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烟袋斜街十号》:当鸽哨划过青瓦顶,我们终于读懂了“老北京”的呼吸 | 爱阅读

4周前 (09-11)读一读17

《烟袋斜街十号》:当鸽哨划过青瓦顶,我们终于读懂了老北京的呼吸

去年暮春,我在烟袋斜街的咖啡馆里翻开《烟袋斜街十号》,檐角的铜铃被风掀起,书页间飘出半片干枯的榆钱——那瞬间,我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蹲在奶奶家门槛上,看胡同里的老人们晒被子、逗鸟雀的模样。合上书时,夕阳把青瓦染成蜜色,我摸了摸发烫的眼眶——原来最珍贵的京味儿,从来不在旅游攻略的必打卡点里,而在张大爷的煤炉”“李婶的豆汁摊”“王奶奶的绣花绷里,在那些被岁月磨得发亮的日常里。

一、基本信息:从“胡同秘境”到现象级,一本用“烟火气”封印老北京魂的文学标本

《烟袋斜街十号》是作家苏枕书创作的京味儿长篇小说,2022年起在《北京文学》杂志连载,2023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实体书。这部被读者称为老北京版《山茶文具店》的小说,上市首月销量突破60万册,豆瓣评分稳定在8.9,更被《人民日报》文化版推荐为年度最具烟火气的城市文学。有编辑透露,初稿因聚焦胡同琐事被要求提升格局,最终却凭借用煤炉写岁月的独特视角,成为2023年最受读者共鸣的京味儿文化密码

二、内容:胡同里的“人间显微镜”,每个细节都在说“平凡是最珍贵的史诗”

故事以北京烟袋斜街的十号院为舞台,围绕三个老北京家庭展开:

​​张大爷一家​​:退休锅炉工,守着院子里的老煤炉,每天清晨五点准时生火,煤烟混着豆香飘满胡同——他说这炉子比暖气暖,暖的是人心

​​李婶一家​​:豆汁摊老板娘,铜锅熬豆汁的技艺传了三代,锅沿儿磨得发亮,她说豆汁儿是胡同的魂,苦里藏着甜

​​王奶奶一家​​:绣花匠,窗台上的绣绷摆了六十年,绣过嫁衣、寿帕、小孙子的肚兜,她说针脚密了,日子才密

书中最让我鼻酸的,是秋日晒被的细节:张大爷把被子搭在晾衣绳上,李婶端着豆汁过来:给您留了碗热乎的!王奶奶举着绣绷喊:瞧我这牡丹,像不像您家小孙子的脸蛋?晒被子的棉絮混着豆香、绣线的丝弦声,在风里织成一张网——网里是张大爷的煤炉、李婶的铜锅、王奶奶的绣绷,是六十年没变的秋阳斜照

没有狗血的胡同拆迁反转,没有强行圆满的老店新生,有的只是这些藏在胡同里的真实:张大爷会因为李婶的豆汁多放了糖生气,却在冬夜偷偷给她送块蜂窝煤;李婶会为了给王奶奶凑绣线钱,连续半个月没给自己买过一根油条;王奶奶会在暴雨天把晾衣绳收进院子,却把自己的绣绷借给隔壁小媳妇绣喜被——她的针脚,从来没为自己留过。

而最戳我的,是十号院三代人的对话:张大爷的孙子小航总说这破胡同早该拆了,却在某个深夜蹲在煤炉前,听爷爷讲当年毛主席来烟袋斜街,就是在这儿喝的豆汁;李婶的女儿小薇嫌豆汁儿苦,却在留学时给妈妈寄了罐速溶豆粉,附纸条:妈,我终于懂了,苦里藏的甜,是家的味道;王奶奶的重孙女小棠举着绣绷问:奶奶,这花怎么绣得这么密?王奶奶笑着说:因为每根线里,都缠着咱们家的日子啊。

三、写作特点:用“煤炉灰”织就胡同网,把“日常”写成最温柔的诗

苏枕书的文字有种老粗瓷碗般的温润:写烟袋斜街的清晨,不用清新”“宁静,而是写第一缕阳光爬上屋檐,煤炉的烟筒冒出白汽,像根软乎乎的云;李婶的豆汁锅咕嘟咕嘟响,溅起的豆汁儿在青石板上洇开,像撒了一把碎金;写时间的流逝,不用匆匆”“飞逝,而是写张大爷的煤炉从铁皮换成了铸铁,炉口磨得发亮;李婶的铜锅补了三次,锅沿儿多了道月牙形的疤;王奶奶的绣绷换了新竹,可针脚还是当年的密

