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格列佛游记》:读罢“荒诞星球”,方懂“真实”的“荒诞倒影”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5

《格列佛游记》:读罢荒诞星球,方懂真实荒诞倒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荒诞解剖真实”的“世纪讽刺寓言”

若要给《格列佛游记》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18世纪的社会哈哈镜’”。这部由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创作(1726年初版)的经典小说,以格列佛船长的四次航海奇遇为线索,用荒诞到极致的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为舞台,将英国18世纪的政、教、科、军等领域的荒诞与虚伪,拆解成一场全民参与的讽刺狂欢

斯威夫特是讽刺文学的手术刀,他既是牛津大学的古典文学教授(精通拉丁文、希腊文),又是伦敦涂鸦诗人(曾因讽刺权贵被投入监狱),书中既有对莎士比亚戏剧的戏仿,也有对牛顿力学的调侃。他用微型社会(小人国)放大权力腐败,用巨型社会(大人国)缩小人类自大,用悬浮飞岛隐喻脱离现实的学术,用理性马国批判人性的贪婪”——每一页都像一把蘸满墨水的解剖刀,剖开18世纪英国的文明外衣,露出底下荒诞的脓疮

今天的读者或许会疑惑:现在都21世纪了,读格列佛有什么用?但翻开目录就会发现,书中探讨的信息茧房”“流量至上”“权力异化等问题,恰恰是理解现代社会荒诞性的底层逻辑。它不仅是高校文学、政治学专业的必读书目,更是全球读者的清醒剂”——读它,能明白为什么越文明的社会,越擅长用荒诞掩盖真实’”,更能学会用讽刺的眼光,撕开生活的伪装

二、书籍内容:四个“平行宇宙”,藏着“真实”的“荒诞密码”

《格列佛游记》最动人的,是它把抽象的社会问题变成了可触摸的荒诞现场。斯威夫特像位造梦师,既用小人国的1/12身高”“大人国的12倍体型制造视觉冲击,又用绳上跳舞选官员”“慧骃国的理性议会等细节,将权力、人性、科学、宗教的荒诞性,浓缩成四个平行宇宙的寓言。

1.小人国:权力的微缩剧场,藏着腐败的精密计算’”

小人国(利立浦特)是斯威夫特笔下最精致的权力标本:这里的居民身高仅15厘米,却有一套比现实更复杂的权力规则——

​​选官靠跳绳​​:财政大臣佛林奈浦能连续跳绳12次不绊脚,因此当上首相;海军大将博尔戈兰姆因跳绳时摔断过三次腿,被贬为海关关长

​​战争为吃蛋​​:小人国与邻国不来夫斯库的战争,竟因吃鸡蛋先敲大头还是小头引发——国王坚持敲大头,大臣们为讨好他,甚至发明大头敲蛋器

​​法律是文字游戏​​:《小人国法典》规定禁止在公共场所小便,违者处鞭刑;但皇后的寝宫例外”——因为皇后曾因小便不方便赦免过自己。

这些细节像权力的显微镜,让我看见:​​现实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小人国里早被精密计算成了合理规则​​。比如,现实中某些单位评优靠材料厚度而非实际贡献’”,在小人国就是跳绳次数决定官职高低的翻版。

2.大人国:人性的放大镜,照出自大的滑稽丑态’”

大人国(布罗卜丁奈格)是斯威夫特笔下最扎心的人性实验室:这里的居民身高超18米,格列佛在他们眼中像只小老鼠。但体型差异反而让人性的荒诞更清晰——

​​巨人渺小​​:大人国的农民用叉子挑着格列佛赶集,小孩用指尖捏着他玩,连皇后都觉得养这只宠物比养狗有趣。格列佛曾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此刻却成了巨人的玩物

​​理性荒诞​​:大人国的学者用数学公式计算如何用最少的面包喂饱格列佛(结论是每天喂400磅面包,分4次投喂);国王用几何原理批评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你们的国王连自己的王冠都戴不稳,算什么统治者?)。

​​善良局限​​:大人国的皇后再三叮嘱格列佛别尿在地板上,却对他被当作玩具的遭遇视而不见——她的善良,不过是小宠物的怜悯,而非对人性的尊重

这些细节像人性的哈哈镜,让我突然懂了:​​我们总以为自己很伟大,但在更宏观的视角下,自大不过是渺小的遮羞布​​。比如,现实中某些人因职位高而傲慢,在大人国就是农民用叉子挑格列佛的翻版——权力越大,渺小越明显。

3.飞岛国:科学的悬浮剧场,藏着脱离现实的智力游戏’”

飞岛国(拉格奈格)是斯威夫特笔下最讽刺的学术寓言这里的城市悬浮在云端,学者们用磁石”“望远镜”“永动机伪科学研究如何统治世界,却对如何解决饥荒”“如何治疗疾病毫无兴趣——

