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其后》:在创伤与记忆的裂隙中重寻生命韧性 | 爱阅读

3周前 (09-17)读一读11

《其后》:在创伤与记忆的裂隙中重寻生命韧性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其后》是台湾作家赖香吟201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由印刻文学生活杂志出版,202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再版。全书以幸存者叙事为轴,通过五月这一虚构角色与作者真实经历的交织,构建起关于创伤记忆、性别认同与生命重构的哲学文本。其核心价值不在于提供答案,而在于揭示幸存者如何与记忆共处的生存智慧——正如书中所写:如今,我航过那个郁闷的赤道无风带了吗?我即将出发去哪里?抑或,我从何处归来?这种对后创伤时代的诘问,恰是现代人面对心理困境的镜像。

二、内容亮点与写作特色

赖香吟以碎片化叙事破解传统自传体窠臼。全书通过活动中心”“”“消息等章节碎片,将五月的性别认同之旅与作者的写作困境并置,形成双重叙事视角。例如,五月作为同志朋友,其性别探索既是个体挣扎,亦是时代缩影;而作者写不出小说的创作焦虑,则暗喻知识分子在资本浪潮中的精神困局。更妙的是,书中嵌套的代后记生手的天真为题,将虚构与真实边界模糊化——当赖香吟写下这并非关于五月,而是关于我自己时,读者已陷入记忆的迷宫。这种小说中的小说结构,让文本成为承载多重意义的容器。

三、阅读体验与个人共鸣

读《其后》如品陈年黄酒,初尝清淡,后劲绵长。最触动我的是椅子一章中,主人公在深夜书房与五月的隔空对话——那些被折叠的时光,在字里行间悄然展开,像老式电影的慢镜头,让人鼻酸。我曾在某个失眠夜重读其后之一篇,忽然理解作者所言写作是场与记忆的搏斗:我们既想留住美好,又怕被回忆反噬。这本书让我在朋友经历性别困惑时,不再急于给答案,而是学会陪伴式倾听”——这恰是赖香吟笔下不完美的善意的实践。

四、社会评价与时代意义

该书豆瓣评分9.2,被选入台湾中学教材,余光中称其用错误写正确的散文典范,龙应台则指出在审丑泛滥的时代,这种审美洁癖尤为珍贵。在性别议题成为社会热点的今天,《其后》的价值愈发凸显:它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展现在创伤中寻找出口的多种可能。例如书中父亲们章,三代人对幸福的定义差异,恰与当下原生家庭讨论形成对话;而篇中关于写作认同的探讨,更与躺平”“内卷时代的创作焦虑共振。

五、金句分享与时代回响

很多坏事人人都想去做,做了的是坏人,没去做的就是好人”——这句写在作者日记扉页的话,道尽人性复杂。而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则成为离散者最凝练的独白。在AI拟像盛行的今天,《其后》的智慧愈发清晰:真正的治愈不是忘记创伤,而是带着创伤继续生长。正如书末那句与孤寂同在,细看它的模样”——这恰是每个时代幸存者的必修课。

合上书页,窗外的雨丝与书中的潮湿记忆重叠。我忽然想起赖香吟在后记中的话:我们争执,终致谅解,了悟彼此并没有太大的冲突。这或许就是《其后》最动人的地方:它不教我们如何成为完美的人,而是教我们如何在不完美的记忆中,找到继续前行的勇气。这,正是后疫情时代最稀缺的生存哲学

“《其后》:在创伤与记忆的裂隙中重寻生命韧性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管理学》:在乐高积木与咖啡渍的交响中,解码组织生存的艺术 | 爱阅读

《管理学》:在乐高积木与咖啡渍的交响中,解码组织生存的艺术 一、书籍基本信息:管理学的“瑞士军刀” 罗宾斯《管理学》第15版以“情境-战略-执行”三螺旋模型重构经典框架,将泰勒的科学管理与数字时代的敏捷方法熔于一炉。全书通过星巴克门店运营、特斯拉生产流水线等200+真实案例,构建起从战略规划到...

