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资治通鉴》:一部能让人读懂历史与人性的“时空宝典” | 爱阅读

3周前 (09-17)读一读10

《资治通鉴》:一部能让人读懂历史与人性的时空宝典

一、书籍基本信息

《资治通鉴》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耗时19年编撰完成,全书共294卷,约300万字,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跨越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最初是为宋神宗提供治国参考而编著,资治即帮助治理国家,通鉴则是贯通古今的借鉴,后来成为中国史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编年体通史,与《史记》并称为史学双璧

二、书籍内容

这本书不像普通历史书那样只堆砌史料,而是以时间为脉络,把分散在不同史料中的重大事件、人物言行、制度变革串联起来,让读者能清晰看到历史发展的逻辑。比如写安史之乱,它不仅记录战乱爆发的时间、过程,还会追溯唐玄宗后期的政策失误、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甚至提及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让读者明白这场战乱不是偶然发生的。同时,书中还收录了大量君臣对话、奏疏,这些内容不仅能反映当时的政治思想,还能让读者看到古人是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三、写作特点

首先,《资治通鉴》的编年体写法非常严谨,司马光为了确保时间线的准确,查阅了大量史料,还专门编写了《通鉴考异》来考证史料的真伪,比如对于同一事件在不同史料中的不同记载,他会详细分析差异原因,然后选择最可信的说法,这种严谨的态度让这本书成为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依据。其次,书中的评论很有特色,司马光会在关键历史节点写下臣光曰,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的看法,这些评论不是空泛的议论,而是结合历史事实,从治国、修身、处世等角度提出见解,比如在评价秦始皇统一六国时,他既肯定了统一的历史意义,也批判了秦始皇的暴政,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另外,这本书的语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文字简洁流畅,不像有些古籍那样晦涩难懂,比如描写赤壁之战时,用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这样生动的文字,让读者仿佛能亲眼看到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

四、阅读体验

刚开始读《资治通鉴》时,我以为会是枯燥的史料罗列,可翻开几页就被吸引住了。比如读到荆轲刺秦王这段,书中不仅详细描写了荆轲出发前的准备、在秦国朝堂上的表现,还刻画了秦王嬴政的惊慌、群臣的混乱,那种紧张的氛围仿佛能透过文字传递出来,让我忍不住一口气读完。而且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原来如此的顿悟,比如之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汉朝会出现外戚专权,读了书中对汉朝初期制度、后宫制度的记载后,才明白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皇权结构的漏洞。不过,这本书篇幅较长,需要耐心慢慢读,我通常会每天读一两卷,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查阅注释,虽然花的时间多,但每次读完都觉得收获满满,就像在和古代的智者对话,能从他们的经历中学到很多东西。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

从个人角度来说,《资治通鉴》对我影响很大。之前我看问题总是只看表面,比如看到一些社会事件时,只会跟着舆论发表看法,可读完这本书后,我学会了像司马光那样追溯事件的根源、分析背后的逻辑。有一次,公司遇到一个项目难题,大家争论不休,我想起书中记载的商鞅变法中,商鞅为了推行新法,先从解决小问题入手,逐步打破旧势力的阻碍,于是我借鉴这个思路,提出先从小环节调整,最后成功推动了项目进展。读完这本书后,我也变得更沉稳了,遇到困难时,会想起历史上那些经历挫折却依然坚持的人物,比如苏轼多次被贬却始终乐观豁达,这让我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

从社会评价来看,《资治通鉴》自问世以来就受到高度认可。宋神宗读完后评价它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认为这本书对治理国家有很大帮助;清代史学家王鸣盛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把它列为学者必读书目;现代历史学家翦伯赞也称赞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其规模之宏大,体例之完善,内容之丰富,都是前所未有的。而且这本书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中国,还传播到了日本、韩国等国家,成为这些国家研究中国历史、学习治国经验的重要书籍。

在当下社会,《资治通鉴》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在很多人都面临着职场竞争、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而书中记载的古人处世智慧、管理经验,能给我们带来启发。比如书中记载的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冯谖为孟尝君焚券市义,看似损失了钱财,却为孟尝君赢得了民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长远的眼光比眼前的利益更重要,这对我们处理职场关系、经营事业都很有帮助。同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人容易被碎片化信息误导,而《资治通鉴》能让我们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这句话不仅点明了《资治通鉴》的价值,也提醒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更好地面对当下的生活。如果你也想提升自己的认知、学会用更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那么《资治通鉴》绝对值得一读,相信你读完后,会和我一样被它的魅力所吸引。

“《资治通鉴》:一部能让人读懂历史与人性的“时空宝典”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海洋》:一本用浪花写就的“蓝色警报”与生命史诗 | 爱阅读

《海洋》:一本用浪花写就的“蓝色警报”与生命史诗 去年夏天,我在三亚潜水时,亲眼看见一片珊瑚礁像被抽干了颜色的画卷——原本斑斓的鱼群消失不见,只剩下灰白的珊瑚枝桠在海水中摇曳。上岸后,我盯着手机里拍的照片发愣,突然想起刚读完的《海洋》——书里有句话像根细针,狠狠扎进我心里:“​​我们总以为海洋...

