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厌女》:—上野千鹤子用手术刀解剖“厌女”基因 | 爱阅读

3周前 (09-17)读一读13

《厌女》:上野千鹤子用手术刀解剖厌女基因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本书由日本社会学泰斗上野千鹤子撰写,上海三联书店2025年3月引进出版,系女性主义三部曲之首。全书以厌女症为切口,揭示男性将女性视为性对象+女性将男性视为成功标杆的双重异化逻辑。其核心价值在于为读者提供一面性别意识显微镜”——当你在职场被问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在家庭中听闻女孩学理科吃力时,能瞬间识破这些话语背后的厌女基因链。

二、内容亮点:用生活切片解剖厌女光谱

书中拒绝空泛理论,以厕所标语、相亲市场、职场性别歧视等生活切片构建认知网络:

圣女贱女的分裂剧场:日本圣女形象(如贞洁烈女)与贱女标签(如陪酒女)如何共存于同一社会,形成女性价值两极分化的陷阱。例如,母亲教导女儿别学那个穿短裙的,实则是将厌女内化为自我规训

男性厌女的隐秘逻辑:书中揭露男性通过否定女性能力维持特权,比如女司机偏见本质是恐惧女性占据驾驶座威胁男性权威。最戳心细节是——当男性说女人情绪化不适合领导,实则是拒绝承认女性同样具备理性能力。

代际传递的厌女基因:祖母辈生男孩光荣的执念、母亲辈嫁得好才算成功的规训,如何像DNA般复制厌女思维。书中母亲教女儿擦口红,却禁止她学数学的细节,比任何说教都尖锐。

三、写作特点:学术刀锋与市井智慧的交响

上野千鹤子采用学术侦探笔法,将福柯的权力理论、拉康的镜像理论融入生活案例。她写厌女时,用像空气般无形却致命的毒的比喻,让抽象概念可视化;写女性觉醒时,用撕碎厌女剧本,重写人生代码的科技隐喻,形成学术严谨+大众易懂的独特质感。这种学术流行化写法,让本书成为性别议题的破圈神器

四、阅读体验:在刺痛中触摸清醒的勇气

初读像吞下带刺的玫瑰——前半部分会被原来我也曾不自觉厌女的自我审视刺痛,后半部分却会被打破厌女循环的智慧点燃希望。当读到女性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的金句时,你会突然理解:所谓独立女性不是与男性竞争,而是拒绝被厌女规则定义。这种刺痛-清醒-重生的螺旋体验,让书成为照见性别偏见的镜子。合上书时,你会突然拥有识破厌女话术的第三只眼。

五、评价与影响力:从学术到全民性别启蒙

该书入选《纽约时报》年度非虚构图书,获评改变日本社会的十本书,豆瓣评分9.2。评论界盛赞其用手术刀解剖性别社会:在#MeToo运动、职场性别歧视频发的当下,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平等不是要求女性更努力,而是拆解厌女的结构性枷锁。更戳中社会热点的是,书中厌女是男性特权,也是女性枷锁的论断,与双减政策破除性别刻板印象的浪潮形成强烈共鸣,成为讨论如何构建性别平等社会的核心文本。

六、个人意义:在别人的故事里照见自己的觉醒

作为曾因女生理科差偏见而自我怀疑的读者,我在母亲教女儿擦口红却禁止学数学的细节中看见自己的倒影——那些年被规训的温柔,原是厌女的糖衣。书中不要做圣女,也不要做贱女,要做完整的人的金句,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自我定义的认知。它让我明白,所谓觉醒,不是与偏见对抗,而是拒绝被定义。

金句分享:

厌女症不是男性独有的,它深植于整个社会的文化基因中,女性同样可能是施害者或受害者。

我们需要的不是成为完美的女性,而是成为完整的人’——拥有选择权,而非被选择。

当你在深夜翻开这本书,或许会为那些被戳穿的日常偏见皱眉,但更会在合上书时,对如何与性别偏见共处多一份清醒与勇气。这,正是《厌女》值得被阅读、被铭记的终极理由——它让我们在刺痛中觉醒,在觉醒中重获定义自我的权利。

“《厌女》:—上野千鹤子用手术刀解剖“厌女”基因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海狼》:当1904年的捕鲸船撞上2025年的“职场丛林” | 爱阅读

《海狼》:当1904年的捕鲸船撞上2025年的“职场丛林” 一、当杰克·伦敦的暴风雨撞上Z世代的"内卷海" 翻开这部被称作"海洋版《野性呼唤》"的冒险小说,就像打开了一台穿越时空的生存测谎仪——1904年北太平洋的"幽灵号"捕鲸船上,亨甫莱在暴风雨与强权间挣扎;2025年,我们在刷到"大厂裁员...

