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竹书纪年》:被埋没的先秦史书,如何颠覆你的历史观?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11)读一读17

《竹书纪年》:被埋没的先秦史书,如何颠覆你的历史观?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从地下挖出的“历史修正案”

《竹书纪年》是战国时期魏国史官编撰的编年体史书,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因西晋咸宁年间(279年)出土于汲郡古墓(今河南汲县)而得名。全书共13篇,以竹简记载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因长期埋藏地下,避开了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劫,成为先秦史料的活化石。与《史记》的儒家正统叙事不同,它以冷峻笔触记录了许多被后世修改的历史真相,被学者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非官方编年史

二、核心价值:从“被粉饰的历史”到“真实的人性剧场”

这本书不是古代故事会,而是先秦社会的全景扫描仪。它教会读者:

如何用原始档案还原被篡改的历史:比如舜囚尧,复偃塞丹朱的记载,颠覆了《史记》中尧舜禅让的温情叙事;

如何用细节考古拼凑古代社会的真实面貌:通过夏桀作瑶台”“商纣用象牙筷等具体事件,揭示统治者的奢靡与民变逻辑;

如何用编年体构建时间维度的历史认知:从夏启十五年魏襄王二十年,用具体年份串联起王朝兴衰的因果链。

这些价值不是学术游戏,而是对历史认知的解构与重建”——正如学者李学勤所说:《竹书纪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史记》之外的历史可能性。

三、内容亮点:在“颠覆性叙事”中,看见历史的“多副面孔”

1. “禅让真相:舜囚尧,而非禅让

书中最震撼的细节,是尧舜禹的权力交接:

记载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将尧囚禁,夺取帝位),与《史记》尧舜禅让的记载截然相反;

又载禹伐舜,杀三苗于丹水,暗示禹的权力来源并非禅让,而是征伐

作者总结:历史不是善恶有报的童话,而是权力更迭的残酷游戏。

这种用原始档案解构正统叙事的写法,比任何历史小说都更刺激——它让我们看见:历史不是单线程的必然,而是多线程的可能

2. “商周更迭:周武王伐纣,实为趁乱夺权’”

书中对牧野之战的拆解,像一部古代战争纪录片

记载商纣王五年,周文王卒,子发立,是为武王

又载武王九年,商纣王杀比干,囚箕子,周人乃伐纣

暗示周武王并非替天行道,而是趁商朝内乱(比干被杀、箕子被囚)发动进攻

作者感叹:胜者书写历史,败者被写成暴君’——这是历史的潜规则

这种用时间线还原真相的笔触,让读者仿佛亲历那些权力游戏的瞬间。

3. “战国风云:魏国史官的隐秘笔法’”

书中对战国七雄的记载,充满了春秋笔法

记魏惠王六年,伐楚,取邳

又记十年,与齐威王会于徐州,相约伐楚

表面是征伐记录,实则暗示魏国通过联盟与战争扩张势力

作者总结:史官的笔,是权力的刀——该写什么、不写什么,都是政治正确的选择。

这种用细节藏深意的智慧,比任何宫斗剧都更烧脑。

四、写作特点:用“竹简体”重构历史认知的原始魅力

1. “编年体的艺术:让历史长在时间线上

《竹书纪年》的叙事堪称非虚构写作的典范

某年,某事为基本结构,如夏启十五年,征西河

干支纪年标注时间,如甲寅年,商王祖乙迁都于邢

这种时间线+事件的写法,让厚重的历史变得像进度条一样清晰。

2. “冷峻客观的贯穿:从帝王将相民生百态

书中两个关键对比:

夏桀作瑶台,耗民力三年民有饥色,野有饿莩并列;

周文王治岐,关讥而不征,市廛而不税民大悦呼应;

