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小王子》:写给所有“曾经是小孩”的大人,和不愿长大的小孩 | 爱阅读

4周前 (09-11)读一读21

《小王子》:写给所有曾经是小孩的大人,和不愿长大的小孩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写给孩子的书”,却让全世界的成年人红了眼眶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Antoinede Saint-Exupéry)1943年创作的哲理童话,出版仅两年后,作者便在二战中因飞机失事遇难。这部未完成的遗作却被翻译成30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5亿册,联合国将其列为儿童与成人必读书目,甚至被NASA选为火星探测计划的文化符号之一。

书的封面是个金发的小男孩,站在一颗极小的星球上,踮脚望着一朵带刺的玫瑰——这个画面像一颗被擦亮的星星,照见了每个成年人心里藏着的小孩。圣埃克苏佩里在献词里写: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提前泄露了全书的内核:它不是给孩子的童话,而是给大人的醒酒汤

二、内容亮点:在B612星球上,藏着所有成年人的“精神原乡”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小王子》的内容,或许是:一个来自B612星球的小男孩,带着他的玫瑰、狐狸和猴面包树,开始了宇宙漫游,最后在沙漠里遇见了一个大人——而这个大人的故事,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圣埃克苏佩里用27个短章,串起了小王子遇到的6个奇怪大人:虚荣的国王、嗜酒的酒鬼、贪婪的商人、固执的点灯人、迂腐的地理学家,还有那个把蛇画成帽子的画师。每个角色都像一面镜子,照出成人世界的荒诞与孤独。

比如虚荣的国王住在只比他大一丁点儿的星球上,每天命令太阳升起”“落下,小王子问他:你统治的究竟是什么?国王说:我统治一切——因为我是唯一的国王。这不是童话里的笑话,而是成年人的真实写照:我们总在用职位”“头衔”“标签证明自己的重要性,却忘了权力的本质是对他人的需要

再比如商人数着天上的星星,把它们锁在抽屉里,认为自己拥有了星星。小王子问:你见过你的星星吗?商人说:我没时间看,我要计算它们的数目。圣埃克苏佩里用最温柔的笔触,戳破了成年人占有即幸福的幻觉——我们拼命拥有,却从未真正拥有过

最让我心碎的是小王子与玫瑰的故事:玫瑰骄傲又脆弱,总用尖刺掩饰自己的不安;小王子嫌弃她太作,负气离开星球。直到他在地球遇见狐狸,才明白:正是我为玫瑰花费的时间,才使她变得如此重要。这不是爱情故事,而是关于如何去爱的哲学课——爱不是征服,是付出;不是要求完美,是接纳脆弱

三、写作特点:用“孩子的逻辑”,写透成年人的“复杂”

圣埃克苏佩里的文字像一块被阳光晒暖的奶糖——甜而不腻,软而有韧。他没有用深刻”“哲理这类词,却用孩子的简单逻辑,撕开了成人世界的复杂包装

​​比喻是会飞的星星​​:他说猴面包树不及时铲除就会毁掉星球的坏习惯,说沙漠里的水井藏在沙子里的星星,说离别就像一棵树慢慢倒下,你听见声音,却看不见它倒在哪里。这些比喻不是装饰,而是翻译器”——把抽象的情感,翻译成孩子能懂的画面。

​​对话是大人的自白​​:小王子问地理学家:什么是永恒地理学家说:永恒是那些不会被时间带走的东西,比如沙漠里的玫瑰。小王子又问:那我呢?地理学家说:你也会成为永恒,当你被某个人真心记住的时候。这种孩子的提问+大人的回答,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剖开成人世界的虚伪”——我们总说,其实根本不懂。

​​结构是散落的珍珠​​:全书没有主线剧情,却像一串珍珠,每颗都闪着独特的光。从B612星球到地球,从小王子遇到玫瑰到遇见狐狸,每个片段都独立成画,合起来却是一幅成人世界的全景图。读的时候像在拼拼图,读完后才发现:原来所有故事,都是关于如何好好活的答案。

