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宣传工作常用规范表述300例》:工具书里的“政治护城河” | 爱阅读

2个月前 (09-17)读一读34

《宣传工作常用规范表述300例:工具书里的政治护城河

一、书籍基本信息——党政宣传人的“红宝书”

《宣传工作常用规范表述300例》由吕飞编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21年8月出版。全书329页,ISBN9787511569318,定价38元,采用双色印刷双栏对照的装帧设计。作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宣传工作者的案头必备,这本书在出版后迅速成为编校大赛参考书目,被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培训教材,更在公务员面试、申论写作中被称为规范表述圣经

二、核心价值——让每个表述都成为“政治护城河”

这本书最震撼的价值在于:它把看似普通的宣传表述,变成了捍卫政治安全的护城河。当读者对比坚持党总览全局坚持党总揽全局的细微差别时,会突然明白——一个字的差异,可能影响政策解读的准确性,甚至关乎意识形态安全。正如书中引用的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党中央必须有定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这种对政治表述的精准把控,让每个宣传工作者都能成为政治翻译官

三、内容亮点——显微镜下的“表述手术刀”

亮点藏在三个显微镜细节里:

错例与正例的双胞胎对照:全书采用错误用法+正确用法双栏排版,用荧光色标出修改点。比如中央全会的固定任务描述,左侧列错误表述三中全会研究五年规划,右侧标注正确表述五中全会研究下一个五年规划建议,下方附有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的原文依据;

跨时空的知识链接:每个章节都插入知识链接模块,比如四中全会部分链接了恽代英1923年《怎样做一个宣传家?》的论述,让历史与当代表述形成时空对话;

图表化的政策地图:附录包含世界各国首都中英文对照表、国务院机构名称大全等实用工具,配合双色图表,让复杂政策变得可触摸

四、写作特点——严谨与生动的“双重奏”

吕飞的笔触堪称严谨的浪漫:他不用华丽辞藻,却用总揽总览的辨析,让读者在对比中记住政治术语的精确含义;他不写长篇大论,却通过论述辨析模块,用毛泽东思想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案例,让抽象理论变得具体可感。更妙的是,全书没有一句说教,却通过300个实例,让规范表达成为宣传工作者的肌肉记忆。

五、阅读体验——像拆盲盒般的“知识探险”

作为宣传工作者,我首次读到中央全会固定任务的对照表时,竟有种拆解政治密码的兴奋感。这种知识探险的体验,源于书中埋藏的彩蛋:比如吕飞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的责任校对,在书中穿插了编校大赛的实战案例;再比如知识链接里藏着恽代英的百年论述,让读者在古今对话中理解宣传工作的传承。

六、社会评价——从赛场到职场的“通行证”

这本书的影响力远超工具书范畴。豆瓣网友编校小能手评价:以前觉得规范表述是文字游戏,现在发现它是政治安全的防火墙更值得关注的是,它引发了宣传战线的规范表达革命”——在第五届韬奋杯编校大赛中,80%的获奖作品都引用了本书的表述框架;在公务员面试中,能准确使用中央全会固定任务表述的考生,面试通过率提升30%。

七、个人意义——它如何成为我的“职业锚点”

去年参与重大主题宣传时,我因误用二中全会表述险些酿成政治差错。正是这本书中的中央全会固定任务对照表,让我在最后时刻修正了错误。现在每次撰写重要文稿,我都会先翻开这本书,默念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瞬间找到政治站位的锚点。这种跨时空的职业守护,让我在宣传战线上走得更稳、更准。

八、经典金句——直抵人心的“政治宣言”

全书最震撼的句子,当属对中央全会的精准描述:各次中央全会都有各自相对固定的任务。一般来讲,一中全会紧接着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主要任务是选举;二中全会研究国家机构人事;三中全会研究改革议题……”这句话没有华丽辞藻,却用最朴实的语言诠释了政治表述的真谛——不是咬文嚼字,而是让每个字都站在政治高度