​​学术无用​​:飞岛国的皇家科学院里,一位教授正研究如何用猪耕地(他认为猪的嗅觉能找到肥沃的土壤),另一位在发明能说12种语言的机器(结果机器只会重复你好’”)。

​​权力寄生​​:飞岛国的国王住在悬浮的城堡里,每天用望远镜观察地面,却从未真正接触过土地;大臣们用星象学解释农民起义这是火星运行到叛乱区的信号),却不敢承认农民没饭吃

​​知识傲慢​​:飞岛国的学者们嘲笑地面人低级科学(比如用牛耕地”“用煤取暖),却对自己的伪科学盲目自信——他们甚至认为用磁石能吸走敌人的大炮,却从未试过。

这些细节像科学的照妖镜,让我想起:​​现实中某些学术研究何尝不是悬浮的飞岛​​比如,某些论文沉迷于理论模型,却对现实问题视而不见;某些专家用专业术语包装常识,却不敢面对真问题”——斯威夫特在300年前写的,竟是今天的学术众生相

4.慧骃国:理性的终极寓言,藏着人性的反向镜像’”

慧骃国(慧骃是理性的马)是斯威夫特笔下最理想的社会蓝图:这里的马统治人类(耶胡),用理性而非欲望管理国家;马们诚实、勤劳、无私,耶胡们贪婪、虚伪、愚蠢”—

​​理性​​:慧骃国的议会讨论是否与邻国开战,依据是邻国的粮食产量是否足够”“士兵的鞋带是否结实(因为鞋带断了会影响行军);马们的法律简单到只有三条不撒谎”“不偷窃”“不伤害同类

​​耶胡人性​​:耶胡们像极了现实中的人类”——他们为了吃更多水果互相殴打,为了抢马鞍互相欺骗,甚至为了讨好马装成理性的样子(结果被马识破,赶进疯人院)。

​​格列佛觉醒​​:格列佛在慧骃国生活了5年,逐渐厌恶耶胡的本性,甚至想永远留在慧骃国。但当他回到英国,看到妻子和孩子(耶胡的后代)时,却因无法忍受他们的愚蠢而崩溃——他最终明白:​​理性不是消灭欲望,而是用欲望驾驭欲望理想社会不是没有耶胡,而是让耶胡学会理性​​

这些细节像人性的终极拷问,让我突然懂了:​​斯威夫特写的不是马统治人,而是人性的另一种可能”——如果我们能像慧骃一样用理性约束欲望,或许能活得更体面​​。比如,现实中某些人为利益放弃底线,在慧骃国就是耶胡为了抢水果打架的翻版——区别只在于,慧骃国的马选择理性,而人类选择欲望

三、写作特点:荒诞如“哈哈镜”,犀利似“手术刀”

斯威夫特的写作风格,用八个字概括:荒诞到极致,犀利到骨里。他对细节的捕捉近乎偏执:比如描写小人国的绳上跳舞,他写道:财政大臣的舞步像只蝴蝶,轻盈得能避开所有陷阱;而海军大将的膝盖总在抖,每跳一步都像要摔倒。这些细节像生活的慢镜头,让读者看见权力的精密计算;写大人国的吃鸡蛋之争,他引用了小人国使者的报告:他们为敲大头还是小头争论了300年,死了10万士兵,烧了20座教堂——这一切,只因为一个鸡蛋的正确打开方式这些细节像历史的放大镜,让读者看见战争的荒诞本质

但荒诞不等于肤浅。斯威夫特深谙用荒诞批判现实的智慧:他写飞岛国的悬浮技术,实则讽刺脱离现实的学术研究;他写慧骃国的理性社会,实则批判人性的贪婪与愚蠢;他写小人国的跳绳选官,实则讽刺形式主义的权力游戏。这种用荒诞写真实的手法,让《格列佛游记》既像童话故事,又像社会起诉书”——读者在哈哈大笑中,突然笑不出来,因为荒诞的背后,是真实的心疼

他还擅长用对比强化张力:小人国的1/12身高与大人国的12倍体型的对比,飞岛国的悬浮技术与地面的饥荒的对比,慧骃国的理性与耶胡的贪婪的对比——这些对比像戏剧的聚光灯,让每个国家的荒诞性更鲜明,每个细节的讽刺性更尖锐。

四、阅读体验:从“看故事”到“懂荒诞”的认知觉醒

第一次翻开《格列佛游记》时,我正对着小人国国王的画像发愣,觉得这不过是童话冒险’”。但斯威夫特用细节一拆解,我突然看见了:

我在职场中汇报PPT熬夜的疲惫,与小人国跳绳次数焦虑的荒诞如出一辙;