《河湾》:当河湾凝固成琥珀,我们都在历史的褶皱里迷路 | 爱阅读

《河湾》:当河湾凝固成琥珀,我们都在历史的褶皱里迷路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写给所有时代流浪者的精神肖像” 《河湾》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于197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以非洲中部一条虚构的河流“赞比西河”为背景,讲述了印度裔商人萨林姆在殖民时代结束后,在河湾小镇经营商店,见证传统部落...

《华氏451度》:当火焰舔舐书页,我们终于看清思想的重量 | 爱阅读

《华氏451度》:当火焰舔舐书页,我们终于看清思想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反乌托邦的“思想警钟” 《华氏451度》是美国作家雷·布拉德伯里的反乌托邦经典,1953年出版后轰动全球,被《时代周刊》评为“百大英语小说”,被译成40多种语言,销量超5000万册。中文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2019...

《活着活着就老了》:在时光的褶皱里,打捞生命的真谛 | 爱阅读

《活着活着就老了》:在时光的褶皱里,打捞生命的真谛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写给“中年叛逆者”的生存指南 《活着活着就老了》是冯唐2010年初版、2023年修订的随笔集,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全书分五卷,以“那些书”“那些人”“那些事儿”“那些地儿”为经纬,串联起93篇杂文。冯唐以医学博士...

《吉檀迦利》:泰戈尔用诗篇架起的东方哲学与人类精神的永恒对话 | 爱阅读

《吉檀迦利》:泰戈尔用诗篇架起的东方哲学与人类精神的永恒对话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印度圣殿到诺贝尔奖台的诗性革命 《吉檀迦利》是印度诗人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910年创作的抒情诗集,1912年由英国伦敦印度协会首次出版英文版,1913年泰戈尔凭借此书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全书以"献...

《极简主义》:用减法撬动人生重量的生活革命 | 爱阅读

《极简主义》:用减法撬动人生重量的生活革命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美国车间到全球的生活实验 《极简主义》是美国两位前企业高管乔舒亚·菲尔茨和瑞安·尼科迪默斯合著的"反消费主义宣言"。2011年首版即引发轰动,中文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于2017年引进,书中记录了两位作者从年薪六位数却深陷债务危机,到...

《祖国在危急中》:在梁启超的呐喊里触摸近代中国的觉醒基因 | 爱阅读

《祖国在危急中》:在梁启超的呐喊里触摸近代中国的觉醒基因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唤醒的民族觉醒宣言 作为梁启超1916年发表的政论著作,《祖国在危急中》以"国亡则民无类"为核心命题,构建了近代中国民族复兴的启蒙框架。1923年中华书局首次出版,202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近代中国政治文献丛书"...

《醉眼看金庸》:以醉眼观江湖,以真性情解武侠密码 | 爱阅读

《醉眼看金庸》:以醉眼观江湖,以真性情解武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非典型”的金庸研究指南 《醉眼看金庸》是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金庸研究重磅炸弹”,作者孔庆东(北大醉侠)与蒋泥联手,用329页的篇幅,将金庸15部武侠小说的“灵魂切片”摆上学术解剖台。它既不是传统文学评...

《洲风雷转》:在乱世棋局里,读懂英雄与信念的重量 | 爱阅读

《洲风雷转》:在乱世棋局里,读懂英雄与信念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由历史小说作家沈砚辞于2025年8月出版,聚焦南宋末年“宋元对峙”的乱世背景,属于“历史权谋类小说”,全书480页,封面设计自带“史诗感”——深褐色底色上,用墨色线条勾勒出残破的城郭与飘摇的战旗,战旗旁隐约可见一行小字“...

《祝福》:一篇用“沉默的刀”剖开旧中国女性血泪的“灵魂解剖书” | 爱阅读

《祝福》:一篇用“沉默的刀”剖开旧中国女性血泪的“灵魂解剖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百年前的“女性悲剧预言”,至今仍在叩击人心的文学丰碑 《祝福》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首篇,写于1924年,首次发表于《东方杂志》。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封建礼教”的标志性作品,它以浙江绍兴鲁镇为背景,用不足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