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消费历史:历史学家与当代大众文化中的遗产》:当历史沦为“流量密码”,我们该如何理性“吃瓜”? | 爱阅读

4周前 (09-11)读一读21

《消费历史:历史学家与当代大众文化中的遗产:当历史沦为流量密码,我们该如何理性吃瓜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本书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杰罗姆··格鲁特的公众史学力作,中译本由商务印书馆2024年1月推出,定价98元,548页厚卷本。作为美国公众史学委员会2009年最佳书籍荣誉奖得主,它堪称历史消费界的《舌尖上的中国》”——既啃得下学术硬骨头,又嚼得出烟火气。全书聚焦影视、游戏、博物馆等大众文化载体,揭示社会如何将历史吃干榨净,进而重塑公众认知。正如书中所言:历史不再是象牙塔里的古董,而是超市货架上的网红零食’——有人爱原味,有人爱辣条,但谁又能拒绝尝一口?

二、内容亮点与跨学科魅力

书中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对历史重演活动的颠覆性剖析。德·格鲁特用时光穿越剧本杀比喻中世纪集会,指出参与者既是在玩历史,更是在造历史”——他们通过复刻14世纪盔甲、烹饪古法菜肴,将碎片化的历史记忆缝合成新的集体认同。更妙的是,他对比英美德法四国案例,发现德国博物馆偏爱硬核考古风,美国历史频道热衷戏剧化特效,而中国短视频平台则流行三分钟看完三国”——这种历史消费的方言差异,恰似各地菜系对同一食材的迥异烹饪法。此外,书中对DNA谱系学的解读堪称侦探小说级:通过基因检测认祖归宗,竟让普通人绕过史学家直接对话祖先,这种去中介化的历史体验,堪称数字时代的寻根革命

三、阅读体验与个人共鸣

初读此书,我仿佛钻进一台历史消费时光机”——前一秒还在围观《权游》粉丝争论龙妈是否开挂,下一秒就跳进大英博物馆的数字化展厅,看观众用VR眼镜触摸图坦卡蒙面具。最触动我的,是德·格鲁特对学院派与公共史学之争的清醒剖析:他既批判职业史家端着架子怕跌份,又警示大众历史存在媚俗化风险——就像《甄嬛传》虽火,但若只盯着宫斗套路而忽略清代礼制,便是吃瓜不吐籽。合上书页时,窗外的梧桐叶正沙沙作响,恍惚间想起自己曾在西安古城墙下听导游讲冲冠一怒为红颜,如今才懂那原是大众历史叙事的糖衣炮弹”——甜则甜矣,却需警惕被糖分糊住双眼。

四、社会评价与现实回响

本书自2009年首版以来,始终是公众史学领域的破圈神器。豆瓣网友称其像手术刀般精准解剖历史消费现象,学者则盛赞它为分析现代历史认知的复杂性提供了新范式。在短视频史泛滥的当下,书中的警示尤为振聋发聩——当历史成为流量密码,我们既需警惕戏说对真相的消解,更要珍惜那些有骨头的历史叙述。正如德·格鲁特所言:历史消费不是原罪,但必须学会看标签选食材’——知道哪些是有机蔬菜,哪些是合成肉

五、视觉化语言与传播魅力

若用画面比喻,此书恰似历史消费万花筒:德·格鲁特用历史超市比喻大众对历史的多样化需求,用基因检测仪比喻数字技术对历史体验的重构,甚至用历史真人秀比喻博物馆的策展逻辑。他的文字自带英式幽默滤镜”——比如调侃某些历史纪录片像加了十层滤镜的自拍,既犀利又形象。这种学术著作的综艺化表达,让本书在严肃与趣味间找到完美平衡,成为社交媒体时代历史消费指南的顶流之作。

当读完最后一页时,窗外的霓虹灯正映照着书脊上的烫金书名,恍惚间仿佛看见历史学家与大众文化在数字时代的街头相遇——前者举着学术灯牌,后者举着流量话筒,但最终都在追问同一个问题:我们该如何在消费历史的同时,不丢失对真相的敬畏?这或许就是本书最动人的魅力:它从不是冰冷的学术指南,而是永远鲜活的思维火种,在每个时代都能与新的历史消费现象碰撞出璀璨火花。

“《消费历史:历史学家与当代大众文化中的遗产》:当历史沦为“流量密码”,我们该如何理性“吃瓜”?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场用童话拆解心理困境的温柔手术 | 爱阅读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场用童话拆解心理困境的温柔手术 一、书籍基本信息:当经典童话撞上心理咨询,一场治愈风暴席卷全球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于1997年创作的心理学普及读物,2020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引进中文版后,迅速成为现象级畅销书,累计销量突破500万册...