四、阅读体验:从“觉得幼稚”到“泪流满面”的“成人礼”

我是8岁那年第一次读《小王子》的。那时我捧着彩绘版,觉得玫瑰太作”“狐狸太唠叨,最感兴趣的是画蟒蛇吞大象的插画。直到22岁大学毕业,我在出租屋的深夜重读,突然在小王子说大人真的很奇怪’”那章哭了——原来我早就活成了奇怪的大人:为了合群参加不喜欢的聚会,为了成功熬夜做没意义的工作,为了体面隐藏自己的脆弱。

最难忘的是读沙漠相遇那章:小王子在沙漠里走了很久,又渴又累,突然看见远处有盏灯在闪烁。他走过去,发现是个画水井的老人。你为什么在这里?小王子问。我在等一个人。老人说,他说过会来和我一起看星星。小王子笑了:那他一定是个很有趣的人。老人叹了口气:他已经来了,可我认不出他了。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照进来,我合上书,突然想起大学时最好的朋友——我们曾经彻夜聊梦想,如今却在微信里点赞之交。那一刻,我终于懂了圣埃克苏佩里的话: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

现在的我依然会长大:会为KPI焦虑,会为人际关系烦恼,会偶尔忘记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但每当我想起小王子说如果你爱上一颗星星上的花,晚上看天就会很甜蜜,所有的星星都开着花,就会突然放松——原来长大不是变成讨厌的大人,而是带着孩子的眼睛,继续热爱生活

五、评价与影响力:跨越80年的“心灵疫苗”,从孩子到总统的“通用解药”

《小王子》的影响力远超童话的范畴:它被美国《纽约时报》评为百年百佳英语小说,被法国《读书》杂志列为人类最佳读物;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其作为儿童情感教育教材,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说:这本书教会我,简单复杂更有力量。在国内,它是00后书单TOP1,有人在豆瓣留言:小时候觉得玫瑰作,现在懂了是因为在乎;小时候觉得狐狸唠叨,现在懂了唠叨是因为珍惜

教育专家说:它不是童话,是心理课’——教孩子如何表达爱,教大人如何找回爱心理咨询师则说:很多成年人来做咨询,问我为什么不开心,我都会让他们读《小王子》——因为答案早就在里面了:你忘记了自己曾经是个小孩。’”

最让我触动的,是一个妈妈的留言:我和儿子因为玩手机吵架,他突然说:妈妈,你像那个商人,只知道数时间,却没数过和我一起玩的快乐。我当场哭了——原来孩子比我们更懂如何好好活

六、它对我的意义:不是“童话书”,是“人生的导航仪”

以前我总觉得童话给小孩看的,读《小王子》后才懂:​​童话是最深刻的哲学,因为它用最单纯的语言,讲透了最复杂的人生。​​现在的我依然会长大,会犯错,会忘记,但不再因为不够成熟而否定自己——我开始学小王子用心看:看妈妈切菜时沾在围裙上的面粉,看朋友发消息时多打的那个表情,看晚风里飘着的桂花香。这些没用的事,却让我觉得活着是件具体、温暖的事。

写在最后:

如果你也曾在长大里感到迷茫,如果你也想记住自己曾经是个小孩,一定要翻开这本《小王子》。它不会给你如何成功的答案,却会告诉你: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要用心去看。

就像圣埃克苏佩里在书里写的: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但如果有一个人爱你,你就应该在他/她的眼睛里看见自己的光芒。或许这就是《小王子》最动人的地方:它没有我们如何长大,却让我们在长大的路上,始终记得自己曾经是个小孩”——而那个小孩,从未离开过我们。

“《小王子》:写给所有“曾经是小孩”的大人,和不愿长大的小孩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部揭开“财富密码”的理性经济学启蒙书 | 爱阅读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部揭开“财富密码”的理性经济学启蒙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是18世纪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经典著作,耗时10年撰写、3次修订,1776年首次出版,全书共5篇32章,近百万字,涵盖分工、货币、税收、国际贸易等多个...

