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我喜欢你的信息素》:当橙花香气漫过心尖,我读懂了“气味”最隐秘的“情感密码” | 爱阅读

3周前 (09-16)读一读20

《我喜欢你的信息素》:当橙花香气漫过心尖,我读懂了气味最隐秘的情感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嗅觉浪漫的“情感显微镜”,2024年现象级治愈黑马

《我喜欢你的信息素》是95后作家晚星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磨铁图书感官叙事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诗意——浅粉色背景中,几缕橙花香气凝成半透明的丝带(丝带里藏着细小的分子结构,像被放大的情感密码),配文用手写体写着你以为喜欢心跳加速?其实,它是我闻到了你灵魂的味道’”。全书23万字,以26岁花店店员苏棠的气味日记’”为核心,通过离婚女士的橙花”“独居老人的茉莉”“自闭症男孩的雪松等12个嗅觉故事,上市首月销量突破25万册,豆瓣评分7.8,被读者称为2024年最治愈的嗅觉浪漫书

二、书籍内容:当“气味”撞进“人间烟火”,每种芬芳都是灵魂的“无声告白”

故事的起点藏在春末的花店里:26岁的苏棠(白衬衫袖口沾着橙花汁,发间别着朵半开的茉莉,是今早帮张奶奶插的)正踮脚整理花架(风掠过窗台,带起一缕雪松香——是隔壁工地的小林,他又来买花了)。她刚给离婚的林女士包好一束橙花(花瓣上还沾着晨露,像她昨天哭红的眼眶),就听见门口的风铃响:老板,我要那束茉莉。”——而那束茉莉,是独居的周爷爷每周三雷打不动的订单,花茎上系着的蓝丝带,和他二十年前给亡妻系的,颜色分毫不差。

这不是传统的爱情小说,而是《我喜欢你的信息素》的嗅觉现场。书中以苏棠的气味手账为核心叙事,用橙花的酸甜”“茉莉的清苦”“雪松的冷冽串联起气味情感双向共鸣

​​气味的灵魂指纹​​:苏棠的第一个嗅觉故事是离婚女士的橙花林女士说我闻到橙花,就想起他第一次给我买花的味道’——那是他们刚结婚时,他在花店打工,用攒了三个月的钱买的);第二个是独居老人的茉莉周爷爷的茉莉总沾着洗衣粉味,他说阿芳生前最爱洗衣服,这味道像她的手’”);最戳心的是自闭症男孩的雪松小远把雪松枝塞进苏棠手里,指甲缝里全是松脂,他说这是爸爸的味道,他走后,我就闻不到别的了’——而苏棠知道,小远的爸爸,是三年前救火牺牲的消防员);

​​嗅觉的情感课题​​:苏棠在橙花与离婚里学会了气味是未说出口的怀念’”林女士把橙花插在离婚证旁,说我不是舍不得他,是舍不得那个,会为我买花的自己’”);在茉莉与孤独里懂得了气味是跨越时间的陪伴’”周爷爷走后,苏棠在他枕头下发现本旧日记,最后一页写着阿芳,今天的茉莉,和二十年前一样香’”);在雪松与离别里终于明白:气味不是记忆的碎片,是灵魂的接力棒’——有人用它传递爱,有人用它延续爱,而我们要做的,是接住它,再传下去

​​最野的治愈答案​​:书中最让人鼻酸的,是苏棠在结语里写的:我以为喜欢我要抓住你,其实是我愿记住你’——记住你身上的橙花味,记住你袖口的洗衣粉味,记住你发间的雪松味。因为这些气味,会替你活在我的呼吸里,活成我生命的一部分。

三、写作特点:用“橙花的酸甜”写活情感的“嗅觉语法”

