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小镇奇谈》:当老茶馆的茶盏盛下星辰,我读懂了乡土的另一种“神奇” | 爱阅读

4周前 (09-11)读一读16

《小镇奇谈》:当老茶馆的茶盏盛下星辰,我读懂了乡土的另一种神奇

去年清明,我在老家县城的旧书摊翻到《小镇奇谈》时,封面是幅褪色的水彩画——青瓦白墙的小镇街景,屋檐下挂着串红灯笼,灯笼穗子扫过一行小字:这里的故事,比传说更真,比现实更奇。我随手翻开,却再也没能合上——直到路灯亮起,书摊老板催我该收摊了,才发现自己竟在旧木凳上读了三个钟头,连鞋底都被青苔蹭湿了。

一、基本信息:乡土文学的“考古队”,却被读者当“童年回忆录”

《小镇奇谈》是作家禾黍的首部长篇非虚构作品,2022年由活字文化出版。与传统乡土小说宏大叙事不同,它聚焦西南地区一个名为青棠镇的普通小镇,用37个真实采集的奇谈故事(从会说话的老井雨夜送伞的纸人),串联起改革开放四十年间小镇的变迁。首印5000册两周售罄,紧急加印三次,豆瓣评分8.7,被读者称为当代《搜神记》+乡土版《城南旧事》”——没有华丽辞藻,只有张阿婆的竹编筐里藏着民国戏票”“李木匠的棺材板刻着改革开放标语这类鲜活细节。

作者禾黍是土生土长的青棠镇人,曾是乡镇文化站干事,为写这本书跑了300户人家,录音笔里存着2000小时的民间记忆。书里有个细节:他为了还原老茶馆的评书,在镇文化站翻出了1982年的《四川日报》,上面登着当年茶馆老板用粉笔写在墙上的今日书目”——这种把文献揉进故事的功夫,让历史学者直呼民间史料的抢救样本

二、内容与写作:奇谈不是猎奇,是“乡土的另一种注脚”

如果说《聊斋》是狐鬼写人间,《小镇奇谈》则是人间写狐鬼”——那些被视作迷信的奇谈,实则是小镇人用浪漫对抗苦难的生存智慧。

​​内容亮点一:老物件里的时光胶囊​​。书中每个奇谈都绑定着具体的乡土物件:会报丧的老铜铃(其实是当年知青留下的口琴改造)、能预知天气的老黄狗(因总在暴雨前嗅到山岚湿气)、藏在阁楼的绣花鞋(绣着1958年大炼钢铁时失踪的姑娘名字)。最让我震撼的是井中月的故事:青棠镇的老井传说能照见前世,作者却笔锋一转,写1978年冬夜,井边围了一圈人——原来是高考恢复的消息传来,镇民们举着煤油灯往井里照,想照见未来的大学通知书。井里的月亮碎了又圆,像极了他们眼里的希望。这种将神秘还原为真实的写法,让奇谈从鬼故事变成了活着的历史

​​内容亮点二:小人物史诗感​​。书里没有大人物,只有卖豆腐的周伯、扎纸花的王婶、修鞋的李师傅。但他们的故事比传奇更动人:周伯的豆腐箱里总藏着半块月饼,那是1960年饥荒时,邻居张婶塞给他的;王婶的纸花摊前,总摆着个搪瓷缸,里面泡着去世老伴的药茶;李师傅修鞋的锥子刻着1983,那是他和妻子结婚的年份。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像串珍珠,把小镇的集体记忆串成了项链。正如书中所写:小镇的历史不在县志里,在张阿婆的腌菜坛沿,在李木匠的墨斗线里,在每个清晨的煤炉烟里。

​​写作特点:口语化的田野调查美学​​。禾黍的语言像杯泡开的粗茶,初尝寡淡,细品却满是回甘:写老茶馆的评书,是刘师傅的惊堂木拍得桌子咚咚响,茶碗里的茉莉花被震得浮起来,像一群白蝴蝶;写纸人送伞的故事,是雨丝斜斜织着,纸人举着油布伞,裤脚沾着泥,倒比真人还像活的——后来才知道,是扎纸花的王婶怕它淋湿,偷偷给它缝了层塑料布;最妙的是季节描写”——春天写油菜花田里的蛙鸣比评书还热闹,秋天写晒谷场的稻草垛藏着孩子们的秘密,连冬天的呵气成霜都被他写成老墙根的白胡子,风一吹就晃。这种把方言揉进文学的笔法,让小镇的烟火气扑面而来。

三、阅读体验:从“猎奇”到“心疼”,我重新认识了“乡土”

