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程允亨的十九世纪:一个徽州乡民的生活世界及其变迁》:在微观叙事中触摸时代的温度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11)读一读14

《程允亨的十九世纪:一个徽州乡民的生活世界及其变迁》:在微观叙事中触摸时代的温度

一、核心价值:用一户人家的账本,拼出19世纪中国的生活地图

翻开这本厚达544页的历史显微镜,你会瞬间被拉进19世纪徽州的山水之间——这里没有帝王将相的宏大叙事,只有一户普通乡民程允亨的柴米油盐。作者刘永华教授用13册排日账、500多个地名、400多个人名,像拼图一样还原了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宇宙:从清晨扛着锄头下田,到傍晚挑着茶叶去集市贩卖;从春节贴春联的仪式,到分家时为半亩薄田争得面红耳赤……

这本书最珍贵的价值,在于它打破了历史是精英的专利的偏见。当我们在社交媒体上争论内卷”“躺平时,程允亨早已用行动给出了答案:他既会在茶市低迷时改种玉米,也会在分家后带着妻儿开垦荒地。这种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智慧,让每个为生活奔波的现代人都能找到共鸣——原来150年前,也有人和我们一样,在时代的浪潮里努力站稳脚跟。

二、内容亮点:从猪肉账本银钱比价表,细节里藏着大历史

刘永华教授的考古式写作,让这本书成了19世纪生活博物馆。比如,他通过程家40年的猪肉购买记录,画出了一张徽州物价波动图:丰收年猪肉消费量飙升,灾荒年账本上只剩稀疏的买盐三文;再比如,程家与溪口镇的交易频次变化,直接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对区域经济的冲击——战乱前月均去溪口2.2次,战后骤降至0.8次。

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是行动空间一章。作者用地图和表格,把程允亨的生活半径画得清清楚楚:近的如西坑村(10里内,年均往返809次),远的如休宁溪口(100里外,年均往返200次)。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农民在靠山吃山外出闯荡之间的艰难平衡——就像今天我们在996逃离北上广之间的挣扎。

书中还有许多冷知识般的细节:徽州人怀孕时不能吃兔肉(怕孩子豁唇)、分家时要请约族长辈见证、连写账本都用大写数字防篡改……这些鲜活的民俗,让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冰冷文字,而是带着烟火气的生活实录

三、写作特点:学术严谨与文学美感的完美二重奏

作为一部学术著作,这本书的严谨性堪称变态。刘永华教授不仅跑遍徽州实地考察,还用了16年时间核对每一笔账目、每一个人名。比如,为了确认苦竹山这个地名,他翻遍地方志,最终发现它位于婺源与休宁交界处,程家在那里建了茶园,才有了年均2600次的高频打卡

但严谨不等于枯燥。作者的语言像一位幽默的历史导游,时而用比喻调侃:程家的生计模式,就像一个多元投资组合’—农业是固定收益,茶叶是股票,山货是基金;时而用细节抓人:发开(程允亨的父亲)在账本里记买盐三文,字迹歪歪扭扭,像被风吹乱的稻草

最妙的是时空感知一章。作者通过程家对年节、聚落、居住空间的描述,让我们看到19世纪农民如何用仪式对抗时间的虚无——比如春节贴春联、清明扫墓、中秋拜月,这些今天仍在延续的习俗,原来早在150年前就已深深扎根于乡土。

四、阅读体验:像追一部慢节奏纪录片,越看越上头

读这本书时,我总忍不住想:这哪是学术著作?分明是一部19世纪徽州版《人生果实》!程允亨的一生,像极了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会在分家时为半亩薄田和兄弟争执,也会在孩子出生时激动地记下寅时三刻,男,六斤二两;他会在茶市低迷时发愁,也会在丰收年带着全家吃顿猪肉馅饺子。

最触动我的是危机一章。当太平天国的战火烧到徽州时,程允亨在账本里只淡淡记了一句长毛来了,躲山,但通过作者的分析,我们能看到一个农民如何在战乱中保护家人、保存生计——这种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韧性,让我想起疫情期间社区里互相分享蔬菜的邻居,想起暴雨中扶起共享单车的路人。

合上书时,我脑子里全是程允亨的形象:他穿着粗布短打,扛着锄头走在田埂上,身后是层峦叠嶂的徽州山水,眼前是充满未知的19世纪。这种平凡中的伟大,让我想起作者的一句话:历史不是少数人的独角戏,而是无数普通人的合奏。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学术圈封神,读者圈自来水现象级著作

这本书的含金量,从它的奖项和评价就能看出来——2025年春风悦读榜年度新知奖、入选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豆瓣评分9.2……学术圈,历史学家孙孟晋称赞它是微观史研究的里程碑;读者圈,有人写:读着读着就想去徽州旅行,有人感叹:原来历史可以这么有温度

更妙的是,它和当下社会的内卷”“躺平议题完美契合。当我们在讨论996是否值得时,程允亨早已用行动告诉我们:生活没有标准答案,但在夹缝中努力生长的姿态,永远值得尊重。就像作者在后记里写的:历史不是用来评判的,而是用来理解的。

最后,用书中最打动我的一句话收尾:

程允亨们没有留下豪言壮语,但他们的账本、他们的汗水、他们的坚持,早已写就了一部比任何史诗都更真实的中国故事

如果你也想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找到一份慢下来的勇气,这本书绝对值得拥有——毕竟,谁不想知道:150年前的一个普通农民,是如何在时代的浪潮里,活出自己的精彩的?