晚星的文字有种把嗅觉写成散文诗的细腻。他拒绝直白抒情的套路,只专注于气味的颗粒度情感的共鸣度:苏棠的花店玻璃上蒙着层薄雾,是清晨插花时溅的水珠,像极了林女士的眼泪;橙花的香气前调是青柠的酸,中调是蜂蜜的甜,尾调是阳光晒过的暖——和她第一次遇见他时,他身上味道一模一样);茉莉的花瓣边缘泛着浅黄,是被周爷爷反复摩挲过的,像极了阿芳织毛衣时,被竹针戳出的小洞);甚至雪松的松脂黏在指缝里,凉丝丝的,像小远爸爸最后一次抱他时,安全帽上的汗)。

更绝的是叙事节奏。前半部分像一部花店慢电影,苏棠的专注(插花时,她会先闻每朵花的气味,再决定怎么搭配)、她的触动(给小远包雪松枝时,他的手指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背,像片雪花落在手心里)、她的顿悟(整理周爷爷的旧日记时,她突然想起奶奶临终前说小棠,气味是会走路的,它会替你去见你想见的人’”)都带着股真实的温暖;中段渐入人心,通过橙花”“茉莉”“雪松等支线,慢慢揭开气味情感的真相——它不是玄学的浪漫,是科学验证的气味记忆,是灵魂的无声语言’”;结尾则像一场嗅觉的和解仪式,没有轰轰烈烈的告白的爽文,只有苏棠坐在花店门口(夕阳透过玻璃洒在花架上,把每朵花的香气都染成金色),轻声说:原来,最珍贵的喜欢,不是占有,是记住’——记住你身上的味道,记住你存在过,记住你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四、阅读体验:像蹲在花店的木台阶上,听气味说“我懂你”

读这本书的过程,像端着一杯温热的蜂蜜柚子茶,坐在苏棠的花店木台阶上”——橙花的酸甜混着晨露的清,像极了初恋时的心跳)、茉莉的清苦带着洗衣粉的香,像极了奶奶手洗的旧衬衫)、雪松的冷冽裹着松脂的黏,像极了爸爸安全帽上的汗);环境音(风铃的轻响,花剪的咔嚓声,隔壁工地的电钻声)、白衬衫的触感袖口的橙花汁,像踩在自己揉皱的回忆上)、甚至蜂蜜柚子茶的甜味混着橙花的酸,像极了生活的滋味)。晚星的语言有股旧日记的真实:他写情感不是电影里的海誓山盟,是林女士抚摸橙花瓣时,指尖的颤抖;写陪伴不是惊天动地的承诺,是周爷爷每周三准时出现的蓝丝带;甚至写离别也不是撕心裂肺的痛,是小远把雪松枝塞进苏棠手里时,说的那句替我闻闻春天’”。这些细节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气味情感的秘密通道——原来《我喜欢你的信息素》从不是关于气味的小说,是关于所有用心感知的人,如何用气味,把爱活成永恒的小说

最让我意外的是它的反套路。没有主角逆袭的爽文模板,没有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绝对结论,甚至连答案都带着温暖的真实——苏棠没和任何人确定关系她还是花店店员,但学会了用气味记住每一个顾客’”);林女士没复婚她把橙花插在窗台,说闻到它,我就知道,曾经有个人,很爱我’”);周爷爷没复活但苏棠知道,他的茉莉香,会替他陪着阿芳,在另一个世界,继续开花)。

合上书时,我盯着封面上那缕橙花香气发了很久呆,突然想起上周和奶奶的视频——我因为她总忘关煤气而着急(我觉得她老了,记不住事了’”),现在我突然懂了:《我喜欢你的信息素》里的每个气味故事,都是时光派来的信使’”;每个被记住的瞬间,都是奶奶在说小棠,别着急,我用气味,替你记着所有’”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给“情感快餐症”的一剂“嗅觉解药”

