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从写作新手到“故事猎人”的实战指南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19

《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从写作新手到故事猎人的实战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写给所有创作者的“生存手册”

《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是日本推理大师大泽在昌基于33年写作生涯打造的实战指南。全书以小说课堂讲座形式展开,包含10堂核心课程、42个鲜活案例,以及作者与编辑的互动问答。不同于传统写作书,它更像一本作家养成日记”——大泽在昌不仅拆解了自己从永久初版作家到直木奖得主的逆袭经验,更将学生习作的修改过程原汁原味呈现,让读者仿佛置身写作现场。

二、内容亮点:用“手术刀”解剖小说的每一个关节

1. 第一人称写作:用锁孔视角制造沉浸感

大泽在昌提出第一人称写作训练法,要求新手用的视角限制信息入口,避免上帝视角混乱。例如,在分析学生习作时,他指出:当你说他双颊绯红,却未通过眼神或动作细节铺垫,读者只会觉得突兀。书中配以视角人物信息筛选表,要求作者明确哪些信息只能通过主人公的感官获取,这种锁孔式写作让故事更真实。

2. 角色塑造:让角色在读者的记忆里

细节雕刻法:大泽在昌以《红楼梦》王熙凤为例,示范如何通过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台词设计塑造角色。书中要求作者为每个角色制作人物档案卡,记录最深刻的童年记忆”“最在意的身体特征等细节,确保角色行为有据可依。

动态成长弧光:强调角色必须随情节变化,如《神雕侠侣》中郭靖从莽撞到沉稳的转变,需通过关键事件触发+细微动作暗示实现。书中案例显示,学生原稿中主角始终冷静,经修改后加入颤抖的手指细节,人物立体感瞬间提升。

3. 对话设计:用沉默制造悬念

大泽在昌独创对话留白术,例如在悬疑场景中,用省略号替代直接回答:你昨晚在哪里?……(低头抚摸戒指)。书中配以对话修改对比图,展示如何通过岔开话题、欲言又止制造悬念。学生习作中一段警察与嫌疑人的对话,经修改后加入窗外突然传来鸟鸣的环境描写,紧张感倍增。

4. 情节设计:用双重谜题钩住读者

提出解谜-设谜循环结构,要求每个章节结尾留下新悬念。例如,在分析《新宿鲛》时,大泽在昌展示如何通过凶案现场的烟灰缸设置第一个谜题,又在解谜过程中埋下失踪的警员新线索。书中附情节设计流程图,帮助作者规划起承转合节奏。

三、写作特点:用“毒舌”与“温情”构建教学闭环

1. 语言风格:幽默犀利如脱口秀

大泽在昌将输入不足比作半杯水写作半杯不满的人就算勉强写,空出的部分也填补不上,总有一天会遇到无力跨越的障碍。

批评学生习作时金句频出:这段对话像AI生成的,没有人类的呼吸感。

2. 视觉化教学:让方法论看得见

配图采用修改前后对比排版,如展示学生原稿她很悲伤与修改后她盯着窗外的梧桐树,叶子落了第三片的差异。

角色关系图谱呈现复杂人物关系,如《冰与火之歌》中史塔克家族的权力网络。

3. 互动式设计:把读者当写作伙伴

每章结尾设自查清单,如今天是否观察了3个陌生人的细节?”“是否为角色设计了致命弱点

穿插大泽老师的碎碎念昨晚我写到凌晨两点,突然意识到,主角的动机应该和他的童年创伤有关。

四、阅读体验:从“写作焦虑”到“停不下来”的蜕变

1. 个人意义:写作从自嗨共情的转折

曾困于场景描写空洞,直到实践细节雕刻法:在写一篇关于童年巷口的回忆时,加入煤炉飘出的烤红薯香邻居阿姨的蓝布围裙等细节,文章被平台推荐为有温度的城市记忆。大泽在昌的角色档案卡让我意识到,连配角都应有自己的执念”——比如给楼下卖豆浆的阿姨设定曾是戏曲演员的背景,故事瞬间有了层次感。

2. 真实案例:金句拯救水文

书中提到对话留白术后,我尝试在一段职场对话中加入沉默的十秒,结果读者评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紧张。更惊喜的是,用双重谜题结构写的一篇悬疑短篇,阅读量比平时高3倍,有读者留言:明明猜不到结局,却忍不住一直刷。

3. 神秘感保留:未揭晓的写作心法

大泽在昌在书中埋下彩蛋:他自称每次开新书前会画三张人物关系图,但具体如何关联情节留待读者探索。这种留白设计,反而让人更想翻开下一页。

五、社会评价与影响力:写作爱好者的“案头圣经”

1. 读者口碑:工具书与励志书的结合体

豆瓣读者评价:虽然有些案例像正确的废话,但第一人称训练法对话修改对比图绝对值回票价,新媒体小白闭眼入。

微信读书用户留言:大泽老师用自己从28本滞销书到直木奖的经历证明写作是场马拉松,比鸡汤更动人的是他晒出的手写稿改满红笔的照片,真实得像邻居大哥在分享经验。

2. 行业认可:方法论的可复制性

新媒体从业者评价:相比其他写作书,这本书更像操作手册,连如何用手机备忘录记录灵感都给出具体参数(如睡前5分钟速记),堪称保姆级教程

写作课导师推荐:书中角色动态成长表情节设计流程图被直接用作教学模板,学员反馈终于知道怎么把灵感变成故事

3. 时代契合度:写作成为新刚需

副业刚需”“个人IP崛起的当下,书中写作是普通人最低成本创业的观点直击痛点。例如,作者提到学员用书中方法写知乎回答,3个月涨粉5万并接广告,让读者看到写作变现的具体路径。

