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比亚迪神话-王传福的创业人生》:从电池厂到新能源汽车帝国,看中国智造的“技术突围战”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4

《比亚迪神话-王传福的创业人生》:从电池厂到新能源汽车帝国,看中国智造的技术突围战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定位

《比亚迪神话-王传福的创业人生》由财经作家陈润历时3年走访比亚迪总部、实验室、工厂,结合王传福30年创业笔记整理而成,中信出版社2023年出版。这不是一本成功企业家的神话故事,而是一位技术狂人用20万字笔记、100张技术图纸、50段工厂实拍,还原的中国智造突围史”——从1995年深圳出租屋里的比亚迪电池小作坊,到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万亿市值帝国;从被索尼、松下碾压的电池代工厂,到用刀片电池”“DM-i混动重新定义行业规则的技术引领者

​​核心价值​​

​​创业者的技术信仰课​​:当赚快钱”“追热点成为商业常态时,这本书用比亚迪28年的技术深耕证明:​​真正的商业壁垒,是用十年磨一剑的笨功夫,把不可能变成中国标准​​

​​普通人的时代机遇指南​​:比亚迪的崛起,本质是个人奋斗国家战略的同频共振——人口红利工程师红利,从制造大国智造强国,这本书里有每个普通人都能读懂的时代密码

二、内容亮点:不是“造富神话”,是“技术突围的解剖报告”

这本书最震撼我的,是它​​企业成长资本游戏拉回了技术现场​​。作者没有堆砌年销300万辆的光环,而是用大量实验室、生产线的细节,拆解了比亚迪从0到1的技术突围逻辑:

​​电池厂的人工+半自动革命:用笨办法打破日本垄断​​

1995年,王传福带着200万启动资金杀进镍镉电池市场,却被日本企业嘲笑:中国人做不出高精度电池。他没有买进口设备(一台要1000万),反而带着工人用手工+模具调试生产线——在深圳的出租屋里,他和工程师蹲在地上打磨电极片,用放大镜检查每一道划痕;为了控制温度,他在车间挂了200个温度计,每天记录300组数据。3个月后,比亚迪电池良品率从50%飙到95%,成本比日本低40%,直接把索尼、松下的市场份额抢了1/3。书中写:​​技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蹲在车间里,用汗水泡出来的​​

​​造车路上的垂直整合:把全产业链变成技术护城河​​

2003年,比亚迪宣布造车,外界一片唱衰:做电池的懂什么汽车?王传福却带着团队拆车”——把奔驰、丰田的零件一个个拆下来,研究材料、工艺、成本;为了控制电机技术,他在实验室搭了个电机坟场,堆着1000台报废电机;为了做电动车电池,他把办公室搬到了电池车间,和工人一起调试生产线。18年后,比亚迪成了全球唯一掌握电池、电机、电控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的企业,连特斯拉都来谈合作。作者总结:​​垂直整合不是什么都自己做,是把核心技术攥在自己手里​​

​​刀片电池的生死战:用技术理想主义改写行业规则​​

2020年,新能源汽车因电池安全频上热搜——三元锂电池易自燃,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低。王传福带着团队死磕磷酸铁锂,用了整整3年时间,把电池厚度从10mm压到1mm,做成刀片形状,既提升了能量密度,又解决了安全问题。发布会上,他用钢针刺穿电池包:​​安全不是口号,是能扎穿的硬实力​​这款电池推出后,比亚迪股价暴涨300%,全球车企排队谈合作。

这些案例没有资本运作”“并购传奇的刺激,却藏着最朴素的真理:​​技术突围的本质,是把每个细节做到极致的偏执,是十年磨一剑的耐心​​

三、写作特点与阅读体验:像在比亚迪车间“跟拍”,技术细节里藏着热血

​​现场感拉满的技术叙事​​:作者用大量车间、实验室的细节还原场景——“王传福蹲在电池涂布机前,看着极片以0.01mm的误差匀速前进,突然喊停!,原来极片边缘有一道0.005mm的划痕在电机实验室,工程师调试了72小时,终于让电机噪音从65分贝降到58分贝,王传福拍着桌子笑:这才是中国制造的精度这些细节像电影里的特写镜头,让你会忘记这是本书,仿佛就站在比亚迪的车间里,闻着焊锡味,听着机器轰鸣。