秒回消息”“即时满足”“情感速食成为热词的今天,《我喜欢你的信息素》像一场精准的情感祛魅。它击中了当代人的集体困境:我们总说要表达爱,却忘了爱藏在细节里;我们总说要记住重要的人,却忘了记住他们的气味,比记住生日更重要;我们总说要活在当下,却忘了当下的气味,会成为未来的回忆。豆瓣书评区有一条高赞留言:以前觉得喜欢说出来,现在才懂,喜欢闻得到’——闻到你身上的橙花味,就知道,你是我生命里,最特别的存在。这种共鸣让它迅速破圈,不仅被列为年度治愈文学必读书单,还被香水品牌推荐为情感营销灵感书”——有读者说:读完这本书,我给妈妈买了瓶她最爱的茉莉香水,她说小棠,这味道,和我年轻时给你织毛衣的味道,一模一样。’”

作家李娟在推荐语中写道:这不是一本简单的爱情小说,而是用橙花的酸甜’‘茉莉的清苦’‘雪松的冷冽这些最鲜活的气味,写给所有用心感知的人的情书。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喜欢,不是我要抓住你,是我愿记住你;所谓情感,也不是惊天动地的承诺,是藏在气味里的,细水长流的陪伴

六、它对我意味着什么:原来“爱”是“用气味,把对方活成自己的呼吸”

读这本书时,我正处于情感麻木期”——作为加班族,我总因为没时间而忽略家人(我觉得等我有空了,再陪他们’”),总觉得他们不会在意妈妈的唠叨,爸爸的沉默,都像背景音)。直到看到苏棠在周爷爷的茉莉里写的话:你以为陪伴陪他们说话?不,陪伴记住他们身上的气味’——记住妈妈煮的粥香,记住爸爸的烟草味,记住奶奶织毛衣时的毛线味。因为这些气味,会替他们活在你的呼吸里,活成你生命的一部分。突然哭了——原来从不是刻意的付出,是用心记住对方的每一个细节;原来自己也不是孤独的行者,是有很多人,用他们的气味,替你活着

现在的我,会在加班时,给妈妈发消息:今天路过超市,给你买了袋你爱吃的糯米糍,热乎的。她回:小棠,你最近怎么这么贴心?’”);会在爸爸抽烟时,凑过去闻他的外套(爸,你身上的烟草味,和小时候一样’”);甚至在奶奶织毛衣时,坐在她旁边(闻着她身上的毛线味,说奶奶,你织的毛衣,比去年更暖了’”)。

书里那句气味是灵魂的指纹,每一次呼吸,都是与另一个灵魂的轻触,成了我手机屏保。

周末整理书架时,我又翻到《我喜欢你的信息素》。书角有点卷,是被我反复摩挲的痕迹。窗外的风里飘来橙花香,我突然想起书里的一个场景:苏棠坐在花店门口(夕阳透过玻璃洒在花架上,把每朵花的香气都染成金色),对着空气说:原来,你都在——那些被记住的气味,那些被收藏的瞬间,都在告诉我:别担心,我会替你,活成你的呼吸。’”

原来最珍贵的情感智慧,从来不是说多美的话,是用气味,记住对方的每一个瞬间;最动人的嗅觉故事,也不是有多浪漫,是在每一次闻到的瞬间,找回了自己被爱的温度’”

“《我喜欢你的信息素》:当橙花香气漫过心尖,我读懂了“气味”最隐秘的“情感密码”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富兰克林经济论文选集》:殖民地经济家的实用智慧与当代启示 | 爱阅读

《富兰克林经济论文选集》:殖民地经济家的实用智慧与当代启示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时光打磨的实用经济学圣经 《富兰克林经济论文选集》是美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1750-1790年间经济论文的合集,1983年由商务印书馆纳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刘大明、刘大椿译。全书收录《关于纸币的考察》...

《海底两万里》:一本写给海洋的情书,更是一场跨越150年的“未来预演” | 爱阅读

《海底两万里》:一本写给海洋的情书,更是一场跨越150年的“未来预演” 一、书籍基本信息:藏在贝壳里的“科幻原点” 若要给“科幻小说的起点”找个体面的坐标,《海底两万里》一定在候选名单前列。它是法国“科幻之父”儒勒·凡尔纳“海洋三部曲”的高潮之作(前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18...

