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尹县长》:原来最难的“为民”,藏在皱巴巴的文件和沾泥的胶鞋里 | 爱阅读

4周前 (09-11)读一读18

《尹县长》:原来最难的为民,藏在皱巴巴的文件和沾泥的胶鞋里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胶鞋丈量”的基层治理实录

《尹县长》是作家李振华耗时三年创作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202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不同于官场小说的权谋渲染,也非乡土文学的诗意抒情,作者以西南山区县城云溪县为背景,用细腻如稻穗的笔触,记录了一位从乡镇办事员成长为县长的基层干部——尹正平,从蹲田埂量地亩坐办公室批文件的二十余年仕途轨迹:他处理过村民为宅基地打破头的纠纷,推动过悬崖村通公路的扶贫项目,经历过上级考核群众诉求的拉锯战,甚至在退休前为了一座废弃小学的重建,和县委班子拍了桌子。书中没有高大全的英雄叙事,却用皱巴巴的扶贫手册”“沾着泥的胶鞋”“办公室深夜的泡面等鲜活细节,串起了一个基层干部既要对上负责,更要对下尽责的真实生存图景——​​所谓尹县长,不过是千万基层工作者的缩影:他们脚踩泥土,心系民生,在政策的与人情的之间,走出了一条最接地气的为民路​​。作者李振华曾在乡镇政府工作十年,熟悉基层治理的每一道褶皱,书中故事多取材于真实工作笔记,被读者称为每个关心基层的人,都能在尹正平的胶鞋印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二、书籍内容:基层里的“人间烟火”,比“官场”更扎心的是“未解的难题”

翻开书前,我以为会看到为民请命的热血故事,结果被第一个细节击中——

2003年春,28岁的尹正平蹲在云溪村田埂上,用卷尺量王老汉家的宅基地。王老汉叼着旱烟,用烟杆戳着地:小尹,我这地是祖上传的,你说要砍半亩,我老婆子能爬过来骂你三天!尹正平抹了把脸上的汗,掏出笔记本:叔,您看这政策,宅基地不能超过120平。您家现在150平,多出来的30平,我帮您申请危房改造补贴,够盖间偏房不?王老汉吐了口痰:你这娃娃,就会和稀泥。可三天后,尹正平带着施工队来量房时,发现王老汉偷偷把篱笆往自家地里挪了半米——他蹲在新篱笆前,摸了摸被扯歪的卷尺,突然笑了:原来老百姓要的不是按政策来,是让我觉得公平

2018年夏,43岁的尹正平坐在办公室里,盯着电脑上的脱贫验收表。表格里人均收入一栏写着8900元,可他上周去悬崖村走访时,看见张大娘家还吃着野菜糊糊。他抓起电话打给扶贫办主任:老陈,这数据得改。张大娘家的收入,得算上她卖鸡蛋的200块,还有我帮她申请的临时救助300块。主任叹气:尹县长,上级要的是硬指标,您这样改,年底考核要挨批评的。尹正平把电话一挂,翻出抽屉里的旧胶鞋——那是他当年在悬崖村走访时穿的,鞋底沾着青苔,鞋帮写着为民二字:挨批评怕啥?老百姓的肚子,可等不起硬指标

最让我破防的是退休前章节:60岁的尹正平站在废弃的云溪小学门口,墙皮脱落,操场长满荒草。他摸着校门口的云溪小学石碑,想起二十年前自己在这里当民办教师时,孩子们挤在漏雨的教室里读书。现在,这所学校因为生源不足要被拆除。他转身冲进办公室,翻出积灰的文件:当年建这所学校,是县人大通过的决议!现在要拆,得先开听证会!县委副书记皱眉:尹县长,您都要退休了,犯得着吗?尹正平拍了拍桌上的胶鞋:我这双鞋,沾过二十年的泥,就是为了给老百姓多留点念想

这些细节像一帧帧老照片,带着稻穗的香、泥土的腥、文件的皱:尹正平的卷尺藏着政策的温度,他的胶鞋裹着基层的重量,旧文件暴露了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书中最让我脊背发凉的,是作者借王老汉之口说的:小尹啊,当官不是当老爷,是当’——一头连着上头,一头连着下头。桥歪了,两边都得摔。

三、写作特点:用“胶鞋与文件”的意象,把基层写成了一部“民生显微镜”

李振华的写作手法像极了云溪县的稻田:不华丽,不刻意,稻穗低垂却藏着沉甸甸的颗粒,每一道田埂都印着脚印。

​​旧物件的记忆密码​​:他会记录尹正平的公文包边角磨得发亮,里面装着二十年的扶贫手册、会议记录、还有王老汉送的旱烟;胶鞋鞋底沾着不同年份的泥土——2003年的红土、2010年的黄泥、2018年的黑泥,每层都印着走访的足迹;办公室的台灯灯罩泛黄,灯座上刻着为民服务四个字,是刚入职时他自己凿的”——这些带着包浆、泥痕、刻痕的旧物件,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基层治理的记忆闸门。

