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长大》:不是催你变成大人,是陪你接住成长里的“小慌张”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11)读一读19

《长大》:不是催你变成大人,是陪你接住成长里的小慌张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深耕青少年成长文学12年的作家夏橙——她采访过500多位中学生,把真实的成长烦恼揉进故事里,没有说教感,全是懂你的温度。书籍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22年9月出版,全书248页,厚度刚好能塞进中学生的书包,封面设计特别贴成长的样子:淡蓝色背景上,画着16岁少女林晓靠在旧自行车上,手里捏着皱巴巴的数学试卷,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长长的,背景里的操场栏杆上,挂着半件被风吹得晃悠的校服,配文长大不是跑着去的,是走一步,停一步,再往前,光看封面就忍不住想这个女孩,是不是也藏着和我一样的心事。更贴心的是内页,每章开头都有一段林晓的日记片段,比如3月15日,数学卷最后一道大题空着,我把试卷折成小方块,藏在课本最厚的那页里,好像这样妈妈就不会发现了,像偷偷翻开了别人的成长笔记,瞬间拉近距离。

二、书籍内容

它最打动人的,是把长大拆成了能摸得着的小事”——没有写考上好大学就是长大”“和父母和解就是长大这种空泛的剧情,只讲16岁高三生林晓的日常:她数学模考只考了62分,把试卷藏在衣柜深处,却在妈妈帮她收拾衣服时掉了出来;她和最好的闺蜜苏晓因为要不要揭发同学作弊吵架,冷战时路过闺蜜的座位,看到对方在草稿纸上画了两个手牵手的小人,旁边写着还是想和你一起去买奶茶;她偷偷喜欢同桌陈阳,会在他借橡皮时故意多捏一会儿,会在他转学那天,把画了小太阳的便利贴夹进他的笔记本,却没敢说再见

全书没回避成长的小狼狈:林晓会在深夜躲在被子里哭,觉得自己怎么这么笨;会在和妈妈吵架后,后悔不该说那么伤人的话,却拉不下脸道歉;会在陈阳转走后,反复翻他留下的笔记本,连他写歪的字都看了好几遍。但这些狼狈里,藏着长大的小信号:比如她后来敢把错题本递给妈妈,说妈,你陪我一起改吧;比如她主动找苏晓,递了杯她最爱的珍珠奶茶,说上次我也有不对;比如她把那张贴纸夹进了自己的错题本,旁边写以后要像小太阳一样,自己发光。没有突然长大的瞬间,却让你明白长大就是把怕的事,慢慢变成敢做的事

三、写作特点

夏橙的写法完全打破了成长小说=鸡汤套路的印象。第一,青少年的眼睛看世界:没有成人视角的评判,比如林晓觉得高三像被塞进了密不透风的罐子,每天的时间都被课程表切成小块,连发呆都要算着秒;形容数学老师的板书像爬满黑板的小虫子,越看越晕,可老师还在说这道题很简单’”,这些吐槽像极了我们当年的心里话,瞬间共情;第二,细节戳到成长的痛处’”:比如妈妈帮林晓改错题时,手指因为常年做家务有茧子,笔尖会偶尔顿一下,林晓突然发现妈妈的头发里,有几根白头发,比试卷上的红叉还显眼;比如苏晓和林晓和好后,一起去买奶茶,苏晓把珍珠都挑给林晓,说你上次说想喝双份珍珠,我记着呢,这些细节没有刻意煽情,却比任何我懂你都动人;第三,语言像闺蜜坐在操场边聊天:没有华丽的辞藻,比如形容暗恋的心情看到陈阳笑,就像口袋里揣了颗糖,没吃,却已经甜到耳朵尖;说和妈妈的和解那天晚上妈妈没说你要加油,只说累了就歇会儿,妈妈陪你,我突然觉得,高三好像没那么可怕了,温柔又真实,完全没有距离感

四、阅读体验

我本来以为成长小说会很幼稚’”,结果花了一个周末就看完了,甚至看到某段会忍不住红眼眶——想起自己高三时,也把考砸的试卷藏在枕头下,妈妈发现后没骂我,反而端了杯热牛奶,说咱们一起看看错在哪;想起和闺蜜因为小事吵架,冷战了一周,最后是她在我抽屉里放了张纸条,上面画了个丑丑的笑脸,写着还想和你一起去食堂抢糖醋排骨

