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定位》:在信息爆炸时代,给你的品牌(或人生)找个“唯一坐标”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0

《定位》:在信息爆炸时代,给你的品牌(或人生)找个唯一坐标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不是“营销技巧”,是“信息时代的生存法则”

《定位》由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于1981年合著,是全球公认的营销圣经,被《财富》杂志评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它的核心价值,不是教你如何打广告写文案,而是用一套心智战争的底层逻辑,回答了一个关键问题:​​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让你的品牌(或个人)在用户大脑的货架上,占据一个唯一且不可替代的位置?​​

对我而言,它的价值远超营销指南。去年我创业做新消费品牌,产品明明质量不错,却在电商平台淹没在同类商品里。直到翻到《定位》里的一句话:​​用户的脑袋里只有一排货架,每个品类最多放7个品牌——你得抢到其中一个位置,最好还是第一个。​​这句话像一把手术刀,剖开了我失败的根源:我总想着满足所有人,却从未想过用户到底需要我解决什么独特问题。这本书教会我的,是​​在用户心智中注册一个专属标签​​的生存智慧——小到个人职场定位,大到企业战略,本质都是争夺心智空间的战争。

二、内容亮点:用“可乐大战”拆解“心智密码”,细节里藏着“定位手术刀”

《定位》的犀利,在于它用大量真实商业案例,把抽象的心智规律变成可操作的定位工具

书里最经典的案例,是七喜:非可乐的定位战役。上世纪60年代,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占据90%的可乐市场,七喜作为新品牌,没有正面硬刚快乐水的标签,反而喊出​​七喜:非可乐​​”——它没有说我更好喝,而是说我不是他们。这个看似简单的定位,让七喜在18个月内销量暴涨10倍。为什么?因为它精准切中了用户心智中的一个空白格:当人们想喝不是可乐的碳酸饮料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七喜。这种避开巨头锋芒,抢占品类空位的策略,像在拥挤的地铁里找一个没人站的角落,看似不起眼,却能让你被看见。

另一个让我拍案叫绝的细节,是宝马vs奔驰的定位对决。奔驰主打乘坐舒适坐奔驰),宝马却反其道而行之,喊出​​终极驾驶机器​​开宝马)。它没有否定奔驰的优势,而是重新定义了豪华汽车的核心价值——不是坐得舒服,而是开得痛快。这种对立定位法,像在棋盘上走一步错,步步错的反向操作,却让宝马在豪华车市场撕开一道口子,至今仍是主流定位策略。

最让我震撼的,是书中揭示的心智五大规律:心智容量有限(只能记7个)、心智厌恶混乱(需要简单)、心智缺乏安全感(需要信任状)、心智拒绝改变(先入为主)、心智会失去焦点(品类延伸致命)。这些规律不是理论,而是用上百个失败案例验证过的血泪教训。比如雪佛兰曾经是美国最畅销汽车,后来不断推出卡车、SUV、电动车,试图覆盖所有需求,结果用户心智中雪佛兰=什么都能做,但什么都不精,最终被丰田、福特抢走市场。这种用失败案例讲规律的写法,比成功学更有警示意义。

三、写作特点:像和“营销老炮”喝夜酒,用“大白话”讲透“底层逻辑”

里斯和特劳特的写作风格很反套路:他们没有堆砌专业术语,反而像个在夜市摆摊的老营销人,用最接地气的大白话拆解复杂问题。书里有段描述特别生动:​​用户的脑袋就像一个抽屉柜,每个抽屉上贴着标签——‘可乐’‘咖啡’‘手机。你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产品塞进其中一个抽屉,还得把标签贴得比别人显眼。​​这种抽屉理论,让我瞬间理解了品类定位的本质。

书的结构也很巧妙——没有按理论-案例的顺序铺陈,而是直接抛出定位的10大原则,每个原则配2-3个经典案例。比如讲聚焦法则时,它用西南航空举例:当其他航空公司都在比航线多、服务全时,西南航空只做短途、低价、点对点,结果在亏损的行业里连续盈利40年。这种原则+案例的写法,像给了读者一把定位尺,看完就能拿去量自己的品牌或人生。

