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失落园》:一本关于“乡愁”的解剖书,比照片更清晰的记忆标本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5

《失落园》:一本关于乡愁的解剖书,比照片更清晰的记忆标本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跨越二十年的“故乡考古”

《失落园》是作家林秋历时七年完成的非虚构作品,2024年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作者以自己的故乡——西南地区一个叫青溪的村庄为样本,通过走访32位村民、收集87件老物件(从锈迹斑斑的犁耙到褪色的绣花鞋样)、记录5段消失的传统技艺(竹编、染布、打糍粑),还原了一个村庄从烟火蒸腾空心凋敝的变迁史。不同于猎奇的乡村纪实或煽情的怀旧散文,林秋用人类学家的严谨解剖乡土,又用诗人的笔触打捞记忆,被读者称为给故乡写的一封长信,也是给每个离乡人的镜子

二、书籍内容:老墙根下的“记忆盲盒”,藏着被时代碾碎的温柔

翻开《失落园》前,我以为会看到农村衰败的宏大叙事,结果被第一页的细节击中——

村东头的老木匠周伯,从前能闭着眼打出三十三种榫卯,现在坐在新修的文化广场石凳上,用电动工具削木头,电钻声太吵,刨不出以前那股子木头香了

村西头的寡妇秀芬,从前每年端午节都要给全村小孩编五彩绳,现在只能在超市买现成的,线是机器染的,颜色太鲜,不像从前用蓝草、苏木,洗七遍都不掉

我(作者)童年常去的鬼屋”——其实是间废弃的祠堂,墙上还留着我用粉笔画的歪扭太阳,如今被改造成乡村美术馆,展墙上挂着的油画里,祠堂的红砖被涂成了莫兰迪色系。

这些细节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失落的褶皱:不是简单的老房子变民宿”“老手艺变网红,而是某种更隐秘的东西在消失——周伯打家具时哼的川剧小调,秀芬编五彩绳时和邻居唠的家常,祠堂砖缝里藏着的童年涂鸦。书中最让我鼻酸的,是作者记录83岁的王阿婆临终前的场景:她攥着作者的手,反复说床底下那坛酸豇豆,是你十岁时帮我腌的……”,可等作者回家翻找,坛子早被收废品的三轮车拉走了。所谓失落,不过是我们以为永远不会忘的东西,其实在岁月里早被悄悄清空。

三、写作特点:用“考古学”的细腻,给记忆做了个3D复原

林秋的写作手法像极了她在青溪村做的事:蹲下来,用小刷子扫去时间的灰尘。

​​感官档案式的细节捕捉​​:她会记录老茶馆的煤炉味混着茉莉花茶香,雨后晒谷场的泥土腥气里飘着野蔷薇,秀芬编五彩绳时手指沾的蓝草汁染得指甲发绿——这些带着气味、声音、触感的描写,让青溪村不再是地图上的坐标,而是一个能让人走进去的立体空间。

​​双线叙事的时空折叠​​:书中时而跳转到作者在大城市的格子间(闻着咖啡香敲键盘),时而切回童年在青溪村追萤火虫的夏夜(光脚踩过晒得发烫的田埂)。这种现在-过去的碰撞,让失落变得具体可感:当作者在咖啡店看到邻座女生用手机拍拉花,突然想起秀芬编五彩绳时说手作的绳子,戴久了会和皮肤长在一起

​​克制的深情式语言​​:林秋从不对乡村衰败大发感慨,只是平静记录:周伯的电动工具嗡嗡响着,像在和记忆较劲;秀芬把买来的五彩绳拆了又编,线团越变越小;王阿婆的酸豇豆坛子被收走后,她在新房里种了盆薄荷,说是代替,可薄荷哪有酸豇豆的酸味儿。这种不煽情的克制,反而让读者更想替她掉眼泪。

四、阅读体验:从“陌生”到“刺痛”的乡愁觉醒课

读《失落园》的过程,像在翻一本自己的童年相册——前几章,我边看边想这和我老家好像啊,看到周伯的木匠铺、秀芬的五彩绳、王阿婆的酸豇豆,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外婆用竹篾编的菜篮,巷口修鞋匠的老藤椅,还有楼底下总给我们塞糖的张爷爷。