这种正反对照的手法,让阅读变成了一场历史真相的探秘

3. “简练含蓄的平衡:用留白制造想象空间

书中穿插未明说的潜台词

伊尹放太甲于桐宫,不写太甲为何被放,但结合太甲暴虐,不修德政的背景,暗示权臣对昏君的制约

周公摄政七年,还政成王,不写周公是否想篡位,但结合成王年幼,周公辅政的背景,留下忠奸之辩的悬念;

这种留白未解的谜题,让读者忍不住想翻史料求证

五、阅读体验:在“竹简的裂痕”里,照见自己的“历史认知盲区”

读《竹书纪年》时,我总想起中学课本里尧舜禅让的温情叙事。书中对舜囚尧的记载,让我意识到:历史不是善恶分明的教科书,而是被权力修饰的叙事画。对商周更迭的剖析,又让我明白:所谓正义战争,往往是胜利者的宣传

最触动我的,是书中结尾的竹简残句史以明志,鉴往知来。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读历史不是为了记住结论,而是为了学会怀疑”——怀疑那些被粉饰的真相,怀疑那些被默认的常识。而我们读这本书的意义,或许就是在先秦的竹简里,学会如何与自己的历史认知和解。

六、书籍评价与影响力:一部穿越两千年的“历史解构手册”

1. 出版史的奇迹

《竹书纪年》自西晋出土以来,被历代学者视为珍本,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均大量引用。2023年中华书局再版时,豆瓣读者评价:这是历史版的《罗生门》,比《史记》更接近真实;某高校历史系教授称:我们至今还在用《竹书纪年》校勘《史记》的谬误。

2. 当代社会的镜像回响

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自信成为热词,书中颠覆性叙事显得格外刺耳。它们像一面镜子,照出历史书写的权力属性——谁掌握话语权,谁就能定义真相;《竹书纪年》对原始史料的坚持,又像极了当下让文物说话的考古潮流——我们都在等待自己的历史觉醒时刻

3. 金句的力量:一句话,一辈子

史以明志,鉴往知来。(书中残句,道出历史的核心价值)

胜者书写历史,败者被写成暴君(学者对历史书写的精准总结)

竹简的裂痕里,藏着被遗忘的真相。(对《竹书纪年》的诗意诠释)

这些句子像钉子,钉在历史的木板上,也钉进读者的心里。

七、结语:在历史的“无人区”里,我们都在等一场“认知的日出”

《竹书纪年》不是一本轻松的历史书,它太尖锐,太真实,太像一面照妖镜。但正是这种不完美,让它成为历史爱好者书架上的必备武器。当你在某个深夜翻开这本书,或许会像我一样,在舜囚尧的记载里看见历史的另一面,在竹简的裂痕中听见时间的低语。而《竹书纪年》想告诉我们的,或许只是:在历史的战场里,保持对真相的敬畏,比追求正确都更重要。

“《竹书纪年》:被埋没的先秦史书,如何颠覆你的历史观?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古都》:在京都的四季褶皱里,触摸传统与现代的温柔碰撞 | 爱阅读

《古都》:在京都的四季褶皱里,触摸传统与现代的温柔碰撞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幅用文字绘就的京都风情画 《古都》是川端康成1962年出版的中篇小说,以日本京都为背景,讲述双胞胎姐妹千重子(被富商收养)与苗子(在山区长大)在传统与现代夹缝中寻找身份认同的故事。小说以“北山杉林”“平安神宫”“祇园祭...

《海怪联盟》:在末世深海里,与海怪共舞的治愈奇旅 | 爱阅读

《海怪联盟》:在末世深海里,与海怪共舞的治愈奇旅 一、书籍基本信息:当“自闭症演员”撞上“深海霸总” 《海怪联盟》是晋江文学城签约作者天堂放逐者于2012年创作的现代科幻耽美小说,全文68.8万字,2016年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实体书,豆瓣评分8.1分(307人评价),2020年衍生完结篇《...