最让我惊喜的是《定位》的金句密度”——几乎每章都有能刻进DNA的话。比如:​​定位不是围绕产品进行的,而是围绕潜在顾客的心智进行的​​”“​​成为第一,是进入心智的捷径​​”“​​营销的本质不是创造需求,而是占据心智中的已有需求​​。这些句子像散落的路标,在阅读时不断提醒你:别跑偏了,用户只记得住第一。

四、阅读体验:在“信息洪流”里找到“自己的声音”

我是去年做自媒体时陷入内容焦虑时读的这本书。那时我每天追热点、模仿爆款,账号粉丝涨得慢,变现更难——直到翻到《定位》里的一句话:​​如果你的内容不能让用户记住一个独特的你,那你和朋友圈的转发怪有什么区别?​​这句话像一盆冷水,浇醒了我的跟风病:我总想着讨好所有人,却从未想过我的内容能为哪类人解决什么独特问题

书里讲的红牛案例最让我顿悟:红牛没有做普通功能饮料,而是精准定位​​困了累了喝红牛​​”——它没有说我补充能量,而是说我解决你的具体场景需求。受此启发,我重新梳理了自己的内容方向:放弃大而全的科普,专注职场新人的生存痛点,比如如何和领导提涨薪不被拒”“加班时如何高效吃外卖。调整后,我的账号互动率从3%涨到了12%,甚至有HR主动私信我能不能给新人做培训

现在的我,依然会为流量波动焦虑,但不再被别人的内容绑架。我开始用《定位》的心智坐标检查自己:我的内容是否解决了一个具体且未被满足的需求?我的标签是否足够简单、独特?这种改变很小,但三个月后,我发现自己写的内容更有魂——读者留言说:看你写的东西,就像有个职场前辈在跟我说话。

合上《定位》时,我摸了摸书的封皮——经典的橙色封面上,定位二字用粗体黑字,像一块钉在用户心智里的广告牌。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火的书,而是一本教你如何在信息海洋里扎下根的书。它最珍贵的地方,或许是在你迷茫时告诉你:​​别贪心,先找到属于你的那个唯一坐标​​

五、评价与影响力:从“营销圣经”到“全民生存指南”

《定位》的影响力早已溢出营销圈。在全球,《定位》销量超千万册,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企业界,它是品牌战略的必修课”——苹果、星巴克、特斯拉等巨头都曾公开表示受其影响;在个人层面,它是反内卷的生存指南——豆瓣书评里有位读者说:以前总觉得成功需要与众不同,现在才懂,​​定位才是普通人最能复制的与众不同方法​​

这种影响力的背后,是里斯与特劳特对信息时代的深刻洞察:在一个每天有2.5亿条信息爆炸的时代,被记住被喜欢更重要。正如书中所言:​​今天的市场营销,本质是一场心智占位战’——谁能更快、更准地占领用户大脑中的那个位置,谁就能赢到最后。​​这不是营销套路,而是被半个世纪商业实践验证过的生存法则

最后,想把《定位》最打动我的一句话送给你:​​如果你不能在用户心智中占据一个位置,你所有的努力都只是噪音​​读《定位》的过程,就像和一位营销老炮喝夜酒:他不会说你要多努力,却会告诉你努力的方向比努力本身更重要;他不会承诺你会一夜成名,却会陪你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盏灯

这或许就是经典的魅力——它不会过时,因为信息的爆炸从未停止;它永远有用,因为我们总需要在用户心里种下一颗独特的种子的方法。

“《定位》:在信息爆炸时代,给你的品牌(或人生)找个“唯一坐标”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海边的房间》:在都市的褶皱里,触摸人性的孤独与救赎 | 爱阅读

《海边的房间》:在都市的褶皱里,触摸人性的孤独与救赎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用文字解剖人性的“医学观察” 《海边的房间》是台湾作家黄丽群的短篇小说集,2012年首次由联合文学出版社推出,2024年理想国引进简体版。全书收录《海边的房间》《猫病》《卜算子》等12个短篇,以“城市畸爱者”为主角,用...

