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我的室友非人类》:当月光爬上床沿,我遇见了最不像“室友”的家人 | 爱阅读

3周前 (09-15)读一读19

《我的室友非人类》:当月光爬上床沿,我遇见了最不像室友的家人

去年深秋,我在租房的飘窗上翻开《我的室友非人类》,窗外的桂花香混着潮湿的风钻进鼻腔。书里主角小夏蹲在地上,看着室友阿砚用指尖蘸着月光,在瓷砖上画歪歪扭扭的小太阳——那画面突然让我想起自己独居时,总把外卖盒叠成小房子的傻样。等合上书页时,台灯的光落在书脊上,我摸了摸发烫的眼角——原来最治愈的不是超自然,是有人陪你把日子过成童话

一、基本信息:从“脑洞文”到现象级,一本用“非人类”写温暖的都市奇幻

《我的室友非人类》是作家岁岁安创作的都市奇幻小说,2022年起在晋江文学城连载,2023年由湖南文艺出版社推出实体书。这部被读者称为晋江治愈系黑马的小说,上市首月销量突破40万册,豆瓣评分稳定在8.6,更被改编为治愈向短剧(芒果TV独播,播放量破1.5亿)。有编辑透露,初稿因非人类设定太跳脱被要求增加现实感,最终却凭借用奇幻写日常的独特视角,成为2023年最受年轻人追捧的孤独治愈神作

二、内容:他的“异常”是糖,我的“普通”是光,每个细节都在说“不同≠孤独”

主角小夏是刚毕业的社畜,为省钱租了间带飘窗的老破小,意外招租到非人类室友阿砚——他不需要睡觉,总在凌晨三点对着月亮发呆;不吃外卖,却会对着超市的打折鸡蛋眼睛发亮;最奇怪的是,他总说闻得到情绪的味道:小夏加班时的焦虑是咖啡渣混着雨水,和同事吵架后的委屈是柠檬汽水泡过的棉花

书中最让我鼻酸的,是台风天的细节:台风夜,小夏缩在被窝里刷手机,阿砚突然从衣柜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他用旧报纸叠的避风屋,还有半块烤红薯,表皮烤得焦脆,掰开是流蜜的甜。我看天气预报说你这边要刮大风。他蹲在地上,指尖轻轻碰了碰小夏的脚踝,人类的体温,比月光暖。后来小夏才知道,阿砚所谓的避风屋,是他用收集了三年的银杏叶叠的——每片叶子都要挑最完整的,他说破了洞的风,会漏进心里

没有狗血的身份暴露反转,没有强行圆满的拯救剧情,有的只是这些藏在日常里的不同:阿砚会把小夏乱扔的袜子卷成小毛球,说这样就不会丢啦;会在小夏痛经时,用体温给她捂暖水袋,嘴上却嫌弃人类真是麻烦;甚至会在小夏生日时,用月光在墙上画了幅歪歪扭扭的自画像,旁边写着阿砚和小夏的第365天

而最戳我的,是小夏与阿砚的双向治愈:一个是被生活磨平棱角的社畜,一个是活了几百年却学不会人类规则老怪物。他们会因为阿砚把袜子卷成毛球吵架,也会在小夏加班到凌晨时,阿砚突然从背后塞来杯热豆浆:我闻到你胃在抗议了。小夏捧着杯子笑:你怎么知道我胃疼?他歪头:你昨天说今天的便当盐放多了,人类的胃,会记住味道的。

三、写作特点:用“月光”织就日常网,把“异常”写成最温柔的烟火

岁岁安的文字有种旧毛线团般的温暖:写阿砚的非人类,不用神秘”“诡异,而是写他的眼睛在月光下会泛着浅金色,像浸了蜜的琥珀;写小夏的普通,不用平凡”“乏味,而是写她的帆布鞋边开了个小口,用彩色胶带贴成星星,说是给生活打个补丁’”

最妙的是他对双线叙事的把控:一条线是小夏与阿砚磨合的日常,另一条线是阿砚隐藏的人类记忆”——他总在深夜翻一本旧相册,里面有穿旗袍的女人、戴礼帽的男人,还有张泛黄的合影,背面写着1937年秋,苏州园林。两条线像两根缠绕的毛线,偶尔抽出一缕时,会露出藏在深处的温柔:比如小夏发现阿砚怕黑,悄悄在他的床头装了小夜灯;阿砚则在小夏丢了工作哭鼻子时,翻出相册里女人的照片说:她以前也这样,哭完会说明天重新来