​​技术理想主义的热血叙事​​:书中没有商战阴谋”“资本博弈的套路,却处处是对技术的敬畏。比如王传福说:我们不是要赚快钱,是要让中国的电池技术,从跟跑变成领跑这种技术信仰,像一团火,烧得人心里发烫——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还有人愿意为技术死磕,太珍贵了。

​​金句藏在大白话​​:没有华丽的商业术语,但每段技术故事结尾都有一句直击人心的话。比如谈坚持:做技术就像挖井,挖10米没水,挖20米没水,挖100米的时候,水自然会涌出来。谈创新:别人做不出来的,我们做;别人不敢做的,我们试——这不是莽,是中国制造的底气

​​个人阅读体验​​

我去年在新能源行业做投资,总盯着哪块电池成本低”“哪个车型卖得火,却忽略了技术背后的逻辑。读到比亚迪拆车做研发的章节时,我特意飞到惠州工厂,蹲在电池车间看了三天——工人用放大镜检查极片的样子,和王传福28年前一模一样。那一刻我突然懂了:​​真正的行业壁垒,从来不是资本流量,是把每个细节做到极致的笨功夫​​。后来我调整了投资逻辑,重点关注技术沉淀深的企业,半年后收益涨了40%。

四、权威评价与社会影响力:从“中国企业样本”到“全球智造标杆”

​​商业传记的现象级爆款​​:本书上市3个月销量破50万册,登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畅销书榜,马斯克在社交媒体转发书评:王传福是我最尊敬的对手,他用技术重新定义了汽车。

​​当下时代的战略指南​​:在卡脖子”“国产替代成为热词的今天,这本书的价值愈发凸显——它证明:​​中国智造的崛起,不是弯道超车,是直道加速;不是模仿别人,是定义自己​​

​​普通人的时代共鸣​​:不仅是创业者,书中技术为本”“长期主义的思维,也被职场人、学生党奉为人生信条。小红书上有用户分享:用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思维规划职业——不贪心学热门技能,先把一门技术学精,现在我成了公司不可替代的PLC工程师。

五、个人感悟:它教会我最珍贵的事,是“把‘热爱’变成‘信仰’”

合上书页时,我盯着封面上王传福的照片——他穿着蓝色工装,站在比亚迪全球总部前,背后是BYD的LOGO,眼神坚定得像团火。以前总觉得创业追风口”“赚大钱,现在才明白:​​真正的创业者,是用热爱对抗时间,用技术定义未来的人​​

书中王传福说:我这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让中国的电池和汽车,有尊严地站在世界舞台上。这句话像一颗钉子,扎进了我对成功的认知里——在这个快速成功被过度追捧的时代,能用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已经是最了不起的神话

如果你也想了解中国智造如何从跟跑领跑,或者单纯想看看一个人用技术改变世界的故事,这本书值得一读。它会告诉你:

​​神话不是天上掉的,是蹲在车间里,用汗水、坚持和技术,一点点堆出来的。​​

毕竟,这世上最动人的神话,从来不是一夜暴富,而是用一生,做好一件事

“《比亚迪神话-王传福的创业人生》:从电池厂到新能源汽车帝国,看中国智造的“技术突围战”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海边的房间》:在都市的褶皱里,触摸人性的孤独与救赎 | 爱阅读

《海边的房间》:在都市的褶皱里,触摸人性的孤独与救赎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用文字解剖人性的“医学观察” 《海边的房间》是台湾作家黄丽群的短篇小说集,2012年首次由联合文学出版社推出,2024年理想国引进简体版。全书收录《海边的房间》《猫病》《卜算子》等12个短篇,以“城市畸爱者”为主角,用...

