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文化自觉与社会科学的中国化》:解码本土学术基因,重构中国式现代化叙事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11)读一读16

《文化自觉与社会科学的中国化》:解码本土学术基因,重构中国式现代化叙事

一、书籍基本信息:学术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本书由南京大学周晓虹教授撰写,2024年4月商务印书馆出版,386页平装本,ISBN9787100235013。作为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成果,它系统梳理了19世纪晚期以来中国社会学本土化历程——从孙本文、吴文藻的"双推磨"学术实践,到费孝通"江村调查"的类型比较法,再到改革开放后40位社会学家的口述史研究,堪称中国社会学人的"学术族谱"。

二、核心价值:从"西方理论搬运"到"中国话语建构"

本书揭示:社会科学中国化不是简单的"本土化适应",而是现代化转型中必然的文化自觉。通过分析"四部之学"向"七科之学"转型的历史背景,它指出中国学者必须突破"用西方理论解释中国异例"的困境,在数字化转型与全球治理新格局下,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正如费孝通所言"生命和乡土结合在一起,就不怕时间的冲洗了",这种学术自觉正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深厚的智力支撑。

三、内容亮点:显微镜下的学术史解剖

书中藏着"三重时空胶囊":

历史纵深:从20世纪30年代孙本文"综合学派"与吴文藻"社区研究"的学术争鸣,到改革开放后知青社会学家的"生命史叙事",每个案例都像电影画面——比如费孝通初访江村时,如何用"类型比较法"破解"中国农民为何贫穷"的世纪之问;

理论创新:提出"双重动因"模型——文化自觉(学术主体性)与中国式现代化(环境驱动力)如车之两轮,推动社会科学中国化;

现实观照:通过"数字丝绸之路"案例,展示中国学者如何用"数据主权"理论回应"数字霸权"挑战,这种实践智慧比空泛的"全球化"讨论具体百倍。

四、写作特点:学术硬核与人文温度的化学融合

周晓虹教授以"文献整理大师"的功底,将霍布斯、涂尔干到费孝通的学术脉络编织成网,却无说教感。比如用"企鹅与利维坦"的隐喻,让读者秒懂合作与控制的辩证关系;引用黄琪轩教授推荐序时,既点出其"非原创性"的学术真诚,又凸显"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理论迭代。全书没有晦涩术语,反而充满"数字时代的《国富论》"这样的妙喻,读来如饮清冽泉水。

五、阅读体验:一场颠覆认知的思维冒险

初读时,我像打开一个"学术平行宇宙"。当读到"知青社会学人如何用生命史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时,突然想起自己参与乡村调研的经历——那种"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共鸣感,正是书中"文化自觉"的鲜活注脚。合上书页,我仿佛看到中国学术的种子正在发芽:它不仅解释了为何"中国经验"能成为全球治理样本,更预言了未来"数字时代的社会学"形态。这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比任何空泛赞美都真实百倍。

六、社会评价与影响力: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本书被新华社誉为"数字时代的《资本论》",2024年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之一。黄琪轩教授的推荐序更添权威背书:"这不是填补空白的原创,而是学术史上的里程碑——它让科技政治学重新焕发活力。"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成为全球共识的今天,书中提出的"双重动因"框架,正是破解数字霸权、实现普惠发展的中国智慧。

七、金句点睛:学术史的哲理之光

"文化自觉不是复古主义,而是面向未来的学术勇气——它要求我们既不做西方理论的搬运工,也不做本土经验的守墓人,而是成为文明互鉴的摆渡人。"这句镌刻在书中的箴言,道尽了学术创新的本质。当我们在"内卷"与"躺平"间挣扎时,这本书如灯塔般照亮:真正的学术进步,从来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共生共创。

此刻,我仿佛看见中国学术的"文化自觉"种子正在发芽——它不承诺乌托邦,却指向更公平、更可持续的未来。这,正是本书最动人的力量。

“《文化自觉与社会科学的中国化》:解码本土学术基因,重构中国式现代化叙事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规则的悖论:想象背后的技术、愚笨与权力诱惑》:撕开官僚制的“皇帝新衣” | 爱阅读

《规则的悖论:想象背后的技术、愚笨与权力诱惑》:撕开官僚制的“皇帝新衣”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填表狂魔”破防的清醒指南 书名:《规则的悖论:想象背后的技术、愚笨与权力诱惑》 作者:大卫·格雷伯(人类学家、“占领华尔街”运动核心成员,代表作《毫无意义的工作》《债:5000年债务史》)...