最戳我的是书中的一段话:我们总说故乡在远方,可真正离开后才发现,故乡从来不在地图上,而在你闻到桂花香时突然加快的心跳里,在你吃到一碗热汤面时眼眶的热意里,在你想不起某张老脸却记得他说话声音的瞬间里。合上书页时,我翻出手机里存了十年的照片:老家的老房子、院门口的石榴树、和外婆的合影。突然发现,这些照片里的背景板,早就悄悄变成了文物”——老房子拆了盖商场,石榴树被砍了种景观树,外婆的声音,永远停在去年的电话里。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一本“不讨巧”却“唤醒集体记忆”的现象级作品

《失落园》上市四个月销量破50万,豆瓣评分9.0,被《人民日报》文化版称为当代乡愁的百科全书。读者评价两极却真实:有人骂它太丧,说现在乡村振兴这么好,提这些旧东西干嘛?有人说哭着看完,终于有人替我们说了藏在心里的话学者项飙在推荐语里写:这不是一本关于失去的书,这是一本关于记住的书——当我们记住老墙根的蝉鸣、灶台上的锅巴香,就是在给精神保留一片原乡,不管走多远,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更难得的是,它引发了社会对乡村记忆保护的真实行动。青溪村所在的县政府看了书后,拨专款修复了老祠堂,把周伯的老木匠铺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点;许多读者开始在家整理老物件,有人在网上发起晒晒你家的老宝贝活动,评论区里满是原来不止我家有老搪瓷缸”“我奶奶的绣花鞋样还在箱底的共鸣。我甚至在短视频平台刷到过秀芬的采访,她举着自己编的五彩绳说:现在年轻人喜欢机器做的,但我还是要编下去——手作的绳子,系着的是人心。这种真实的改变,或许就是一本书最大的价值。

六、个人意义:它让我学会“蹲下来,和记忆说说话”

对我而言,《失落园》的意义远超一本乡愁散文。去年我因工作调动离开老家,搬进城市的高层公寓,总觉得心里缺了一块。直到读到林秋写:我们拆的不是老房子,是藏在砖缝里的童年,是刻在梁上的岁月。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在老房子的房梁上藏过玻璃弹珠,现在那根梁早被拆了,弹珠却还在我抽屉里,蒙着一层灰。

现在的我,会在周末去老城区的旧物市场,淘老搪瓷杯、旧报纸;会把外婆的绣花绷子挂在书房,偶尔试着绣朵歪歪扭扭的花;会在吃火锅时和同事聊起我老家的火锅是用铜锅,汤底要熬八小时。上周整理衣柜,发现一件压箱底的外套,口袋里掉出颗玻璃弹珠——和书里周伯说的当年孩子们用弹珠赌糖的那种,一模一样。

最后想分享书里我最爱的一句话:故乡从不是一个地方,是你记住的所有细节的总和。当我们不再记住,故乡就真的消失了。

如果你也在城市的钢筋森林里怀念从前的慢,如果你总觉得心里有个地方空着,不妨翻开这本书——它不会给你答案,但会递给你一把钥匙,帮你打开记忆的门。毕竟,​​那些被我们记住的,从来都不会真正失落​​

“《失落园》:一本关于“乡愁”的解剖书,比照片更清晰的记忆标本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19世纪的“农业沙盘推演”,如何解码土地与经济的隐秘对话? | 爱阅读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19世纪的“农业沙盘推演”,如何解码土地与经济的隐秘对话?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约翰·冯·杜能”与普鲁士田园风光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山区特色农业助农”的新闻发呆。19世纪的德国莱茵河畔,退休的普鲁士官员约翰·冯·杜能(Joha...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部揭开“财富密码”的理性经济学启蒙书 | 爱阅读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部揭开“财富密码”的理性经济学启蒙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是18世纪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经典著作,耗时10年撰写、3次修订,1776年首次出版,全书共5篇32章,近百万字,涵盖分工、货币、税收、国际贸易等多个...