《汉书窥管》:一把打开“史家绝唱”暗室的青铜钥匙 | 爱阅读

《汉书窥管》:一把打开“史家绝唱”暗室的青铜钥匙 最近重读《汉书》,总想起杨树达先生在《窥管》里写的那句话:“班固著史,如织锦绣,经纬交错处必有伏笔;后人读史,若持窥管,方能照见经纬间的针脚。”作为被陈垣、余嘉锡等大家反复推荐的“《汉书》研究第一书”,这本由近代国学大师杨树达耗时二十余年写成的...

《忽必烈的挑战》:在马蹄与账本间重构的欧亚帝国启示录 | 爱阅读

《忽必烈的挑战》:在马蹄与账本间重构的欧亚帝国启示录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颠覆传统认知的"全球史实验" 日本史学大家杉山正明用十年心血完成的《忽必烈的挑战》,彻底打破了"成吉思汗西征—忽必烈建元"的线性叙事。全书以"跨文明网络构建者"的视角,将忽必烈定位为13世纪欧亚大陆的"首席架构师"。书...

《活出生命的意义》:在集中营的废墟里,找到“人之所以为人”的答案 | 爱阅读

《活出生命的意义》:在集中营的废墟里,找到“人之所以为人”的答案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不是“心灵鸡汤”,是“人性黑暗中的光” 《活出生命的意义》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的经典著作,1946年出版后横扫欧美,被《纽约时报》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100本书”,全球销量超3000...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不是乔布斯神话录,是普通人也能学的“把热爱落地”指南 | 爱阅读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不是乔布斯神话录,是普通人也能学的“把热爱落地”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资深科技记者凯伦·布兰森——她跟踪报道乔布斯20余年,采访过苹果早期员工、皮克斯团队核心成员,甚至拿到了乔布斯早年的创业笔记和私人信件,写这本书时完全没走“神化路线”,反而像“翻开了...

《基督教并不神秘》:在理性的祭坛上执火把的托兰德,用逻辑拆解信仰的迷雾 | 爱阅读

《基督教并不神秘》:在理性的祭坛上执火把的托兰德,用逻辑拆解信仰的迷雾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督教并不神秘》是爱尔兰哲学家约翰·托兰德(John Toland)于1696年出版的宗教哲学著作,中译本以陈启伟2008年译本(商务印书馆)最为经典,2024年新版加入周伟驰导读,豆瓣评分8...

《极高明而道中庸:经济学读书札记》:在理性与烟火气之间,搭一座通向生活的桥 | 爱阅读

《极高明而道中庸:经济学读书札记》:在理性与烟火气之间,搭一座通向生活的桥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经济学散文诗”的跨界实验 《极高明而道中庸:经济学读书札记》是学者李想(化名)2024年出版的经济学随笔集,由中信出版社推出。与常见的“经济学教科书”或“政策分析报告”不同,这本书用“札记”...

《极速应对》:当金融海啸来袭时,他们如何按下“暂停键”? | 爱阅读

《极速应对》:当金融海啸来袭时,他们如何按下“暂停键”?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危机应对者写的操作手册” 2023年末,中信出版社推出了一本重磅经济著作——《极速应对:美国应对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背后的逻辑》。这本书的作者阵容堪称“金融界复仇者联盟”: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最终的江湖之十涯》:在末日与重生间,解码江湖的终极生存法则 | 爱阅读

《最终的江湖之十涯》:在末日与重生间,解码江湖的终极生存法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末日江湖的生态启示录 《最终的江湖之十涯》是网络作家十涯客于2025年在晋江文学城连载的"武侠+生态寓言"跨界小说,全文约78万字。小说以"江湖末日倒计时"为核心设定,将传统武侠与生态学理论融合,构建了"十种江湖生...

《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在时空褶皱里重构人类决策的DNA | 爱阅读

《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在时空褶皱里重构人类决策的DNA 一、书籍基本信息:历史哲学的"思想手术刀" 本书由剑桥大学历史哲学教授理查德·埃文斯撰写,2019年首版即获沃尔夫森历史奖,2023年修订版新增了作者对AI历史预测的反思。全书45万字,以"思想史-行动史-记忆史"为三维框架,通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