六、金句与行动号召:写作,现在就开始

书中精髓句:

当作家就像杯里的水——读书量越来越多,最后才会溢出,才有写作的热情。半杯不满的人就算勉强写,空出的部分也填补不上,总有一天会遇到无力跨越的障碍。

行动建议:

翻开书,先做三件事:

第一人称视角重写你的微信朋友圈文案;

对话留白术给本文取三个悬疑标题;

在评论区写下你最近一次为写作兴奋的瞬间。

写作的魅力,在于它能让平凡的我们,用文字在时间长河里刻下属于自己的坐标。而《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就是那把帮你凿出第一道刻痕的凿子。

“《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从写作新手到“故事猎人”的实战指南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19世纪的“农业沙盘推演”,如何解码土地与经济的隐秘对话? | 爱阅读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19世纪的“农业沙盘推演”,如何解码土地与经济的隐秘对话?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约翰·冯·杜能”与普鲁士田园风光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山区特色农业助农”的新闻发呆。19世纪的德国莱茵河畔,退休的普鲁士官员约翰·冯·杜能(Joha...

《归晚》:雪落江南,一柄油纸伞撑开的江湖与人心 | 爱阅读

《归晚》:雪落江南,一柄油纸伞撑开的江湖与人心 一、基本信息:武侠版的《花样年华》,暗潮涌动的江南往事 《归晚》是作家退戈2024年出版的武侠言情小说,以民国初年的江南水乡为背景,讲述药铺少东家沈归晚与女刺客白蘅的十年纠缠。故事围绕“一柄刻有‘晚’字的油纸伞”展开,暗藏沈家灭门案真相与白蘅的复...

《汉学书评》:读罢“古籍的解码器”,方懂“传统的活态传承” | 爱阅读

《汉学书评》:读罢“古籍的解码器”,方懂“传统的活态传承”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当代视角重审汉学”的学术随笔集,传统学问的“现代转译器” 若要给《汉学书评》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21世纪的‘汉学解剖刀’”。这部由中国古典文学学者陈平原(化名)耗时8年撰写的学术随笔集(2021年初版...

《行善圣人朱利安的传奇》:当善意成为日常,平凡人也能活成光 | 爱阅读

《行善圣人朱利安的传奇》:当善意成为日常,平凡人也能活成光 去年深冬在旧书市集淘到这本书时,书脊已经有些磨损,深棕色封面上印着个模糊的修士剪影——他挽着粗布长袍,怀里抱着一筐刚烤好的面包,嘴角挂着笑。翻开第一页,我就被拽进了13世纪的法国乡村:寒风卷着麦香掠过修道院的石墙,朱利安正踮脚把最后一...

《回天》:当时间拧成莫比乌斯环,我读懂了“选择”最温柔的“后悔药” | 爱阅读

《回天》:当时间拧成莫比乌斯环,我读懂了“选择”最温柔的“后悔药” 一、书籍基本信息:时间循环的“人生实验场”,2024年现象级心理悬疑神作 《回天》是90后作家“时叙”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中信出版社“时间哲学”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哲学感——深灰色钟表盘上,两根指针反向缠绕(一根指向“...

《基督教并不神秘》:在理性的祭坛上执火把的托兰德,用逻辑拆解信仰的迷雾 | 爱阅读

《基督教并不神秘》:在理性的祭坛上执火把的托兰德,用逻辑拆解信仰的迷雾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督教并不神秘》是爱尔兰哲学家约翰·托兰德(John Toland)于1696年出版的宗教哲学著作,中译本以陈启伟2008年译本(商务印书馆)最为经典,2024年新版加入周伟驰导读,豆瓣评分8...

《激荡三十年》:在政策与市场的夹缝中,触摸中国企业的成长基因 | 爱阅读

《激荡三十年》:在政策与市场的夹缝中,触摸中国企业的成长基因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吴晓波2008年出版的《激荡三十年》,以1978-2008年中国企业史为轴,通过年广久卖瓜子、海尔张瑞敏砸冰箱等百余个经典案例,系统解构改革开放初期至21世纪初的商业变革。作品获“新浪年度十大...

《吉檀迦利》:泰戈尔用诗篇架起的东方哲学与人类精神的永恒对话 | 爱阅读

《吉檀迦利》:泰戈尔用诗篇架起的东方哲学与人类精神的永恒对话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印度圣殿到诺贝尔奖台的诗性革命 《吉檀迦利》是印度诗人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910年创作的抒情诗集,1912年由英国伦敦印度协会首次出版英文版,1913年泰戈尔凭借此书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全书以"献...

《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用“手术刀”解剖传统思想的现代启示录 | 爱阅读

《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用“手术刀”解剖传统思想的现代启示录 一、书籍基本信息:现代中国哲学的“破冰之作” 1919年,当北洋政府还在“尊孔复古”的泥潭里挣扎时,胡适以一本《中国哲学史大纲》劈开了传统经学的“铁幕”。这位新文化运动的旗手,用“科学方法”与“问题意识”双重武器,将中国哲学史从“圣...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在黑死病的阴影下触摸欧洲文明的基因突变 | 爱阅读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在黑死病的阴影下触摸欧洲文明的基因突变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误解千年的"文明转折点" 作为剑桥大学中世纪史系教授克里斯托弗·道森的代表作,《中世纪与文艺复兴》以1348年黑死病爆发为分水岭,用十二章篇幅拆解了欧洲从"神权统治"到"人文觉醒"的惊险一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