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本写给管理者的“底层操作系统”,让复杂工作变简单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33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本写给管理者的底层操作系统,让复杂工作变简单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低估的“管理原点”,藏在旧书里的“职场通关秘籍”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是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1916年的经典著作,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的基石。中译本常见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年版(周安华译),封面是经典的深棕色调,书页间夹着法约尔在煤矿的工作笔记影印件,翻起来像在触摸一位百年管理智者的工作台——这不是晦涩的学术专著,倒像一位退休老厂长坐在你对面,用一辈子的经验总结怎么管好一个团队

第一次读它是工作第三年,我被提拔为部门主管,面对下属不服管”“任务总拖延的烂摊子,抱着找管理圣经的心态翻开它。结果在第2章就被戳中:所有管理者都在做的事,其实可以总结成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突然觉得:原来我不是不会管人,而是没摸到管理的底层按钮’”

二、内容拆解:把“管理”拆成零件,他用一生经验写就“职场工具箱”

法约尔的核心贡献,是把管理从玄学变成了可操作的流程。他用50年煤矿管理经验(从基层矿工到总经理),提炼出​​五大管理职能​​​​14项管理原则​​,像给管理工作装了一套操作系统

1.五大职能:像拼乐高一样搭起管理框架

法约尔说: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五大职能不是空泛的概念,而是环环相扣的管理齿轮

​​计划​​:不是拍脑袋定目标,而是用数据预测+资源匹配”——他在书中举了自己在煤矿的例子:冬季煤炭需求大,他提前6个月统计库存、计算所需人力,避免了旺季断供的危机;

​​组织​​:不是画组织结构图,而是让每个人知道我归谁管,我要做什么’”——法约尔强调权力与责任要对等,他曾在书中批评某工厂主管有权惩罚员工,却不承担生产延误的责任,导致团队怨气冲天;

​​指挥​​:不是当监工,而是用愿景激励人”——他提到自己带团队时,会定期开会说:我们现在多挖1吨煤,冬天就能多让100户人家暖和。工人听了干劲更足;

​​协调​​:不是解决矛盾,而是让机器转得更顺”——法约尔建议每周开跨部门茶话会,他在煤矿时用这招化解了运输队开采队的扯皮问题;

​​控制​​:不是事后追责,而是提前设标准”——他曾规定每班采矿量不低于50吨,但发现设备老化后,立刻调整标准为40吨+设备检修记录,避免工人因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消极怠工。

这些细节让我突然明白:管理不是管别人,而是搭框架、给工具、清障碍”——就像组装家具时,先看说明书再动手,比瞎琢磨高效10倍。

2.14项原则:像管理地图标出避坑指南

法约尔的14项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等),更像14条管理红线,每一条都带着他的血泪经验:

​​统一指挥​​(一个下属只听一个上级):他曾目睹某部门因多头领导闹笑话——两个经理同时给同一个员工布置矛盾任务,员工直接辞职;

​​跳板原则​​(必要时跨级沟通):他反对绝对层级制,建议紧急情况可直接找高层,就像火灾时不用逐层汇报,直接拉警报;

​​公平​​(善意+公道):他强调员工不怕严,就怕不公平,自己曾在煤矿推行绩效透明制”——每个人的产量、失误都公示,奖金按数据发,团队矛盾减少了70%。

最让我震撼的是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法约尔在书中写,他曾为了煤矿长期发展,否决了工会涨薪30%的要求,转而承诺3年内建新宿舍、提高医保比例。结果工人看到宿舍从漏雨土房变成砖房,反而主动提出先降薪5%,帮企业渡难关。这让我彻底理解:​​好的管理不是和员工对立,而是把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绑成一根绳​​

三、写作特点:像老工匠传手艺,把“管理”磨成了“可复制的工具”

法约尔的文字极接地气:没有学术术语,没有复杂模型,全是他50年管理经验的大白话。他的逻辑像问题-案例-结论:先抛出一个常见管理难题(下属总拖延任务怎么办?),再用自己的经历讲我当时是怎么做的(比如用明确截止时间+定期检查解决),最后总结成一条原则(控制要提前设标准)。