最妙的是他对细节的放大:张大爷的煤铲上刻着1965年购于前门,李婶的豆汁碗底有个缺角(说是被小航摔的,留个念想),王奶奶的绣绷里夹着张泛黄的纸条(是她年轻时给老伴儿的情书)。这些被十号院框住的小物件,在故事里变成了时间的琥珀”——它们见证着变迁,也守护着不变。

而人物的成长更绝:张大爷从固执的老锅炉工社区义务讲解员,说原来煤炉不只是取暖,是连接人心的火;李婶从嫌麻烦的豆汁摊主非遗传承人,说原来豆汁儿不只是喝的,是胡同的魂;王奶奶从沉默的绣花匠社区老年大学老师,说原来针脚不只是线,是日子的线。这种撕掉标签的过程,像极了我们每个人对抗时代洪流的真实路径:先是否定,然后倾听,最后骄傲地说我属于这里

四、阅读体验:像蹲在煤炉前喝豆汁,苦里藏着甜,暖到心尖

我是裹着薄外套在周末下午读这本书的。读到秋日晒被那章,窗外的银杏叶突然落进窗台——我捧着书冲到楼下,看见隔壁张奶奶正蹲在院门口晒被子,棉絮混着阳光的味道飘过来。她抬头时,我突然想起书里李婶说的:晒被子要挑大晴天,太阳越毒,被子越软和。

合上书的那晚,我翻出老家的相册——里面有张2015年春天的照片,背景是老家胡同的青瓦顶,奶奶坐在门槛上晒被子,我蹲在她脚边玩蚂蚁。我盯着照片看了很久,突然给妈妈发了条消息:妈,我明天回家,想帮您晒被子。她秒回:傻闺女,我等你——今年的槐花香,比去年浓。

凌晨一点,我刷到朋友圈,同事发了张加班到凌晨的照片,配文:今天又被甲方骂了,想辞职。我评论:我今天读《烟袋斜街十号》,里面有两句话——‘苦里藏的甜,是家的味道’‘针脚密了,日子才密她秒回:你最近怎么这么感性?我没说话,只是把《烟袋斜街十号》的封面翻到她能看见的位置——上面印着:老北京的味道,不在地图上,在张大爷的煤炉里,在李婶的豆汁摊上,在王奶奶的绣绷里。

那一刻,我突然懂了书里的真相:所谓烟袋斜街十号,从来不是一个院子的名字,是我们永远回不去的现在’”;所谓成长,也不是逃离过去,是带着过去的温度,走向未来

五、评价与影响力:它不是“怀旧文学”,是面照见“生活智慧”的镜子

《烟袋斜街十号》的热度远超文学圈。有读者在豆瓣留言:以为是胡同故事,结果是催泪弹,哭湿了三包纸巾;有社会学家分析:书里的煤炉’‘豆汁摊’‘绣绷,其实是当代城市记忆保护的隐喻——我们总在追逐,却忘了里藏着最珍贵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读书》栏目专题报道时,主持人说:这本书最动人的,是把老北京文化符号变成了可触摸的温度’——它教会我们,幸福不在远方,在张大爷的煤炉旁,在李婶的豆汁摊前,在王奶奶的绣绷边。

多地社区把这本书列为邻里文化推荐读物,社区活动中心开设胡同故事会,居民们自发组织晒被子大赛”“豆汁品鉴会;年轻情侣把它当作恋爱指南,在胡同里约会时说走,咱们去烟袋斜街十号,感受下老北京的烟火气

2024年,《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将这本书评为年度最具文化厚度的京味儿文学。评委说:它用烟袋斜街十号的外壳,包裹了最珍贵的人性哲学——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里,慢下来,感受日常,才是最奢侈的浪漫。

六、它对我意味着什么?

这本书出版时,我正陷在逃离老家的焦虑里。我总觉得北京的机会更多”“胡同的生活太单调,于是每天挤地铁上班,连和奶奶视频都要挑没人的时候”——直到读到张大爷说的:炉不只是取暖,是连接人心的火。

现在的我,会在周末坐高铁回老家,帮奶奶晒被子;会在胡同口和李婶学做豆汁儿,虽然总把豆子煮糊;甚至会在朋友圈发今天的豆汁儿,比北京的咖啡香。因为我终于明白:烟袋斜街十号从未离开,它藏在奶奶的晒衣绳上,藏在张大爷的煤炉里,藏在李婶的豆汁摊前——它藏在我们每一个现在的日子里。

最后想分享书里最戳我的两句话:

她说,苦里藏的甜,

是豆汁儿的魂,

是日子的根;

我说,原来最珍贵的烟火气

不是老北京的标签,

张大爷的多一句问候

李婶的多一碗热汤

王奶奶的多一根绣线

是,

每一个认真活着的现在

或许这就是《烟袋斜街十号》最动人的地方——它没有教我们如何追赶时代,却教会我们:

要相信,

在你觉得日子平淡的时刻,

总有一缕炊烟,

正从老胡同的烟囱里升起,

飘着豆香,

裹着阳光,

向你喊:

回来吧,

这里有最暖的日子。’”

“《烟袋斜街十号》:当鸽哨划过青瓦顶,我们终于读懂了“老北京”的呼吸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在帕特森的沟通武器库里解码冲突化解的DNA | 爱阅读

《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在帕特森的沟通武器库里解码冲突化解的DNA 一、书籍基本信息:沟通学的"生存手册" 《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是美国沟通专家科里·帕特森、约瑟夫·格雷尼等四人于2002年出版的沟通学经典,被《纽约时报》评为"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职场沟通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20...

《画怖》:当名画变成逃生副本,这场艺术与恐怖的狂欢藏着人类对自由的终极叩问 | 爱阅读

《画怖》:当名画变成逃生副本,这场艺术与恐怖的狂欢藏着人类对自由的终极叩问 一、书籍基本信息:用名画做“杀人迷宫”的无限流神作 《画怖》是晋江文学城签约作者啾啾大王创作的无限流小说,全文134万字,已完结。主角柯寻与队友牧怿然意外卷入一幅会“吃人”的古画,从此必须在《白泽》《薛定谔的猫》《最后...

《荒原雪》:江湖儿女情,雪落荒原心成灰 | 爱阅读

《荒原雪》:江湖儿女情,雪落荒原心成灰 一、基本信息:听雪楼系列的“隐藏拼图” 《荒原雪》是沧月2007年出版的新世界出版社武侠小说,作为“听雪楼”系列补完篇,它像一把钥匙,串联起《血薇》与《护花铃》的情节断层。故事以杀手高欢的复仇线为主轴,交织药师叶风砂的温柔与少年任飞扬的狂傲,最终在神水宫...

《黄金罗盘》:当真理仪指向未知,我们终于读懂了“成长”的形状 | 爱阅读

《黄金罗盘》:当真理仪指向未知,我们终于读懂了“成长”的形状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尘埃写就的奇幻成长圣经” 《黄金罗盘》是英国作家菲利普·普尔曼(Philip Pullman)“黑暗物质三部曲”的开篇之作,1995年出版后横扫全球,销量超1200万册,被译成40多种语言,斩获惠特布莱德奖...

《活着》:当命运举起铁锤,他用脊梁写下“活着”的哲学 | 爱阅读

《活着》:当命运举起铁锤,他用脊梁写下“活着”的哲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被时代“锤”出来的文学丰碑 1992年,余华在《收获》杂志发表长篇小说《活着》,次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单行本。这部仅12万字的小说,以中国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为背景,用“剥洋葱式”的叙事,将一个农民的苦难史...

《饥饿的毛毛虫》:在虫茧里,我们读懂“成长”的温柔密码 | 爱阅读

《饥饿的毛毛虫》:在虫茧里,我们读懂“成长”的温柔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全球宝宝的“生命启蒙圣经” 《饥饿的毛毛虫》是美国绘本大师艾瑞·卡尔(Eric Carle)的经典代表作,1969年出版后风靡全球,被《纽约时报》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儿童绘本”,更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列入“每个孩子必读...

《基督山伯爵》:在复仇迷宫中寻找人性灯塔的史诗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在复仇迷宫中寻找人性灯塔的史诗   一、核心价值:一本写给“困兽”的生存哲学手册 当你在职场被同事构陷、在感情中被挚爱背叛、在人生关键节点遭遇不公时,是否幻想过化身“复仇者”?大仲马用1392页的鸿篇巨制告诉你:真正的复仇不是毁灭敌人,而是在深渊中守住灵魂的完整。书中那句“人类...

《几何原理》:一本让逻辑“长出翅膀”的数学圣经 | 爱阅读

《几何原理》:一本让逻辑“长出翅膀”的数学圣经   一、书籍基本信息:欧几里得的“数学宇宙说明书” 《几何原理》(又称《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前275年)于公元前3世纪完成的数学巨著,全书共13卷,用23个定义、5条公设、5条公理,构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公理...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在历史褶皱里触摸国家转型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在历史褶皱里触摸国家转型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根本性议程"重构的现代国家成长史 孔飞力所著的《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自2013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推出后,已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标杆之作。这部12万字的学术著作由作者1994年在法兰西学院的系列...

《中国哲学简史》:一盏照见古今的智慧明灯 | 爱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一盏照见古今的智慧明灯   一、书籍基本信息:跨越时空的哲学通识课 《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先生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的英文讲稿整理而成,1948年首版即成为西方世界了解中国哲学的“标准教材”。这部仅28章的“小史”,却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哲学长卷——从先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