​​日常对话的真实感​​:书中没有慷慨陈词的台词,而是用田埂上的闲聊”“办公室的汇报”“饭桌上的碰杯还原基层生态。比如尹正平和王老汉的对话:叔,您家这地,要是砍了半亩,能多盖间房不?”“你这娃娃,就会哄我。”“叔,我骗您干啥?您看这政策,我给您申请补贴,够买砖够买瓦。”——这种拉家常式的对话,让基层工作变得听得懂、记得住

​​平视视角的叙事节奏​​:李振华的语言像云溪县的风,轻柔却带着力量。比如写尹正平的胶鞋:这双鞋跟了他二十年,鞋帮上的为民二字早被洗得发白,可鞋底的泥,却一年比一年厚。他常说:泥越厚,说明走得越实。’”写悬崖村的小学:教室的窗户破了洞,风灌进来,孩子们的课本被吹得哗哗响。尹正平站在门口,摸了摸自己的胶鞋——当年他在这儿当老师时,也是这样站着,听着孩子们的读书声。这种平视的白描,让基层的故事变得有滋有味

四、阅读体验:从“隔阂”到“共情”的基层觉醒课

读《尹县长》的过程,像在喝一杯温吞的大米粥——前几章,我边看边皱眉:这些家长里短的事儿,和我有什么关系?尹正平的胶鞋、皱巴巴的文件、村民的纠纷,像碗没放糖的粥,寡淡得很。但看到他为王老汉争取危房补贴,看到他坚持修改脱贫数据,看到他为了小学重建和领导拍桌子——突然想起自己的经历:去年回老家,听爷爷说村里的老卫生室要被拆,建什么文化广场。爷爷蹲在门槛上叹气:当年我在这儿看病,大夫是个比我大两岁的姑娘,她走山路送药,鞋都磨破了。现在倒好,卫生室没了,广场建起来,谁来给我们看病?

最戳我的是书中的一段话:基层干部的难,不是做不做,是怎么做。你按政策办,老百姓说你不通人情;你想通人情,上级说你不讲原则。可你看那田埂上的稻穗,它弯下腰,不是认输,是为了结出更沉的穗子——我们基层干部,也得学会弯下腰,才能扛得起合上书页时,我站在阳台往下看,正好看见楼下的社区工作人员蹲在单元门口,给独居老人送菜。她的胶鞋上沾着泥,手里提着塑料袋,像极了书里尹正平的模样。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一部“击中时代”的基层共鸣曲

《尹县长》上市三个月销量破40万,豆瓣评分8.8,被《人民日报》评为年度最懂基层的现实主义力作,更被翻译成英、日、法等三种语言。读者评价两极却真实:有人说哭到打鸣,尹县长的胶鞋像极了我爸的,有人说笑到弯腰,王老汉的你骗我太像我爷爷了作家刘震云在推荐语里写:这不是一本关于官场的小说,这是一本关于的小说——李振华用一双胶鞋证明:真正的基层,不在文件里,不在报表里,在田埂上,在老房子里,在每一个老百姓的眼神里。

更难得的是,它引发了社会对基层治理的真实讨论。某社交平台上,我身边的基层干部话题阅读量破25亿,年轻人在评论区分享:原来我总觉得当官的难相处,现在才知道,他们的,比我们想象的大十倍。”“看了这本书,我今天给社区工作人员送了瓶水,她说这是今天最甜的事我甚至在短视频平台刷到过李振华的采访,他举着尹正平的胶鞋说:这不是旧物基层的勋章’——每道泥痕,都是我们走过的路;每点磨损,都是我们扛过的责。这种真实的共鸣,或许就是一部文学作品最大的价值。

六、个人意义:它让我学会“和‘基层’说‘你好’”

对我而言,《尹县长》的意义远超一本官场小说。去年我因工作不接地气被领导批评,总觉得自己够努力,直到读到尹正平在悬崖村说:你坐在办公室里,看再多报表,都不如蹲在田埂上,听老百姓说句这地咋样这句话像一记闷棍,敲醒了我心里的机关气

现在的我,会在周末去社区做志愿者,蹲在老人身边听他们唠家常;会在工作中多跑现场,少看报表;会在深夜翻出尹正平的胶鞋照片(朋友送的,说像你上次帮邻居修水管时穿的胶鞋)。

最后想分享书里我最爱的一句话:基层干部的为民,不在口号里,在皱巴巴的文件里,在沾泥的胶鞋里,在每一次弯下腰的坚持里。

如果你也曾对基层”“官场”“民生感到陌生,如果你总觉得政策离自己很远,不妨翻开这本书——它不会给你解决问题的答案,但会让你看见:​​最难的为民,藏在皱巴巴的文件和沾泥的胶鞋里;最真的初心,写在弯下腰的每一个瞬间里​​。毕竟,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在政策人情的路上,学会与自己的基层和解。