《和NPC抢装备》:当游戏里的铁匠敲碎屏幕,我读懂了“存在”最鲜活的“生存法则” | 爱阅读

《和NPC抢装备》:当游戏里的铁匠敲碎屏幕,我读懂了“存在”最鲜活的“生存法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游戏世界的“存在主义寓言”,2024年现象级游戏文学黑马 《和NPC抢装备》是95后作家“星野”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磨铁图书“游戏叙事”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赛博感——深紫色游戏界面中,一...

《赫索格》:当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成为一面镜子,我们照见了什么? | 爱阅读

《赫索格》:当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成为一面镜子,我们照见了什么?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书信写就的知识分子心灵史诗” 《赫索格》是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于196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获普利策文学奖(1965)、美国国家图书奖(1965),被《纽约时报》评为“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犹太小说”。...

《互动仪式链》:一本带你看懂“人与人互动背后情感密码”的社会学经典 | 爱阅读

《互动仪式链》:一本带你看懂“人与人互动背后情感密码”的社会学经典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当代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初版于1986年,是“情感社会学”与“符号互动论”领域的里程碑著作。它跳出了“把互动当日常小事”的认知,第一次用系统理论告诉我们:哪怕是“和朋友吃顿饭”“在电梯里...

《混子也有自尊》:原来“混”不是躺平,是戴着镣铐的生存史诗 | 爱阅读

《混子也有自尊》:原来“混”不是躺平,是戴着镣铐的生存史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油污”和“烟火”写成的边缘群体生存志 《混子也有自尊》是社会观察者老周耗时两年,深入城中村、夜市、修车摊、外卖站等“边缘地带”,记录23位“混子”真实生活的纪实作品,2024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不同于“底...

《祸害成患妖成灾》:当“妖”撞进人心,我读懂了“善恶”最模糊的“边界线” | 爱阅读

《祸害成患妖成灾》:当“妖”撞进人心,我读懂了“善恶”最模糊的“边界线” 一、书籍基本信息:奇幻悬疑的“人性实验场”,2024年现象级破圈神作 《祸害成患妖成灾》是90后作家“青衫客”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奇幻文学社“志怪新章”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古风张力——青灰色石板路上,半片残破的红...

《饥饿游戏》:当“生存游戏”撕开人性的面具,我们终于看清了“勇敢”的形状 | 爱阅读

《饥饿游戏》:当“生存游戏”撕开人性的面具,我们终于看清了“勇敢”的形状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鲜血写就的反乌托邦青春寓言” 《饥饿游戏》是美国作家苏珊·柯林斯(Suzanne Collins)于2008年出版的反乌托邦经典小说,首印仅20万册,却凭借“对极权社会的极致隐喻”和“青少年生存...

《饥饿游戏》:在生死竞技场里,我们都是“反抗的种子” | 爱阅读

《饥饿游戏》:在生死竞技场里,我们都是“反抗的种子” 一、书籍基本信息:反乌托邦的“青少年觉醒圣经” 《饥饿游戏》是美国作家苏珊·柯林斯的长篇小说处女作,2008年出版后横扫全球,首印20万册,两年内销量突破1亿,被《纽约时报》评为“2008年度最佳青少年小说”,更被《卫报》称为“21世纪最具...

《基督山伯爵》:当仇恨成为一把“双刃剑”,我们终将在宽恕里找到光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当仇恨成为一把“双刃剑”,我们终将在宽恕里找到光 一、基本信息:19世纪法国的“命运交响诗”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文学巨匠大仲马(Alexandre Dumas)1844-1846年的“现象级神作”,被公认为“通俗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19世纪法国波旁复辟时期为背景,讲述了青年...

《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一封封穿越高墙的父爱,照亮成长的每一步 | 爱阅读

《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一封封穿越高墙的父爱,照亮成长的每一步 一、书籍基本信息 《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是作家李敖在狱中写给女儿李文的书信集,1990年首次出版,中文版销量超60万册,被读者称为“‘高墙内开出的父爱之花’——没有华丽辞藻,却字字戳中人心”。全书收录了李敖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