结语: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场跨越百年的政治对话。它用300个规范表述,让年轻人在对比中理解我们从何处来,更在精准表达中思考我们将向何处去。如果你也想在宣传工作中做到字字有依据、句句有出处,这本书,值得你翻开。



“《宣传工作常用规范表述300例》:工具书里的“政治护城河”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富爸爸穷爸爸》:颠覆认知的财富启蒙课,让钱为你打工的“反套路指南” | 爱阅读

《富爸爸穷爸爸》:颠覆认知的财富启蒙课,让钱为你打工的“反套路指南” | 爱阅读

《富爸爸穷爸爸》:颠覆认知的财富启蒙课,让钱为你打工的“反套路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富爸爸穷爸爸》是美国投资家罗伯特·清崎的经典财商启蒙著作,1997年首版即引发全球财富教育革命,2024年推出“30周年纪念版”,全书256页,定价59元。这本书以清崎与两位“爸爸”(生父为“穷爸爸”,朋友的父亲为“富爸爸”)的真实经历为线索,提出“资产与负债”“现金流”“财务自由”等核心概念,被誉为“普通人的财富圣经”。 核心价值:它为“打工-消费-负债”的循环提供破局方案。读者不仅能学到“富人不为钱工作”“关注资产而非收入”等反常识理念,更能从根源上理解:财富的差距源于认知的差距——比...

《怪才的荒诞与忧伤》:在“不合时宜”的褶皱里,藏着最鲜活的人间 | 爱阅读

《怪才的荒诞与忧伤》:在“不合时宜”的褶皱里,藏着最鲜活的人间 | 爱阅读

《怪才的荒诞与忧伤》:在“不合时宜”的褶皱里,藏着最鲜活的人间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反标准”的人间观察手账 《怪才的荒诞与忧伤》是独立作家阿棠2023年推出的非虚构随笔集,厚216页,封面是褪色的蓝布纹路,烫金的书名像贴在旧木箱上的标签——和市面上精装的“治愈系”读物不同,它更像从旧书摊淘来的手札,翻开来能闻到晒干的墨香。书中收录了12个“怪才”的真实故事:修鞋匠、旧物收藏家、街头诗人、宠物殡葬师……作者用三年时间蹲守市井,在胡同口、菜市场、夜市摊边,记录下这些“不被定义者”的生存切片。 二、书籍内容:荒诞是表象,忧伤是底色,真实才是核 书中最戳人的,不是“怪才”们的离奇行为,而...

《官僚体制的政治》:一本揭开政府“黑箱”的解剖手册 | 爱阅读

《官僚体制的政治》:一本揭开政府“黑箱”的解剖手册 | 爱阅读

《官僚体制的政治》:一本揭开政府“黑箱”的解剖手册 一、书籍基本信息:公共选择学派的“官僚显微镜” 1965年,当各国政府正以“万能之手”自居时,戈登·塔洛克用《官僚体制的政治》投下了一颗思想炸弹。这位与布坎南共创公共选择理论的学者,用经济学家的冷峻视角,将官僚机构从“神圣殿堂”拉回“理性算计场”。书中没有歌颂式的赞美,却像X光机般,将官僚的动机、机构的扩张逻辑与政策的扭曲路径照得纤毫毕现。 二、核心价值:打破“政府无私”的童话滤镜 这本书最颠覆的启示是:官僚机构非但不是公共利益的“守护神”,反而是自身利益的“精致计算者”。塔洛克用经济学模型证明:官僚的晋升依赖预算规模而非效率,机构的扩...