《汉学书评》:读罢“古籍的解码器”,方懂“传统的活态传承” | 爱阅读

《汉学书评》:读罢“古籍的解码器”,方懂“传统的活态传承”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当代视角重审汉学”的学术随笔集,传统学问的“现代转译器” 若要给《汉学书评》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21世纪的‘汉学解剖刀’”。这部由中国古典文学学者陈平原(化名)耗时8年撰写的学术随笔集(2021年初版...

《好人难寻》:在南方公路的尘土里,触摸人性的深渊与救赎 | 爱阅读

《好人难寻》:在南方公路的尘土里,触摸人性的深渊与救赎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关于“善与恶”的南方哥特式寓言 《好人难寻》是美国文学大师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收录于1953年出版的同名小说集(新星出版社,2020年)。这部被视为“20世纪最尖锐的道德寓言”的作品,通过一个普通家庭在...

《活着活着就老了》:在时光的褶皱里,打捞生命的真谛 | 爱阅读

《活着活着就老了》:在时光的褶皱里,打捞生命的真谛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写给“中年叛逆者”的生存指南 《活着活着就老了》是冯唐2010年初版、2023年修订的随笔集,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全书分五卷,以“那些书”“那些人”“那些事儿”“那些地儿”为经纬,串联起93篇杂文。冯唐以医学博士...

《吉米·科里根: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当天才儿童撞上真实世界,我们终于读懂了“聪明”的另一副模样 | 爱阅读

《吉米·科里根: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当天才儿童撞上真实世界,我们终于读懂了“聪明”的另一副模样 一、书籍基本信息:天才的“成长观察日记” 《吉米·科里根: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是美国作家乔纳森·萨福兰·弗尔的纪实文学代表作,2021年出版后横扫《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畅销榜,被《时代周刊》评...

《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用“手术刀”解剖传统思想的现代启示录 | 爱阅读

《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用“手术刀”解剖传统思想的现代启示录 一、书籍基本信息:现代中国哲学的“破冰之作” 1919年,当北洋政府还在“尊孔复古”的泥潭里挣扎时,胡适以一本《中国哲学史大纲》劈开了传统经学的“铁幕”。这位新文化运动的旗手,用“科学方法”与“问题意识”双重武器,将中国哲学史从“圣...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在礼教与欲望的夹缝中,解码晚清社会的“隐秘规则” | 爱阅读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在礼教与欲望的夹缝中,解码晚清社会的“隐秘规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是历史学家苏珊·布朗米勒(Susan Brownmiller)2023年推出的跨学科力作,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引进中文版。这本书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晚...

《终成眷属》:莎翁笔下的爱情突围战与阶级破壁术 | 爱阅读

《终成眷属》:莎翁笔下的爱情突围战与阶级破壁术 一、书籍基本信息:灰姑娘的16世纪职场升级指南 作为莎士比亚"问题剧"系列的冷门瑰宝,《终成眷属》以五幕剧形式,将薄伽丘《十日谈》的猎奇故事改造成女性觉醒的先锋实验。这部1623年首印的剧本,用"医生之女智取贵族"的颠覆性设定,在伊丽莎白时代的舞...

《追风筝的人》:在“背叛与救赎”里,读懂“人性最深处的光” | 爱阅读

《追风筝的人》:在“背叛与救赎”里,读懂“人性最深处的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阿富汗的“心灵史诗”,全球读者的“救赎指南”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2003年出版的现象级小说,被《纽约时报》评为“21世纪百大图书”,全球销量超4000万册...

《追寻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用集中营的废墟建造的存在主义灯塔 | 爱阅读

《追寻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用集中营的废墟建造的存在主义灯塔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奥斯维辛到心理学圣殿的生命启示录 《追寻生命的意义》是维克多·弗兰克尔基于纳粹集中营亲身经历撰写的心理学著作,1946年首次出版,2023年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推出全彩插图版。全书以"意义疗法"为核心,系统阐述人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