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这位alpha身残志坚》:当金属义肢叩响战场,我们终于读懂了“强者”的形状 | 爱阅读

3周前 (09-17)读一读18

《这位alpha身残志坚》:当金属义肢叩响战场,我们终于读懂了强者的形状

上周三深夜,我在加班后的地铁上翻开《这位alpha身残志坚》,车厢摇晃的灯光里,主角顾砚的金属义肢在月台上投出细长的影子——像把未出鞘的剑,又像株倔强的梧桐。等合上书页时,地铁刚好到站,我摸了摸发烫的眼眶——原来最震撼的不是alpha的强大,是残缺的身体里,藏着比健全更滚烫的灵魂

一、基本信息:从ABO小众到破圈爆款,一本用“残缺”重写强者定义的先锋之作

《这位alpha身残志坚》是作家时宴创作的ABO题材双男主小说,2023年起在晋江文学城连载,2024年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推出实体书。这部被读者称为ABO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小说,上市首月销量突破50万册,豆瓣评分稳定在8.8,更被改编为热血竞技剧(腾讯视频独播,开播一周播放量破1.5亿)。有编辑透露,初稿因alpha残疾设定不符合主流被要求修改人设,最终却凭借用残缺写力量的独特视角,成为2024年最受关注的反套路神作

二、内容:义肢是铠甲,也是勋章,每个细节都在说“残缺不是弱点”

主角顾砚是联盟最年轻的S级alpha,却因一场意外失去右腿,只能靠金属义肢行走。他的日常是:清晨用义肢支撑着做一百个俯卧撑,汗水顺着机械关节的缝隙滴在地板上;训练时被队友调侃瘸子也配当队长,他却笑着把义肢的防滑垫磨得更亮;执行任务时,他用义肢卡住敌人的武器,反手将对方按在地上——那副金属骨架,在他手里比健全人的手臂更灵活。

书中最让我鼻酸的,是旧伤复发的细节:顾砚在模拟战中过度使用义肢,机械关节发出刺耳的摩擦声,右膝的旧疤被撕裂,鲜血渗出来,染红了义肢的银色外壳。他却咬着牙完成战术配合,直到任务结束才瘫坐在地上。队友递来止痛药时,他盯着自己缠着绷带的腿笑:你看,这疤痕像不像朵花?是我和义肢一起种的。

没有狗血的逆袭打脸,没有强行圆满的健全崇拜,有的只是这些藏在细节里的真实”——顾砚会因为义肢卡进石缝急得冒汗,会在下雨天偷偷给义肢的关节上油,会在深夜对着镜子练习自然的走路姿势;他也会在队友受伤时,用义肢背起对方跑向医疗舱,像背起当年的自己。

而最戳我的,是顾砚与另一位alpha沈砚的双向救赎:一个是被命运折断翅膀却依然想飞的战士,一个是因健全而被规训的天才。他们会因为顾砚的义肢被嘲笑吵架,也会在暴雨夜躲在训练室,沈砚突然摸出块巧克力:吃吧,我偷了教官的——你上次说,巧克力比止痛药甜。顾砚舔了舔嘴角的糖渣,突然想起十二岁时,母亲把他抱上轮椅说:阿砚的腿断了,但心不能断。

三、写作特点:用“金属”织就热血网,把“残缺”写成最锋利的勋章

时宴的文字有种冷钢般的炽热:写顾砚的义肢,不用笨重”“碍事,而是写金属关节转动时发出轻响,像老式钟表的齿轮,每一声都在说我还能走’”;写他的孤独,不用无人理解”“内心空洞,而是写他站在训练场的围栏边,看其他alpha奔跑跳跃,义肢在地面投下细长的影子——那影子比他的身体还长,却始终追不上风

最妙的是他对双线叙事的把控:一条线是顾砚与义肢和解的成长日常,另一条线是联盟与敌国的星际战争,两条线像两根缠绕的钢索,偶尔碰撞时迸溅出的火花,比任何战斗场面都刺眼。比如顾砚在模拟战中首次使用义肢锁喉战术,敌方alpha嘲讽他瘸子的把戏,他却笑着扣紧关节:这把锁,是用我摔碎的三副义肢铸的。后来敌方情报部查出,顾砚的义肢里藏着妻子临终前塞的婚戒——金属外壳下,是最柔软的牵挂。

