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再见,吾爱》:在离别的褶皱里,我们终于读懂“珍惜”的重量 | 爱阅读

3周前 (09-17)读一读17

《再见,吾爱》:在离别的褶皱里,我们终于读懂珍惜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现代人的“离别治愈手册”

《再见,吾爱》是青年作家苏晚的长篇小说代表作,2023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后引发热议,首印10万册,上市三个月加印至18万,豆瓣评分长期稳定在8.7,被《新京报》评为2023年最戳心的治愈小说,更被读者称为用离别写成长的当代情感寓言’”。ISBN:978-7-5217-5892-3,书腰上印着作者的话:我们总怕说再见,却忘了——‘再见是为了更好地遇见

二、书籍内容:日常里的“离别练习曲”

翻开书,你会先闻到一股旧毛衣的毛絮味——28岁的林小满站在出租屋的玄关前,手里攥着男友陈叙的机票行程单,日期是三天后。全书以林小满的离别倒计时为线索,用17个琐碎却滚烫的生活片段,拼贴出一对普通情侣如何在即将分开的日子里,重新学会相爱

​​旧物的记忆密码’”​​:林小满开始整理两人同居三年的房间,从衣柜最底层的情侣围巾(陈叙总说系上就不会走散),到书架上积灰的《小王子》(两人第一次约会时买的),再到冰箱上歪歪扭扭的便签(今天加班,记得热汤”“下雨带伞)。她在整理中发现:原来不是惊天动地的承诺,是我记得你奶茶要半糖”“你胃不好,少吃凉的

​​争吵的温柔真相’”​​:两人因是否留在大城市吵架时,陈叙摔门而去,却在半夜敲开她的门,手里攥着热乎的糖炒栗子:我查了,老家的中学招语文老师,薪资够买房。林小满红着眼眶说:我不是非要留在北京,我只是怕……怕分开后,我们就再也回不去了。陈叙摸了摸她的头:傻姑娘,分开是为了更好地在一起——如果我们现在就学会好好告别,以后不管在哪,都能更珍惜彼此。

​​告别的未完成式’”​​:故事的高潮不是机场拥吻的圆满,而是林小满送陈叙上飞机时,两人站在登机口,谁都没说再见。陈叙突然转身,把口袋里的东西塞给她——是一沓车票,每张都写着北京老家”“老家北京,日期从相识那年到现在。这些票,我本来想攒够十年再给你,现在看来……用不上了。他说,但我希望你知道,不管我在哪,你都是我回家的路

这些情节不是狗血爱情剧,而是一场用离别解构爱情的成长实验——分开恐惧变成课题,林小满和陈叙终于明白:真正的爱,不是永远不分开,是哪怕分开,也能在回忆里拥抱彼此

三、写作特点:用“日常细节”写“情感的重量”

苏晚的文字像块被反复摩挲的玉,温润却藏着最锋利的棱:

​​旧物的情感显微镜’”​​:她写林小满整理房间时,不是打扫卫生,而是和过去的自己对话”——“那条蓝围巾是陈叙送的,他总说你戴蓝围巾像蓝天,可我昨天才发现,围巾内侧绣着小满,别怕,是他用了三个月的午休时间绣的。这种细节的穿透力,让读者瞬间代入翻旧物时的心跳

​​对话的留白艺术’”​​:全书没有我爱你的直白,只有欲言又止的温柔:陈叙说我可能要调去深圳了,林小满低头搅着咖啡:深圳的台风大吗?陈叙笑了:大,但你说过,台风天适合窝在家里看电影这种不戳破的默契,比海誓山盟更让人心碎。

​​节奏的呼吸感’”​​:苏晚用倒计时制造张力——开篇距离分手还有10天,中期距离分手还有3天,后期距离分手还有1小时。每一次时间节点的逼近,都像一只手轻轻揪住读者的衣角,让人跟着林小满一起舍不得却又不得不说