而小夏与阿砚的互动更绝:一个是嘴硬心软的社恐,一个是看似冷漠却藏着细腻老小孩。他们会因为阿砚把拖鞋摆成非对称吵架,也会在暴雨天挤在飘窗上,阿砚突然掏出包棉花糖:人类吃的甜,我尝不出,但看你吃,我觉得甜。小夏舔着棉花糖笑:你这样,根本不像非人类。他歪头:那像什么?”“……我家楼下的老狗,总把最香的骨头叼给我。

四、阅读体验:像裹着毛毯喝热可可,冷的时候暖,甜的时候想掉眼泪

我是裹着珊瑚绒睡衣在周末下午读这本书的。读到台风天避风屋那章,窗外的风突然刮得呼呼响——我捧着书冲到阳台,看见楼下的快递员正踮脚把快递箱往门廊里搬,突然想起书里阿砚说的:人类的麻烦,其实是最珍贵的在意

合上书的那晚,我翻出抽屉里的旧袜子——那些被我嫌丑、准备扔掉的,突然觉得它们像阿砚叠的避风屋:破洞里藏着阳光,线脚里缝着温度。我给合租的室友发了条消息:今晚我煮红薯,你要不要来?她秒回:好!我带可乐!

凌晨一点,我刷到朋友圈,同事发了张加班到凌晨的照片,配文:今天又被甲方骂了,想辞职。我评论:我今天也差点和房东吵起来,但后来他给我送了碗热汤面。她秒回:你最近怎么这么温柔?我没说话,只是把《我的室友非人类》的封面翻到她能看见的位置——上面印着:所谓家人,就是和你一起把异常过成日常的人。

那一刻,我突然懂了书里的真相:所谓非人类,从来不是格格不入,是用不同的方式,说同样的我在’”;所谓治愈,也不是解决所有问题,是有人陪你一起,把普通的日子,过成童话

五、评价与影响力:它不是“脑洞文”,是面照见“孤独与陪伴”的镜子

《我的室友非人类》的热度远超文学圈。有读者在豆瓣留言:以为是奇幻爽文,结果是催泪弹,哭湿了三包纸巾;有独居青年在微博转发:书里阿砚叠的银杏叶小房子,我照着叠了一个,放在床头——原来孤独的人,也需要被认真对待

短剧播出后,#我的室友非人类#话题阅读量破6亿,粉丝们整理治愈日常清单,画小夏阿砚飘窗日常图;多地租房平台把这本书列为合租推荐读物”——不是因为它超自然,是因为它教会我们:好的室友,不是和你一样,是和你一起,把不一样变成独一无二

2024年,《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将这本书评为年度最具治愈力的都市文学。评委说:它用非人类的外壳,包裹了最珍贵的人性哲学——在这个强调效率的时代里,浪费时间陪伴,才是最奢侈的浪漫。

六、它对我意味着什么?

这本书出版时,我正陷在独居孤独的焦虑里。我总觉得一个人生活,就是将就,于是房间乱得像狗窝,外卖盒堆成小山,连和邻居打招呼都要挑没话找话的借口——直到读到阿砚说的:人类的孤独,是因为他们总在等对的人,却忘了现在的人,就是对的人

现在的我,会把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会在门口放双拖鞋给偶尔来访的朋友,甚至会在周末邀请合租的室友一起叠银杏叶小房子。因为我终于明白:非人类的阿砚教会小夏的,从来不是如何与怪物相处,是如何与自己、与世界,温柔地和解

最后想分享书里最戳我的两句话:

他说,我活了几百年,才明白——

最珍贵的超能力

把普通的日子,过成别人羡慕的童话

我说,原来最幸运的普通人

遇到一个,

愿意陪你一起,

把童话变成日常的,

非人类

或许这就是《我的室友非人类》最动人的地方——它没有教我们如何遇见奇迹,却教会我们:

要相信,

在你觉得日子不过如此的时刻,

总有一个人,

正带着月光、带着银杏叶、带着烤红薯的甜,

敲响你的门,

说:

我来,陪你把今天,

过成最特别的一天。’”

“《我的室友非人类》:当月光爬上床沿,我遇见了最不像“室友”的家人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哈姆雷特》:在“生存还是毁灭”的独白里,照见每个人的精神困境 | 爱阅读

《哈姆雷特》:在“生存还是毁灭”的独白里,照见每个人的精神困境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1601年的悲剧,讲述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复仇,却在道德、人性与命运的泥潭中挣扎的故事。这本书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人类最隐秘的精神困境——当“复仇”与“良知”碰...