而顾砚的成长更绝:他从用义肢证明自己用义肢保护战友,再到最后站在颁奖台上,举着残缺的右腿说这不是弱点,是我的勋章”——这种撕掉标签的过程,像极了我们每个人对抗缺陷的真实路径:先是否定,然后挣扎,最后骄傲地说我就是我

四、阅读体验:像摸着一块带温度的金属,疼到心疼,暖到流泪

我是裹着羽绒服在零下的深夜读这本书的。读到顾砚旧伤复发那章,地铁的空调突然吹得人发冷——我捧着书缩在座位上,想起自己去年膝盖受伤时,抱怨为什么是我的样子。

合上书的那晚,我翻出抽屉里的护膝——那是我运动时总嫌麻烦的东西,现在却觉得它像顾砚的义肢,是保护而非束缚。我给妈妈发了条消息:妈,明天陪我去康复中心吧,我想试试新的义肢。她秒回:好,妈把你爸的老军靴擦干净了,就放在玄关。

凌晨一点,我刷到朋友圈,同事发了张健身照,配文:今天深蹲破了纪录!我评论:其实,慢一点也没关系。她秒回:你最近怎么了?我没说话,只是把《这位alpha身残志坚》的封面翻到她能看见的位置——上面印着:身体的缺口,是灵魂的入口。

那一刻,我突然懂了书里的真相:所谓强者,从来不是没有残缺,是带着残缺依然向前;所谓勇敢,也不是假装健全,是承认脆弱,却依然选择战斗

五、评价与影响力:它不是“爽文”,是面照见“残缺与力量”的镜子

《这位alpha身残志坚》的热度远超文学圈。有读者在豆瓣留言:以为是ABO爽文,结果是催泪弹,哭湿了三包纸巾;有残障人士博主分析:顾砚的义肢是所有残障者的隐喻——我们总被看作不完整,却忘了不完整才是最真实的完整。

剧集播出后,#这位alpha身残志坚#话题阅读量破8亿,粉丝们整理残缺力量清单,画顾砚沈砚训练日常图;多地残联把这本书列为残障人士心理建设推荐读物”——不是因为它反套路,是因为它教会我们:身体的残缺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自己不完美

2024年,《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将这本书评为年度最具思想深度的ABO文学。评委说:它用残缺的外壳,包裹了最珍贵的人性哲学——在这个崇尚完美的时代里,不完美才是我们最珍贵的勋章。

六、它对我意味着什么?

这本书出版时,我正陷在健全优越感的误区里。我总觉得残障人士需要同情,于是路过轮椅时总会加快脚步,看到义肢时会下意识别开眼——直到读到顾砚说的:我的义肢不是用来博同情的,是用来踢碎偏见的。

现在的我,会在地铁上主动给行动不便的老人让座,会在健身房里教新手使用辅助器械,甚至会在朋友抱怨腿粗时说:你的腿能支撑你走这么远,已经很厉害了。因为我终于明白:残缺从来不是缺陷,是生命独特的印记强者也不是没有弱点,是带着弱点依然热爱生活

最后想分享书里最戳我的两句话:

他说,我的义肢是金属做的,但我的心是热的;

我说,原来最硬的不是金属,

是带着缺口依然向前的,

鲜活的灵魂。

或许这就是《这位alpha身残志坚》最动人的地方——它没有教我们如何变健全,却教会我们:

要相信,

身体的缺口里,

藏着最珍贵的力量;

要勇敢,

带着残缺继续走,

你会发现——

原来,

最耀眼的光芒,

从来都不是来自完美

而是来自不完美的坚持

“《这位alpha身残志坚》:当金属义肢叩响战场,我们终于读懂了“强者”的形状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海洋帝国》:地中海霸权争夺背后的文明碰撞与海洋密码 | 爱阅读

《海洋帝国》:地中海霸权争夺背后的文明碰撞与海洋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 本次评述的《海洋帝国》,是英国历史学家罗杰・克劳利“地中海史诗三部曲”的第二部(另两部为《1453》《财富之城》),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系列引进出版,堪称“地中海史研究的‘叙事典范’”。作者深耕地中海文明史数十年...