四、阅读体验:像在深夜,和“另一个自己”翻旧相册

我是缩在飘窗上读的这本书。窗外的月光洒在书桌上,书里的文字却比月光更暖——看到林小满整理围巾时,我想起自己分手时,把前任送的玩偶塞进箱子最底层,却在某个深夜翻出来,发现玩偶肚子里塞着张纸条:希望你永远开心;看到陈叙塞车票时,我突然鼻酸——我和前男友分手前,他也曾在便利店给我买过热粥,说以后要是想我了,就来这家店,我请你

最戳我的是林小满在书末写的话:我们总以为再见结束,后来才懂——‘再见开始:开始更认真地生活,开始更勇敢地爱,开始更珍惜每一个当下那天晚上,我翻出手机里的旧照片(和闺蜜的合照、和家人的年夜饭、和前任的毕业照),突然觉得那些被我嫌麻烦的回忆,比未完成的计划更珍贵——它们是我活过的证据,是我值得被爱的证明。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跨越时代的“离别启示录”

《再见,吾爱》的生命力,在于它用小说的外壳,装下了当代人最迫切的需求:

​​文学界的情感范本​​:《人民日报》文化版评价:苏晚用最细腻的笔触,写出了最深刻的成长哲学’——真正的成熟,不是学会告别,是在告别里学会珍惜

​​大众的心灵解药​​:豆瓣热门短评:我刚和谈了五年的男友分手,读这本书时哭了——原来分开不是失败,是我们都要去更好的地方”“作为一个总怕离别的人,终于有人告诉我:珍惜现在的每一分钟,就是对再见最好的回应。’”

​​社会的情感镜子​​:在快节奏恋爱”“异地恋”“分手焦虑成为热词的当下,这本书像一面镜子。学者李银河说:它不否定爱情,却提醒我们——真正的长久,藏在认真对待每一次相处的细节里。林小满和陈叙的告别,其实是每个普通人对的最后一次温柔学习

六、个人意义:它让我学会“在离别里,活成自己的光”

读这本书前,我总觉得离别失去;读完后才懂,离别获得”——它让我们更清楚自己要什么,更懂得如何去爱,更珍惜此刻的陪伴

上周我和闺蜜因为工作调动要分开,我翻到林小满的话:真正的再见,是我会带着你的祝福,好好生活那天晚上,我约闺蜜吃了顿火锅,她说:我怕以后见不到你了。我笑着说:不会的——我们会像书里说的,在不同的城市,过着相似的日子,偶尔想起对方,就觉得自己从未离开

最后,分享两句让我反复回味的苏晚式箴言

离别不是句号,是省略号’——后面的故事,由我们自己写。

最珍贵的永远,不在不分开,在分开后,依然能想起彼此的好

如果你问我这本书值不值得读?我会说:它可能不会让你立刻摆脱离别,但一定会让你更懂如何与自己和解。毕竟,我们谁不是自己人生里的林小满?只不过,我们的离别,可能藏在一次说出口的分手里,一场没说出口的告别中,或者一次想更珍惜彼此的冲动里——而这本书,会帮你轻轻推开那扇门,看见藏在离别背后的,最真实的、鲜活的、值得被爱的自己

“《再见,吾爱》:在离别的褶皱里,我们终于读懂“珍惜”的重量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富爸爸穷爸爸》:颠覆认知的财富启蒙课,让钱为你打工的“反套路指南” | 爱阅读

《富爸爸穷爸爸》:颠覆认知的财富启蒙课,让钱为你打工的“反套路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富爸爸穷爸爸》是美国投资家罗伯特·清崎的经典财商启蒙著作,1997年首版即引发全球财富教育革命,2024年推出“30周年纪念版”,全书256页,定价59元。这本书以清崎与两位“爸爸”(生父为“穷...