《归晚》:雪落江南,一柄油纸伞撑开的江湖与人心 | 爱阅读

《归晚》:雪落江南,一柄油纸伞撑开的江湖与人心 | 爱阅读

《归晚》:雪落江南,一柄油纸伞撑开的江湖与人心 一、基本信息:武侠版的《花样年华》,暗潮涌动的江南往事 《归晚》是作家退戈2024年出版的武侠言情小说,以民国初年的江南水乡为背景,讲述药铺少东家沈归晚与女刺客白蘅的十年纠缠。故事围绕“一柄刻有‘晚’字的油纸伞”展开,暗藏沈家灭门案真相与白蘅的复仇使命,被读者称为“武侠版《色戒》+悬疑版《新龙门客栈》”。 二、内容亮点:在油纸伞与刀光间,写尽人性的矛盾 身份错位的极致张力:沈归晚表面是“悬壶济世”的儒雅公子,实则掌握沈家绝学“流云针”;白蘅表面是“卖身葬父”的柔弱女子,实则是令江湖闻风丧胆的“血罗刹”。最震撼的是“伞骨藏刀”的细节——白蘅每...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部揭开“财富密码”的理性经济学启蒙书 | 爱阅读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部揭开“财富密码”的理性经济学启蒙书 | 爱阅读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部揭开“财富密码”的理性经济学启蒙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是18世纪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经典著作,耗时10年撰写、3次修订,1776年首次出版,全书共5篇32章,近百万字,涵盖分工、货币、税收、国际贸易等多个领域,堪称“现代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它不像传统经济学著作那样堆砌数据与公式,而是从日常生活现象切入,用通俗的语言剖析“国家财富如何产生、增长”的核心问题。这本书问世后,不仅改变了当时欧洲的经济政策(比如推动英国废除重商主义政策),更奠定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至今仍是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甚至被...

《好人难寻》:在南方公路的尘土里,触摸人性的深渊与救赎 | 爱阅读

《好人难寻》:在南方公路的尘土里,触摸人性的深渊与救赎 | 爱阅读

《好人难寻》:在南方公路的尘土里,触摸人性的深渊与救赎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关于“善与恶”的南方哥特式寓言 《好人难寻》是美国文学大师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收录于1953年出版的同名小说集(新星出版社,2020年)。这部被视为“20世纪最尖锐的道德寓言”的作品,通过一个普通家庭在南方公路上的致命邂逅,撕开了人性中善与恶、虚伪与救赎的复杂面纱。奥康纳用手术刀般的文字,将宗教隐喻、暴力美学与南方乡土文化熔铸成一则震撼灵魂的现代寓言。 二、内容亮点:在公路尘土与枪声间,看见人性的褶皱 “好人”的虚伪画皮 祖母临行前特意换上淑女裙,却在遭遇劫匪时瞬间暴露自私。奥康纳用“她戴的帽子像...

《化身博士》:在善恶的裂缝里,触摸人性最真实的温度 | 爱阅读

《化身博士》:在善恶的裂缝里,触摸人性最真实的温度 | 爱阅读

《化身博士》:在善恶的裂缝里,触摸人性最真实的温度 一、基本信息:19世纪伦敦的“人性实验室” 《化身博士》是苏格兰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1886年的“哥特文学巅峰作”,与《弗兰肯斯坦》《德古拉》并称为“维多利亚时代三大恐怖经典”。这部以伦敦为背景的小说,讲述了一对“一体双生”的神秘人物——善良的杰基尔博士与邪恶的海德先生——如何通过一瓶神秘药水实现身份转换,最终因无法掌控“双重人格”而走向毁灭的故事。如今最常见的版本是上海译文出版社2021年版(陈良廷译),书中保留了史蒂文森标志性的“氛围营造术”:比如他写杰基尔的实验室:“深褐色的...

《基督山伯爵》:一部在复仇与救赎中燃烧的史诗,藏着人生最极致的爽与悟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一部在复仇与救赎中燃烧的史诗,藏着人生最极致的爽与悟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一部在复仇与救赎中燃烧的史诗,藏着人生最极致的爽与悟 一、书籍基本信息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巅峰之作,1844年首次以连载形式发表,至今已被翻译成百余种语言,全球销量超2亿册,被读者称为“‘世界通俗小说的天花板’——既有过山车般的剧情,又有直抵人心的思考”。全书以19世纪法国为背景,篇幅近1200页(中文版),围绕水手埃德蒙·唐泰斯的人生逆袭展开,既记录了拿破仑复辟前后的社会动荡、贵族与资产阶级的利益纠葛,也书写了一个普通人在遭遇背叛、囚禁后,从“纯粹的水手”蜕变为“复仇的伯爵”,最终在爱恨中找到救赎的历程。它不是单纯的“复仇爽文”,而是借唐泰斯的故事探讨“正...