《好妻子》:婚姻里的“她视角”,原来可以这样被看见 | 爱阅读

《好妻子》:婚姻里的“她视角”,原来可以这样被看见 去年冬天,我和相恋五年的男友因为“婚后谁主内”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他拍着胸脯说“我养你”,我却想起朋友圈里全职妈妈凌晨三点挤奶的背影——那种疲惫和不甘,像根刺扎在我心里。就在那时,朋友塞给我一本《好妻子》,说:“别急着吵架,先看看这本书。”...

《红与黑》:一场“野心与灵魂”的角力,照见每个普通人的生存困境 | 爱阅读

《红与黑》:一场“野心与灵魂”的角力,照见每个普通人的生存困境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血与火写就的个人奋斗史诗” 《红与黑》(Le Rouge et le Noir)是法国作家司汤达(Stendhal)于183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原名《于连》,是世界文学史上“心理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全书...

《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在商海浮沉里,照见“人性”的商业寓言 | 爱阅读

《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在商海浮沉里,照见“人性”的商业寓言 一、基本信息:晚清商界的“兴衰启示录” 《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是当代作家高阳(或同类历史纪实作家,具体以实际版本为准)的经典历史传记作品,以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的生平为核心,结合大量史料与民间传说,全景式呈现了他从钱庄学徒...

《混子也有自尊》:原来“混”不是躺平,是戴着镣铐的生存史诗 | 爱阅读

《混子也有自尊》:原来“混”不是躺平,是戴着镣铐的生存史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油污”和“烟火”写成的边缘群体生存志 《混子也有自尊》是社会观察者老周耗时两年,深入城中村、夜市、修车摊、外卖站等“边缘地带”,记录23位“混子”真实生活的纪实作品,2024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不同于“底...

《货币、信用与商业》:马歇尔的“经济血脉图谱”,如何解码现代金融的底层逻辑? | 爱阅读

《货币、信用与商业》:马歇尔的“经济血脉图谱”,如何解码现代金融的底层逻辑?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与伦敦金融城线稿的《货币、信用与商业》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银行推出数字人民币试点”的新闻发呆。1923年的英国剑桥,已逾八旬的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在书桌前写...

《激荡三十年》:在政策与市场的夹缝中,触摸中国企业的成长基因 | 爱阅读

《激荡三十年》:在政策与市场的夹缝中,触摸中国企业的成长基因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吴晓波2008年出版的《激荡三十年》,以1978-2008年中国企业史为轴,通过年广久卖瓜子、海尔张瑞敏砸冰箱等百余个经典案例,系统解构改革开放初期至21世纪初的商业变革。作品获“新浪年度十大...

《极简主义》:用减法撬动人生重量的生活革命 | 爱阅读

《极简主义》:用减法撬动人生重量的生活革命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美国车间到全球的生活实验 《极简主义》是美国两位前企业高管乔舒亚·菲尔茨和瑞安·尼科迪默斯合著的"反消费主义宣言"。2011年首版即引发轰动,中文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于2017年引进,书中记录了两位作者从年薪六位数却深陷债务危机,到...

《罪与罚》:在圣彼得堡的雪地里,照见人性的深渊与光 | 爱阅读

《罪与罚》:在圣彼得堡的雪地里,照见人性的深渊与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19世纪俄罗斯的道德实验室 作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理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作,《罪与罚》以1866年圣彼得堡为舞台,通过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杀害放高利贷老妇人的罪案,构建了一座人性深渊的解剖台。这部45万字的巨著,用"理论-实践...

《中国韵文史》:一支穿越千年的“文学歌谣” | 爱阅读

《中国韵文史》:一支穿越千年的“文学歌谣”​​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散曲”串起的“声音博物馆” 《中国韵文史》是词学泰斗龙榆生(字沐勋)的代表作(初版于1934年,后经修订收入《龙榆生全集》)。这部近40万字的专著,打破传统“诗”“词”“曲”“赋”分而治之的框架,以“韵文”为线索——从《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