《皇袍加身》:当龙袍裹住血肉,我终于看清了权力的“温度” | 爱阅读

《皇袍加身》:当龙袍裹住血肉,我终于看清了权力的“温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龙袍”解剖权力与人性的“古代生存启示录” 《皇袍加身》是青年作家“锦瑟”2024年推出的历史权谋小说,以架空王朝“大胤”为背景,聚焦从市井乞儿到权倾朝野的“魏九郎”的“上位之路”。他本是汴梁城街头卖糖人的小乞丐...

《货币万能》:18世纪经济预言家的现代回响 | 爱阅读

《货币万能》:18世纪经济预言家的现代回响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数学武装的货币宣言 《货币万能》是英国经济学家雅各布·范德林特1734年完成的经济学著作,1987年由商务印书馆首次中文出版,王兆基译,收录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全书以"货币数量论"为核心,提出"商品价格与货币流通量成正比"...

《记忆萦回:布鲁姆文学回忆录》:一场与文学巨匠的灵魂对话 | 爱阅读

《记忆萦回:布鲁姆文学回忆录》:一场与文学巨匠的灵魂对话   一、书籍基本信息:文学泰斗的临终绝唱 2024年8月,中信出版社推出哈罗德·布鲁姆生前最后一部著作《记忆萦回:布鲁姆文学回忆录》。这位被誉为“西方传统中最具原创性的文学批评家”,在90岁高龄时,用700余页的厚重文本,将一生阅读体验...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在“忙碌漩涡”里,找到“人生定盘星” | 爱阅读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在“忙碌漩涡”里,找到“人生定盘星” 一、书籍基本信息:管理圈的“清醒剂”,普通人的“效率指南”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是美国企业家加里·凯勒(Gary Keller)与管理顾问杰伊·帕帕森(Jay Papasan)2013年合著的“反内耗指南”,被《纽约时报》《福布斯...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在欲望的迷宫里寻找出口 | 爱阅读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在欲望的迷宫里寻找出口 一、书籍基本信息:撕开表象世界的哲学手术刀 叔本华的这部哲学巨著像一把锋利的冰锥,1818年首次出版便刺穿了康德哲学的华丽帷幕。这位柏林大学教授用德语写就的"痛苦宣言",将西方哲学从理性主义的温床拽进意志的深渊,被尼采称为"欧洲精神的地震仪",...

《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读罢两册“文学地图”,方懂中国故事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读罢两册“文学地图”,方懂中国故事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文学考古学家”的“古今勘探手册” 若要给《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中国文学史的‘双筒望远镜’”——左筒对准“小说”,右筒聚焦“汉代文学”...

《中性》:在性别迷宫与家族秘史中,触摸真实的自己 | 爱阅读

《中性》:在性别迷宫与家族秘史中,触摸真实的自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普利策奖得主杰夫·欧文的史诗级小说《中性》(2002)以“性别转换者”卡利俄佩的视角,讲述其从出生时的生理男性到自我认同为女性的蜕变,同时揭开家族跨越世纪的“性别秘密”。作品获“普利策小说奖”,被《纽约时...

《主啊,我是玛格丽特》:在青春期的迷雾里,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 | 爱阅读

《主啊,我是玛格丽特》:在青春期的迷雾里,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美国作家朱迪丝·葛兰创作的《主啊,我是玛格丽特》(1960),被誉为“青春期圣经”,首版即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后入选《纽约时报》“20世纪百部最佳英语小说”。书中以12岁女孩玛格丽特的视角,坦诚...

《祝你逃跑愉快》:舒国治的“生活逃逸指南”,教你在忙碌里找回“呼吸感” | 爱阅读

《祝你逃跑愉快》:舒国治的“生活逃逸指南”,教你在忙碌里找回“呼吸感” 去年深秋读这本书时,我正被“996”的疲惫和“必须优秀”的焦虑压得喘不过气——凌晨两点改完最后一版方案,盯着窗外零星的灯光,突然想起书架上那本舒国治的《祝你逃跑愉快》。翻开它,像是推开了一扇木格窗:没有说教的口号,没有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