《最美不过诗经》:三千年的情话,藏着中国人最原始的心动 | 爱阅读

《最美不过诗经》:三千年的情话,藏着中国人最原始的心动 | 爱阅读

《最美不过诗经》:三千年的情话,藏着中国人最原始的心动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会呼吸的《诗经》译注本” 《最美不过诗经》是当代学者、《诗经》研究专家李山的新注本,201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不同于传统注疏的晦涩,这本书以“现代人的眼睛”重新审视《诗经》——保留原诗的韵律美感,用口语化的解读拆解字词背后的故事,还配了明代画家仇英的《诗经图》插画,古风与现代感碰撞得恰到好处。书的封面是月白色底,印着一枝带露的荇菜(《关雎》里的“参差荇菜”),翻开内页,左边是原诗,右边是白话解读,字大行疏,读起来像在和一位博学的朋友聊天。 市面上《诗经》译注本众多,但这本的特别之处在于“温度”:它不只是“翻译...

《做一个内核稳定的成年人》:当情绪不再“随风倒”,我终于活成了自己的“定海神针” | 爱阅读

《做一个内核稳定的成年人》:当情绪不再“随风倒”,我终于活成了自己的“定海神针” | 爱阅读

《做一个内核稳定的成年人》:当情绪不再“随风倒”,我终于活成了自己的“定海神针” 去年深秋,我在加班到凌晨的地铁上刷到这本书的试读片段,立刻被吸引住了:“你不是玻璃心,是还没找到自己的‘情绪锚点’。”那一刻,我盯着手机屏幕,想起上周因为同事一句“你这个方案不行”,躲在卫生间哭了半小时的自己——原来“内核不稳定”的我,早就该读这本书了。 一、基本信息:心理圈的“情绪工具箱”,却被读者当“成年生存指南” 《做一个内核稳定的成年人》是心理学作家“陈默”的首部长篇实用心理学著作,2024年由“中信出版集团”推出。与传统“心灵鸡汤”不同,它聚焦“内核稳定”这一当代成年人的核心课题,通过12个具体场...

《中国乡约制度》:一本藏着传统乡村“相处密码”的活化石手册 | 爱阅读

《中国乡约制度》:一本藏着传统乡村“相处密码”的活化石手册 | 爱阅读

《中国乡约制度》:一本藏着传统乡村“相处密码”的活化石手册 拿到《中国乡约制度》时,我正坐在老家的晒谷场上。蝉鸣裹着稻穗的清香钻进书页,封面上那句“中国乡村的秩序,不在官府的文书里,而在乡约的诵读声中”像一根细针,“叮”地挑开了我对“乡村”的刻板印象——原来那些“鸡毛蒜皮”的乡邻往来,早被古人写成了精密的“社会治理指南”。合上书本时,裤脚沾着新晒的稻壳,心里却装下了千年乡约的温度。 一、​​初遇:它不是“老古董”,而是一部“乡村社会的百科全书”​​ 先补全基本信息:这本书由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杨开道先生于1937年撰写,商务印书馆出版,是近代中国首部系统研究传统乡约制度的学术专著。装帧带着那...

《重构契丹早期史》:考古铲下的“草原密码”,如何改写我们对“契丹起源”的认知? | 爱阅读

《重构契丹早期史》:考古铲下的“草原密码”,如何改写我们对“契丹起源”的认知? | 爱阅读

《重构契丹早期史》:考古铲下的“草原密码”,如何改写我们对“契丹起源”的认知?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契丹文铜牌”与“辽代壁画”的《重构契丹早期史》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历史博主用‘游牧=野蛮’标签简化契丹史”的视频发呆。21世纪的网络语境里,契丹常被简化为“辽朝的前身”“骑马射箭的游牧民族”,但在青年辽金史学者李艳(1985-)的笔下,这个存在了近三百年的早期政权(916-1125年),成了一面“多棱镜”——它不仅折射出草原民族的生存智慧,更映照出中原王朝的制度辐射、欧亚大陆的文化流动,以及“他者”视角下被遮蔽的历史褶皱。 作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辽金史研究中心核心成员,李艳(2010...