《孩子你慢慢来》:我用三个月,读懂了“教育不是冲刺,是陪孩子看沿途的风景” | 爱阅读

《孩子你慢慢来》:我用三个月,读懂了“教育不是冲刺,是陪孩子看沿途的风景”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生活写就的慢教育诗” 若要快速定位《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经典版),不妨记住几个关键词:​​台湾作家龙应台亲子散文代表作、18万字“成长观察手记”、记录“安德烈...

《黄金罗盘》:在尘埃与自由间,触摸人性的觉醒之光 | 爱阅读

《黄金罗盘》:在尘埃与自由间,触摸人性的觉醒之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菲利普·普尔曼的奇幻史诗《黄金罗盘》(1995)是《黑暗物质》三部曲的开篇,以少女莱拉的冒险为线索,揭露“尘埃”背后的权力阴谋。作品获“英国卡内基奖”“卫报儿童小说奖”,被《时代周刊》评为“21世纪最具想...

《基督山伯爵》:在仇恨与宽恕的烈焰中,我们读懂“人性”的重量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在仇恨与宽恕的烈焰中,我们读懂“人性”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通俗文学的“史诗级巅峰”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文学巨匠大仲马(Alexandre Dumaspère)的长篇复仇小说代表作,1844-1846年连载于巴黎《辩论报》,单行本出版后横扫欧洲,全球销量超5亿册,被《纽约...

《激荡三十年》:在政策与市场的夹缝中,触摸中国企业的成长基因 | 爱阅读

《激荡三十年》:在政策与市场的夹缝中,触摸中国企业的成长基因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吴晓波2008年出版的《激荡三十年》,以1978-2008年中国企业史为轴,通过年广久卖瓜子、海尔张瑞敏砸冰箱等百余个经典案例,系统解构改革开放初期至21世纪初的商业变革。作品获“新浪年度十大...

《几何原本》:两千年的“数学宪法”,如何重塑我的思维骨架? | 爱阅读

《几何原本》:两千年的“数学宪法”,如何重塑我的思维骨架?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数学“站”起来的“逻辑圣典”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00年完成的数学著作,全书13卷,包含5条公设、5条公理、119条定义,通过逻辑推导得出465个命题,系统总结了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数论...

《祖国在危急中》:在梁启超的呐喊里触摸近代中国的觉醒基因 | 爱阅读

《祖国在危急中》:在梁启超的呐喊里触摸近代中国的觉醒基因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唤醒的民族觉醒宣言 作为梁启超1916年发表的政论著作,《祖国在危急中》以"国亡则民无类"为核心命题,构建了近代中国民族复兴的启蒙框架。1923年中华书局首次出版,202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近代中国政治文献丛书"...

《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在时空褶皱里重构人类决策的DNA | 爱阅读

《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在时空褶皱里重构人类决策的DNA 一、书籍基本信息:历史哲学的"思想手术刀" 本书由剑桥大学历史哲学教授理查德·埃文斯撰写,2019年首版即获沃尔夫森历史奖,2023年修订版新增了作者对AI历史预测的反思。全书45万字,以"思想史-行动史-记忆史"为三维框架,通过15...

《中国艺术精神》:用“心眼”看懂东方美学的“精神密码”,解锁传统艺术的当代生命力 | 爱阅读

《中国艺术精神》:用“心眼”看懂东方美学的“精神密码”,解锁传统艺术的当代生命力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新儒家”的艺术哲学宣言 《中国艺术精神》是徐复观1966年出版的经典著作,成书于他旅居香港、潜心研究中国文化的特殊时期。作为新儒家代表人物,徐复观以“文化自觉”为底色,用近300页篇幅,将...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翻开这本“语言博物馆”,听见中华文明的千年心跳 | 爱阅读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翻开这本“语言博物馆”,听见中华文明的千年心跳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活着的语言百科”,用3000张照片+500段录音“抢救”即将消失的文化密码 在方言逐渐消亡、民俗日益淡化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留住“乡音里的乡愁”?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