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为一所理想学校而来》:在教育的荒原上,种下一座“乌托邦”的种子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11)读一读19

《为一所理想学校而来》:在教育的荒原上,种下一座乌托邦的种子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教育疯子”的十年造梦手记

《为一所理想学校而来》是教育创新者张明(化名)的纪实作品,2023年由独立出版社未来教育实验室推出。作者曾是北京某重点中学副校长,因无法忍受用分数切割学生灵魂的教育模式,于2013年辞职赴云南山区,与一群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创建了一所没有教室、没有课程表、没有校长办公室的实验学校——“云谷学园。书中用300余个真实片段,记录了这所学校从被村民骂是骗子吸引全国教育者朝圣的十年历程,堪称中国教育创新版的《瓦尔登湖》。

二、核心价值:撕开“理想学校”的虚伪面纱,给出可复制的“反内卷”方案

当社会还在为鸡娃”“双减吵得不可开交时,这本书像一盆冷水浇醒了所有焦虑的家长和教师:真正的理想学校,不是把孩子关进快乐牢笼,而是帮他们找到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作者用十年实践证明:教育可以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自主设计课程(比如用数学建模分析村口小卖部的盈利模式),教师可以是项目合伙人(比如科学老师带学生用3D打印修复古村落的排水系统),家长可以是成长观察员(比如用手机记录孩子做饭时的专注瞬间)。

我曾因学生躺平而崩溃,直到读到书中这句:当学校变问题解决场而非知识仓库时,每个孩子都会像春天的竹子一样,自己往上窜。这句话让我突然明白:我们所谓的教育焦虑,不过是把孩子当成了待加工的零件,而忘了他们本就是会开花的种子

三、内容亮点:用“荒诞”对抗“荒诞”的教育实验

没有教室的学校长什么样?

书中有个细节让我笑出声:云谷学园的教室是村里的老祠堂、田埂、甚至牛棚。学生们在祠堂里学历史(研究族谱),在田埂上学生物(观察蚯蚓),在牛棚里学物理(计算牛的拉力)。当传统学校还在为多媒体设备是否先进内卷时,这里的孩子早已明白:世界本身就是最好的教材。

失败课成功课更重要

作者记录了一堂最糟糕的课:学生试图用太阳能板给全村供电,结果因计算错误导致全村停电三小时。但正是这次失败,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向村民道歉”“如何快速修复电路”“如何用戏剧重现事故过程(后来这堂课成了学校的经典案例库)。这种把失败变成教育资源的勇气,比任何完美公开课都更有力量。

学生治校不是口号

在云谷,学生可以投票决定是否取消考试”“是否聘请厨师”“甚至是否解雇教师。书中有个震撼的案例:一群学生因不满食堂营养搭配,自发组建了营养监督委员会,后来竟发展成全国首个学生主导的学校膳食改革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为案例。这种把权力还给学生的实践,让学生主体性不再是一句空话。

四、写作特点:像看教育版《荒野求生》,既荒诞又治愈

张明的文字没有学术著作的冰冷感,反而像在篝火旁和老友唠嗑。他会用被村民追着骂毁孩子前程’”形容建校初期的狼狈,用学生用无人机给老师送早餐调侃师生关系的反转,甚至自嘲我们这些教育疯子,就像一群在沙漠里种玫瑰的傻子。这种不端着的真诚,让教育创新变得像追剧一样上头。

书中金句频出,最戳我的一句是:教育不是把孩子装进成功模板,而是帮他们打磨出与世界对话的棱角这句话被无数教师转发,甚至成了云谷学园的校训

五、阅读体验:像在暴雨中遇到同行者,治愈我的职业倦怠

合上书的那天,我做了一件叛逆的事——在班上宣布:从今天起,你们可以自主设计问题解决项目,可以拆解教室的灯泡研究电路,可以采访校门口的煎饼摊阿姨写报告。当学生从最初的沉默到后来争相展示如何用化学知识改良煎饼配方时,我突然懂了作者说的:当学校变成问题实验室时,每个孩子都会像被点燃的火把,自己照亮前路。

现在,我的办公桌上有三个盒子:一个是学生疯狂想法收集箱,一个是教师崩溃日记,还有一个是村民投诉信(用来当教育案例)。这种不完美的教育,反而让我找回了当老师的快乐——原来,教育最美好的样子,就是和孩子一起搞事情

六、评价与影响力:从“教育异类”到“政策参考”的逆袭

这本书的影响力早已突破教育圈:

教师口碑:豆瓣评分9.4,被一线教师称为教育界的《肖申克的救赎》,有老师留言:读完立刻改了100份评语,从继续努力变成我看到你拆解收音机时的专注’”

官方认可:被教育部列为基础教育创新案例集核心参考书,其项目式学习”“学生自治理念写入《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白皮书》;

社会反响:在AI教师”“教育内卷话题霸屏的2025年,书中技术可以辅助教育,但无法替代人与人的温度的呼吁,被《人民日报》头版报道,引发超80万教师、家长转发讨论。

七、为什么每个教育者都该读这本书?