《诡秘之主》:在雾都的迷雾里,读懂“人性如何在混沌中发光” | 爱阅读

《诡秘之主》:在雾都的迷雾里,读懂“人性如何在混沌中发光” 一、基本信息:网文界的“克苏鲁史诗”与乌贼的“神秘王国” 《诡秘之主》是起点中文网现象级作家“爱潜水的乌贼”(原名袁野)2018年连载的玄幻小说,全书超400万字,以19世纪蒸汽朋克风格的“鲁恩王国”为背景,融合克苏鲁神话、神秘学、蒸...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破解汉语密码的语法圣经与思维革命 | 爱阅读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破解汉语密码的语法圣经与思维革命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学术讲义到语法研究"圣经"的传奇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是语言学家吕叔湘基于多年研究成果撰写的汉语语法理论著作,1979年由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2005年推出修订版。全书系统构建汉语语法分析框架,提出"小句中枢说""句法...

《会饮篇》:一场古希腊“爱欲沙龙”里,藏着所有成年人该懂的恋爱哲学 | 爱阅读

《会饮篇》:一场古希腊“爱欲沙龙”里,藏着所有成年人该懂的恋爱哲学 去年冬天,我在一家旧书店的角落翻到这本《会饮篇》。深绿色封皮上印着古希腊宴饮场景的线描,翻开第一页,仿佛推开了一扇青铜门——暖炉的火星噼啪作响,葡萄酒的香气混着男人们的笑声涌出来,七个人围坐在榻上,从“谁最懂爱”吵到“爱到底是...

《基度山伯爵》:当复仇的宝藏凿穿命运的牢笼 | 爱阅读

《基度山伯爵》:当复仇的宝藏凿穿命运的牢笼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法国作家大仲马1844年创作的《基度山伯爵》,以拿破仑"百日王朝"为背景,讲述水手邓蒂斯遭人诬陷入狱十四年,化身"基度山伯爵"完成惊天复仇的传奇故事。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用一柄"复仇的镐头",凿开了命运的铁壁——当世界把...

《最后的诊断》:当1959年的手术刀剖开2025年的医疗困局 | 爱阅读

《最后的诊断》:当1959年的手术刀剖开2025年的医疗困局 一、病理科的显微镜:如何用一场误诊撬动医疗体系的神经 翻开这部被称作"行业小说教科书"的作品,就像打开了一台穿越66年的医疗CT机——1959年加拿大三郡医院的手术灯下,皮尔逊医生用颤抖的手签下误诊报告;2025年,我们在刷到"医患...

《最后一课》:一盏照见“文化根脉”的“教室烛火” | 爱阅读

《最后一课》:一盏照见“文化根脉”的“教室烛火”​ 一、书籍基本信息:短篇小说的“精神原子弹”与“文化纪念碑”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阿尔丰斯·都德(Alphonse Daudet)的经典短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收录于《星期一故事集》),以1870年普法战争后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普鲁士占领为...

《最能促进人类幸福的财富分配原理的研究》:19世纪的“幸福经济学”,如何教我们用财富点亮生活? | 爱阅读

《最能促进人类幸福的财富分配原理的研究》:19世纪的“幸福经济学”,如何教我们用财富点亮生活?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威廉·汤普逊”与维多利亚时代伦敦街景的《最能促进人类幸福的财富分配原理的研究》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富豪捐赠10亿美元做慈善”的新闻发呆。19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功利主义经济学家威...

《中国乡约制度》:一本藏着传统乡村“相处密码”的活化石手册 | 爱阅读

《中国乡约制度》:一本藏着传统乡村“相处密码”的活化石手册 拿到《中国乡约制度》时,我正坐在老家的晒谷场上。蝉鸣裹着稻穗的清香钻进书页,封面上那句“中国乡村的秩序,不在官府的文书里,而在乡约的诵读声中”像一根细针,“叮”地挑开了我对“乡村”的刻板印象——原来那些“鸡毛蒜皮”的乡邻往来,早被古人...

《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黑死病与大航海之间的“经济变奏曲”,如何解码现代欧洲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黑死病与大航海之间的“经济变奏曲”,如何解码现代欧洲的“基因密码”?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汤普逊”与中世纪欧洲商队骆驼商队的《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跨国公司宣布全球供应链重组”的新闻发呆。20世纪中叶的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史学家查尔斯·汤普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