我在社交中朋友圈点赞开心的虚荣,与大人国被当作宠物骄傲的渺小高度相似;

我在生活中伪知识付费的冲动,与飞岛国永动机痴迷的愚蠢如出一辙。

最触动我的是读慧骃国的耶胡那一章。斯威夫特写道:耶胡们围着马粪打转,以为那是黄金;他们为了抢马鞍互相撕咬,却不知道马鞍只是马的座位读到这里,我突然想起自己在追逐流量时的疯狂——​​我们拼命争夺的,或许只是别人的马粪;我们以为珍贵的,或许只是别人的马鞍​​

合上书页时,窗外的梧桐叶正沙沙作响。我随手翻开手机,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发今天又涨了1000粉,配文努力终有回报。突然想起斯威夫特在书中说:最荒诞的不是小人国的跳绳,而是人类为自己的荒诞欢呼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荒诞不再遥远,反而像一面生活的镜子:它照见了我们的忙碌与盲目,更照见了我们的清醒与可能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讽刺文学的“天花板”,跨时代的“清醒灯塔”

《格列佛游记》的影响力,用一句话形容就是讽刺文学的天花板,人类觉醒的清醒灯塔’”。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评价:斯威夫特的讽刺不是嘲笑,而是怜悯’——他怜悯人类的荒诞,更怜悯人类的无知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则说:《格列佛游记》是写给所有时代的书’——每个时代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荒诞

普通读者的反馈更鲜活:有位职场新人在书评里写:我曾为了领导的一个微笑加班到凌晨,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小人国的跳绳不是权力的游戏,而是自我的绑架’——现在我学会了拒绝无效的内耗还有一位大学生说:我读《格列佛游记》时,总想起自己在刷短视频时的沉迷——我们像小人国的人一样,为虚拟的点赞疯狂,却忘了真实的自己需要什么。

更难得的是,这本书打破了经典通俗的壁垒。斯威夫特没有用华丽辞藻堆砌故事,而是用童话的语言写荒诞;没有堆砌大道理,而是用四个国家的奇遇讲现实。它让专业研究者从中读出门道(如对权力异化的社会分析),让普通读者在字缝里读出原来如此的惊喜(如对学术无用的现实映射)。正如文学史家韦勒克所说: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是把讽刺的手术刀哈哈镜合二为一——用它看世界,能照见荒诞;用它看自己,能照见清醒。

六、核心价值与个人意义:荒诞是“镜子”,清醒是“解药”

如果说《格列佛游记》给我的最大收获,是学会了荒诞看真实”——不再把忙碌充实,而是当成自我感动;不再把虚荣成功,而是当成自我欺骗;不再把形式内容,而是当成自我束缚

对我而言,它更像一位无声的导师。去年我因公众号涨粉慢而焦虑(总想着蹭热点”“标题党),突然想起斯威夫特借慧骃国马之口说的话:真正的价值,不是被多少人看见,而是看见多少真实于是我调整了方向:不再为流量违心的话,而是为共鸣真实的感受;不再追求10万+的阅读量,而是追求10个说真话的读者。三个月后,我的公众号粉丝没涨多少,却收到了很多读者的私信:你的文字让我觉得被理解了。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斯威夫特的书教会我的,不仅是如何看懂荒诞,更是如何与真实和解”——​​真正的清醒,不是远离荒诞,而是在荒诞中守住真实的自己​​

现在的我,书架上永远留着这本书的位置。偶尔翻到格列佛的日记:1720年7月15日,晴。我在慧骃国的草原上散步,看见一匹马在教小马驹如何用蹄子挖水。小马驹问:为什么要这么做?马说:因为水是生命,而生命值得被认真对待。’”总会想起自己第一次读《格列佛游记》时的震撼;想起读耶胡的贪婪时,因不懂荒诞的本质而误解人类的可爱”——原来那些读不懂的瞬间,不是因为小说复杂,而是因为我没找到与真实对话的钥匙

最后想分享书里最让我深思的一句话:国的马说:人类的一切罪恶,都源于他们的不满足’——他们想要更多,却不知道足够才是幸福。’”这不是简单的寓言故事,而是一面照见当下的镜子——当我们讨论内卷”“躺平”“物质焦虑时,不妨先回到《格列佛游记》的四个星球:先看见自己的荒诞,再理解真实的足够”——因为只有懂荒诞,才能懂真实;只懂真实,才能懂幸福

这就是《格列佛游记》的魅力:它不仅是一部童话经典,更是一本清醒的启示录”——教我们如何在荒诞的星球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真实坐标;教我们如何在欲望的漩涡中,守住清醒的自我

“《格列佛游记》:读罢“荒诞星球”,方懂“真实”的“荒诞倒影”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富兰克林经济论文选集》:殖民地经济家的实用智慧与当代启示 | 爱阅读

《富兰克林经济论文选集》:殖民地经济家的实用智慧与当代启示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时光打磨的实用经济学圣经 《富兰克林经济论文选集》是美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1750-1790年间经济论文的合集,1983年由商务印书馆纳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刘大明、刘大椿译。全书收录《关于纸币的考察》...

