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象与骑象人》:在理性与情感的迷宫中,找到幸福的出口 | 爱阅读

4周前 (09-11)读一读21

《象与骑象人》:在理性与情感的迷宫中,找到幸福的出口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跨学科的智慧探险

2012年,浙江人民出版社推出的《象与骑象人:幸福的假设》像一颗石子投入心理学湖面,激起层层涟漪。作者乔纳森·海特,这位坦普尔顿积极心理学奖得主、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用十年时间打磨出这本融合神经科学、哲学、伦理学的幸福指南。书中以(情感本能)与骑象人(理性控制)的隐喻为核心,将人类心理的双重性比作一场永不停歇的拔河比赛——大象渴望即时满足,骑象人试图规划长远;大象用直觉做判断,骑象人用逻辑分析;大象的情绪如潮水般汹涌,骑象人的意志却像风中残烛。这场内战如何和解?海特用10个章节、280页的篇幅,给出了答案。

二、核心价值:给现代人的“幸福工具箱”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它撕开了理性至上的虚伪面纱。我们总以为只要足够自律就能成功,但海特用越南儿童营养不良干预项目的案例戳破了这个幻想:当营养学家斯特宁发现贫困母亲们明知小虾小蟹能补营养却因这是大人吃的而拒绝时,他没有选择开讲座灌输知识,而是组织烹饪小组,让母亲们亲手用虾蟹做饭。大象需要的不是命令,而是体验——当她们看到孩子因一顿饭而眼睛发亮时,骑象人的规划才有了土壤。这让我联想到自己的减肥经历:过去总用明天开始节食的誓言对抗食欲,结果屡战屡败;后来学着像斯特宁一样,先满足大象对美食的渴望(每周一顿欺骗餐),再用骑象人规划运动计划,反而坚持了半年。海特的幸福方程式(H=S+C+V)更像一把手术刀:遗传的幸福范围(S)占50%,生活条件(C)仅10%,而可控选择(V)高达40%。这意味着,我们无法选择出身,但能通过调整对事件的诠释(比如把堵车当成听播客的黄金时间),重新掌控幸福的主导权。

三、内容亮点:用故事讲透硬核科学

海特的写作像一场学术脱口秀”——他能把枯燥的神经科学实验变成引人入胜的侦探故事。比如,在解释负面偏好(人类对坏事的反应强于好事)时,他引用进化心理学:远古人类若对草丛里的rustle声无动于衷,可能早已葬身虎口;而过度关注树上的果实则不会致命。这种生存本能延续至今,导致我们总为同事的一句批评失眠,却对朋友的十个赞美习以为常。更妙的是,他引入提升感概念:当我们在博物馆凝视《蒙娜丽莎》时,迷走神经会被激活,催产素分泌增加,这种被艺术震撼的瞬间会让我们更愿意帮助他人——原来幸福不是独享的蛋糕,而是越分享越大的火种。

书中对道德判断的剖析更颠覆认知:海特用电车难题实验证明,我们的道德直觉(大象)比理性(骑象人)更快做出判断。当被问是否会推人挡电车时,90%的人第一反应是拒绝,随后才用功利主义为自己辩护。这让我反思:我们是否总用理性本能找借口?比如,有人反对同性婚姻时,常说这是传统,但海特指出,传统只是骑象人为大象的偏见披上的外衣,真正的动机可能是对异己的恐惧。

四、写作特点:比喻大师的“视觉化语言”

海特的文字像一幅幅动态漫画。他形容骑象人拿着地图的导游,而大象是渴望探索的游客;描述心流体验时,用像冲浪者与海浪共舞——挑战与能力完美匹配,时间感消失,只剩下纯粹的投入;甚至把自我欺骗比作律师为罪犯辩护——不是否认事实,而是重新诠释动机。这种比喻让抽象概念瞬间具象化。我读到大象的适应原则时,立刻想到自己刚换工作时的不安:前三个月,新环境的刺激让大脑持续兴奋;三个月后,神经元逐渐习惯,幸福感下降——原来七年之痒不是爱情消逝,而是大脑的适应机制在作怪!

五、阅读体验:一场“自我解剖”的狂欢

合上书的那晚,我躺在床上,感觉大脑像被X光扫过。海特让我意识到,我的拖延症不是,而是骑象人大象的博弈:当骑象人制定每天写2000字的计划时,大象却因目标太大而抗拒;后来我改用番茄工作法(25分钟专注+5分钟休息),给大象小步快跑的成就感,效率反而提升。书中最触动我的,是海特对逆境的重新定义:他引用尼采的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但补充道——“只有当逆境与个人价值观匹配时,创伤才能转化为成长。这让我在面对职场挫折时,不再盲目自我否定,而是问自己:这次失败是否让我更接近成为专业作家的目标?

六、评价与影响力:从学术圈火到大众圈

这本书堪称心理学界的《人类简史》”——它被《自然》《卫报》《人物》等顶级媒体联名推荐,马丁·塞利格曼(积极心理学之父)盛赞:海特重新定义了幸福的研究框架。在知乎哪本书改变了你的人生观问题下,它被高频提及;豆瓣短评中,有人写道:它让我从对抗自己理解自己,像给内心装了一面镜子。更难得的是,它的影响力超越了心理学领域:谷歌在员工培训中引入象与骑象人模型,帮助团队平衡创新与执行;新加坡教育部将其列为中学生必读书目,培养青少年的情绪管理能力。

七、金句分享:直击灵魂的“幸福密码”

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只有通过我们自己对事件的诠释才能影响到我们,所以只要我们能控制自己对事件的诠释,就能控制自己的世界。

(这句话让我在疫情封控期间,把被困家中重新定义为充电期,学会了烘焙和吉他。)

人类的理性其实非常依赖复杂的情感,因为只有当充满情绪的大脑运作顺畅时,理性才得以运转。

(原来我写不出文章时,不是没灵感,而是大象在抗议——它需要散步、聊天或一杯咖啡的情感燃料。)

八、为什么你该读这本书?