教育焦虑成为时代病的今天,《为一所理想学校而来》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教育中的集体性迷失”——当我们用分数”“排名衡量学生时,是否忘记了,教育面对的从来不是问题,而是

作者用十年实践证明:理想学校不是乌托邦,而是一群疯子带着一群孩子,在荒原上种出的花。他像一位手持火把的引路人,在算法统治的时代,为每个灵魂保留了一片可以自由生长的星空。正如书中所写:当学校不再试图塑造孩子,而是学会跟随孩子时,教育便能超越标准化困境,在尊重个体生命的律动中,抵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想之境。

最后,用书中最震撼我的一句话结尾:

教育不是往孩子脑子里灌水,而是帮他们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当井挖通的那一刻,他们会自己找到水源。

愿我们都能成为那个告诉孩子你可以挖井的人,在教育的荒原上,种下一座又一座乌托邦的种子。

“《为一所理想学校而来》:在教育的荒原上,种下一座“乌托邦”的种子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海底捞的经营哲学》:在火锅沸腾处解码服务基因的密码本 | 爱阅读

《海底捞的经营哲学》:在火锅沸腾处解码服务基因的密码本 一、书籍基本信息:撕开餐饮业服务假象的认知革命 黄铁鹰2012年完成的这部管理学案例集,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服务业"微笑服务"的表演假象。这位北大光华教授用海底捞的"变态服务"案例,重构了餐饮业的管理认知图景,被《哈佛商业评论》称为"...

《好好学习》:打破低效努力的陷阱,构建终身受用的知识体系 | 爱阅读

《好好学习》:打破低效努力的陷阱,构建终身受用的知识体系 一、书籍基本信息:知识管理领域的“武功秘籍” 这部2017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成长类著作,是成甲用十年知识管理实践淬炼的方法论。全书256页的篇幅中,藏着比《学习之道》更接地气的认知升级指南——当成甲在序言中写下“真正的学习不是收集信息,...

《幻想农场》:在田园牧歌里种出奇幻的治愈良药 | 爱阅读

《幻想农场》:在田园牧歌里种出奇幻的治愈良药 一、书籍基本信息:当“社畜”撞上“会下金币的母鸡” 《幻想农场》是晋江签约作者西子绪于2018年创作的现代奇幻轻喜剧,全文52.3万字,2020年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实体书,累计销量突破8万册。故事以“龙溪镇”为背景,将被迫辞职的社畜林洛,与神秘...

《隳三都:蒙古灭金围城史》:在战火与废墟中,解码文明崩塌的“慢镜头” | 爱阅读

《隳三都:蒙古灭金围城史》:在战火与废墟中,解码文明崩塌的“慢镜头”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隳三都》是历史学者周思成2024年推出的力作,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聚焦13世纪蒙古灭金战争中“中都、汴京、蔡州”三座都城的沦陷史。这本书像一把高精度手术刀,剖开“文明崩塌”的微观过程——通过分...

《基业长青》:翻开这本“企业长寿秘籍”,我看到了穿越周期的生存法则 | 爱阅读

《基业长青》:翻开这本“企业长寿秘籍”,我看到了穿越周期的生存法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用6年光阴,解剖“活100年”的商业密码 《基业长青》是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与杰里·波拉斯耗时6年完成的经典研究著作,出版于1994年。两位作者筛选了18对“卓越企业”与“优秀企业”(前者在更长周期内保持市场...

《疾病解说者》:在病菌与人性之间,读懂生命的韧性 | 爱阅读

《疾病解说者》:在病菌与人性之间,读懂生命的韧性 一、书籍基本信息:医学科普的“破圈者” 《疾病解说者》是青年医学作家林深的科普代表作,2023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后迅速登顶各大图书榜单,首印15万册,上市三个月加印至25万,豆瓣评分长期稳定在8.9,被《健康报》评为“年度最懂人心的医学科普书”...

《醉眼看金庸》:以醉眼观江湖,以真性情解武侠密码 | 爱阅读

《醉眼看金庸》:以醉眼观江湖,以真性情解武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非典型”的金庸研究指南 《醉眼看金庸》是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金庸研究重磅炸弹”,作者孔庆东(北大醉侠)与蒋泥联手,用329页的篇幅,将金庸15部武侠小说的“灵魂切片”摆上学术解剖台。它既不是传统文学评...

《做老板的条件》:不是“有钱敢闯”就够,这几点才是真门槛 | 爱阅读

《做老板的条件》:不是“有钱敢闯”就够,这几点才是真门槛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深耕商业管理领域10年的李悦,由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全书288页,不算厚重却字字戳中“想当老板”或“刚当老板”的人的痛点——没有堆砌晦涩理论,更像把100多个真实创业案例拆成了“避坑指南”,...

《中性》:当身体成为“未拆封的信”,我们如何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 爱阅读

《中性》:当身体成为“未拆封的信”,我们如何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身体写就的身份诗学” 《中性》是美国作家杰弗里·尤金尼德斯(Jeffrey Eugenides)于200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首印仅8万册,却凭借“双性同体的先锋叙事”和“移民家庭的代际隐喻”,成为2...

《终夜》:当时间成为囚笼,这场都市悬疑剧撕开了现代人最隐秘的焦虑 | 爱阅读

《终夜》:当时间成为囚笼,这场都市悬疑剧撕开了现代人最隐秘的焦虑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由“时间循环”引发的都市逃亡 《终夜》是晋江文学城作者青丘夜雪创作的悬疑推理小说,全文32万字,以“时间循环+心理惊悚”为标签,被读者称为“都市版《开端》”。故事围绕广告公司策划陆明远展开,他因一场车祸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