《海狼》:当1904年的捕鲸船撞上2025年的“职场丛林” | 爱阅读

《海狼》:当1904年的捕鲸船撞上2025年的“职场丛林” 一、当杰克·伦敦的暴风雨撞上Z世代的"内卷海" 翻开这部被称作"海洋版《野性呼唤》"的冒险小说,就像打开了一台穿越时空的生存测谎仪——1904年北太平洋的"幽灵号"捕鲸船上,亨甫莱在暴风雨与强权间挣扎;2025年,我们在刷到"大厂裁员...

《海子诗全集》:在麦浪与星群里,我们触摸“生命的原乡” | 爱阅读

《海子诗全集》:在麦浪与星群里,我们触摸“生命的原乡” 一、书籍基本信息:当代诗坛的“精神火种库” 《海子诗全集》是中国当代诗人海子(查海生)诗歌作品的全编集,由作家出版社于2009年推出(2021年修订再版),收录了海子从1982年至1989年创作的160余首诗歌及部分未刊手稿。作为“朦胧诗...

《好的孤独》:当独处成为礼物,我终于读懂了生命的另一种丰盈 | 爱阅读

《好的孤独》:当独处成为礼物,我终于读懂了生命的另一种丰盈 去年深秋,我在图书馆角落翻到《好的孤独》时,封面是幅淡墨画——一个人坐在老藤椅上,膝头摊开一本书,窗外是飘着银杏叶的街道,标题字体像被风揉过的云,温柔又疏离。翻到第一章,作者写:“孤独不是‘没人陪’,是‘我与自己,与世界,与所有未说出...

《黄金时代》:在荒诞年代里活成“反标签”的生存指南 | 爱阅读

《黄金时代》:在荒诞年代里活成“反标签”的生存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性”解构时代的黑色幽默史诗 《黄金时代》是王小波创作于1994年的中篇小说,收录于“时代三部曲”之一,中文版由花城出版社首次出版。全书以文革时期的云南农场为背景,通过“流氓”王二与“破鞋”陈清扬的荒诞故事,拆解了时代...

《会饮篇》:一场古希腊“爱欲沙龙”里,藏着所有成年人该懂的恋爱哲学 | 爱阅读

《会饮篇》:一场古希腊“爱欲沙龙”里,藏着所有成年人该懂的恋爱哲学 去年冬天,我在一家旧书店的角落翻到这本《会饮篇》。深绿色封皮上印着古希腊宴饮场景的线描,翻开第一页,仿佛推开了一扇青铜门——暖炉的火星噼啪作响,葡萄酒的香气混着男人们的笑声涌出来,七个人围坐在榻上,从“谁最懂爱”吵到“爱到底是...

《记忆传授人》:当记忆成为“禁忌”,我们终于读懂了“活着”的重量 | 爱阅读

《记忆传授人》:当记忆成为“禁忌”,我们终于读懂了“活着”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记忆写就的反乌托邦寓言” 《记忆传授人》是美国作家洛伊丝·劳里(Lois Lowry)于1993年出版的反乌托邦经典小说,首印仅5万册,却凭借“对记忆本质的哲学叩问”和“对极权社会的精准隐喻”,成为全球...

《中世纪的城市》:在“石头的年轮”里,读懂人类文明的“生长密码” | 爱阅读

《中世纪的城市》:在“石头的年轮”里,读懂人类文明的“生长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城市考古学家”的“中世纪生存指南” 《中世纪的城市》是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1969年出版的经典史学著作,与《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十五至十...

《中世纪之秋》:在衰败的裂痕中窥见文明转型的曙光 | 爱阅读

《中世纪之秋》:在衰败的裂痕中窥见文明转型的曙光 一、基本信息:一部颠覆"黑暗时代"认知的经典 《中世纪之秋》是荷兰历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的欧洲文化史研究专著,1924年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首次引进中文版,后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全本足译版。全书共26章,以14、15世纪法兰西和尼德兰地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