《呼兰河传》:在萧红的东北小城里触摸时代的裂痕与温情 | 爱阅读

《呼兰河传》:在萧红的东北小城里触摸时代的裂痕与温情 一、书籍基本信息:民国文坛的"东北叙事明珠" 《呼兰河传》是民国女作家萧红于1940年创作的自传体小说,202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经典文学典藏"系列精装本。这部被鲁迅称为"北方人民的民间传说"的作品,以东北小城呼兰河为舞台,用孩童视角解...

《花容天下》:一场颠覆认知的江湖美学盛宴 | 爱阅读

《花容天下》:一场颠覆认知的江湖美学盛宴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这部由天籁纸鸢创作的古风传奇,以"反派重生"的颠覆性设定打破传统武侠框架。当魔教教主林宇凰带着前世记忆重生,却发现曾经的正邪界限早已模糊——那些被历史掩盖的真相,那些藏在权谋背后的温情,像打翻的调色盘在江湖画卷上晕染出斑斓色...

《荒野之声:地球音乐的繁盛与寂灭》:当自然交响乐遭遇“静音危机”,我们该如何重拾聆听的能力? | 爱阅读

《荒野之声:地球音乐的繁盛与寂灭》:当自然交响乐遭遇“静音危机”,我们该如何重拾聆听的能力?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声音丈量地球生命的“生态乐谱” 《荒野之声》由美国生物学家戴维·乔治·哈斯凯尔撰写,商务印书馆2023年出版,译者熊姣(曾译《寂静的春天》)。这位古根海姆研究员、普利策奖入...

《吉米·科里根: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当天才儿童撞上真实世界,我们终于读懂了“聪明”的另一副模样 | 爱阅读

《吉米·科里根: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当天才儿童撞上真实世界,我们终于读懂了“聪明”的另一副模样 一、书籍基本信息:天才的“成长观察日记” 《吉米·科里根: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是美国作家乔纳森·萨福兰·弗尔的纪实文学代表作,2021年出版后横扫《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畅销榜,被《时代周刊》评...

《极限大魔尊》:在魔气与天劫中,写一本给挑战者的突破指南 | 爱阅读

《极限大魔尊》:在魔气与天劫中,写一本给挑战者的突破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玄幻版的"极限修炼启示录" 《极限大魔尊》是网络作家"魔尊本尊"自2024年起在起点中文网连载的玄幻小说,目前已更新至138.21万字。小说以"主角通过极限修炼突破九重天劫"为核心设定,构建了涵盖魔功、天劫、宗门争霸的...

《最后的诊断》:当白衣天使坠入人性沼泽,我们该信谁? | 爱阅读

《最后的诊断》:当白衣天使坠入人性沼泽,我们该信谁? 一、书籍基本信息:医疗行业的"照妖镜" 阿瑟·黑利1959年创作的《最后的诊断》以加拿大三郡医院为舞台,用362页的篇幅撕开医疗行业的华丽袍子。这部被称作"行业小说鼻祖"的作品,通过婴儿溶血病误诊事件,将医院收受红包、药物回扣等潜规则暴露在...

《追风筝的人》:一场穿越20年的“救赎之旅”,在风筝线上找回人性的光 | 爱阅读

《追风筝的人》:一场穿越20年的“救赎之旅”,在风筝线上找回人性的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不是“战争史诗”,是“每个人心里的‘风筝线’”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2003年出版后横扫全球,销量超4000万册,被译成60多种语言,获联合国人道主义奖、《纽约时报...

《自然法权基础》:一本帮你看透“权利从哪来”的哲学入门书 | 爱阅读

《自然法权基础》:一本帮你看透“权利从哪来”的哲学入门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古典哲学重要代表人物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初版于1796年,是德国古典哲学体系中“自然法权理论”的关键著作。它篇幅不算厚重,却像一把“思想挖掘机”——没堆砌晦涩的法律条文,也没空谈抽象的权利概念,而...

《宗教的本质》:撕开“神圣”的面纱,在信仰的褶皱里触摸人性的真实 | 爱阅读

《宗教的本质》:撕开“神圣”的面纱,在信仰的褶皱里触摸人性的真实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宗教解剖师”的“思想手术刀” 《宗教的本质》(The Essence of Religion)是20世纪法国社会学家、宗教学家埃米尔·涂尔干(Émile Durkheim)的经典著作,成书于1912年,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