最戳我的是林晓把小太阳贴纸夹进错题本的段落:她写以后不用靠别人的光,我自己也能当小太阳,突然想起自己刚工作时,遇到困难总想着要是有人帮我就好了,后来慢慢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才发现原来长大就是从我需要帮忙变成我能帮自己’”。读完这本书,我翻出了高中时的错题本,里面也夹着一张闺蜜画的小笑脸,瞬间觉得成长里的那些小慌张,原来都藏着温柔的答案,心里软软的,像被晒过的被子。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

这本书上市半年就加印了3次,某教育平台把它评为2023年最受中学生欢迎的成长书,理由是没有喊加油的口号,却让孩子觉得我的烦恼有人懂’”;豆瓣评分8.5,超20万人标记读过,高赞评论说给上高三的妹妹买了这本书,她看完后主动跟我说姐,我数学考砸了,但我想再试试,突然觉得这本书比我说一百句别紧张都有用;还有家长评论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孩子藏试卷不是叛逆,是怕我失望,现在我会主动问今天有没有想分享的小事,而不是先问考了多少分’”

更深远的影响是让成长的不完美被看见:之前很多成长书都写要做优秀的大人,而这本书告诉读者长大可以慢一点,也可以犯错;有中学生在书评里写原来我不是只有我一个人会躲在被子里哭,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怕考砸,这本书让我觉得我的成长,很正常’”,这种被接纳的感觉,成了很多青少年的心灵缓冲垫

六、核心价值与个人意义

这本书最核心的价值,是帮读者接住成长里的小慌张”——它不是教你怎么快速变成大人,而是告诉你长大里的迷茫、犯错、后悔,都是正常的,不用逼自己完美’”。对我个人来说,它不仅帮我回忆起成长里的温柔细节,更在我觉得自己没长大时给了安慰:去年我因为工作失误被领导批评,躲在楼梯间哭,突然想起书里林晓说长大就是以前怕的事,现在敢试着面对了,于是擦干眼泪,回去跟领导道歉,一起想解决办法。

现在我书桌里还放着这本书,每次觉得压力大”“觉得自己不够好时,就翻几页,看到林晓和妈妈一起改错题,看到她和闺蜜分享奶茶,就会觉得没关系,长大就是一步一步走,哪怕慢一点,也在往前。读完这本书的感觉,像和高中时的自己握了握手,告诉她那些你怕的事,后来都慢慢解决了,你做得很好

七、联系社会热点与精髓句子

现在很多青少年面临内卷焦虑”“社交压力,总觉得自己不够好”“长大太难了,甚至有人因为怕考砸而逃避学习;而这本书刚好戳中了这些痛点,它提醒大家长大不是比谁跑得快,是比谁能接住自己的小慌张’”,这和当下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拒绝焦虑的社会需求完全契合。

书里有两句话我抄在了笔记本上,每次觉得的时候都会读:一句是林晓的妈妈说的长大不是突然懂了所有道理,是某天你摔了一跤,没哭,反而先扶了扶身边同样摔倒的人”——这句话让我明白,长大不仅是照顾自己,也是学会温柔待人;另一句是林晓写在错题本上的原来长大不是变成不会怕的大人,是变成怕,却还敢试的大人”——这句话帮我克服了很多怕失败不敢做的时刻,比如主动申请难的项目,比如跟很久没联系的朋友道歉。

最后想说,如果你正经历怕考砸”“怕和朋友吵架”“怕自己不够好的成长烦恼,或者你想回忆自己当年的小慌张,一定要读《长大》——它不会催你快长大,只会陪你坐一会儿,说你的烦恼,我都懂;你的勇敢,我都看见

“《长大》:不是催你变成大人,是陪你接住成长里的“小慌张”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哈佛中国史》:一部用全球棱镜折射的文明长卷,如何让我重新爱上中国历史? | 爱阅读

《哈佛中国史》:一部用全球棱镜折射的文明长卷,如何让我重新爱上中国历史?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跨越千年的“学术派对” 《哈佛中国史》由加拿大汉学家卜正民主编,联合陆扬、迪特·库恩等六位国际顶尖汉学家耗时十余年完成,2016年由中信出版社引入中文版。全书共六卷,以“早期中华帝国(秦汉)—分裂的...