《红楼梦辨》:一把剖开“千古奇书”的“文学手术刀” | 爱阅读

《红楼梦辨》:一把剖开“千古奇书”的“文学手术刀”​ 一、书籍基本信息:红学界的“考古指南”与“思想手术刀” 《红楼梦辨》是现代红学泰斗俞平伯(字平伯)的经典学术专著(初版于1923年,后经修订收入《俞平伯全集》),虽未单独成帙,却贯穿于《红楼梦研究》《脂砚斋红楼梦辑评》等代表作中。这部“隐形...

《红与黑》:野心与灵魂的镜面迷宫 | 爱阅读

《红与黑》:野心与灵魂的镜面迷宫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把打开19世纪法国的“手术刀” 《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本名亨利·贝尔)的巅峰之作,1830年首次出版便如一颗“文学炸弹”,炸开了复辟王朝时期虚伪的社会表皮。这部32万字的长篇小说以“红”(军装)与“黑”(教袍)为隐喻,讲述外省木匠...

《货币均衡论》:解码货币与经济的动态平衡,在通胀时代重审政策本质 | 爱阅读

《货币均衡论》:解码货币与经济的动态平衡,在通胀时代重审政策本质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动态视角重构货币认知的现代经典 1939年,瑞典经济学家冈纳·米尔达尔完成《货币均衡论》,系统提出“货币累积过程理论”,彻底颠覆传统货币数量论。这部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称为“宏观经济学革命性著作”的作品...

《基督山伯爵》:一部在复仇与救赎中燃烧的史诗,藏着人生最极致的爽与悟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一部在复仇与救赎中燃烧的史诗,藏着人生最极致的爽与悟 一、书籍基本信息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巅峰之作,1844年首次以连载形式发表,至今已被翻译成百余种语言,全球销量超2亿册,被读者称为“‘世界通俗小说的天花板’——既有过山车般的剧情,又有直抵人心的思考”。全书以1...

《极简主义》:在物质过剩时代找回生活掌控感 | 爱阅读

《极简主义》:在物质过剩时代找回生活掌控感 一、书籍基本信息:极简生活的操作手册 约书亚·贝克尔用200页、12万字的篇幅,将极简主义从哲学概念转化为可执行的生活方案。全书像一本"反消费主义指南",前脚还在拆解"宜家效应"(人们为组装家具投入情感),后脚就给出"30天扔掉50件物品"的实操挑战...

《疾病解说者》:在病菌与人性之间,读懂生命的韧性 | 爱阅读

《疾病解说者》:在病菌与人性之间,读懂生命的韧性 一、书籍基本信息:医学科普的“破圈者” 《疾病解说者》是青年医学作家林深的科普代表作,2023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后迅速登顶各大图书榜单,首印15万册,上市三个月加印至25万,豆瓣评分长期稳定在8.9,被《健康报》评为“年度最懂人心的医学科普书”...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用诗意的哲思,照亮生命的每一寸荒芜 | 爱阅读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用诗意的哲思,照亮生命的每一寸荒芜 一、书籍基本信息:跨越东西方的“精神诗桥”,纪伯伦的“灵魂自白集”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是黎巴嫩诗人卡里·纪伯伦(Kahlil Gibran)毕生创作的散文诗合集,收录了他从1903年到1931年间的160余篇作品,涵盖《先知》《沙与沫...

《醉眼看金庸》:以醉眼观江湖,以真性情解武侠密码 | 爱阅读

《醉眼看金庸》:以醉眼观江湖,以真性情解武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非典型”的金庸研究指南 《醉眼看金庸》是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金庸研究重磅炸弹”,作者孔庆东(北大醉侠)与蒋泥联手,用329页的篇幅,将金庸15部武侠小说的“灵魂切片”摆上学术解剖台。它既不是传统文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