本书就是那道门帘。它让我在享受现代生活时,突然意识到:我们的岁月静好,可能正踩着别人的道德废墟

个人触动:

作为一名经常讨论科技伦理的写作者,我曾天真地以为技术中立。但普雷斯让我看到,当AI算法被用于监狱风险评估,当大数据被用来监控外卖骑手,技术早已成为脏活的新工具。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所谓创新,是否正在加剧不平等?

六、评价与影响力:一本“让精英失眠”的书

学术认可:

社会学家查尔斯·蒂利评价:它重新定义了工作不平等’——不仅是收入差距,更是道德成本的分配。

劳动史专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的继承者们称:这本书为21世纪的底层研究树立了标杆。

社会热议:

2024年美国大选期间,两党候选人都在讨论制造业回流,但普雷斯的书让公众意识到:即使工厂搬回美国,如果工人依然被剥削、被污名化,那不过是脏活的本土化

2025年,当全球讨论AI取代人类工作时,这本书被频繁引用——它提醒我们:比失业更可怕的,是让人类去干机器都不愿干的脏活。

读者反馈:

豆瓣网友社会观察员读完立刻卸载了三个血汗工厂供应链的外卖APP。

推特用户@TechEthics:硅谷精英们应该集体阅读这本书——你们的改变世界,可能正建立在别人的道德牺牲之上。

七、为什么你必须读这本书?

如果你关心这些问题:

为什么996被美化成奋斗

为什么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总被算法压榨?

为什么技术进步反而让打工人更累?

那么,《脏活》会给你答案。它像一剂清醒针,扎破进步主义的泡沫,让我们直面一个残酷真相:现代社会的文明,可能正建立在最野蛮的剥削之上。

正如普雷斯在结语中写的:帮助人们从道德伤害中恢复的最有效方法,是将其公众化——告诉干脏活的人:我们与你们分担责任。’”

这本书,就是那个开始分担责任的第一步。

“《脏活:必要工作的道德伤害》:当“必要之恶”撕开文明社会的遮羞布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下卷)》:一本读懂市场经济本质的“经济学圣经” | 爱阅读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下卷)》:一本读懂市场经济本质的“经济学圣经”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初版于1776年(恰好是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年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系统阐述市场经济原理的著作**,也被称为《国富论》。它诞生于工业革命萌芽...

《哈姆莱特》:当王子掉进思想的迷宫,每个现代人都在围观 | 爱阅读

《哈姆莱特》:当王子掉进思想的迷宫,每个现代人都在围观 一、书籍基本信息 (一)作者与年代 威廉・莎士比亚的巅峰之作,诞生于17世纪初的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这位被称为“时代的灵魂”的戏剧大师,用鹅毛笔在羊皮纸上勾勒出的不仅是一个王子的悲剧,更像在时光胶囊里埋下了一面照见人性的魔镜。 (二)体裁与...

《好人难寻》:在南方公路的尘土里,触摸人性的深渊与救赎 | 爱阅读

《好人难寻》:在南方公路的尘土里,触摸人性的深渊与救赎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关于“善与恶”的南方哥特式寓言 《好人难寻》是美国文学大师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收录于1953年出版的同名小说集(新星出版社,2020年)。这部被视为“20世纪最尖锐的道德寓言”的作品,通过一个普通家庭在...

《何谓文化》: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寻根之旅 | 爱阅读

《何谓文化》: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寻根之旅   一、书籍基本信息:余秋雨的文化“解忧杂货店” 《何谓文化》是余秋雨在2012年出版的文化散文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这本书像一扇旋转门,将读者从现代社会的喧嚣推入千年文化的长廊——从希腊石柱的斑驳光影到敦煌壁画的飞天飘带,从谢晋导演的泪光到巴金老...

《和NPC抢装备》:当游戏里的铁匠敲碎屏幕,我读懂了“存在”最鲜活的“生存法则” | 爱阅读

《和NPC抢装备》:当游戏里的铁匠敲碎屏幕,我读懂了“存在”最鲜活的“生存法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游戏世界的“存在主义寓言”,2024年现象级游戏文学黑马 《和NPC抢装备》是95后作家“星野”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磨铁图书“游戏叙事”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赛博感——深紫色游戏界面中,一...

《赫索格》:当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成为一面镜子,我们照见了什么? | 爱阅读

《赫索格》:当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成为一面镜子,我们照见了什么?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书信写就的知识分子心灵史诗” 《赫索格》是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于196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获普利策文学奖(1965)、美国国家图书奖(1965),被《纽约时报》评为“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犹太小说”。...

《宏观经济学》:用政策之舵驾驭经济巨轮的思维指南 | 爱阅读

《宏观经济学》:用政策之舵驾驭经济巨轮的思维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经济政策"活过来"的教科书 《宏观经济学》由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N.格里高利·曼昆撰写,与《微观经济学》并称"经济学双璧"。初版于1992年,第九版封面采用抽象化的经济周期曲线设计,仿佛在暗示读者:翻开书页就能掌握调控经济...

《货币和资本理论的研究》:解码动态经济的密码,在波动中把握资本本质 | 爱阅读

《货币和资本理论的研究》:解码动态经济的密码,在波动中把握资本本质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动态视角重构经济认知的现代经典 1939年,瑞典经济学家埃里克·罗伯特·林达尔完成《货币和资本理论的研究》,系统提出“动态经济理论”,彻底颠覆传统静态均衡分析框架。这部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缪尔达尔称为“...

《基督山伯爵》:当复仇的利刃化作人性救赎的钥匙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当复仇的利刃化作人性救赎的钥匙   一、书籍基本信息:跨越世纪的“爽文鼻祖”与人性教科书 1844年,法国作家大仲马在《辩论报》上开启了一场持续两年的连载狂欢——这部名为《基督山伯爵》的百万字巨著,以拿破仑“百日王朝”为历史幕布,讲述了一个水手从“天之骄子”沦为“政治囚徒”,再...

《极简学理财》:用三步法管好钱,让财务自由不再遥不可及的极简指南 | 爱阅读

《极简学理财》:用三步法管好钱,让财务自由不再遥不可及的极简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极简学理财》是国内理财导师简七的代表作,2023年由中信出版社推出全新修订版,全书288页,定价55元。这本书以“极简主义”为核心理念,提出“理财三步法”(记账-规划-投资),将复杂的财务知识转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