《汉语的本质和历史》:一位瑞典汉学家的“汉字解码手记” | 爱阅读

《汉语的本质和历史》:一位瑞典汉学家的“汉字解码手记” 一、书籍基本信息:西方汉学的“破冰之旅” 1917年,当欧洲汉学家还沉迷于“四书五经”的文本考据时,瑞典汉学家高本汉以一本《汉语的本质和历史》劈开西方汉语研究的“铁幕”。这位曾深入中国农村调查方言、用物理实验室设备分析汉字音韵的学者,用“...

《好人难寻》:在南方公路的尘土里,触摸人性的深渊与救赎 | 爱阅读

《好人难寻》:在南方公路的尘土里,触摸人性的深渊与救赎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关于“善与恶”的南方哥特式寓言 《好人难寻》是美国文学大师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收录于1953年出版的同名小说集(新星出版社,2020年)。这部被视为“20世纪最尖锐的道德寓言”的作品,通过一个普通家庭在...

《黑色巨塔》:当手术刀划开体制的褶皱,我们看见人性的光与疮 | 爱阅读

《黑色巨塔》:当手术刀划开体制的褶皱,我们看见人性的光与疮 作为一名在医院急诊科实习过三个月的“半吊子医学生”,拿到《黑色巨塔》时,我以为这不过是又一本揭露医疗黑幕的“爽文”。但翻到第73页——那个暴雨夜,急诊室主任举着CT片对住院医师吼“你以为患者是来听你讲学术的?他们是来要命的!”——我突...

《活出生命的意义》:在苦难里种太阳的精神指南 | 爱阅读

《活出生命的意义》:在苦难里种太阳的精神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从地狱里生长出来的“心灵疫苗” 《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Viktor E. Frankl),他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存在主义治疗大师之一,也是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这本书1946年首次出版,记录...

《祸害成患妖成灾》:当“妖”撞进人心,我读懂了“善恶”最模糊的“边界线” | 爱阅读

《祸害成患妖成灾》:当“妖”撞进人心,我读懂了“善恶”最模糊的“边界线” 一、书籍基本信息:奇幻悬疑的“人性实验场”,2024年现象级破圈神作 《祸害成患妖成灾》是90后作家“青衫客”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奇幻文学社“志怪新章”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古风张力——青灰色石板路上,半片残破的红...

《汲冢纪年》:在竹简血火中解码被遮蔽的华夏权力游戏 | 爱阅读

《汲冢纪年》:在竹简血火中解码被遮蔽的华夏权力游戏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盗墓者点燃的史海灯塔 《汲冢纪年》是战国时期魏国史官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西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于汲郡魏襄王墓中出土。盗墓者"不准"为照明焚烧竹简,却意外让这部沉睡五百年的史书重见天日。经荀勖、束皙等人整理,现存"古本"...

《几何原本》:用公理搭建的数学圣殿,如何塑造人类的理性思维 | 爱阅读

《几何原本》:用公理搭建的数学圣殿,如何塑造人类的理性思维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逻辑写就的数学宪法”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Euclid)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完成的数学巨著,原名为《光学》(Optics),后因内容聚焦几何学被更名为《几何原本》(Elements)。它的首版...

《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读罢两册“文学地图”,方懂中国故事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读罢两册“文学地图”,方懂中国故事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文学考古学家”的“古今勘探手册” 若要给《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中国文学史的‘双筒望远镜’”——左筒对准“小说”,右筒聚焦“汉代文学”...

《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我用半年,读懂了“东西方灵魂的对话密码” | 爱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我用半年,读懂了“东西方灵魂的对话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对比写尽哲学”的“中西思想入门指南” 若要快速定位《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冯友兰、张东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简装版),不妨记住几个关键词:中国哲学史泰斗冯友兰与西方哲学研究者张东辉的“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