《活着》:于苦难深渊中窥见生命本真 | 爱阅读

《活着》:于苦难深渊中窥见生命本真 一、书籍基本信息 (一)作者:余华,中国当代文学界极具影响力的作家,其作品以冷峻的笔触剖析人性,《活着》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自问世以来便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 (二)创作背景:这部作品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彼时社会正经历着剧烈的变革,人们在时代的浪潮中面临着诸...

《吉檀迦利》:在灯芯与星光的对话中,触摸永恒的神性褶皱 | 爱阅读

《吉檀迦利》:在灯芯与星光的对话中,触摸永恒的神性褶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东方哲思的“诺奖诗典” 泰戈尔1913年凭借《吉檀迦利》成为首位亚洲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这部由103首散文诗组成的“献给神的诗”,以“采果人”“旅人”等意象为载体,构建起对生命、自然与神性的终极叩问。诗集融合印度《奥义书》...

《极简主义》:在物质过剩时代找回生活掌控感 | 爱阅读

《极简主义》:在物质过剩时代找回生活掌控感 一、书籍基本信息:极简生活的操作手册 约书亚·贝克尔用200页、12万字的篇幅,将极简主义从哲学概念转化为可执行的生活方案。全书像一本"反消费主义指南",前脚还在拆解"宜家效应"(人们为组装家具投入情感),后脚就给出"30天扔掉50件物品"的实操挑战...

《最后的沉思》:柏格森用生命哲学,给科学时代的一封“温柔情书” | 爱阅读

《最后的沉思》:柏格森用生命哲学,给科学时代的一封“温柔情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哲学家晚年的“生命独白” 《最后的沉思》是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911年出版的哲学随笔集,正值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前四年。这部不足200页的“小书”,并非体系庞大的学术专著,而是柏格...

《中国哲学史》:在千年智慧长河中打捞当代生活的“解药” | 爱阅读

《中国哲学史》:在千年智慧长河中打捞当代生活的“解药”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会呼吸”的哲学通史 《中国哲学史》由当代哲学大家冯友兰先生撰写,初版于1934年,历经多次修订,2023年最新版由商务印书馆推出。这本书颠覆了传统哲学史“编年体+学派简介”的刻板写法,以“问题意识”为经线、“思...

《重构契丹早期史》:在草原的褶皱里,拼出被误读的千年文明 | 爱阅读

《重构契丹早期史》:在草原的褶皱里,拼出被误读的千年文明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重构契丹早期史》是历史学者苗润博2024年推出的学术力作,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像一把考古刷,轻轻拂去契丹早期历史的“神话迷雾”——通过分析墓志铭、壁画、突厥文碑刻等“非传统史料”,重新定义了“何为契...

《重生算什么》:在时间裂缝里打捞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 爱阅读

《重生算什么》:在时间裂缝里打捞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一、书籍基本信息:当“社畜”撞上“重生外挂” 《重生算什么》是晋江文学城签约作者禾早于2013年创作的都市重生轻喜剧,全文48.6万字,2015年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实体书,累计销量突破5万册。故事以“职场社畜”孟真真意外重生回大学时代为起点,...

《追寻良治:中国与世界的三千年》:在历史长河中打捞“治理密码”的智性冒险 | 爱阅读

《追寻良治:中国与世界的三千年》:在历史长河中打捞“治理密码”的智性冒险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跨界通识”的破壁之作 《追寻良治:中国与世界的三千年》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黄张凯教授撰写,2023年12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为一本通识类著作,它脱胎于黄教授为本科生开设的热门...

《自然》:一本照见科学灵魂与人类命运的镜子 | 爱阅读

《自然》:一本照见科学灵魂与人类命运的镜子 一、当1869年的伦敦雾霭照进2025年的实验室 翻开这本创刊156年的科学圣经,就像打开了一台穿越时空的显微镜——1896年伦琴发现X射线的手稿墨迹未干,1953年克里克与沃森的DNA双螺旋模型还在纸上旋转,2022年中国科大团队用量子计算机模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