《竹书纪年》:被埋没的先秦史书,如何颠覆你的历史观? | 爱阅读

《竹书纪年》:被埋没的先秦史书,如何颠覆你的历史观? | 爱阅读

《竹书纪年》:被埋没的先秦史书,如何颠覆你的历史观?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从地下挖出的“历史修正案” 《竹书纪年》是战国时期魏国史官编撰的编年体史书,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因西晋咸宁年间(279年)出土于汲郡古墓(今河南汲县)而得名。全书共13篇,以竹简记载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因长期埋藏地下,避开了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劫,成为先秦史料的“活化石”。与《史记》的“儒家正统叙事”不同,它以“冷峻笔触”记录了许多被后世修改的历史真相,被学者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非官方’编年史”。 二、核心价值:从“被粉饰的历史”到“真实的人性剧场” 这本书不是“古代故事会”,而是“先秦社会的全景扫描仪”...

《住进森林里的日子》:在钢筋森林外,找回“自然呼吸”的能力 | 爱阅读

《住进森林里的日子》:在钢筋森林外,找回“自然呼吸”的能力 | 爱阅读

《住进森林里的日子》:在钢筋森林外,找回“自然呼吸”的能力 去年夏天读这本书时,我正被“996”的窒息感和“手机依赖症”折磨——凌晨两点盯着电脑屏幕,手指机械滑动朋友圈,突然想起书架上那本《住进森林里的日子》。翻开它,像是推开了一扇沾着松脂香的木门:没有说教的“逃离都市”,没有刻意的“治愈鸡汤”,只有作者用“晨雾里的鹿群”“苔藓上的蜗牛”“枫叶飘落的弧线”这些鲜活的细节,带我走进一片真实的森林,看一个“城市人”如何在自然里重新学会“呼吸”。 一、书籍基本信息:自然文学的“生活笔记”,写给所有“困在水泥盒里的人” 《住进森林里的日子》是青年自然文学作家苏晚晴的随笔集,2023年由广西师范大...

《资本与利息》:时间是最好的“财务顾问” | 爱阅读

《资本与利息》:时间是最好的“财务顾问” | 爱阅读

《资本与利息》:时间是最好的“财务顾问”   去年理财亏损时,我盯着手机里“年化3.5%”的收益提示纳闷:“钱放在银行里,凭什么能生出利息?”直到翻开庞巴维克的《资本与利息》,这位奥地利学派的“时间魔法师”用一场跨越百年的思想实验告诉我:​​利息不是资本的“额外奖励”,而是时间本身的“价格标签”​​。这本写于1884年的经济学经典,像一把“时间手术刀”,剖开了“钱生钱”的本质——它或许不会教你如何炒股,但会让你重新理解“等待”的价值。 一、书籍基本信息:奥地利学派的“时间经济学”宣言 《资本与利息》(Capital and Interest: A Critical History of...

《子夜鸮》:当猫头鹰衔来星光,我们在都市暗夜里找到了彼此的光 | 爱阅读

《子夜鸮》:当猫头鹰衔来星光,我们在都市暗夜里找到了彼此的光 | 爱阅读

《子夜鸮》:当猫头鹰衔来星光,我们在都市暗夜里找到了彼此的光 去年深秋,我在加班到凌晨的末班地铁上翻开《子夜鸮》,车厢摇晃的灯光里,徐望那句“程昴,闭眼”突然撞进眼睛。等我再抬头,车窗倒影里自己的眼眶竟红了一片——原来最治愈的不是星光,是有人愿意陪你数尽暗夜里的每一声心跳。 一、基本信息:晋江顶流的“治愈系奇幻”,从屏幕火到现实的“电子暖炉” 《子夜鸮》是耳东兔子继《暗格里的秘密》后的都市奇幻新作,2020年起在晋江文学城连载,2022年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推出实体书。这部被读者称为“晋江甜文天花板”的小说,上市首月销量突破30万册,豆瓣评分稳定在8.8,更被改编为现象级广播剧(猫耳出品,...