内卷躺平撕裂的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理解自己:为什么明明知道熬夜伤身却刷手机到凌晨?为什么总在冲动消费后后悔?海特用象与骑象人的框架,给了我们一张自我和解的地图——幸福不是消灭大象或骑象人,而是让它们手拉手,朝着同一个方向奔跑。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原来我们内心的战争,从不是缺陷,而是进化的礼物。

“《象与骑象人》:在理性与情感的迷宫中,找到幸福的出口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关键词》:解锁时代密码的“思维解码器” | 爱阅读

《关键词》:解锁时代密码的“思维解码器”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小而悍”的跨学科神作 《关键词:权力与斗争中的词汇》(Key words:A Vocabulary of Cultureand Society)由英国文化研究巨擘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撰写,初版于1...

《国家与革命》:用阶级视角拆透“国家本质”,读懂革命逻辑的思想工具 | 爱阅读

《国家与革命》:用阶级视角拆透“国家本质”,读懂革命逻辑的思想工具 如果你曾困惑“国家到底是为谁服务的?”“‘公平’‘正义’背后藏着怎样的阶级立场?”,那列宁的《国家与革命》会像一把“社会分析的解剖刀”——它不是晦涩的政治教条,而是用直白的逻辑、锋利的论证,带你看清“国家不是‘超阶级的中立者’...

《红字》:一枚刺在灵魂上的勋章,照见人性最隐秘的光 | 爱阅读

《红字》:一枚刺在灵魂上的勋章,照见人性最隐秘的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清教时代的“人性解剖刀”,美国文学的精神原点 《红字》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于185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以17世纪波士顿清教社区为背景,围绕年轻母亲海丝特·白兰因“通奸罪”被判处佩戴红色字母“A”(A...

《华氏451度》:当火焰舔舐书页,我们终于看清思想的重量 | 爱阅读

《华氏451度》:当火焰舔舐书页,我们终于看清思想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反乌托邦的“思想警钟” 《华氏451度》是美国作家雷·布拉德伯里的反乌托邦经典,1953年出版后轰动全球,被《时代周刊》评为“百大英语小说”,被译成40多种语言,销量超5000万册。中文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2019...

《化学原论》:用原子之眼重构物质世界的认知革命 | 爱阅读

《化学原论》:用原子之眼重构物质世界的认知革命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炼金术到现代化学的承袭之作 《化学原论》是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于1808年出版的科学巨著,2023年由商务印书馆推出中文全译本。这本书以原子论为核心,系统阐述了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与物质组成规律,被视为近代化学从炼金术转向科学...

《幻想农场》:在田园牧歌里种出奇幻的治愈良药 | 爱阅读

《幻想农场》:在田园牧歌里种出奇幻的治愈良药 一、书籍基本信息:当“社畜”撞上“会下金币的母鸡” 《幻想农场》是晋江签约作者西子绪于2018年创作的现代奇幻轻喜剧,全文52.3万字,2020年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实体书,累计销量突破8万册。故事以“龙溪镇”为背景,将被迫辞职的社畜林洛,与神秘...

《极品风水师》:在都市异闻中,读懂风水文化的现代生存法则 | 爱阅读

《极品风水师》:在都市异闻中,读懂风水文化的现代生存法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被“爽文”标签低估的风水异能经典 《极品风水师》是岱岳峰创作的都市异能小说,2017年起在纵横中文网、百度小说等平台连载,以396万字、1406章的体量构建了一个风水秘术与现代刑侦碰撞的悬疑世界。小说以青年风水师陈...

《中国哲学大纲》:张岱年用“马克思主义手术刀”重构传统思想的现代图谱 | 爱阅读

《中国哲学大纲》:张岱年用“马克思主义手术刀”重构传统思想的现代图谱 一、书籍基本信息: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哲学解剖学” 1937年,当中国哲学界还在“玄学循环”与“科学主义”之间摇摆时,张岱年以一部《中国哲学大纲》劈开了传统研究的“认知迷雾”。这位融合中西哲学的学者,用“辩证唯物论”与“问题...

《中性》:当身体成为“未拆封的信”,我们如何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 爱阅读

《中性》:当身体成为“未拆封的信”,我们如何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身体写就的身份诗学” 《中性》是美国作家杰弗里·尤金尼德斯(Jeffrey Eugenides)于200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首印仅8万册,却凭借“双性同体的先锋叙事”和“移民家庭的代际隐喻”,成为2...

《重构契丹早期史》:在草原的褶皱里,拼出被误读的千年文明 | 爱阅读

《重构契丹早期史》:在草原的褶皱里,拼出被误读的千年文明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重构契丹早期史》是历史学者苗润博2024年推出的学术力作,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像一把考古刷,轻轻拂去契丹早期历史的“神话迷雾”——通过分析墓志铭、壁画、突厥文碑刻等“非传统史料”,重新定义了“何为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