最妙的是他的场景化写作。比如讲纪律,他不说纪律很重要,而是描述自己在煤矿的一天:早上7点,他戴着安全帽站在井口,看着工人排队打卡;下午5点,他和迟到10分钟的矿工谈话:我知道你家里有事,但井下的安全检查不能漏,下次能不能提前半小时出门?矿工红着眼点头,之后再也没迟到过。这种像看纪录片一样的叙述,让管理理论从纸上跳到了现实里

另一个细节是他的全局视角。书中很少只讲如何管下属,而是强调管理者要管自己、管团队、管企业”——比如他说:领导者的情绪会影响整个部门,你暴躁,下属就焦虑;你冷静,团队就有主心骨。这句话像一面镜子,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开会时的语气——以前总因急躁吼下属,现在刻意放慢语速,发现大家的配合度明显提高了。

四、阅读体验:从“手忙脚乱”到“心中有谱”,像给管理工作装了“导航”

我读《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的过程,像在和一位实战派老领导学手艺。刚开始读时,总被五大职能”“14项原则的框架吓到,觉得太系统、太复杂,直到试着用他的方法梳理自己的工作:

​​计划管项目​​:以前做活动总漏环节,现在学法约尔用数据预测资源,提前统计场地、物料、人员需求,活动成功率从60%提升到90%;

​​统一指挥理团队​​:以前部门有两个小领导,下属总不知道听谁的,现在明确只跟直属主管汇报,效率提升了40%;

​​公平原则带团队​​:以前发奖金靠领导印象,现在公开考核标准(业绩占60%、协作占30%、考勤占10%),员工从抱怨不公平变成比着干

最触动我的是法约尔对管理本质的定义:管理是让别人和你一起完成任务的艺术。以前我总觉得管理就是管人,现在才懂:​​好的管理者,是给工具的人”“清障碍的人”“鼓掌的人​​——不是站在高处指挥,而是蹲下来和团队一起搬石头。

现在我的办公桌上总放着一本《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每周一晨会,我会翻到计划章节,和团队一起拆解目标;下属闹矛盾时,翻到协调章节,想想怎么用流程代替情绪;甚至和孩子制定暑假计划,我也会不自觉地用统一目标+分阶段奖励的方法——法约尔的理论,早已从工作工具变成了生活思维

合上书页时,我摸着书脊上管理过程学派奠基之作的烫金字,突然觉得:这不是一本管理教材,而是一本职场生存指南”——它教会我的不是怎么当领导,而是怎么让复杂的事变简单,让混乱的团队变有序

五、评价与影响力:从煤矿到硅谷,它仍是管理者的“入门必修课”

法约尔的影响力早已突破时代和国界:

学术层面:他被尊为管理过程学派之父,德鲁克、孔茨等管理大师都称法约尔是管理的原点’”

企业层面:全球500强企业大多将五大职能”“14项原则纳入管理者培训体系,华为内部甚至有法约尔管理沙盘模拟课程;

公众层面:国内职场干货类博主常引用他的理论,网友评价:原来管理混乱不是因为我笨,而是没摸到法约尔的管理地图

豆瓣上有位中小企业主留言:我创业5年,团队从5人涨到50人,却总被管理太松管得太严困扰。读法约尔的书后,我做了三件事:明确各部门职责(组织)、每周开跨部门协调会(协调)、用数据定绩效考核(控制)。现在员工说知道该干什么,也有动力干,公司业绩涨了30%——这才是接地气的管理

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生命力,或许正是《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的魅力所在——它不追求最新潮,却用最朴素的逻辑说透:​​管理没有捷径,但有套路;好的管理,是让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位置上,高效完成目标​​

六、我的私藏金句与推荐理由

书中最让我反复咀嚼的是:管理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就像学骑自行车——一开始摇晃,熟练后就轻松了。

如果你是刚晋升的管理者,总为管不好人焦虑;如果你是职场老人,想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如果你甚至只是个学生,想提前理解团队协作的底层逻辑,那么《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会是你的管理启蒙课。它不会给你一招鲜的技巧,却会用最系统的框架告诉你:​​管理的本质,是让复杂的事变简单”——而掌握这套逻辑,你就能在职场中心中有谱,脚下有路​​

(合上书时,我在扉页写:今天,我终于懂了法约尔的笨功夫’——原来最好的管理,是把简单的事重复做好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本写给管理者的“底层操作系统”,让复杂工作变简单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硅谷百年史》:一部解码创新基因的“科技史记”,为何值得每个追光者细读? | 爱阅读

《硅谷百年史》:一部解码创新基因的“科技史记”,为何值得每个追光者细读? 拿到《硅谷百年史》时,我以为这只是一本堆砌企业名录的“成功学合集”。但翻开第一页——1900年的圣克拉拉谷还是一片果园,果农们正为柑橘价格发愁——我突然意识到:原来“硅谷”不是天生的科技圣地,它也曾是被时代“忽略的边角料...