《海底捞的经营哲学》:在火锅沸腾处解码服务基因的密码本 | 爱阅读

《海底捞的经营哲学》:在火锅沸腾处解码服务基因的密码本 一、书籍基本信息:撕开餐饮业服务假象的认知革命 黄铁鹰2012年完成的这部管理学案例集,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服务业"微笑服务"的表演假象。这位北大光华教授用海底捞的"变态服务"案例,重构了餐饮业的管理认知图景,被《哈佛商业评论》称为"...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本让育儿焦虑“软着陆”的“生活教育指南” | 爱阅读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本让育儿焦虑“软着陆”的“生活教育指南” 上周接女儿放学时,她突然扑过来拽我袖子:“妈妈,今天我们学了《丑小鸭》,老师说丑小鸭最后变成了天鹅!你说,我要是现在不够漂亮,以后还能变厉害吗?”我蹲下来抱她,想起半年前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时做的笔记——“孩子的自信,藏在每一...

《呼兰河传》:在萧红的东北小城里触摸时代的裂痕与温情 | 爱阅读

《呼兰河传》:在萧红的东北小城里触摸时代的裂痕与温情 一、书籍基本信息:民国文坛的"东北叙事明珠" 《呼兰河传》是民国女作家萧红于1940年创作的自传体小说,202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经典文学典藏"系列精装本。这部被鲁迅称为"北方人民的民间传说"的作品,以东北小城呼兰河为舞台,用孩童视角解...

《花容天下》:一场颠覆认知的江湖美学盛宴 | 爱阅读

《花容天下》:一场颠覆认知的江湖美学盛宴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这部由天籁纸鸢创作的古风传奇,以"反派重生"的颠覆性设定打破传统武侠框架。当魔教教主林宇凰带着前世记忆重生,却发现曾经的正邪界限早已模糊——那些被历史掩盖的真相,那些藏在权谋背后的温情,像打翻的调色盘在江湖画卷上晕染出斑斓色...

《灰塔笔记》:当记忆爬上灰塔,我读懂了时间最温柔的“遗忘诗” | 爱阅读

《灰塔笔记》:当记忆爬上灰塔,我读懂了时间最温柔的“遗忘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记忆迷宫的“时光标本”,2024年现象级心理悬疑神作 《灰塔笔记》是90后作家“时叙”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中信出版社“时光文丛”推出。封面设计极具隐喻感——浅灰色水泥墙面爬满常春藤(叶片间夹着半张泛黄的便签)...

《回忆苏格拉底》:当“古希腊的提问者”穿越时空,我读懂了“思考的勇气” | 爱阅读

《回忆苏格拉底》:当“古希腊的提问者”穿越时空,我读懂了“思考的勇气” 一、书籍基本信息:苏格拉底的“思想备忘录”,用对话体写透“哲学的诞生现场” 《回忆苏格拉底》(Memorabilia)是古希腊历史学家、作家色诺芬(Xenophon)于公元前4世纪撰写的苏格拉底传记,全书约300页(中译本...

《基业长青》:翻开这本“企业长寿秘籍”,我看到了穿越周期的生存法则 | 爱阅读

《基业长青》:翻开这本“企业长寿秘籍”,我看到了穿越周期的生存法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用6年光阴,解剖“活100年”的商业密码 《基业长青》是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与杰里·波拉斯耗时6年完成的经典研究著作,出版于1994年。两位作者筛选了18对“卓越企业”与“优秀企业”(前者在更长周期内保持市场...

《极端的年代》:在20世纪的多米诺骨牌中解码文明危机的时空预言 | 爱阅读

《极端的年代》:在20世纪的多米诺骨牌中解码文明危机的时空预言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左翼史学到全球危机的20世纪解剖刀 《极端的年代》是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的第三部,1994年首次出版,2023年由中信出版社推出全新译本。这本书以“极端的年代”为核,系统剖析了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