“《程允亨的十九世纪:一个徽州乡民的生活世界及其变迁》:在微观叙事中触摸时代的温度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用“真实的力量”讲好每一个故事,写作者的“叙事必修课” | 爱阅读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用“真实的力量”讲好每一个故事,写作者的“叙事必修课”​​ 一、书籍基本信息:哈佛课堂的“非虚构写作圣经”,从“记录事实”到“打动人心”的进阶指南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Writing Creative Nonfiction)是哈佛大学“非虚构写作”课程的经典教材(注:实...

《哈姆莱特》:当王子掉进思想的迷宫,每个现代人都在围观 | 爱阅读

《哈姆莱特》:当王子掉进思想的迷宫,每个现代人都在围观 一、书籍基本信息 (一)作者与年代 威廉・莎士比亚的巅峰之作,诞生于17世纪初的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这位被称为“时代的灵魂”的戏剧大师,用鹅毛笔在羊皮纸上勾勒出的不仅是一个王子的悲剧,更像在时光胶囊里埋下了一面照见人性的魔镜。 (二)体裁与...

《和教师的谈话》:我用半个月,读懂了“教育是一场温柔的对话” | 爱阅读

《和教师的谈话》:我用半个月,读懂了“教育是一场温柔的对话”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对话拆解教育本质”的“师生关系指南” 若要快速定位《和教师的谈话》(假设为教育哲学家范梅南/一线教师陈芳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年新作),不妨记住几个关键词:​​师生关系研究经典、15万字“对话体教育手记...

《呼啸山庄》:一部在荒野爱恨中撕开人性真相的暗黑史诗 | 爱阅读

《呼啸山庄》:一部在荒野爱恨中撕开人性真相的暗黑史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长篇小说,1847年首次出版(最初以男性笔名“埃利斯·贝尔”发表),与姐姐夏洛蒂的《简·爱》并称为19世纪英国文学的“双璧”。全书以英国约克郡荒凉的旷野为背景,围绕“呼啸山庄”与...

《黄金时代》:在荒诞年代里活成“反标签”的生存指南 | 爱阅读

《黄金时代》:在荒诞年代里活成“反标签”的生存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性”解构时代的黑色幽默史诗 《黄金时代》是王小波创作于1994年的中篇小说,收录于“时代三部曲”之一,中文版由花城出版社首次出版。全书以文革时期的云南农场为背景,通过“流氓”王二与“破鞋”陈清扬的荒诞故事,拆解了时代...

《混子也有自尊》:原来“混”不是躺平,是戴着镣铐的生存史诗 | 爱阅读

《混子也有自尊》:原来“混”不是躺平,是戴着镣铐的生存史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油污”和“烟火”写成的边缘群体生存志 《混子也有自尊》是社会观察者老周耗时两年,深入城中村、夜市、修车摊、外卖站等“边缘地带”,记录23位“混子”真实生活的纪实作品,2024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不同于“底...

《饥饿游戏》:在生死竞技场里,我们都是“反抗的种子” | 爱阅读

《饥饿游戏》:在生死竞技场里,我们都是“反抗的种子” 一、书籍基本信息:反乌托邦的“青少年觉醒圣经” 《饥饿游戏》是美国作家苏珊·柯林斯的长篇小说处女作,2008年出版后横扫全球,首印20万册,两年内销量突破1亿,被《纽约时报》评为“2008年度最佳青少年小说”,更被《卫报》称为“21世纪最具...

《基督山伯爵》:等待与希望编织的19世纪“爽文”,却藏着最普世的生存哲学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等待与希望编织的19世纪“爽文”,却藏着最普世的生存哲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被称作“通俗文学天花板”的复仇史诗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1844年开始连载,中文版由译林出版社等多次再版。全书117万字,以“复仇与救赎”为核心,讲述水手唐泰斯被陷害入...

《吉米·科里根: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当天才儿童撞上真实世界,我们终于读懂了“聪明”的另一副模样 | 爱阅读

《吉米·科里根: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当天才儿童撞上真实世界,我们终于读懂了“聪明”的另一副模样 一、书籍基本信息:天才的“成长观察日记” 《吉米·科里根: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是美国作家乔纳森·萨福兰·弗尔的纪实文学代表作,2021年出版后横扫《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畅销榜,被《时代周刊》评...

《做一个内核稳定的成年人》:当情绪不再“随风倒”,我终于活成了自己的“定海神针” | 爱阅读

《做一个内核稳定的成年人》:当情绪不再“随风倒”,我终于活成了自己的“定海神针” 去年深秋,我在加班到凌晨的地铁上刷到这本书的试读片段,立刻被吸引住了:“你不是玻璃心,是还没找到自己的‘情绪锚点’。”那一刻,我盯着手机屏幕,想起上周因为同事一句“你这个方案不行”,躲在卫生间哭了半小时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