《汉之季:诸葛亮身后的三国》:当英雄谢幕,历史的褶皱里藏着多少被遗忘的答案? | 爱阅读

《汉之季:诸葛亮身后的三国》:当英雄谢幕,历史的褶皱里藏着多少被遗忘的答案? 最近翻完一本让我反复摩挲的历史书——《汉之季:诸葛亮身后的三国》。作为三国迷,我曾以为对“三国”的脉络早已稔熟:桃园结义、赤壁火攻、六出祁山……但这些多是聚光灯下的“主戏”。而这本书像一把精巧的手术刀,划开了诸葛亮病...

《黑郁金香》:在17世纪荷兰的疯狂赌局中,一株黑花如何改写爱情与命运 | 爱阅读

《黑郁金香》:在17世纪荷兰的疯狂赌局中,一株黑花如何改写爱情与命运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法国作家大仲马1850年创作的《黑郁金香》,以17世纪荷兰"郁金香狂热"为背景,讲述园艺师与贵族少女为培育世间首株黑色郁金香,卷入权力、爱情与投机漩涡的传奇。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用一株花的命运,...

《蝴蝶梦》:在记忆的迷雾里,打捞“自我”的倒影 | 爱阅读

《蝴蝶梦》:在记忆的迷雾里,打捞“自我”的倒影 一、基本信息:哥特迷雾中的“身份寓言” 《蝴蝶梦》(Rebecca)是英国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Daphnedu Maurier)1938年的“哥特文学经典”,与《简·爱》《呼啸山庄》并称为“英国女性成长三部曲”。这部以二战后英国康沃尔郡为背景的...

《化身博士》:在善恶的裂缝里,触摸人性最真实的温度 | 爱阅读

《化身博士》:在善恶的裂缝里,触摸人性最真实的温度 一、基本信息:19世纪伦敦的“人性实验室” 《化身博士》是苏格兰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1886年的“哥特文学巅峰作”,与《弗兰肯斯坦》《德古拉》并称为“维多利亚时代三大恐怖经典”。这部以伦...

《回天》:当时间拧成莫比乌斯环,我读懂了“选择”最温柔的“后悔药” | 爱阅读

《回天》:当时间拧成莫比乌斯环,我读懂了“选择”最温柔的“后悔药” 一、书籍基本信息:时间循环的“人生实验场”,2024年现象级心理悬疑神作 《回天》是90后作家“时叙”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中信出版社“时间哲学”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哲学感——深灰色钟表盘上,两根指针反向缠绕(一根指向“...

《饥饿的路》:在魔幻与现实的夹缝中寻找人性的微光 | 爱阅读

《饥饿的路》:在魔幻与现实的夹缝中寻找人性的微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非洲魔幻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作 尼日利亚作家本·奥克瑞1991年出版的《饥饿的路》获当年布克奖,成为史上最年轻获奖者。这部532页的巨著以约鲁巴神话为骨、现实主义为肉,中文版由王维东翻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引进。小说通过“鬼孩”...

《饥饿游戏》:在生死竞技场里,我们都是“反抗的种子” | 爱阅读

《饥饿游戏》:在生死竞技场里,我们都是“反抗的种子” 一、书籍基本信息:反乌托邦的“青少年觉醒圣经” 《饥饿游戏》是美国作家苏珊·柯林斯的长篇小说处女作,2008年出版后横扫全球,首印20万册,两年内销量突破1亿,被《纽约时报》评为“2008年度最佳青少年小说”,更被《卫报》称为“21世纪最具...

《基业长青》:翻开这本“企业长寿秘籍”,我看到了穿越周期的生存法则 | 爱阅读

《基业长青》:翻开这本“企业长寿秘籍”,我看到了穿越周期的生存法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用6年光阴,解剖“活100年”的商业密码 《基业长青》是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与杰里·波拉斯耗时6年完成的经典研究著作,出版于1994年。两位作者筛选了18对“卓越企业”与“优秀企业”(前者在更长周期内保持市场...

《吉檀迦利》:泰戈尔用诗篇架起的东方哲学与人类精神的永恒对话 | 爱阅读

《吉檀迦利》:泰戈尔用诗篇架起的东方哲学与人类精神的永恒对话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印度圣殿到诺贝尔奖台的诗性革命 《吉檀迦利》是印度诗人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910年创作的抒情诗集,1912年由英国伦敦印度协会首次出版英文版,1913年泰戈尔凭借此书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全书以"献...