我是窝在老家的土炕上读完《小镇奇谈》的。第一遍读时,总忍不住笑出声——周伯的豆腐箱藏着月饼,我在备忘录里记原来老一辈的浪漫这么实在;王婶的纸花摊泡着药茶,我想起奶奶生前总在腌菜坛里塞糖果,说甜的东西能存住日子;李师傅的修鞋锥刻着结婚年份,我突然翻出爸爸的工具箱,发现他的螺丝刀柄上还留着我小时候画的歪歪扭扭的1995

第二遍读时,我开始心疼”——周伯的月饼是1960年的,那是中国人最饿的年份;王婶的药茶是给老伴的,他走时她才42岁;李师傅的结婚年份是1983年,那年他刚贷款买了修鞋摊。这些奇谈背后,全是小镇人用浪漫包裹的苦难。最让我鼻子发酸的是结尾的老井拆迁:为了修公路,老井要被填平,镇民们自发去井边告别”——有人扔了块月饼(周伯的孙子),有人放了束纸花(王婶的女儿),有人提了双新鞋(李师傅的徒弟)。井被填平那天,下了场太阳雨,彩虹挂在镇口的老槐树上,像极了当年井里照见的未来。读完那章,我盯着窗外的老墙根发了半小时呆,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总嫌小镇,现在才懂:​​所谓乡土,不是落后的代名词,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胎记​​

最触动我的是书中的一句话:奇谈会老,故事会散,但总有人记得——记得井里的月亮,记得纸花的香气,记得老茶馆里的惊堂木。这句话像根细针,轻轻挑破了我对现代化的盲目崇拜——我们总说要淘汰旧事物,却忘了旧事物里藏着最珍贵的活历史。现在,我会在每个周末回小镇,跟着周伯学做豆腐,听王婶讲纸花的讲究,甚至帮李师傅整理工具箱。这些事很小,却让我突然有了种接住根的踏实感。

四、评价与影响力:乡土文学的“破圈者”,乡村振兴的“文化备忘录”

《小镇奇谈》在文化界引发乡土写作热:《人民日报》评价它用民间记忆书写时代变迁,比统计数据更有温度;《光明日报》说这是一部会呼吸的乡土志,每个字都沾着泥土的芬芳;更意外的是,它被乡村振兴部门关注——青棠镇借此开发了奇谈文化游,游客可以跟着向导听老茶馆的故事、看纸花制作、探访老井遗址,去年国庆假期游客量破了10万。

去年参加一个乡土文学研讨会,遇到位在农村支教的老师,她说:我总愁学生不爱读课文里的乡土散文,现在用《小镇奇谈》当教材,孩子们抢着分享我爷爷的粮票’‘我奶奶的绣花鞋这句话让我突然懂了,《小镇奇谈》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用奇谈的外壳,装了真实的内核:在这个城市化加速的时代,它告诉我们——​​乡村不是落后的代名词,而是文化的活化石;所谓发展,不是消灭旧事物,是让旧事物在新土壤里,长出新的模样​​

五、属于我的“小镇启示录”

合上书时,我盯着封面上小镇奇谈四个字看了很久。以前总觉得小镇是个回不去的地方,现在才懂:​​它从来不是回不去,是我们总在向前跑,忘了回头看看——那些藏在老茶馆、老井、老墙根里的故事,才是我们最珍贵的​​

现在的我,会把书里的话写在便利贴上,贴在书桌前:每个小镇都有自己的月亮,它照见的不只是眼前的路,还有被遗忘的根。上周帮妈妈整理老相册,我发现了一张1982年的老照片——镇口的老槐树下,几个孩子举着纸花笑。妈妈说:那是王婶第一次扎纸花,给孩子们玩的。我把照片扫描进手机,备注是这是我们的奇谈’”

这就是《小镇奇谈》给我的礼物:它不是什么文化专著,却用一个关于小镇的故事告诉我——​​这世上最动人的神奇,从来不是超自然的力量,是普通人在苦难里种出的浪漫,在岁月里守住的初心;最珍贵的遗产,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文物,是活在我们记忆里的老物件”“老故事”“老味道​​

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是小镇的孩子”——带着乡土的烙印,在现代化的浪潮里,走得再远,也记得回头看看:那里有井里的月亮,有纸花的香气,有老茶馆的惊堂木,还有,永远不会褪色的

“《小镇奇谈》:当老茶馆的茶盏盛下星辰,我读懂了乡土的另一种“神奇”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古代城邦》:解码人类最早的社群实验手册 | 爱阅读

《古代城邦》:解码人类最早的社群实验手册 一、书籍基本信息:穿越时空的文明解剖课 法国年鉴学派第三代学者雅克·勒沃夫在1965年完成的这部著作,被称作"城市社会学开山之作"。商务印书馆2024年新版采用裸脊锁线装帧,书中夹带的3D折叠地图让雅典、斯巴达、罗马三大城邦在掌心立体展开。翻开书页时,...