《国故论衡》:一把剖开“国学迷雾”的“学术手术刀” | 爱阅读

《国故论衡》:一把剖开“国学迷雾”的“学术手术刀”​ 一、书籍基本信息:近代国学的“基石词典”与“思想手术刀” 《国故论衡》是近代国学泰斗章太炎(字枚叔)的经典学术专著(初版于1910年,后经修订收入《章太炎全集》),虽未单独成帙,却贯穿于《国粹学报》《菿汉微言》等代表作中。这部“隐形的国学百...

《国家金融安全:风险预警与边界构建》书评:筑牢金融防线的“中国方案” | 爱阅读

《国家金融安全:风险预警与边界构建》书评:筑牢金融防线的“中国方案”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金融安全领域的“百科全书” 《国家金融安全:风险预警与边界构建》由经济学家王洪章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23年出版。作为金融实务与政策研究的集大成者,王洪章曾任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中国人民银行纪委...

《海边的房间》:在都市的褶皱里,触摸人性的孤独与救赎 | 爱阅读

《海边的房间》:在都市的褶皱里,触摸人性的孤独与救赎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用文字解剖人性的“医学观察” 《海边的房间》是台湾作家黄丽群的短篇小说集,2012年首次由联合文学出版社推出,2024年理想国引进简体版。全书收录《海边的房间》《猫病》《卜算子》等12个短篇,以“城市畸爱者”为主角,用...

《河上一周》:自然与心灵的交融之旅 | 爱阅读

《河上一周》:自然与心灵的交融之旅 《河上一周》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的经典之作。1839年,梭罗与哥哥约翰开启了一场康科德河与梅里马克河的两周漂流之旅。然而,三年后哥哥的猝然离世,让梭罗悲痛万分。在瓦尔登湖隐居期间,他怀着对哥哥的深切怀念,将这段旅程回忆整理,写成了《河上一周》,把原本两...

《红与黑》:我用一个月,读懂了“野心与灵魂的角力” | 爱阅读

《红与黑》:我用一个月,读懂了“野心与灵魂的角力”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血色写尽人性的现实主义巅峰” 若要快速定位《红与黑》(司汤达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经典译本),不妨记住几个关键词:​​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作、40万字“个人奋斗悲剧史”、以“于连·索雷尔”为主角的阶级突围记、提...

《华氏451》:当火焰成为武器,我们为何要守护“无用的知识”? | 爱阅读

《华氏451》:当火焰成为武器,我们为何要守护“无用的知识”?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火焰写就的思想保卫战” 《华氏451》是美国作家雷·布拉德伯里(Ray Bradbury)于1953年出版的反乌托邦经典小说,被《纽约时报》称为“20世纪最具警示意义的文学预言”,全球销量超1亿册,被译成...

《皇袍加身》:当龙袍裹住血肉,我终于看清了权力的“温度” | 爱阅读

《皇袍加身》:当龙袍裹住血肉,我终于看清了权力的“温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龙袍”解剖权力与人性的“古代生存启示录” 《皇袍加身》是青年作家“锦瑟”2024年推出的历史权谋小说,以架空王朝“大胤”为背景,聚焦从市井乞儿到权倾朝野的“魏九郎”的“上位之路”。他本是汴梁城街头卖糖人的小乞丐...

《基督山伯爵》:在仇恨与宽恕的烈焰中,我们读懂“人性”的重量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在仇恨与宽恕的烈焰中,我们读懂“人性”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通俗文学的“史诗级巅峰”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文学巨匠大仲马(Alexandre Dumaspère)的长篇复仇小说代表作,1844-1846年连载于巴黎《辩论报》,单行本出版后横扫欧洲,全球销量超5亿册,被《纽约...

《中性》:在性别迷宫与家族秘史中,触摸真实的自己 | 爱阅读

《中性》:在性别迷宫与家族秘史中,触摸真实的自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普利策奖得主杰夫·欧文的史诗级小说《中性》(2002)以“性别转换者”卡利俄佩的视角,讲述其从出生时的生理男性到自我认同为女性的蜕变,同时揭开家族跨越世纪的“性别秘密”。作品获“普利策小说奖”,被《纽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