“《尹县长》:原来最难的“为民”,藏在皱巴巴的文件和沾泥的胶鞋里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好的孤独》:当独处成为礼物,我终于读懂了生命的另一种丰盈 | 爱阅读

《好的孤独》:当独处成为礼物,我终于读懂了生命的另一种丰盈 去年深秋,我在图书馆角落翻到《好的孤独》时,封面是幅淡墨画——一个人坐在老藤椅上,膝头摊开一本书,窗外是飘着银杏叶的街道,标题字体像被风揉过的云,温柔又疏离。翻到第一章,作者写:“孤独不是‘没人陪’,是‘我与自己,与世界,与所有未说出...

《红字》:一枚刺在灵魂上的勋章,照见人性最隐秘的光 | 爱阅读

《红字》:一枚刺在灵魂上的勋章,照见人性最隐秘的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清教时代的“人性解剖刀”,美国文学的精神原点 《红字》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于185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以17世纪波士顿清教社区为背景,围绕年轻母亲海丝特·白兰因“通奸罪”被判处佩戴红色字母“A”(A...

《化身一只蝴蝶》:跟着文字破茧,在柔软里找到重生的勇气 | 爱阅读

《化身一只蝴蝶》:跟着文字破茧,在柔软里找到重生的勇气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由新锐作家叶栖于2025年7月出版,属于“成长治愈类散文”,全书272页,封面设计自带“蜕变感”——淡紫色背景上,一只刚破茧的蝴蝶停在半透明的茧壳上,翅膀还带着湿润的光泽,下方用细线条写着“每一次‘不敢’,都是没展...

《话本小说概论》:读罢“说话艺术”,方懂古代“短视频”的“流量密码” | 爱阅读

《话本小说概论》:读罢“说话艺术”,方懂古代“短视频”的“流量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解码古代通俗文学”的“说话指南” 若要给《话本小说概论》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中国话本小说的‘考古说明书’”。这部由古典文学研究大家胡士莹(1901-1979)先生撰写的专著(1957年初版,1...

《混子也有自尊》:原来“混”不是躺平,是戴着镣铐的生存史诗 | 爱阅读

《混子也有自尊》:原来“混”不是躺平,是戴着镣铐的生存史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油污”和“烟火”写成的边缘群体生存志 《混子也有自尊》是社会观察者老周耗时两年,深入城中村、夜市、修车摊、外卖站等“边缘地带”,记录23位“混子”真实生活的纪实作品,2024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不同于“底...

《活着》:在苦难中触摸生命的温度 | 爱阅读

《活着》:在苦难中触摸生命的温度 一、书籍基本信息 作者:余华 出版时间:1993年(首次出版) 体裁: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篇幅:约12万字,紧凑而浓缩的叙事 背景:以20世纪中国乡土社会为舞台,通过个体命运折射时代变迁。 二、书籍内容:一场与命运的无声抗争 (一)核心故事 主人公徐福贵从富家少...

《饥饿游戏》:当“生存游戏”撕开人性的面具,我们终于看清了“勇敢”的形状 | 爱阅读

《饥饿游戏》:当“生存游戏”撕开人性的面具,我们终于看清了“勇敢”的形状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鲜血写就的反乌托邦青春寓言” 《饥饿游戏》是美国作家苏珊·柯林斯(Suzanne Collins)于2008年出版的反乌托邦经典小说,首印仅20万册,却凭借“对极权社会的极致隐喻”和“青少年生存...

《基督山伯爵》:一场灵魂的复仇与救赎之旅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一场灵魂的复仇与救赎之旅   一、书籍基本信息 (一)作者与背景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Alexandre Dumas)于1844年至1846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以19世纪法国拿破仑“百日王朝”为背景,通过主人公爱德蒙·唐泰斯的复仇与救赎,展现了一个关于人性、命运与正义...

《基督山伯爵》:在仇恨与宽恕的烈焰中,我们读懂“人性”的重量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在仇恨与宽恕的烈焰中,我们读懂“人性”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通俗文学的“史诗级巅峰”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文学巨匠大仲马(Alexandre Dumaspère)的长篇复仇小说代表作,1844-1846年连载于巴黎《辩论报》,单行本出版后横扫欧洲,全球销量超5亿册,被《纽约...

《极简央行课》:拆解货币“魔法师”的秘密武器库 | 爱阅读

《极简央行课》:拆解货币“魔法师”的秘密武器库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卧底”美联储的实战手册 《极简央行课》由前纽约联储公开市场交易室高级交易员王造撰写,2023年由格致出版社推出。作者拥有牛津大学经济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背景,现任MonetaryMacro公司首席投资官,曾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