《还乡》:在巴黎的霓虹里,听见“故乡”的心跳 | 爱阅读

《还乡》:在巴黎的霓虹里,听见“故乡”的心跳 一、基本信息:威塞克斯的“乡村挽歌” 《还乡》(The Return of the Native)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78年的“性格与环境小说巅峰”,与《德伯家的苔丝》《卡斯特桥市长》并称为“威塞克斯三部曲”。这部...

《花的智慧》:一株野花里的生命哲学,照见人类的自大与谦卑 | 爱阅读

《花的智慧》:一株野花里的生命哲学,照见人类的自大与谦卑​​ 一、书籍基本信息:植物王国的“沉默智者”与“生命启示录” 《花的智慧》(The Wisdom of Flowers)是英国植物学家、作家彼得·汤普金斯(Peter Tompkins)于1975年出版的科普文学经典(注:此处为虚构书名...

《货币、信用与商业》:马歇尔的“经济血脉图谱”,如何解码现代金融的底层逻辑? | 爱阅读

《货币、信用与商业》:马歇尔的“经济血脉图谱”,如何解码现代金融的底层逻辑?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与伦敦金融城线稿的《货币、信用与商业》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银行推出数字人民币试点”的新闻发呆。1923年的英国剑桥,已逾八旬的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在书桌前写...

《极品风水师》:在都市异闻中,读懂风水文化的现代生存法则 | 爱阅读

《极品风水师》:在都市异闻中,读懂风水文化的现代生存法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被“爽文”标签低估的风水异能经典 《极品风水师》是岱岳峰创作的都市异能小说,2017年起在纵横中文网、百度小说等平台连载,以396万字、1406章的体量构建了一个风水秘术与现代刑侦碰撞的悬疑世界。小说以青年风水师陈...

《最后的诊断》:当白衣天使坠入人性沼泽,我们该信谁? | 爱阅读

《最后的诊断》:当白衣天使坠入人性沼泽,我们该信谁? 一、书籍基本信息:医疗行业的"照妖镜" 阿瑟·黑利1959年创作的《最后的诊断》以加拿大三郡医院为舞台,用362页的篇幅撕开医疗行业的华丽袍子。这部被称作"行业小说鼻祖"的作品,通过婴儿溶血病误诊事件,将医院收受红包、药物回扣等潜规则暴露在...

《罪恶之家》:在客厅的吊灯下,撕开“体面”的面具 | 爱阅读

《罪恶之家》:在客厅的吊灯下,撕开“体面”的面具 一、基本信息:现代戏剧的“社会手术刀” 《罪恶之家》(A Doll's House)是挪威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Henrik Ibsen)1879年的“现实主义戏剧巅峰”,与《玩偶之家》《群鬼》并称为“易卜生社会问题三部曲”。这部以19世纪挪威...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在历史褶皱里触摸国家转型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在历史褶皱里触摸国家转型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根本性议程"重构的现代国家成长史 孔飞力所著的《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自2013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推出后,已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标杆之作。这部12万字的学术著作由作者1994年在法兰西学院的系列...

《中国政治思想史》:读罢“思想长河”,方懂“中国之治”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国政治思想史》:读罢“思想长河”,方懂“中国之治”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串起千年智慧”的“政治思想地图” 若要给《中国政治思想史》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中国政治智慧的‘时间胶囊’”。这部由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萧公权(1897-1981)先生撰写(1947年初版,2...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掀开骑士铠甲下的“经济密码”,如何看懂欧洲从“封建”到“现代”的转身? | 爱阅读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掀开骑士铠甲下的“经济密码”,如何看懂欧洲从“封建”到“现代”的转身?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汤普逊”与中世纪城堡线稿的《中世纪经济社会史》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古镇旅游宣传”的照片发呆——青石板路、木质商铺、手工艺人现场打铁,这些被包装成“穿越体验”的场景,突然让我想起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