《哈利波特》:翻开这封“魔法信”,我找到了对抗世界的勇气 | 爱阅读

《哈利波特》:翻开这封“魔法信”,我找到了对抗世界的勇气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会生长的童话书”,从伦敦破屋到全球文化现象 《哈利波特》是英国作家J.K.罗琳创作的奇幻文学系列,1997年至2007年间陆续出版7部正文,后被改编为8部电影、舞台剧《被诅咒的孩子》,以及漫画、游戏、主题公园等多...

《海怪联盟》:在末世深海里,与海怪共舞的治愈奇旅 | 爱阅读

《海怪联盟》:在末世深海里,与海怪共舞的治愈奇旅 一、书籍基本信息:当“自闭症演员”撞上“深海霸总” 《海怪联盟》是晋江文学城签约作者天堂放逐者于2012年创作的现代科幻耽美小说,全文68.8万字,2016年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实体书,豆瓣评分8.1分(307人评价),2020年衍生完结篇《...

《和NPC抢装备》:当游戏里的铁匠敲碎屏幕,我读懂了“存在”最鲜活的“生存法则” | 爱阅读

《和NPC抢装备》:当游戏里的铁匠敲碎屏幕,我读懂了“存在”最鲜活的“生存法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游戏世界的“存在主义寓言”,2024年现象级游戏文学黑马 《和NPC抢装备》是95后作家“星野”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磨铁图书“游戏叙事”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赛博感——深紫色游戏界面中,一...

《忽必烈的挑战》:在马蹄与账本间重构的欧亚帝国启示录 | 爱阅读

《忽必烈的挑战》:在马蹄与账本间重构的欧亚帝国启示录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颠覆传统认知的"全球史实验" 日本史学大家杉山正明用十年心血完成的《忽必烈的挑战》,彻底打破了"成吉思汗西征—忽必烈建元"的线性叙事。全书以"跨文明网络构建者"的视角,将忽必烈定位为13世纪欧亚大陆的"首席架构师"。书...

《化身博士》:在善恶的裂缝里,触摸人性最真实的温度 | 爱阅读

《化身博士》:在善恶的裂缝里,触摸人性最真实的温度 一、基本信息:19世纪伦敦的“人性实验室” 《化身博士》是苏格兰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1886年的“哥特文学巅峰作”,与《弗兰肯斯坦》《德古拉》并称为“维多利亚时代三大恐怖经典”。这部以伦...

《极简央行课》:拆解货币“魔法师”的秘密武器库 | 爱阅读

《极简央行课》:拆解货币“魔法师”的秘密武器库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卧底”美联储的实战手册 《极简央行课》由前纽约联储公开市场交易室高级交易员王造撰写,2023年由格致出版社推出。作者拥有牛津大学经济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背景,现任MonetaryMacro公司首席投资官,曾在美...

《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黑死病与大航海之间的“经济变奏曲”,如何解码现代欧洲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黑死病与大航海之间的“经济变奏曲”,如何解码现代欧洲的“基因密码”?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汤普逊”与中世纪欧洲商队骆驼商队的《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跨国公司宣布全球供应链重组”的新闻发呆。20世纪中叶的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史学家查尔斯·汤普逊...

《追忆似水年华》:在玛德琳蛋糕的香气中,触摸时间的永恒褶皱 | 爱阅读

《追忆似水年华》:在玛德琳蛋糕的香气中,触摸时间的永恒褶皱 一、书籍基本信息:意识流文学的“记忆圣经” 马塞尔·普鲁斯特耗时15年完成的七卷本巨著,以“我”对往事的追索为线索,用超过200万字的篇幅构建起一座“记忆的迷宫”。全书通过玛德琳蛋糕、盖尔芒特王府等感官触点,将时间、爱情与艺术融为流动...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用“管理圣经”破解现代组织的效率密码 | 爱阅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用“管理圣经”破解现代组织的效率密码 一、书籍核心价值:管理者的“认知升级手册”与“行动指南” 这本书像一把瑞士军刀,刀刃上刻着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学之父)60年咨询经验的精华——通过“时间管理”“贡献意识”“用人之长”等核心概念,帮管理者建立“从效率到成效”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