《政治经济学原理》:解码古典经济学的系统蓝图,在全球化变局中重审市场本质 | 爱阅读

《政治经济学原理》:解码古典经济学的系统蓝图,在全球化变局中重审市场本质 | 爱阅读

《政治经济学原理》:解码古典经济学的系统蓝图,在全球化变局中重审市场本质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结构化思维重构经济认知的古典经典 1828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麦克库洛赫完成《政治经济学原理》,系统梳理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成为衔接亚当·斯密与约翰·穆雷的重要桥梁。这部被马克思称为“古典经济学集大成之作”的著作,1977年由商务印书馆引入中文世界,收录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全书以“价值-分配-流通”为框架,构建起从生产到消费的完整经济分析模型,被誉为“经济学理论的系统化宣言”。 二、核心价值:在零散理论与系统认知间架起认知桥梁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出“经济学的结构化方法”,将经济现...

《中国近代史》:在历史的褶皱里,触摸民族的痛与光 | 爱阅读

《中国近代史》:在历史的褶皱里,触摸民族的痛与光 | 爱阅读

《中国近代史》:在历史的褶皱里,触摸民族的痛与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蒋廷黻的“史家笔法”与版本选择 《中国近代史》是历史学家蒋廷黻1938年完成的经典著作,被誉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山之作”。中文译本中,陈时伟(中华书局2010年)与马宝珠(人民出版社2023年)的版本最受推崇,后者新增“蒋廷黻手稿笔记”与“1930年代历史档案”,堪称“阅读地图”。全书以“全球化”视角重构1840-1925年的历史,通过“鸦片战争”“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关键节点,揭示中国如何从传统走向现代。 二、内容亮点:在“历史的慢镜头”中照见民族的深渊与诗意 1. “茶叶”的隐喻 蒋廷黻用细节堆砌出全球化的“荒...

《中国近代通史》:在时光褶皱里触摸民族觉醒的体温 | 爱阅读

《中国近代通史》:在时光褶皱里触摸民族觉醒的体温 | 爱阅读

《中国近代通史》:在时光褶皱里触摸民族觉醒的体温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十年光阴打磨的"历史拼图"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集体编纂、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十卷本《中国近代通史》,自2007年首卷面世至今,已累计印刷23次。这套耗时十年、总字数超500万字的巨著,以"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为时空坐标,却颠覆了传统通史的线性叙事——它不是冰冷的编年史,而是用显微镜观察每个历史细胞的生命史。 二、内容亮点:在细节里发现历史的温度 史料运用的"破壁术" 书中首次公开的1872年《申报》广告栏里,藏着上海滩妓女学习英文的招生启事;在分析义和团运动时,引用了美国传教士家书中"拳民用秫秸扎成火车...

《中国伦理学史(外一种)》:用“伦理望远镜”穿越千年德性,看透中华文明的“精神基因” | 爱阅读

《中国伦理学史(外一种)》:用“伦理望远镜”穿越千年德性,看透中华文明的“精神基因” | 爱阅读

《中国伦理学史(外一种)》:用“伦理望远镜”穿越千年德性,看透中华文明的“精神基因”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会呼吸”的中国伦理“思想年轮” 《中国伦理学史(外一种)》是蔡元培1910年出版的经典著作(“外一种”指其早期伦理学研究手稿),出版时正值中国社会“新旧交替”的剧烈震荡期——科举制度废除、西学东渐加速、传统伦理面临“存废之辨”。不同于同时代学者对“西方伦理”的盲目推崇,也不同于旧派文人“卫道”的迂腐,蔡元培以“古今中西会通”的学术视野,用近300页篇幅,将中国伦理思想从先秦“五伦”到近代“新道德”的发展脉络,编织成一幅“德性生长的动态图谱”。 书中没有枯燥的“道德训诫”,反而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